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一百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凡尔纳经典科幻系列》是专门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一套值得阅读和收藏的经典科幻名著,在凡尔纳的众多作品中精挑细选出的四部,包括《太阳系历险记》《地心游记》《十五少年漂流记》《从地球到月球+绕月飞行》。
儒勒·凡尔纳著的《从地球到月球+绕月飞行》讲述了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巴比康、米歇尔?阿当和尼却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坐这颗炮弹出发了。但是炮弹却在离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这三位冒险家的命运如何呢?他们又会经历些什么呢?
儒勒·凡尔纳著的《从地球到月球+绕月飞行》讲述了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枚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决定将炮弹造为空心的,这样人就可以坐在里面去月球了。这一大胆的想法引得很多人的反对,但巴比康不但没有退缩,还叫上了米歇尔和尼克尔,准备三人一同乘坐炮弹登月。
可炮弹却没有到达预定的目的地,而是从距离月球很近的地方经过,仍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范围内飞行。此时炮弹不再是直线运动,而是变成了以极快速度飞行的圆周运动,它正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绕着月球飞行。
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让很多人都为他们三人提心吊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科学问题。到底还有多少奥秘等着人们去探索?巴比康三人又能否顺利返回地球呢?
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家新的俱乐部。
这里的人原本都是些商人,要么是造船的,要么就是摆弄机械的,可如今却全都对军事产生了兴趣。好好的柜台不站,摇身一变,都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
这些人没有经过一点儿军事训练,但是靠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还真打过不少胜仗。
并不是美国人的枪炮有多么精良,而是美国人的炮弹大得出奇,并且射程要远得多。
不过这也不奇怪,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批机械师,他们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机械师们把聪明才智用在制造枪炮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南北战争打响时,大炮是十分重要的作战武器。所以,大炮发明家的地位一下子变得至高无上,就连报纸上都在对他们的发明大加赞赏。
就连那些天真的市井小贩都开始夜以继日地绞尽脑汁,计算着那些不切实际的弹道。
美国人的有趣之处在于,如果他们有什么想法,就会去找第二个人合作,等凑够了三个人之后,就要选出一个主席,两个秘书;四个人之后,再选出一个档案管理员;五个人时,便会召开大会,成立俱乐部。
巴尔的摩城这家新的俱乐部就是这样,他们在短短一个月,就吸收了1833名正式会员和30575名通信会员。
但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加入这个俱乐部,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曾经至少发明或者改良过一种大炮,除了大炮,其他武器也可以。
不过,发明或改良其他武器的人不会在俱乐部里得到重视,只有大炮发明家才能受到真正的尊敬。
随着大炮俱乐部的成立,美国人便把自己的发明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发明的大炮体积大得惊人,射程也远远超乎想象。
这些发明把欧洲人的武器远远地甩在后面。比如说俱乐部荣誉会员兼常任秘书梅斯顿曾经发明过一种威力强大的迫击炮,在试炮时,“轰”的一声,消灭了一个营的敌人。
其实不光是这位梅斯顿先生,大炮俱乐部的其他会员发明的炮弹同样威力无比。
据统计,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用他们发明的大炮或炮弹,“平均”消灭了2375名敌人!
从这个数字来看,这个所谓的“科学团体”唯一的目标就是:打着博爱的幌子毁灭人类和不断改良被他们当作文明工具的武器。他们就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天使”,他们带来的只有死亡。
但是这群执着的美国人每天不只是研究、计算,他们同时也肯为自己的大炮事业付出生命。
他们中间有许多人都牺牲在战场上,将自己的名字光荣地列入了大炮俱乐部的英雄名册里。 那些幸存的人身上也都落满了不容置疑的印记:拄拐的、装假肢的、装了代替手的铁钩的……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
可是,这群勇敢的发明家却一点儿都不在意这些,每当报纸上报道战事,他们消灭的敌人总数超出炮弹成本的十倍时,他们就从心里感到自豪。
然而有一天,那是很多人都觉得郁闷的一天,战争的幸存者们签订了和约。
爆炸声慢慢平息,火炮们被套上炮衣,灰头土脸地运回了军火库,炮弹堆积如山,战争结束了。棉花在肥沃的土地上繁茂生长,痛苦的回忆也被慢慢地忘记。大炮俱乐部从此一蹶不振。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