五朵祥云
“诸位,”带着一丝满意的微笑,狄公对其他三人道,“我想,此事可以告一段落了。”
众人约从未时中开始议事,此刻已过了酉时正,商议了两个半时辰,但结果却令狄公大感欣慰。
“今日所拟之条律,似己涵盖所有可能之情况。”胡乘风一字一句地说道。他是个衣着端严的中年人,曾任刑部尚书的幕僚。看了看坐在右首的大船东华敏,他又补充道:
“有此条律,华公与易公之间的纷争可望公平解决。华公以为如何?”
“‘公平’一词甚好,”华敏一脸苦相,自嘲地说道,“小民乃一介商贾,‘图利’二字似更合我心。若能与易公放手一搏,鹿死谁手,虽难预料,但小民获利定更为丰厚。”
“私营造船业危及我朝海防,大唐岂容私商霸市。”狄公断然道,“诸公今日己议多时,又蒙乘风在造船技艺上进献良策,方有如此明白晓畅之律令使所有船商一体遵循。本县还望两位依律行事。”
易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狄公对这个精明、诚实的商人颇为赞赏,但对狡诈且欠了一屁股风流债的华敏,则不予置评。狄公示意师爷为众人添茶,随后便仰靠在太师椅上。天气原本闷热,此时却有一丝凉风吹来,斗室之内顿时飘进窗外木兰花的芬芳。
易鹏放下茶碗,探询地望了望胡、华二人:他们该告退了。
这时,门开了,洪亮——狄公的心腹幕僚——闯了进来。他趋近书案,禀道:
“大人,衙外有人急事求见。”
狄公注意到洪亮脸上的表情,便对其他三人道:
“诸位,容本县先行告退。”
狄公随洪亮走出房门,来到廊下。洪亮压低嗓音禀道:
“大人,来人是胡府的管家,因胡夫人自尽,特来报于大人。”
“什么!”狄公大惊。“让他在衙外等候。此事我会亲自转告胡公。胡夫人是怎么死的?”
“禀大人,是上吊自尽的。今日午睡时死在花园的凉阁内,管家发现后便立即前来禀报。”
“胡公真是不幸啊。此人虽过于谨小慎微,却尽忠职守,办案清明,深得我心。”
狄公感伤地摇了摇头,回到房内。入座后,他声音低沉地对胡乘风说道:
“贵府管家有要事禀告,是有关尊夫人的。”
胡乘风握住椅子扶手,“我夫人她出了何事?”
“胡公,尊夫人自尽了。”
胡乘风尚未站起,便又跌坐在椅子上,泣不成声:
“她近来落落寡合,令我大为忧虑,果不其然……” 他遮住双眼,强撑着问道:
“大人,她,她是怎么死的?”
“据贵府管家说,尊夫人系自缢而亡,他现在正等你回府。我即刻派仵作前去,想必你也想尽快让官府查验具结。”
胡乘风似已呆了。“自缢!”他讷讷自语,“我走后才不过一个时辰啊!这该如何是好?”
“胡公,请放心,我等必鼎力相助。”华敏安慰道。他又抚慰了几句,易鹏也连声劝慰,但胡乘风却已痴了。只见他呆呆地盯着空中,面孔痛苦地扭曲着。突然,他转向狄公,犹豫片刻后说道:
“感谢大人的好意。但仓促之间,在下实难……大人能否派人代我处置此事?在下想回府……等仵作查验完,到那时,尸身已……”胡乘风乞求地望着狄公,再也讲不下去了。P3-5
我发现人们对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缺乏理解,缺乏得令人吃惊。我觉得,我的狄公小说也能促使这个问题受到广泛注意。因此,我一直竭尽全力把这些小说,直到最小的细节,写得尽可能逼真。
——高罗佩(荷兰汉学家)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汉学圈子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哪怕汉学专家读,也没有“硬伤”败了胃口;而西方大众了解中国,往往是“狄公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多姿多彩相当引人入胜的中国,比起中世纪灰色的欧洲有趣得多。甚至专门家也受狄公小说影响,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
《狄公案》是中国众多公案小说之一种,但是,随着高罗佩20世纪40年代对《武则天四大奇案》的译介以及之后“狄公探案小说系列”的成功出版,“狄公”这一形象不仅风靡西方世界,也使中国读者看到“中国古代犯罪小说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发展为侦探小说和神秘故事的原始素材”,认识到“神探狄仁杰”,“虽未有指纹摄影以及其他新学之技,其访案之细、破案之神,却不亚于福尔摩斯也”。在西方对中国总体评价趋于负面的20世纪50年代,“狄公探案小说”不仅满足了普通西方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了传统中国,扭转了西方人眼中古代中国“落后”“野蛮”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高罗佩对传播中国文化着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学界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将其与理雅各、伯希和、高本汉、李约瑟等知名学者并列为“华风西渐”的代表人士。
高罗佩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其语言天赋惊人,汉学造诣“在现代中国人之中亦属罕有”。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润化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最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读者能原汁原味地读到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体味到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我社邀请著名西方通俗文学研究大家黄禄善教授组织翻译了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飨读者。
我社推出的“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忠实原著为原则,译文更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且完整保留了高罗佩探案小说创作的脉络,力图打造一套完整的“高罗佩探案小说”全译本。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此外,小说中涉及大量唐代官职、古代地名等信息,虽经译者考证并谨慎给出译名,但仍有存疑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成为喜爱高罗佩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高罗佩著的《太子棺奇案》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太子棺奇案:高罗佩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五朵祥云》《太子棺奇案》《羽箭奇案》等八部短篇小说,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精品之作。小说讲述了狄公出任浦阳、汉源等地县令时侦破的8个案件。案件都是寻常的案件,有少妇之死、老秀才被杀等等,但个个曲折、精彩,引人入胜。一个个细节,一个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时间,在高罗佩的笔下俨然成了抓住读者心理的法宝。不急不缓中,案件自然发展,真相似乎触手可及,但又无法轻易勘破。在精妙的故事架构和叙事中,随着狄公缜密、精细的探案推理,读者被自然带入。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高罗佩著的《太子棺奇案》是该套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