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乡云水地(昭州漫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忠//梁师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故乡云水地(昭州漫记)》中,随着作家李忠的笔触,凭借摄影师梁师的镜头,我们跋山涉水,穿村过寨,不仅把故乡的景色看了个够,而且把深藏其里的民俗掌故听了个遍。榕津、沙子、桥亭、长滩、龙窝、旱冲……这些地名不仅不再朦胧,甚至如同珍珠连成了闪闪发光的一串。

内容推荐

《故乡云水地(昭州漫记)》是一部讴歌故土人文和自然风景的书。广西平乐古称昭州,历史久远,青山秀水蕴含风情,百里桂江如诗如画,田园村廓自成一色。作者李忠、梁师寄情于昭州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描绘了平乐的古迹名胜和草木山川,内容涉猎广域,文笔优美,意境隽永,图文并茂,可读可赏,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变化多姿的艺术美质,以及极富哲理的深刻内涵。

目录

面对桂江

中立不倚

龙窝

原味漓江

长滩

四冲瑶人节

旱冲过山瑶

六冲之夏

茶香溢上堡

青龙月亮山

出米岩散记

关于陶村

圣山脚下有圣湖

榕津写意

上吕访古

屯塘探幽

华山,华山

朝阳入画来

卜岭二章

响遏行云颂八仙

闲庭话坝井

渡河

沙子犹存石板街

后记

试读章节

长滩离平乐县城很近,一条公路伴着桂江一路蜿蜒,约七公里后本来非常湍急的桂江突然形成一个巨大的河湾,在这里贸然就冒出了一个小镇,这就是长滩。

长滩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民居和商铺依山而建,靠河边的则是各样式的吊脚楼,中间是一条长不足半公里宽不够三米的街道,人口亦不过数百。但是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城镇该有的它全都有,许多城镇没有的它也有,比如说,历史和名气。长滩有独特的水上地理位置,两千多年舟楫往来,是当年昭州(平乐)与梧州之间一个重要码头,是一座十分繁华的港口,因为它临桂江而建,依山傍水,形貌极似梧州,而且水流在这里相对平缓,便于船只停泊,除桂江和其支流四通八达外,陆上交通也非常便利,是连接各地的古关道隘口,居住着大量从粤东、湘赣等地移居此地的商人及戍边军人后裔,造就了当时长滩的经济繁荣,商业发达,自由贸易五花八门,所以有着非常响亮的“小梧州”“小香港”的名声。

长滩的景色,是典型的桂江沿岸绿水青山的风光。在长滩,周遭是果树成林,遍岭若茵绿茸毯,与烂漫的山花交相辉映;到了收获之季节,柚树、柿树、柑橘树……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色彩斑斓喜煞农人。而更多要谈论的则是长滩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就是老子骑着青牛到了。而长滩也有过如函谷关这样的极好运道,“中山紫气东来日染长滩千古秀”,说的自然就是孙中山先生与长滩的渊源了。明清时期是长滩鼎盛的年代,文化沉淀也最厚重。在长滩街中心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古色古香的关帝庙,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左手抚虬髯,右手把《春秋》,细细品读孜孜不倦的关羽关公端坐殿中。长滩人多经商,商人谈生意做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在他们眼里关帝阁关公是财神,所以捐款修庙供奉。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关帝庙前,现立有一块高1.5米、宽1米的碑刻,上面清晰地记载着:“孙中山先生为兴师北伐出巡广西,下榻长滩,曾入庙观光,留下了伟人足迹。”1921年11月15日下午,孙中山携许崇智、胡汉民等北上桂林督师北伐。一行人从梧州启程,乘小火轮溯桂江北上,27日早上抵达长滩。当时天下着蒙蒙细雨,孙中山一副标准的“中山打扮”(穿中山服,戴拿破仑式黄斜通帽,持文明杖)从白帝庙码头登岸,在随从陪同下步行经凤凰坪、张家榨、旺家坪到长滩,并在长滩街粉店吃米粉。之后,中山先生来到关帝庙前,在古戏台上发表演讲,并散发宣传单发动民众,后继续乘船从长滩溯水而上,直抵平乐县城。

P39-41

序言

人们常常会对这样一个问题产生兴趣,南方人的方向感不如北方人。这个问题的形成我看并不复杂,中国的城市,北方如北京、西安,其街闾走向笔直,东西南北分得清清楚楚,南方城市则不然,多半依山傍水——山形水势决定了南方的街巷蜿蜒有致。那年我陪作家王蒙到平乐,爬上令公庙背后的昭山,极目远眺,但见三江奔腾汇合,城郭绕山临水,气势自非别处可比。我左手一指,向王蒙介绍道,那片大山,是平乐一景,叫“桂岭樵归”,对于这个景致,我有切身体会,小时候我们经常在那大山里“讨柴火”,早出晚归。王蒙当即笑称我是“景中之人”。

王蒙是应邀前来参加李商隐诗歌研讨会的。唐大中二年(848年)春,李商隐出任昭州(平乐)代理郡守,曾在桂江击棹作歌。“桂水春犹早,昭州日正西。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除了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坛巨匠,在平乐留下足迹的,还有北宋政治家世称龙图梅公的昭州知州梅挚,他的精短政论《五瘴说》可谓震烁千古。如此说来,平乐不仅地利先声夺人,而且人文厚实丰赡。

我高中毕业即离开故乡,然而长年在外的游子,每从故纸中读到有关平乐的片言只语,心里便会兴奋莫名。比如《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凤仙》,一开头就是“刘赤水,平乐人”,心异之,读到后面“二姑水仙,适富川丁官人”,方可断定文中“平乐”即吾乡也。又读清《粤西偶记》:“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洒。”有趣而又亲切。

尽管如此,所获只是一鳞半爪,于是心中存一愿望,希望将来能有一套介绍平乐的全景式的书籍,让世人从中窥见全豹。现在好了,平乐县领导有远见,有情怀,组织力量,从古籍里爬罗剔抉,从现实中状物取景,去年推出《平乐由来》,今岁《故乡云水地》又要面世,足令欣慰。

李忠笔下的故乡云水地,文字质朴灵动,美景目不暇接,诗情弥漫四野,哲理盎然有致。随着作家李忠的笔触,凭借摄影师梁师的镜头,我们跋山涉水,穿村过寨,不仅把故乡的景色看了个够,而且把深藏其里的民俗掌故听了个遍。榕津、沙子、桥亭、长滩、龙窝、旱冲……这些地名不仅不再朦胧,甚至如同珍珠连成了闪闪发光的一串。了解故乡,熟悉故乡,热爱故乡,建设故乡,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逻辑。仅就这一点,我们就要对这套书的组织者和撰写者感激不尽。

让平乐亮起来,让百姓乐起来。物质的基础,文化的升华,使这幅诱人的图景,正在故乡的大地上徐徐展开,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轻轻回眸,就会发现她是那样的光芒耀眼,是那样的令人欢欣。

(彭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

后记

当坐在电脑前敲下最后一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字时,我下意识地长长舒了一口大气——断断续续历时了快半年的写作终于结束了!那一刻,的确是有一种如释重负异常轻松的感觉。

要写这些文字的最初想法是在去年的7月份。近两年来几乎已经停笔,虽然自己帮自己找了一个个开脱的理由,说是什么工作太忙应酬很多之类,但心头总归还是有些惭愧的。“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时光流年,岁月如歌,名利竟如何?星移斗转,年华消逝,手头仍无货啊。其实自己也知道,再多的辩解再多的理由,都无法掩盖住自己隐隐的失落。那段时间思来想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该重新把这句座右铭放上自己案头的时候了!很清楚地记得,2015年7月17日的上午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大清早出发,现又在市纪委开会了。感谢刘总的红酒、咖啡和自己的茶叶大红袍,昨晚差点又一次失眠……不过也好,夜半三更中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发力!为家乡!《平乐地理——山光水影昭州情》(李忠系列散文),相信不久将会陆续出来,敬请期待,敬请鼓励!”虽然我这个人平时毅力不太强,但好在我还是一直认为自己是能够言出必行的,所以很快前面几篇便出炉了。不久我们平乐的报纸《桂江风》也在副刊以专栏的方式推出并配发“编者按”:平乐作为一个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许多热爱平乐的有识之士都用手中的笔与镜头,记录平乐,宣传平乐。近日,诗人李忠也以灵动的文笔、独特的视角,讲述平乐的山水风光人物风情。从今日起,本报开辟《平乐地理》专栏,让我们跟着李忠去看平乐。

有了上一本书《看见:一个诗人眼中的风景》的经验,我决定还是走这条路:写出文字配上实地照片,图文并茂,可谓是“锦上添花”。文由我来捉笔,照片则由好友梁师来操刀了,谁叫他平日喜欢摄影而且拍得还很有水平呢。为了写好文章拍好照片,我们利用休息时间跑遍了平乐的10个乡镇,真称得上是踏踏实实地“走乡串户,深入村屯”了。

文字写到后来,经常写着写着我的思维就会停顿,此刻脑海里就浮现出两个成语,一曰“江郎才尽”,另一为“黔驴技穷”,其实无论是“才尽”还是“技穷”,于我来说都属于差不多的一个意思,只不过是哪种说法好听一些面子上过得去一点而已。个人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我们昭州我们平乐确实是有着许许多多可以发掘可以讴歌的人文和自然风景,这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啊!“三天小长假,不想观人海。昭州日正出,景从身边来。”因此我终于还是坚持写下来了。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这是曾在昭州任过代理郡守的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滞雨》中的诗句。平乐古称昭州,历史久远,青山秀水蕴含风情,百里桂江如诗如画,田园村廓自成一色。我们都深爱着昭州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山川草木和古迹名胜,包括其中的一沙一石、一砖一瓦,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们。正因为爱,所以我们写了摄了,也正因为爱,所以我们还要感谢让大家看到这些文字和照片的平乐县政协,感谢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的生于平乐的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彭匈老师。

衷心感谢!

李忠

2016年初春

书评(媒体评论)

李忠笔下的故乡云水地,文字质朴灵动,美景目不暇接,诗情弥漫四野,哲理盎然有致。随着作家李忠的笔触,凭借摄影师梁师的镜头,我们跋山涉水,穿村过寨,不仅把故乡的景色看了个够,而且把深藏其里的民俗掌故听了个遍。榕津、沙子、桥亭、长滩、龙窝、旱冲……这些地名不仅不再朦胧,甚至如同珍珠连成了闪闪发光的一串。了解故乡,熟悉故乡,热爱故乡,建设故乡,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逻辑。

——彭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