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思路/读懂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蒙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巨大的文化,是一支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中华文化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是目前世界主流文化的最重要的参照系之一,是使人类文化保持多元性与丰富性,从而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元素。

中国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中华文化是基本上没有脆性断裂过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生活方式,基本思维方式,基本社会组织方式,与基本审美特色。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独特与精致的语言文字、工艺与文学艺术,一种乐生、务实、注重此岸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弥补与平衡现代性的某些负面弊端的思路。

1993年,我在纽约的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讲演,一位听者问:“为什么中国人这样爱国?”我半开玩笑地回答:“一个是中国人都爱吃中国菜,有一个中国腹。一个是中国人都迷恋唐诗宋词,有一颗中国心。”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是心腹之恋,是文化之恋。不论吸收了舶来了多少科学技术,中国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曾经以我的此话出题,用在高中入学考试上,并且选择了考场的优秀考卷,编书出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悠久自足,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示范与同化力量,对国内各兄弟民族与亚洲一些族群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同时,中华文化又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对接、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但有些时候,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们,又会与境外的文化发生摩擦、疑惧乃至对抗。中华文化在发现了异质的甚至比自己更强有力的文化形态的时候,可能出现焦虑与危机感。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从学理上——主要是从伦理与政治学上看,是儒家与儒道、及与其他各家的互补,当然在东周之后的两千多年中,还有各种学理的探讨、解释、延伸、质疑、驳论积淀于其中。从思维上哲学上语言文字上看,是汉语与汉字文化,是概念崇拜、概念互联、概念递升、终极概念的追求与整体判断。从地域与经济上看,是黄河文化为主并补充以楚文化与边疆兄弟民族文化,主体是农业文化。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是封建专政与民本思想的平衡与冲突。从民间文化上看是阴阳八卦,是宗法血缘,是中餐、中医、中药与多神混合崇拜,是戏曲里大肆宣扬的忠孝节义。

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有时候,也成为我们的焦虑乃至负担。

第二节汉字与中华思维模式

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语言和文字。中华文化是以汉语与汉字为本位的文化。

语言和文字表达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们的集体思路、思维品性与思想方法。我1980年开始自学英语,那个时候我买了一个盒式磁带,香港出版的,磁带上说:“学英语的目的不单纯是学语言,而是要学西方人的思路。”

P3-4

后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饱尝了艰难、尴尬、焦虑与痛苦。

文化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我喜欢谈论的话题。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我思忖着努力着从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现状,也理解中国与世界的沟通:难点与管道。

我想起三十多年来直接与外国朋友讨论中国文化的情形,觉得有趣。

1982年,在纽约联合国秘书处的一次讲演后,一位朋友问:“听说在中国,一切书籍的出版都要事先经过政府的审查,是这样的吗?”

我反问:“您知道中国一年出多少种新书吗?近二十万种。(按:现在是三十万种)如果所有的书都经政府审察,国务院各部委工作人员,只能天天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便要改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读书俱乐部,PRc就要变成PRcc(Peoples Reading Club of China)了。”

同年,在纽约圣约翰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通过婚姻得到了美国国籍的青年向我宣读“告中国作家书”,就是说中国有很多问题,“中国作家们,你们到哪里去了?”责备中国作家没有冲锋陷阵,没有起到“公知”作用。我回答:“中国作家当然是在中国呀。中国人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建设,决定自己的选择,中国的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您呢?您这位中国同学,您到哪里去了呢?看来您是在纽约嘛。”

1986年,我在文化部长任上应邀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座谈,谈到为什么共产党要领导文艺的时候,我说明,中共是一个革命的党,革命要集中一切社会力量社会功能争取革命的胜利。我还说,我们这里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就是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不仅领导文学,也领导您正在饮用的崂山矿泉水的生产,怎样,这种牌子的矿泉水,质量如何?

29年以后,2015年,我访问土耳其,与该国前总统居尔在伊斯坦布尔见面,我们谈到土耳其著名作家玉米提和他的畅销书《伊斯坦布尔纪事》,居尔先生说,此作家原属左翼,后来有了变化,他说:“作家嘛,还是喜欢民主自由的。”

我说:“中国作家同样是喜欢民主自由的。”

他对我的说法极感兴趣,说是愿闻其详。

“我是为了民主自由从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推翻旧政权的斗争的。中国现在也承认民主自由是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可缺少。中国不能发生混乱,没有其他力量可以代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居尔前总统说,他理解并同意我的观点: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强势的政府。

我也常常回想到八国联军对义和团的庚子事变,现在的中国已不是彼时的中国,现在的世界,当然也早就不是彼时的世界了。摆脱那样的噩梦,我还把希望寄托在“新型大国关系”上。一个新型大国关系,一个和谐世界,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郑重向世界提出为数不多的中国命题、中国方案的开端。

在境外,我没有可能更多地从文化上谈中国。我们可以重温费正清博士谈过的中国的集中统一的为政传统。中国的文化是一与多的文化,是阴阳的互体,化育、对立、同根,是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八卦的纷繁变化而不离其根本规律。养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治国讲究的是刚柔相济。做人要求的是舒卷自如。征战推崇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世界观人生观是阴阳和谐,生生不已。中华传统文化信服天下定于一。同时“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说一必须符合多的意志与心愿。民心即是天心,民谣即是天意与谶语。一如果长期违背了多,就是无道,就要从被承载变作被颠覆。中国的文化需要成长自身的民主与法制,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与公平竞争,世界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中国文化的整合、机变与富有个性的选择探索能力,在弘扬、发展、创造的文化努力之中,中华文化可以推陈出新,可以永葆活力,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走出自己的道路,缔造自身的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自有特色的经验,从而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主要是近40年来我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演讲、谈话按照一定的逻辑理路编纂、辑录、校正。编纂、辑录、整理工作由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温奉桥教授大力协助,完成了初稿,再经王蒙通篇补写、删节、调适、定稿,再多次往返于王、温二人,反复切磋琢磨修改补充而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丽的汉字与中华文化

 第一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二节 汉字与中华思维模式

1.汉语培育了中华儿女

2.汉语培育了独特的思想方法

3.享受汉语

4.2×7=14还是137

 第三节 汉字与中华文化性格

1.尚文:泛道德论与性善论

2.和谐与中庸

3.泛哲学论:尚同与尚一

4.混一与浑一

5.中华相对论:尚化与尚新

 第四节 为什么世界看好中国的改革?

 第五节 中华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经典

 第一节 孔子:斯文济世.天下归仁

1.斯文的救主

2.仁德之美

3.“吾道一以贯之”

4.天下归仁

5.儒学的现代遭遇

 第二节 孟子:人性·民心一天意·精英主义

1.从民本到精英

2.仁者无敌

3.孔孟是不是复古?

4.对精英的期许

5.性善论的根本性与信仰性

6.圣贤垂范天下

 第三节 老子:你为什么需要一个道?

1.道是怎么来的?

2.道、“到底”与究竟

3.道是世界与人生的主心骨

4.道是哲学.也包含着信仰

5.道:一个最高的价值

 第四节 庄子:逍遥、超越与自救

1.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

2.何为“逍遥”?

3.逍遥的味道

4.追求超越、再超越

5.庄子的悖论

 第五节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式的混一方法论

第三章 传统文化的危机、转换与新生

 第一节 文化焦虑与文化危机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人民革命批判了也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

1.革命的思想动机是从哪里来的?

2.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化

3.共产党的文化运动

4.从天下大同到一大二公

5.务实、柔韧与耐性:中国文化精神的另一面

6.前革命、后革命的文化生活与文学作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文化的新生

1.中华文化在开放中获得新生

2.可口可乐与开放的中华文化

3.改革开放带来了文化的大繁荣.也带来了挑战

4.中国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

 第四节 通向现代化、通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1.转化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2.碰撞与交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文化民主与市场经济

4.文化生活的一与多、一元与多元

 第五节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路线图

1.全球化:一个新的观念和机遇

2.文化)中突与文化融合

3.文化定力与文化理想

第四章 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建设

 第一节 命运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

1.普通话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创造

2.相近的价值认同

3.多元、互融的民族文化交流

 第二节 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

1.水磨、钐镰与现代化快车

2.木卡姆与交响乐

 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未来是光明的

第五章 当代文化生活、文艺与文学

 第一节 六十余年的性沧桑

1.革命的动员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2.革命女性的光辉形象

3.性的劳动化与人民化

4.性的社会内容:公与私、人与己、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5.无性化

6.柏拉图的与肉的性展现

7.五花八门的性话题

8.性与作家

 第二节 歌声涌动六十年

1.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妇女自由歌

2.民歌的力量

3.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4.李劫夫的歌儿及社会主义好

5.歌曲与口号

6.关于样板戏

7.绕不开的“乡恋”

8.歌曲创造了太阳岛

9.歌声连结着世界

 第三节 泛漫与经典

1.“五四”:启蒙文学的兴起

2.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格局的泛漫化

3.网络文学与“80后”

4.非高潮化与非经典化

5.中国作家的原罪

6.建立健全的评估系统

 第四节 热点与歧义

1.“翠花.上酸菜”与《忐忑》

2.幽默小品大行其道

3.众口难调的春节文艺晚会

4.超级女声与中国好声音

5.网络语言与年度汉字

6.电视与电影

7.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等电影奖

 第五节 莫言获奖十八条

 第六节 网络时代的阅读

1.阅读永远是不可动摇的

2.阅读能不能被替代?

3.阅读究竟是一个消费还是一个生产、一个劳动?

4.能不能够攀登得更高一点?

5.让文化成为真正的文化

第六章 中国梦·文化梦

 第一节 文化性格、中华风度

1.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2.中华风度

 第二节 以传统文化滋养自身

1.天下为公

2.以德治国

3.中庸之道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多难兴邦

6.“无为而治”

7.“韬光养晦”

8.“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三节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

1.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

2.传统文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2.大哥在中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义

第七章 文化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

 第二节 传统文化也要现代化?

 第三节 创新成果与人才阵容

 第四节 懂中国懂世界

展望: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传统

参考文献

推荐书目

附录

后记

序言

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有一个总题目,叫做:读懂中国。

为什么要提出“读懂中国”的问题呢?

你看,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目不暇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国。

从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这40年时间,就使一个多达十三亿多人口的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们自然会问:在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人们自然也会问:一个正在强起来的中国,和世界怎么相处?

于是乎,问题套问题,疑虑叠疑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论”那“论”,这“陷阱”那“陷阱”,纷纷指向中国。

毫无疑问,中国人应当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这本身就包含着,为了回答人们的关切、问题和疑虑,必须做好一件事:“读懂中国”。

为此,由我主持的国家创新和发展战略研究会发起,联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国际知名智库“21世纪理事会”合作,在2013年11月和2015年11月先后举办了两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视和支持,亲自到会同与会外国嘉宾座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分别出席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开幕演讲。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许多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到会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和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会议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要直面问题,只要心诚意真,只要实事求是且生动具体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和世界相处的故事,将大有利于关心中国的人获得新知,怀疑中国的人逐步释惑。

为此,我们设想,把“读懂中国”的国际会议搬到书本上,搬到视频上,搬到网络上,在更大的场合,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回答人们的关切、问题和疑虑。

这一设想,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得到了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一批对这些问题有亲身实践经验和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为丛书撰稿。

这就是读者面前这套丛书的由来。现在编辑出版的还只是这套丛书的第一辑,以后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以至更多的好书问世;现在这一辑主要是中国作者的作品,以后还会有其他国家作者的作品。

不仅是丛书,以后还会有配套的电视专题片和网络视频,陆陆续续奉献给大家。

在我们看来,“读懂中国”,包括“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宏大的事业。

让我们共同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这一事业、参与这一事业!

内容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王蒙著的《中国人的思路/读懂中国》结合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讨论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民族特色与现代化进程,讨论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影响、焦虑、危机、重生与新的自信。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汉字的产生,一直谈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讨论了中国人的整体主义、泛道德主义、机变谋略、此岸性与乐生观念,进取心与自我调适,中庸理性与精英社会思想,以及中外文化的相异与相通。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是王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最新思考,立意高远,内外成宜,生动流畅,雅俗共赏。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主要文化形态之一,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王蒙著的《中国人的思路/读懂中国》按照“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这一根本要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整体论和专题论两个层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价值取向、美学特征、当代命运、与现代文化精神的对接等,展开多维度、多层面探析和阐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