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邓演达/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编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纪念邓择生先生

郭沫若

邓择生先生和我的交谊是在北伐的最高潮中缔结的,详细的情形见我所著的《北伐途次》,但那所写的只是在行军中由长沙出发至武昌城攻下的一段,虽然是很重要的一段。

择生小我四岁,现在如他还活着的话,应该是五十一岁了。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九二六年的四月,日期我可不记得了。他那时候在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我在担任中山大学的文学院长。见面的地点就在黄埔军校。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热诚的有朝气有魄力的新人,虽然不免过分矜持了一点。那也实在是难免的。他本来是军人,而他那时候才仅仅三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就是我自己在那时给予别人的印象恐怕也是矜持的吧。

第一次见面时说过些什么话,现在丝毫也不记忆了。不久他被调往东江,似乎是任东江分校的职务。在他去东江之前也曾到中山大学参观过,并参观过图书馆。但我们在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深入的接触。

六月中,北伐的气运渐渐成熟了。择生又从东江调回,改充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主任。现在也一样成了故人的孙炳文兄担任他的秘书长。孙炳文是四川人,要算是我的同乡。在他担任政治部秘书长之前,担任过中山大学的职务,尚未成为事实,政治部便成立了。炳文和择生是留德同学,还有章伯钧兄也是同样的关系,他们三人的交谊很深。由于炳文的介绍,伯钧兄曾经接受过中大文学院教授的聘书,也就由炳文的介绍,我和择生的交接更加密切了。

那时政治部是新成立的,而又急于要出发,一切关于组织上的、运动上的、宣传上的各种计划和推进,真是百端待理。而择生所采取的方式却是很民主的方式——在那时的广州,一般的工作方式都还相当民主。时常邀请各团体有经验的个人来开会讨论,并拟定方案。我在那时是被邀的一个,是以个人的资格参加的。同以个人资格参加的,有周恩来、恽代英、顾孟余诸位。有好些计划,大抵是出于恩来之手。因为他是中国政治部工作的开山。他的经验丰富而且头脑缜密而迅速,在那时我实在接触着一个奇迹。择生也极端佩服恩来。他曾经对我说过:他实在羡慕他的计划性和组织力。其实择生的计划性和组织力也是相当卓越的,只是精力分散,不大细密而已。

后来我索性参加了政治部,主要也是出于炳文兄的怂恿。起先打算只是挂一个“顾问”的空名,随军出发,凑凑热闹,由于炳文兄的积极推动,索性担任了宣传科科长。这事在择生是喜出望外的。政治部成立之后已经有了相当的日期了,而宣传科科长却找不到适当的人,还是虚悬着的。要我做宣传科科长,好些人都以为是委屈,其实在我自己实在是一个冒险的高攀。我对于政治工作在那时候毫无经验,而政治工作的中心差不多也就在宣传,以一个外行人来担任这项中心使命,岂不是不度德,不量力吗?然而我是冒险地担任了。

在实际担任工作之前,择生曾到我的寓所里来作过一次谈话。我那时候住在东山龟岗,一座红色洋房子的二楼,他陈述他的欢迎之意。他说,他高兴得到我这样的一个人做他的下属,但他仍然要把我当成“军师”一样敬重。我倒是很惭愧的,我存的倒是一个学习的心事,对于他不会有什么大的帮助。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国民党党员,他也问到我革命成功以后国民党的前途会是怎样?我的见解是,要看国民党怎样来适应人民的要求,假使能够随着时代改进,国民党不会失掉它的领导地位,假使不然,那就难说。他那时已经有一个雄心,想在革命的进行中,寻找些可以结合在一道的同志,大约他是准备着把我算成这样人物的一位候补者的吧。(P10-12)

书评(媒体评论)

这位超群出众、得天独厚的革命家,因其早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他才能那样坚定忠实,绝不妥协,曾未有片刻为物欲所动摇,地位、权势和财富,只要他要,全十分容易获得,但他却轻蔑地对之不屑一顾。

——宋庆龄

目录

邓演达传略

周恩来同志谈邓演达

纪念邓演达 宋庆龄

纪念邓择生先生 郭沫若

民主革命的彗星邓演达遗事 廖尚斐

邓演达先生与粤军第一师 李洁之

我所知道的邓演达先生 黄绍竑

邓演达先生二三事 莫雄

回忆黄埔军校时的邓演达先生 李奇中

邓演达同志在黄埔 郑洞国

忆邓演达先生 侯镜如

难忘的几件事 文强

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罗伯先

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时的一点回忆 陈翥云

邓演达先生与军队政治工作 张育康

追忆邓择生先生 永井龙太郎

武汉政府中的国民党左派 山田辰雄

邓演达在国外 杨逸棠

邓演达回国组党 罗任一

怀念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邓演达同志 李世璋

故邓演达氏之回忆 中村农夫

关于邓演达的回忆 陈铭枢

和邓先生一起坐牢的日子 周竞西

浩气冲霄 史夫

附录

 邓演达写给孙中山的信

 邓演达一九二六年于“中山舰事件”期间致张难先信

 邓演达写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

 邓演达写给丘哲的信

 邓演达一九三一年致黄琪翔的两封信

序言

欣慰的纪念——代序

季方

今年三月一日,是邓演达烈士九十诞辰。政协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了《邓演达》一书,作为对烈士的纪念,是很有意义的。

邓演达烈士比我小五岁,如果不是在风华正茂之时惨遭杀害,以他那健壮的体魄和开朗的性格,今天他九十诞辰的时候,也许还活在人间。想到这里,对他的殉难,悲愤之情又不禁涌上心头。现在,邓演达烈士生前所痛心疾首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成为欣欣向荣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四化,日趋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开始了第三次腾飞。现实已远远超过邓演达烈士为之流血奋斗的理想。这是我们足以告慰于他的。

我最初认识邓演达烈士,是在一九二四年初春。从此,在黄埔军校,在北伐途中,以及后来他回国组织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我与他相处的时间比较多。邓演达烈士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竭诚拥护并坚决贯彻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且坚定地认为,要贯彻三大政策,关键是坚持国共合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同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并且要求他所领导的政工人员必须做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当时在武汉政府内部,围绕着农运问题和土地问题,进行着尖锐的斗争。独有邓演达烈士和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完全一致,对于来自各方面的种种非难农民运动的鼓噪,邓演达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们现在的口号是:接受为推进农民运动的批评,拒绝为反对农民运动的批评。”

大革命失败前夕,邓演达烈士目睹武汉形势险恶,分共已迫在眉睫,乃于六月底发表了义正词严的《辞职宣言》,公开宣称:“中国革命之目的,在以三民主义为基础,而期完成农工政策。不意同志中有故意对此曲解释者;有无视此旨而对农工阶级加以压迫者;有于倒蒋及实行北伐工作中,由中央执行委员中向蒋图谋妥协,并与共产党相分离,而残杀农工者。是宁非吾党之大不幸耶?……此殊与予素愿相违,故不得不辞职让贤。”他的辞职不是退却,而是对国民党“左”派的抗议和有力抨击。为索求中国革命的道理,他到欧亚各国考察,准备重振中国革命。

邓演达烈士自幼立志报国,研习军事,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北伐军攻打武昌时,他兼任攻城总指挥,不避艰险,亲临前沿指挥作战。有一次一颗子弹飞来,从他左胁下穿过,把军服的袖子穿了一个洞,打中他身后战马的头部,马顿时倒地,幸好人未受伤。旁边的同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自己却若无其事。后来退到长春观,和城墙相隔不过二三十丈,他躲在土墙背后,同城上的敌人对射。他既是统帅,又是战士——是一个名副其实,英勇无比的战士。  邓演达烈士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艰苦卓绝,克勤克俭。他说:“我们的职责是代表农工平民大众的利益而奋斗牺牲的,应和平民大众的生活不太悬殊。不但目前的生活,要有劳苦平民的锻炼,即在将来取得政权后,我们革命者的生活标准,亦不能提得过高。我们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标准拉平,则腐化、贪污、变节及与群众脱离的结果必不能免,革命必不能成功。”他认为刻苦是革命者的“伦理”。他说:“我们只有作骡子,吃的是干草,走的是黄沙漠漠的长途,做的是炼石补天的工夫,只有为群众工作是最大的安慰。”

邓演达烈士一九三○年回国后,首先忙于政治纲领的草拟。他认为蒋介石的叛变中断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篡夺、把持了国民党的领导权,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主张在政治上、组织上继续高举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坚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组织以工农为重心的争斗同盟,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可惜他壮志未酬,即以身殉国。但是他的革命业绩和斗争精神与世长存,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篇章。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进行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今天,为了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中兴,我们应该努力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这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对邓演达烈士的最好纪念。

内容推荐

邓演达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后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等。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编的《回忆邓演达》是一部追忆邓演达的文集,其中有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李洁之、郑洞国、罗任一、李奇中等20余人写的20余篇文章,作为对烈士的纪念是很有意义的。

编辑推荐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编的《回忆邓演达/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是一本回忆文集,讲述了邓演达主张在政治上、组织上继续高举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坚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组织以工农为重心的争斗同盟,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可惜他壮志未酬,即以身殉国。但是他的革命业绩和斗争精神与世长存,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