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二十四节气
分类
作者 栗元周主编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确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先秦时期,人们知道了表示冷热和四季的几个主要节气:夏至、冬至与春分、秋分。这四个节气是利用土圭测日影确定的。此后,成为人们进行农事活动的依据。

一年中气候有冷有热,为什么?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地球赤道面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之间始终有一个23。26’的夹角(即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的倾角),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围绕太阳运转,同时又在自转。因此,当地球处在环绕太阳运行轨道上不同的位相点,地球上某一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就不一样多(阳光相对地面的入射角变了),于是周而复始,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例如现在北半球进入了秋天,在向冬天撤退,南半球就进入了春天,在向夏天进军。这个常识,今天尽人皆知,但获得这个认识,人类却花了几千年的时间。

日出日落,一个循环为一天,这个规定全世界都一致。因为这是地面上的人根据太阳的视运动而本能产生的概念,其实是地球在环绕太阳的运仃中又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运动是相对的,参照系不同,描述的运动者就可以不同。古人“以我为核心”,认为大地不动、“天圆地方”,是太阳、月亮、星星在天穹上运动。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扩展、深入,事物才能逐渐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而为了让事物的本质为大众理解接受,人类认知的每一步重大前进往往要付出壮烈的牺牲,因此就有了412年前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教会以异端名义烧死的布鲁诺的悲剧,也有了123年前罗马宗教法庭不得不为布鲁诺平反并恢复名誉的讽刺。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上为他树立的铜像,证明了真理是烧不死的。

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任何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所处环境中一年里相应的光照与热量条件。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历法来,除了用于纪年纪事,主要目的就是把握一年四季冷热变化的规律,以便指导农业生产,去努力争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样才能保证大家有饭吃。

二十四节气不是宫廷里故弄玄虚的占星家们计算出来的,它是我们的祖先在农耕社会形成之后,为了寻找一年中季节变化的规律,在反复实践中观测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一带地区大致在北纬30~40度之间,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冲积平原与河流谷地众多,土地肥沃利于耕作。为了更好地把握农耕起始规律,争取更好的收成来繁衍生息,我们的祖先经过观察测定,找到了划分季节的客观标准,这就是农时节气。2700多年以前,就利用“土圭测影”的方法,准确地确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点的日期。

什么是“土圭”?就是在平坦的地上竖插的一根长长的竿子,“立竿观影”。每天正午时的太阳光照射在垂直竖立的竿子上,在地面的投影,会随着不同的季节而长短不同,夏季最短,冬季最长。它反映的,就是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相时,阳光入射角的实际变化情况,对应的就是本地的光照与热量状况的变化规律。如今在河南嵩山脚下还保留着一座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周公测量台”,就是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日影定季节的最好证明,这个才是我国两千多年农耕文化中真正的精髓。

“两至”“两分”确立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也相继确定。这样“四立”加上“二分二至”,就把一个太阳回归年等分为八个基本相等的时段,把四季的时间范围定了下来。这样,指导农耕生产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随着耕地面积日益扩大,以及铁制工具的使用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农事活动日益走向更加精细与复杂。这使得在天时的掌握上,必然会去追求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到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人们根据本区域历年来的气候、天气、物候,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规律和特征,先后补充确立了其余十六个节气,即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至此,二十四节气逐渐趋于完善。完整的二十四节气首次出现在书上,乃是西汉的《淮南子》中的记载。以后为进一步细化掌握更确切的农时,从东汉时期开始又将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大约十五天分为三候,五天一候,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就成为真正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气候演变规律表”了。

尽管近二十来年,因“现代农业”的发展,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去关注什么节气了,但它作为曾经“指导中华农事两千年”的圣典,仍然具有“活化石级”的文化表征与魅力。

P1-3

目录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合理预测

二十四节气内容详述

一、立春

1.立春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立春的谚语和古诗词

3.立春的习俗

4.立春期间的养生

二、雨水

1.雨水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雨水的谚语和古诗词

3.雨水的习俗

4.雨水期间的养生

三、惊蛰

1.惊蛰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惊蛰的谚语和古诗词

3.惊蛰的习俗

4.惊蛰期间的养生

四、春分

1.春分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春分的谚语和古诗词

3.春分的习俗

4.春分期间的养生

五、清明

1.清明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清明的谚语和古诗词

3.清明的传说

4.清明的习俗

5.清明期间的养生

六、谷雨

1.谷雨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谷雨的谚语和古诗词

3.谷雨的传说

4.谷雨的习俗

5.谷雨期间的养生

七、立夏

1.立夏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立夏的谚语和古诗词

3.立夏的习俗

4.立夏期间的养生

八、小满

1.小满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小满的谚语和古诗词

3.小满的习俗

4.小满期间的养生

九、芒种

1.芒种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芒种的谚语和古诗词

3.芒种的习俗

4.芒种期间的养生

十、夏至

1.夏至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夏至的谚语和古诗词

3.夏至的习俗

4.夏至期间的养生

十一、小暑

1.小暑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小暑的谚语和古诗词

3.小暑的习俗

4.小暑期间的养生

十二、大暑

1.大暑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大暑的谚语和古诗词

3.大暑的习俗

4.大暑期间的养生

十三、立秋

1.立秋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立秋的谚语和古诗词

3.立秋的习俗

4.立秋期间的养生

十四、处暑

1.处暑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处暑的谚语和古诗词

3.处暑的习俗

4.处暑期间的养生

十五、白露

1.白露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白露的谚语和古诗词

3.白露的习俗

4.白露期间的养生

十六、秋分

1.秋分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秋分的谚语和古诗词

3.秋分的习俗

4.秋分期间的养生

十七、寒露

1.寒露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寒露的谚语和古诗词

3.寒露的习俗

4.寒露期间的养生

十八、霜降

1.霜降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霜降的谚语和古诗词

3.霜降的习俗

4.霜降期间的养生

十九、立冬

1.立冬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立冬的谚语和古诗词

3.立冬的习俗

4.立冬期间的养生

二十、小雪

1.小雪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小雪的谚语和古诗词

3.小雪的习俗

4.小雪期间的养生

二十一、大雪

1.大雪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大雪的谚语和古诗词

3.大雪的习俗

4.大雪期间的养生

二十二、冬至

1.冬至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冬至的谚语和古诗词

3.关于冬至的传说

4.冬至的习俗

5.冬至期间的养生

二十三、小寒

1.小寒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小寒的谚语和古诗词

3.小寒的习俗

4.小寒期间的养生

二十四、大寒

1.大寒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大寒的谚语和古诗词

3.大寒的习俗

4.大寒期间的养生

附录

阳历

阴历

购买年货

腊八节喝腊八粥

请灶爷

压岁钱

拜年

守岁

春节——普天同庆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二月二

惊蛰

清明节

上巳节

端午节

姑姑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农历十二个月姊妹花

二十四节气和节令

“秋老虎”

“三伏”

“入梅”和“出梅”

“进九”

序言

我童年时期一直生活于大家,堂名栗四知堂。当时,我家是南阳北方城西几十里内屈指可数的大户之一,全家拥有耕地200亩,人口50余人。雇长工3人(领工、赶车、炊事各1人),佃户1户。我家由二伯大章、三伯大奎(当家)、四伯大典、五伯大祥参加劳动。大伯大明擅武,在安徽太和某中学任国术教师。曾祖父世明,精于经书,知识渊博,在邻近颇有威望,在家开办私塾,教授本村适龄儿童。曾祖父去世后,由其孙大俊(字彦臣)继承。家办粉坊一座。家境比较宽裕。一天下午,叔伯们议论全家种植计划时,有一伯父脱口而出,“寒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关于农业节气的谚语。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成为青年、壮年,知道的知识越来越多,逐渐知道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节气以及与上述节气相关的一些谚语。在林业部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需要,在编写《林业谚语》中写了这二十四节气在每年某月某日太阳到达黄经某度时交节情形。

我对二十四节气知识了解得极少。当时叶青竹同志邀我一同撰写节气书时,盛情难却,就满口答应了。这几个月以来日夜苦干,绞尽脑汁终于写完了修改稿。对此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这是我写的最后一本书,本应如此。

栗元周

2015年12月17日

内容推荐

《细说二十四节气》由叶青竹编,栗元周主编。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创立的。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出来,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二十四节气养生是根据不同节气阐释养生观点,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编辑推荐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了中国农耕时代农事活动的精华,具有深刻的含义和生命力。由叶青竹编,栗元周主编的《细说二十四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含义和科学角度的合理探测对这一智慧结晶进行概述,并从每一节气的由来和气候特点、民间谚语和古诗词的收集、民间流传至今的习俗和当季养生这几方面进行详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