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叩拜大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芝英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至于我家的先人是何年何月从口里迁徙到清水河县盆地青村的,已无从考证了。因为我的祖辈中没有识文断字的人,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但从我们家族祖坟上那棵皱褶满身的老坟树来判断,它至少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从墓地的坟丘来看,这里已经长眠了家族里的四辈老人。

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说过,早年一位风水先生看了我们家族的祖坟后曾断言,这坟地“头枕白龙,脚踏玉泉”,日后门第要出一斗芝麻的官。风水先生的话自然纯属诓言,断不能当真。但我们家族坟地那棵巨大无比的老坟树确是至今长得十分繁茂,十里八乡是很难见到的。因为我家的坟地紧傍一条通往山外的大路,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不知有多少过路人在此乘过凉、歇过脚,他们无不赞叹地说:“这树可真是这村子的风水啊!”

我的先祖是从山西出来的领晋剧的班主。我的曾祖父叫苏谦亮,关于他的传说至今我听到的很少,只听说他一直是个领大戏的,先后娶过两个女人。

我的爷爷叫苏连科,听说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长年领着戏班子走南闯北,一生结交了许多三教九流的狐朋狗友,走到哪儿都有他的朋友,走到哪儿他都能说上话。就是当年多如牛毛的土匪来到盆地青,一听说这是苏连科他们村,就会说:“这是朋友的村子,不能刁抢。”就因为我爷爷的好名声,不知使多少人家的财产免遭了损失,也不知道搭救了多少人的性命。那时,周围有的老财人家被土匪绑了票、请了“财神”,非得请我爷爷去给说合,才会将人放回来。单从这一点来说,我爷爷当时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哩!

当时,我们邻村的j道沟有个日本人设的土围子,常年驻扎着二三十个日伪警察,这些人又大多是来自土默川的,邻近村里庄户人家像样儿些的媳妇被这些人给拐骗走不少。在众人的央求下,爷爷装扮成货郎挑着担子只身下到土默川东寻西访,竟给寻回好几个被煽骗走的女人。

关于我们家族里的一些事情,我大多是听父亲在世时讲的。村里的耄耋老人王世元、王来栓、吕占宽等也曾给我讲述过许多关于我们家族里的事情。

现在看来,值得我们后人骄傲的是,我的祖先们虽不种地,领的可是著名的山西晋剧,他们来到口外传播的是中原文化,进行的可是一种民间文化交流啊!

我坚信,先辈们的戏剧生涯并非讹传,也并非十分遥远。因为我小时候还见家里有许多唱大戏的行头,什么龙袍蟒褂、凤冠头戴、鼓板梆子、化妆木盒等等,这些也都是我和哥哥小时候时常玩耍的东西。直至我的大女儿苏芳1975年出生,我的妻子才将家里留藏的最后一个凤冠拆掉,给女儿做了衣服上的装饰品。

家父虽然没有文化,但他讲起我们家族里的一些旧事却津津乐道。父亲常说:“你爷爷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哩,在他手上咱们家里养活着一个四十多人的戏班子,唱的就是山西晋剧。”

晋剧.其实就是山西人说的中路梆子,也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道白亲切清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也成就了像丁果仙、田桂兰、王爱爱、赵吉祥、马玉楼、闰慧珍等许许多多的戏剧名家。

听父亲说,当年我家的戏班子是周围方圆百里有名的戏班子。剧目主要是以《算粮登殿》《下河东》《八件衣》《辕门斩子》《明公断》《金沙滩》《狸猫换太子》等大戏为主。

P3-4

后记

2013年9月,我正式退休回家了。

回顾自己走过的六十年,感觉很短暂,很平庸,也很幸福。

近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冲动,就是想在退休以后回过头来系统地回顾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给自己的后人留下点什么。可我知道,自己的一生非常普通平庸,没有做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激荡风云的岁月。但我出生在黄土高坡,从大山里一路走来,不仅对同龄伙伴们共同经历的人生有过真切的体悟,而且也有过深沉的反思。因此,一直以来便想通过自己人生的经历,追索我们这一代人的信仰和憎爱,探索往事和过去的失误,回忆曾经有过的希冀和愿望,并且透过色彩斑斓的命运和各自的心灵重负,努力追寻逝去岁月中那一代人的至诚至愚、至真至悲,体味生命轨迹中的尴尬和无奈,表达那一代人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诘问。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文化的自信、对艺术的自信,也是对我六十年人生的自信。

这本回忆性自传体散文,从2012年开始构思、查找资料,经过近三年断断续续的写作,到现在终于拉拉杂杂地完成了初稿。写作过程中,我曾兴奋地沉浸于自已快乐的童年,也曾伤感地走近自己早已逝去的亲人;我敞开心扉,向人们倾诉自己苦涩的成长经历与平淡无奇的工作阅历,仿佛不时地与所有看到我文字的人共享这样一种感受:善待我们漫长而短暂的人生吧!

由于时间久远,手头占有的资料有限,再加自己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写作能力的局限,书稿中对历史的审视,对时代的把握,对过去的人和事、时间或地点、议论或褒贬难免有疏漏和偏颇之处,敬请诸君不吝赐教;特别是书中插配的老照片因年久时远,拍摄者未能准确标注,敬请海涵。

本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的热情关怀和积极帮助。我的老领导范游恺、宋复泉,我的恩师杜子明、孙国栋,我的好友郝世秀、刘遇厚等都不辞辛苦,通览全稿,逐字逐句进行订正校改,并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好友张宝肖、远方出版社胡雨娟两位对书稿精心编校,付出甚多。在此,我一并鞠躬致谢!2017年10月20日

目录

走西口的祖辈们

父亲和母亲

并非金色的童年

朦朦胧胧的“大跃进”

饥饿的记忆

为吃馒头而念书

少先队员

母亲之死

短暂的中学生活

狂热的日子

动荡的山村

学毛著的积极分子

小小工农兵通讯员

首届高中生

走上讲台

借调干部

马恩在心中

畔峁子下乡

夜校灯火

大悲大喜的日子

蹲点干部

我们开始改变

真的好起来了

变化真正从这里开始

党风也好起来了

又回宣传部

再操旧业

我的大学梦

不测风云

迟到的教导员

我获征文三连冠

盾牌闪闪亮

编辑部的故事

寂寞写文章

忙碌的日子

走进马克思的故乡

我不识相

我在感恩

忠孝难两全

生不逢时

告别读者

我为财政鼓与呼

我和我的散文

走近澳洲

再逢无奈

峰回路转

组建鼎新担保公司

做服务业发展的促进者

天伦有乐

后记

内容推荐

《叩拜大地》是作者苏芝英从自己熟悉的山村出发,从朴素的生活中发现新奇。乡村里的细枝末叶、所思所想,就是散文创作最好的素材,随意翻捡岁月的自然褶皱,化成文字就可展现出另外的妖娆。

编辑推荐

《叩拜大地》为作者苏芝英回忆性自传体散文,作者回顾自己走过的六十年,以文章的形式追索那一代人的信仰和憎爱,探索往事和过去的失误,回忆曾经有过的希冀和愿望,并且透过色彩斑斓的命运和各自的心灵重负,努力追寻逝去岁月中那一代人的至诚至愚,至真至悲,体味生命轨迹中的尴尬和无奈,表达那一代人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诘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