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勋初先生至少在先秦、汉魏六朝、隋唐、清至近代几个时段的文学史或学术史研究中都堪称专家。从文体上说,周先生至少在楚辞、诸子、古代散文、诗歌、笔记小说等方面都堪称专家。
周勋初著的《唐诗纵横谈(精)》从唐诗研究的入门文献谈起,从唐人文集的整理与刊行、唐代历史与传记、唐人笔记小说、谱牒、墓碑与墓志文献、尚书省郎官石柱及御史台精舍碑、佛道二家典籍等十三个方面来对唐诗研究的文献做了全面和细致的梳理,言简意赅,例证结合。
| 书名 | 唐诗纵横谈(精)/大家小书 |
| 分类 | |
| 作者 | 周勋初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勋初先生至少在先秦、汉魏六朝、隋唐、清至近代几个时段的文学史或学术史研究中都堪称专家。从文体上说,周先生至少在楚辞、诸子、古代散文、诗歌、笔记小说等方面都堪称专家。 周勋初著的《唐诗纵横谈(精)》从唐诗研究的入门文献谈起,从唐人文集的整理与刊行、唐代历史与传记、唐人笔记小说、谱牒、墓碑与墓志文献、尚书省郎官石柱及御史台精舍碑、佛道二家典籍等十三个方面来对唐诗研究的文献做了全面和细致的梳理,言简意赅,例证结合。 内容推荐 周勋初著的《唐诗纵横谈(精)》从唐诗研究的入门文献谈起,从唐人文集的整理与刊行、唐代历史与传记、唐人笔记小说、谱牒、墓碑与墓志文献、尚书省郎官石柱及御史台精舍碑、登科记、历代唐诗著录书目、历代诗话唐诗选本及研究专著、唐代与诗有关的艺术论著、地理志与方志、唐代典章制度沿革、佛道二家典籍等十三个方面来对唐诗研究的文献做了全面和细致的梳理,言简意赅,例证结合,第二部分对唐代诗坛李白、杜甫、韩愈等著名诗人和诗坛现象独立点评,适合唐宋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作为研究入门的读物,研习古典文学必定以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为基础。 目录 上编——唐诗文献综述 文集 史传 小说 谱牒 碑志 壁记 登科记 书目 诗话 艺术 地志 政典 释道书 下编——唐诗发展历程 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 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 元和文坛的新风貌 韩愈的《永贞行》以及他同刘禹锡的交谊始末 “芳林十哲”考 “唐十二家诗”版本源流考 从“唐人七律第一”之争看文学观念的演变 试读章节 唐人俗谚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足见其声势之隆。这些世家大族,文化水平很高,出现过不少诗人。《元和姓纂》中就记载着许多值得发掘的史料。例如李白有《江夏赠韦南陵冰》《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等诗,前人以为此人乃韦坚之弟,然与史实不合。郁贤皓据《元和姓纂》卷二韦氏郧城公房世系,考知此一韦冰乃韦景骏之子,韦述之弟,韦渠牟之父。权德舆《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日:“初,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府之学,且以瑰琦轶拔为己任。”其时韦渠牟年仅十岁稍过,李白以通家子弟之故,亲加指授,遂有所成。假如不知韦冰为何人,也就不能了解李白为什么会对韦渠牟如此关切。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作用和《元和姓纂》有类同处。许多不见列传的人物,可从表格中略窥其家世与仕历。按《宰相世系表》六卷(实为十一卷)原为宋初的谱牒专家吕夏卿撰。他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上下各代的关系,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因此这一著作不但内容包孕宏富,而且形式上也有创新。 按照前人研究,吕夏卿撰《宰相世系表》,主要依据就是林宝的《元和姓纂》。值《元和姓纂》中残佚的部分,《世系表》中时有完整的记叙,而且其中还增加了元和之后的材料,因而自有其价值。有的诗人,其事迹仅见此表,即如作有《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直字》的李咸,《全唐诗》名下一无说明,查《宰相世系表》二上,知他出于姑臧大房,乃李义瑛之子,宰相李义琰之从侄,官工部郎中。可知在唐诗的研究工作中,此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又《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一卷(实为二卷)的作用与《宰相世系表》相同,唯包容的人数较少。 宋代还有一部有关谱牒之学的著作,即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卷,也是参考《元和姓纂》而编成的,里面也有关于唐人族姓世系的完整记叙。《元和姓纂》中遗佚的族姓,退而求其次,只能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中去搜求了。原辑本《元和姓纂》卷一。独孤氏无独孤楷一支,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即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录辑入。 有关唐代的一些著名族姓,应该重视上述三书的记载,但在其他一些不为世人所重的书中,有时也会遇到个别有价值的资料,例如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六叙畅氏日: “唐户部尚书畅璀,尚书左丞畅悦。璀子常、当;当,进士擢第,为太常博士。悦子偃,并河东人。”畅璀,新、旧《唐书》有传,高适有《睢阳赠别畅大判官》一诗赠之。有人以为唐诗中之畅大或是畅当,《唐才子传》卷三《王之涣》叙旗亭画壁故事,误将畅当列入,故此说似可信。畅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全唐诗》及一些流行极广的选集,如《唐诗别裁集》《唐宋诗举要》等均以《登鹳雀楼》诗属他所作,近人又据《梦溪笔谈》卷一五及其他典籍考知此诗实为畅诸之作,而《唐诗纪事》卷二七又云畅当、畅诸为兄弟行。《元和姓纂》卷九载“《陈留风俗传》有畅悦,河东人。状云:本望魏郡。罐子当,悦子偃。又诗人畅诸,汝州人,许昌尉”。“璀”字显为“璀”字之误。这种记载说明,畅当、畅诸不是同一族人,然畅当有无兄弟,则没有记载,不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的明晰。今知畅璀排行第一,畅当排行为二,则畅大判官云云,自然不可能是畅当,而是其父畅璀的了。即此一例,也可看出这类著述的宝贵以及加以综合利用的必要。P42-44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书评(媒体评论) 周先生至少在先秦、汉魏六朝、隋唐、清至近代几个时段的文学史或学术史研究中都堪称专家。从文体上说,周先生至少在楚辞、诸子、古代散文、诗歌、笔记小说等方面都堪称专家。更不用说他的研究其实还跨越了文学、史学两大学科,他在研究中运用过的方法还涉及神话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而且常常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莫砺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