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男孩阿不/总有一天会长大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杜梅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男孩阿不》是杜梅著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一生的故事有多长?积极的答案是:你能想象多长,就能有多长。所以,男孩阿不小学六年的故事片段只有二十四个。这些故事,有的有趣,有的无趣。有趣无趣,全凭你的判断。快乐地生活了十二年,突然有一天闯来一个“亲生父亲”。阿不本来就容易敏感的神经一下大乱,但他却做出了连他妈妈都没有想到的决定。面对好朋友的背叛,他伤心欲绝,但当他的好朋友决意离家出走,他又做得极其仗义而又与众不同……

内容推荐

成长是一段不断寻找真我的漫长旅程,每个人都需要点儿时间,去克服内心的胆怯、敏感与孤独,做一个懂得珍惜、乐观幸福的人。

杜梅著的《男孩阿不》讲述:快乐地生活了十二年,突然有一天闯来一个“亲生父亲”,阿不本来就容易敏感的神经一下大乱,但他却做出了连妈妈都没有想到的决定;面对好朋友的背叛,他伤心欲绝,但当他的好朋友决意离家出走,他又做得极其仗义而又与众不同……

目录

序幕:阿不小传

一年级

 六岁时的胡子

 大人的“为什么”比小孩儿多

 跟自己对着干的花瓶

 每个妈妈心里都有两个孩子

二年级

 麻烦总爱惹上小孩儿

 与假想敌干了一架

 生病时谁最紧张

 “水雷”妈妈

三年级

 时间去了哪儿

 书包里的长颈鹿

 蚂蚁邻居

 一只名叫小可怜的猫

四年级

 爸爸减肥

 爸爸没上大学的秘密

 乡村年味浓

 我才不会告诉你我害怕死

五年级

 哪个孩子没被错怪过?

 绝不先哭

 破坏大王

 惊喜变惊吓

六年级

 娶老婆问题

 楼顶上的秘密

 快乐生日

 不速之客

成长不烦恼

 ——与杜梅阿姨谈谈心

试读章节

六岁时的胡子

所有的孩子都被吓唬过。

阿不曾被幼儿园老师预言:六岁上学时,他必将长出胡子。

那天,美丽的方老师在回答了许多小朋友的各种提问后,终于发现阿不一个问题都没有提。

她柔声地问他:“宝贝儿,你的话太少了。我看见你的眼睛在不停地转,你是在心里想问题了吗?”

阿不那时还不叫阿不,那时他叫雨生。雨生摇摇头。

方老师忽然诡异地笑了,说:“有问题还是说出来比较好。总是憋在心里,老师担心你不到上学,下巴上就会长出胡子。老师可不喜欢长胡子的小老头儿哦。”说完,伸出手在雨生的脸上摸了一下。

方老师那时很年轻,大约二十岁。因为她长得很漂亮,小朋友都很喜欢她。雨生也很喜欢她。可是,雨生不会因为自己喜欢谁,或是谁喜欢他,就轻易改变想法。所以,雨生礼貌地回答她:“不。”

“不什么?是不要做小老头儿,还是就要做小老头儿?”

“就不。”雨生慷慨地加了一个字。

“就不什么?拜托你告诉老师好吗?”

“就是不!”雨生不耐烦地转过身去。

方老师急了:“不不不!以后干脆叫你阿不先生好了!”

就这样,雨生华丽转身为阿不。

阿不依稀记得,那时已经是暮春,幼儿园操场旁的木棉花已经落尽。当高高的木棉树上落得只剩下一朵花时,那便是暮春了。爸爸说,所谓暮春,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阿不原先为什么叫雨生?

因为阿不是在二十四节气里的雨水那天出生的呀。尽管那天并没有下雨。

还有,阿不的爸爸出生在农村,有着非常浓郁的乡土情结。直到现在,如果你问他今天几号,他一定会在告诉了你几号之后,再告诉你阴历是多少。阿不认为,爸爸心里永远有两个时间,一个城里时间,一个乡下时间。似乎爸爸更偏爱乡下时间一些。

小时候,阿不根本听不懂什么阳历阴历。有一次,阿不听了爸爸的话,还把作业日期写错了,以至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妈妈说爸爸:“你能不能别跟孩子说什么阴历不阴历的,孩子都糊涂了。”

爸爸仿佛没听见,依然旧习不改。

后来,阿不就不再问他时间,要么问妈妈,要么亲自去看日历。

可是,爸爸实在热心,有时不等妈妈回答,硬是抢着告诉他。慢慢地,阿不学会了去芜存菁,不再理会爸爸嘴里所谓的阴历。

不过,有这样的爸爸,也不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阿不发现,用爸爸的方法记忆时间,有时更准确。  阿不刚过完五岁生日没多久,一天早上,阴沉沉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阿不正要跟爸爸去幼儿园,忽然,响了一声炸雷。阿不吓了一跳,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大腿。已经出门的爸爸,听到雷声,立刻返回客厅去看日历。看完,嘴里嘀咕道:“难怪打雷,都惊蛰了。”

阿不有点儿好奇,问爸爸:“什么是惊蛰?”

这下了不得了,爸爸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一路上说了许多。但是,爸爸说了那么多,阿不只记住了一点,那就是,惊蛰之后,冬眠的蛇就睡醒了。

后来,幼儿园去春游,一个小朋友跑到草丛里玩耍,阿不看见了,警告她:“别去草丛里!前几天打雷你没听见吗?惊蛰过了,冬眠的蛇已经醒了。”小朋友害怕地跑去方老师那里告状,说阿不吓唬她。方老师原原本本地听完她的话,却对阿不竖起了大拇指。

从那以后,阿不就不怎么反感爸爸的阴历时间了。

现在,阿不已经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了,他已经过了六岁生日,再过几天就要上学了。令人兴奋的是,阿不的下巴上依旧是光溜溜的一片,一根胡子都没有。阿不越来越相信,老师当年的确是在吓唬自己。

阿不得意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妈妈,妈妈笑了:“傻孩子,方老师当然是跟你开玩笑。你还真记着。我都忘了。”

别人会忘很正常,因为不是自己的事,无关痛痒。阿不一直记在心里,一是他对这事始终将信将疑;二呢,他想,要是万一老师的话是真的,万一他长出了胡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阿不现在总算松了一口气。随着阿不慢慢长大,他知道了许多真相。比如,世界上从没有过六岁就能长出胡子的小孩儿。从没有!

知道了这个真相后,阿不就把长胡子这事抛到脑后了。

P5-8

序言

好孩子,慢慢养

昨天,我的同事说,她刚刚上二年级的儿子非常肯定地对她说:“妈妈,现在地球的转动肯定比以前快了,一天根本没有24小时!”

同事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他答:“因为我还没怎么玩,天就黑了。”

不知您听了这话有何感触。

没时间玩,是现在孩子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许多父母尽管懂得“玩是孩童的天性”,但面对写不完的作业,除了让孩子放弃玩耍,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也有不信邪的家长,开始是铁了心地让孩子不写或少写,但最终抵不过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因孩子无法承受“搞特权”在班级受歧视,从此随波逐流。

孩子没时间玩,已成为许多父母的心头之痛。

经常有家长在我的QQ留言,抱怨孩子作业太多,希望我能采访曝光学校。今天中午,又有一个妈妈打电话给我。她义愤填膺地控诉了半天,最后问我:怎么办?因为她儿子还不满八岁,却对她说活着没意思。

自古到今,学习只是人成长中的一部分,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人成长的全部目的!殊不知,满负荷的学习,使得孩子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甚至连带着对生活也失去了激情,而这样不快乐的孩子在校园里不是少数。

六七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姓李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二,八年间,他换了不下十所学校。最后连市内的民办学校都不收他了,他妈妈只好把他送到惠州一所寄宿学校。但是,他在那里,还是经常爬围墙逃课去网吧。

没见到小李时,我猜想那一定是个混世魔王,谁知见了却忍不住喜欢他。因为他很开朗,脸上始终笑笑的,知识面也广。他跟我说车,说各种球赛,以及流行歌曲。午饭时间到了,他推开妈妈,非要亲自去厨房给我做他最拿手的蛋包饭。我吃饭的时候,他打开电脑的一个页面,让我看一款据说2023年才出的宝马车设计图。见我惊叹不已,他认真地说,将来要送我一辆。那时,他十五岁。

晚上,我跟他妈妈在电话里交谈,我说:“挺好的孩子啊。”

他妈妈叹气,无奈道:“只要不提学习,他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为什么不能提学习的事呢?

民间有句俗语:吃伤了厌食。那么,学伤了是否也厌学呢?

答案是肯定的。

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曾在演讲中说到自己女儿学习钢琴的故事。他十岁的女儿因为无法承受考级的压力,对钢琴突然没了兴趣。

为了说服太太不要强迫女儿考级,俞敏洪对太太说:“你的孩子在十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十岁以后还学不学钢琴?如果她十岁以后不学,那她一岁到十岁学钢琴有什么用?”

在俞敏洪看来,学习是终身的,是一辈子的。如果一个孩子考上了好的中学或大学之后,就再也不想学习了,那么,他曾经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可是,这道理又有多少父母明白呢?

现在,许多父母很容易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别人怎么样,他也怎么样。别人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他也不问问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兴趣,硬是也让孩子去学。

于是,孩子兴趣班上了一堆,却没有一个是自己有兴趣的。最后一考试,孩子成绩不理想。这时,父母不仅不检讨自己跟风的责任,反怪孩子不努力,不珍惜父母的钱财。

一个孩子曾经亲口告诉我,他不想学小提琴,想参加学校拉丁舞队。可是他妈却说,跳舞没啥用!

这就是当今我们许多中国父母的致命问题:太功利——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用,尤其要对升学有用,否则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学习。

一个初二女生,这样问一天到晚督促她学习的母亲:“难道你生下我,就是为了让我学习的吗?要是这样,你干吗不买个学习机器人,又便宜又听话!”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这就是我们中国父母的另一个误区:孩子的每分钟都必须要做有意义的事。也就是说,只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才有意义。

可是我真的想知道,人生有必要分分钟都充满了意义吗?

当然不是这样!所以才会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如果我们还希望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明天,那么,请把发呆的权力还给我们的孩子们吧,因为,想象力的萌芽就隐藏在发呆中!

我自己还有一个感受,这也是我在抚养孩子时曾经犯下的错误:对孩子限制得太多。

限制太多最终导致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无法独立。

一位非常优秀的华裔父亲曾经对我说,只要不伤及生命,尽可能地让孩子去尝试,去经历。因为,相对实践而言,再完美的书本,传授的也不过是二手知识;相对于校园,社会的风雨更能让孩子真正成长壮大起来。

孩子也唯有在社会实践中,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怎样的知识和技能。那位优秀父亲的女儿,暑假去非洲做志愿者,回来后她认为学医更能帮助别人,于是果断地改换了自己的专业。

她父亲非常支持,说:“做你喜欢的!”

我女儿小学时有一个男同学,每到周末就会提一个网兜,去各大公园捕捉蝴蝶,制成标本。他父母每次只给孩子一点儿买水的钱。

另一个孩子,是初中生,同事介绍他时说:他对深圳交通状况的了解不亚于交通主管部门。这个孩子节假日最大的爱好就是乘地铁、公交。无论去哪里旅行,他都会主动了解当地的交通情况。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

所以,所谓父母放手,不过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人说,父母放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真的要做,并没那么难。在我看来,若要父母舍得放手,关键在于父母要相信孩子。其实,信不信,总有一天你都要放手,与其那时不得不放手,不如早点儿放手——趁他在身边,你还可以有所指导和建议。

人生如果是一场赛跑,跑得快不如跑得稳。好汤慢慢熬,好孩子慢慢养。

杜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