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心理学
公元201年。司马懿23岁。
大约是家族背景的关系,他轻易得到了一份上计掾的工作。用白话翻译就是当时郡县机关内负责统计工作的基层公务员。
史书所载.当时还是大司空的曹操在他人的举荐下,派人给司马兄弟送上了请柬。这是一件跳龙门的好事。说起来,司马兄弟得到工作的机会.还源于曹操与他们家有历史渊源。因为他们的老爹司马防当初任京兆尹职务的时候,曾经举荐过曹操,多少算是卖过曹操一个人情。
但是,司马兄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老大司马朗当即点头应允准备上路。老二司马懿却令人跌破眼镜地回绝了这个天上掉馅饼一样的机会。就是说,司马懿明目张胆地向牛人曹操唱了一次危险的反调。
司马懿是个聪明人.但是聪明与城府有着本质的不同。处世之道如同打造钻石,需要经历苦难的磋磨才能熠熠生辉。
从史书上可以得知,司马懿与曹操刚成年那时候比,做的事情是小巫见大巫的。曹操比他还能折腾,把戏也更高明。所以,当曹操听到司马懿装病拒绝出仕的消息时,他很容易看穿司马懿的花招.猜出他的小聪明。
在他眼中看来,司马懿的行为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他不屑戳破是因为他有许多事情要做,很忙,无暇他顾。当曹操势力得到巩固,终于腾出手来,已经是七年后了。
或许是从手下的人事部那里再一次听到了司马懿的名字.让曹操想到了这个有些滑头的年轻人。彼时,老大司马朗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多重因素下,曹操再次派人去征召。
只不过,这一次容不得司马懿再拿腔作调。因为曹操给了使者一道密令:如果他再出幺蛾子,就算抓也把他给我抓来!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马懿在曹操的半强制手段下出仕了。
一段风云诡谲的人生开始了。
司马懿的装病有利有弊。
反观当时其他人面对曹操的征召,要么直截了当地拒绝,比如司马懿的老师胡昭。要么兴高采烈地登门上任,比如司马朗。反而是司马懿这样不识抬举的同时,耍小聪明用装病的方式让双方都不会尴尬得下不来台面的举动,大约会给曹操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只是,当时纷乱的时局让司马懿的待价而沽带有很大的风险系数。曹操的反应显然与司马懿的设想有些出人。彼时的曹操身边能者如云,反观刘备身边主要有诸葛亮支撑,司马懿想明白后多半只能留下一声叹息。理想很美,现实很残酷。路还很长,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司马懿的拒绝自然有着深远的打算。
第一,司马懿有野心。
投资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司马懿很懂得待价而沽的道理。坐在家中不代表他不了解天下事,不分析天下事。毕竟彼时的他还拜了一位叫胡昭的名师,从思想到知识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
话说,这位胡老师作为当代名师大儒,即便做了山中隐士也一样吸引曹操的目光,甚至于几次请他出山辅佐。可惜胡老师一心做隐士,除了坚决地说不没有给出其他回答。
司马懿可不想做隐士,他出生后据说是被父亲司马防寄予厚望的,而家道中落的现实以及曾经光耀过的家族历史都在提醒着司马兄弟,必须要将重振家业作为人生中的第一要务。
第二,他拒绝的理由很。有意思。
他装病的病因是风痹,也就是风湿骨病。这个病不是不治之症,而应该说是一个慢性病,需要调养的病。那么,他随时可以说病得严重了,也随时可以说病症减轻了。前者可以作为病休离岗的正当理由,后者可以成为重上岗位的合理借口。只要他想,只要时机合适,病随时可以好起来。
曹操也猜出大半这层意思吧?所以,史书记载才会有当曹操听到这个理由后曾经派人暗中探访司马懿。看他是真病还是装病。显然两个聪明人心照不宣。
司马懿用这个病因作为借口显然心口不一,而更多带有让双方随时有台阶下的意味。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的装病似乎有放长线钓大鱼、待价而沽的想法。
所以,司马懿的装病也可能是他想“傲娇”一把,抬一抬自己的身份。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