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的故乡/国际人士看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美)海伦·斯诺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国际人士的著作。这些作者分别在20世纪中前期亲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亲自参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他们在华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能建设新中国”这一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与成果,展示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历史功勋,客观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对中国共产党不走老路、邪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给予了有力的诠释。海伦·斯诺编著的《毛泽东的故乡》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1972年年底至1973年年初,作者海伦·斯诺重返中国,访问了毛泽东的家乡及许多其他地方,会见了许多人,写了《毛泽东的故乡》,展示了毛泽东的生平。毛泽东就是革命。毛泽东具有那种深入到中国腹地人民中去的思想。《毛泽东的故乡》是作者对毛泽东研究的继续,是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记录。

目录

毛泽东给海伦斯诺的一封信

1993年海伦斯诺为《毛泽东的故乡》在中国出版所写的祝词

译者的话

序一 将中美友谊的火炬传递下去

序二 湖南之行的历史背景

一 长沙(上)

 1.抵达长沙

 2.湖南医学院

 3.长沙第四中学

 4.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5.新民学会

 6.访问毛泽东的母校

 7.长沙自修大学

二 长沙(下)

 1.岳麓山与爱晚亭

 2.橘子洲

 3.清水塘

 4.望麓园

 5.长沙的居委会与工业合作社

 6.单东五金工具厂

 7.与李振军共进午餐

三 韶山(上)

 1.去韶山的路上

 2.妇女和老年问题

 3.毛泽东住过的宾馆

 4.韶山毛泽东旧居

 5.毛氏宗祠

 6.东山小学

 7.韶山小学

 8.韶山陈列馆

四 韶山(下)

 1.韶山今昔对比

 2.韶山人民公社

 3.治理江河

 4.韶山火车站

 5.韶山茶园

 6.银田人民公社

 7.银田纺织厂

 8.有102间房子的地主庄园

 9.辞行前的讨论

 10.巨变

五 浏阳

 1.浏阳的历史

 2.浏阳县长贾德仁

 3.文家市里仁小学

 4.文家市公社

 5.离开文家市

 6.离开浏阳

附录

雅礼协会与湘雅医学院

南京沧桑

松柏茂盛的雨花台

致谢

试读章节

一长沙(上)

1。抵达长沙

我从北京出发,乘火车经过一夜的旅行,到达长沙。在火车站接我的是湖南省对外友好协会的欢迎队伍,其中有原籍山西五台山的张先生。他1944年参加革命,同聂荣臻在一起工作过。聂荣臻是五台山地区的司令员。他在谈话中提到,加拿大的白求恩1938年到过五台山地区。

“1949年部队南下时,我来到湖南农村工作。”他告诉我。

“在中国,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来湖南当领导可是件大事。”我说。

他说,他在湖南工作得很好,旧的地方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有一种吸引人的个性,牙齿很好。他似乎很想把我的访问安排成功,各方面都很配合。

我问到五七干校。“我们湖南有一个五七干部总校,下设几个分校,干部们轮流去。不过,所有分校离长沙都很远。”他说。

我告诉他,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到一些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到一些1949年以来没有外国人参观过的地方,至少是1966年以来没有外国人去过的地方。

“我是天生的探险家。我喜欢旅行,我也是一个开拓者。”他认为我的想法很有趣。

“当然,我不想给你们带来麻烦。”我补充说,“中国现在还有土匪吗?”

“没有,中国现在一个土匪也没有了。1951年,这里的土匪全被镇压了。解放后,土匪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解放前,农民受国民党的压迫,一些人被迫成为土匪。后来,他们受到共产党的教育,政治觉悟和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土地改革后,所有的土匪残余都被镇压了.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受到特别教育,被改造成劳动者。”

我们讨论了旅行计划:

“我想去浏阳县,我从王震、王首道及其他人那里,已了解到浏阳县的历史。”我说,“如果方便的话,我可以去平江县,不过,路易·艾黎已经去过那里了。”

“你可以去浏阳县,去文家市。这两个地方,从来没有外国人去过。你坐车去,往返有6个钟头就够了。那里没有住的地方,你得当天返回。有一半路是柏油铺的,有八九十里(1里:0.5千米)地是土路,不过很平坦。毛主席1927年就在那儿,在这以前,他上那里去过一次,1931年又去过一次。他1931年第三次去那儿,带着红军去打仗。1931年后,他再也没有去那儿了。你能够看到墙上的标语,那是红军离开后,人们用泥土掩盖起来保存下来的。这些标语,是解放后发现的。毛主席种植的两棵板栗树,仍在开花结果。  “秋收起义时,3个军的队伍,从文家市起程上井冈山之前,在浏阳会师。毛主席在里仁小学向他们讲了话,然后,向井冈山进发。”

我和我的两位翻译,一听说要去浏阳县,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韶山的人民公社,外国人参观过吗?”我问,“埃德加·斯诺来过韶山吗?”

“毛主席旧居周围,全是人民公社。总的来说,没有外国人参观过这些地方,因为在一天的安排中,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参观人民公社。不过,毛主席旧居对面的几户人家,有几个外国人去过。

“斯诺先生从来没有来过韶山。韶山附近有一个人民公社。这是个一般水平的人民公社,你可以了解一下它解放前后的情况。韶山镇同这个公社不在一个地区。

“韶山过去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历史上,这儿是一个小地主聚居的地方。但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革命力量成长壮大,韶山的人民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25年,韶山成立了共产党支部委员会,还组织起了一个农民协会。毛主席亲自组建了一个村的党支部。

“在韶山村,进步力量起支配作用。1925年至1927年革命期间,有30多人为革命牺牲。毛主席的家庭是一个中等家庭,他父亲是一个普通农民。毛主席还很年幼的时候,就与当地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甚至在那时,人们就热爱他。韶山地区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就设在毛主席老家所在的村子里。”

“毛泽东母亲所在的村子,是否也受到他的影响?”我问道。

“他母亲姓文,没有其他的名字。她是湘乡县人,就是曾国藩出生的那个地方。她是不是与曾国藩有亲属关系,我不知道。”P1-3

序言

2015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由北京出版集团发起的“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的陆续出版,不仅是我国出版界为更多地介绍、纪念国际友人而做的一项有益尝试,而且也是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国际人士的著作。这些作者分别在20世纪中前期亲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亲自参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他们在华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能建设新中国”这一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与成果,展示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历史功勋,客观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对中国共产党不走老路、邪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给予了有力的诠释。

阅读这些作品,我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也是我喜爱这套丛书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这些书的作者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持有的那种平等、客观、友好的态度,置身于中国最普通的民众之中,融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体会中国人真实的喜怒哀乐,从而由衷地赞颂中国的“无与伦比的劳动阶级”与“正在改变世界的中国革命”。不能否认,近代以来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被扭曲和误解,是若干发霉的历史碎片,是落后愚昧的同义词。幸运的是,我们还有这么一些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怀抱着对自由、对理想、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崇高憧憬,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毅然来到中国人民身边。他们在枪林弹雨的华北前线,在孕育新中国的陕北窑洞,在革命家与普通士兵共同劳动的田间,与憨厚的农民、勇敢的战士和满腔热情的青年共同生活、战斗,与中国人民在血与火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了生命。正是由于阅读了他们的著作,大批的中国知识青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道路;也是他们用笔记录下了一个苦难而贫弱的中国,同时向全世界宣告了另一个坚强的、充满希望的红色中国的存在!在那个时代,这些声音象征着不屈的意志和战斗的信念,鼓舞着全世界反抗法西斯、为自由而战的每一个民族,使战火中的人们看到了遥远东方土地上的新生力量。

同样让我感动的是,在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情和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支撑这种精神力量的是这样两个词语:理想、信仰。在这套丛书中,作者们记录下了一群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有将军也有士兵,有领袖也有青年,生者与逝者、有名者与无名者,怀着共同的理想,信仰同样的主义——他们叫作中国共产党人,是作者笔下的中国之魂。丛书的作者们以极其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一种新思想,一种新人物,正在地球上最古老最持恒的文明的中心所在,开辟着新天地”——在这个崭新的新天地里,没有腐败的官吏,没有麻木的奴隶,也没有鸦片、娼妓,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地区,这里是人们用精神信仰建造的现代乌托邦。生活的艰苦和物质的匮乏,改变不了这里的人们那种蓬勃的热情与活力。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他们怀着必定胜利的决心,在绝境中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冲锋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因此,我相信,“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不仅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些国际友人的永恒思念和真挚情感的一种纪念和慰藉,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的一套优秀文本和绝佳素材。

衷心祝愿这些国际友人们的伟大精神历久弥新!衷心祝愿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何理良

2015.6.3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