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纪晓岚的姓名之谜
其实,我知道,朋友们最为关心的,还是纪晓岚与乾隆皇帝的关系,还有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之谜。
我们首先来揭示一下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的关系——也就是乾隆皇帝到底是否喜欢纪晓岚这个人。从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的关系谈起
乾隆皇帝到底是否喜欢纪晓岚这个人呢?
说真话,乾隆皇帝一开始还真的不太喜欢纪晓岚!
为什么呢?原因可就太多了。
我们首先就要从纪晓岚的家世和相貌说起。
乾隆皇帝不太喜欢纪晓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纪晓岚的家庭背景与别的官员不太一样。怎么不一样呢?我这里有些证据。
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电视上正在上演一部歌颂您的祖先的电视连续剧,您和您的家人肯定都特别高兴,是吧?
可是人家纪晓岚家的后代不但不是特别高兴,反而还发表文章说了这部作品的许多不是。您说奇怪不奇怪呀?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纪晓岚的姓氏谈起。
纪晓岚到底姓什么?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纪”字这个姓氏的来源及其正确的读音谈起。我们首先看一下“纪”字这个姓氏的来源之谜。汉族人姓氏的区别和姓氏的起源
中国人的姓氏,是很有讲究的。姓氏最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
最早的时候,姓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没有姓,只称氏。为什么呢?
我们的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社会,母系社会就有了姓。古人造字,“姓”这个字就是由“女”“生”两个字组成的,也就是女子所生为姓。“氏”比“姓”的出现要晚一些,在父系社会才出现的。
姓氏的区别:氏是表明身份的高低贵贱,姓是表明世系所从出,所谓“姓者生也”。
自秦朝之后,由于当时的人还没有专门的家谱,因此经过几次大的社会动乱后,姓氏就全乱套了。最根本的一个变动就是男子开始以氏为姓。秦后姓氏系统的乱套,直接导致宗族的混乱。
汉族人的姓氏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以祖先不同氏族或部落的图腾崇拜的自然物为姓氏。如熊、牛、云、池、柳最早就是以祖先不同氏族或部落的图腾崇拜的自然物为姓氏。
第二种,以地名或者方位为姓氏。如鲁、韩、宋等就是以地名为姓氏;东门、西门、东郭、南郭、西郭就是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以地名或者方位为姓氏有200多个,大部分都是古代的小国。纪晓岚的姓氏就是以地名为姓氏的。日本也有类似情况,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等。
第三种,以先人的职业、地位、谥号或者名号为姓氏。这又包含以下四类:
一是以先人的职业为姓氏:如巫咸,是从事占卜的人,“巫”姓就是以先人的职业为姓氏,还有上官、司马、司徒、司空等以官职为姓氏的。西方有一些最常见的姓也是以先人职业为姓氏。如“史密斯”是铁匠,“乔治”是农夫,“泰勒”是裁缝,“库珀”是制桶工,“巴伯”是理发师,“贝克”是面包师,“卡彭特”是木匠,“克拉克”是办事员或书记员,“库克”是厨师,“亨利”是统治者,“约瑟夫”是补匠。日本有一个姓“犬养”,就是养狗的。
二是以先人的地位为姓氏:如公孙、王孙等,他们的先人应该是公或王。
三是以先人的谥号为姓氏:如穆、庄、武等姓就是以其先人的谥号为姓氏。
四是以先人的名号为姓氏:就是用父亲的名或者号为自己的姓氏,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汉族人中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古代尤其是先秦以前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间是很常见的。后来,汉族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典型的如唐时南诏国国王的姓氏。南诏国的第一个国王叫盛罗皮,盛罗皮的儿子叫皮罗阁,皮罗阁的儿子叫阁罗凤,阁罗凤的儿子叫凤加异,凤加异的儿子叫异牟寻,异牟寻的儿子叫寻阁劝,寻阁劝的儿子叫劝龙晟和劝丰佑。这种姓氏命名实际上是人们在没有文字状态下记住祖先的办法。P5-7
关于纪晓岚和纪晓岚文化(之二)
清代乾嘉时期的大学者、一代文宗纪晓岚,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人,而且是世界的文化名人。因其主持编纂《四库全书》,而受到了我国知识界乃至世界各国汉学界的尊崇;因其性格诙谐幽默,而受到了广大平民百姓的喜爱。
纪晓岚是河北省沧县崔尔庄(原属献县)人,其先祖椒坡公,于明永乐由南京移民至景城,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多处提及家乡一带的人和事,民间也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传说。时至今日,其趣闻轶事仍为人们所乐道,脍炙人口。
20世纪80年代,沧州一批文教界人士,发起了对纪晓岚的研究。鉴于以往对纪晓岚遗迹遗物研究的缺失,我即开始搜集其有关资料。先后在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的鼎力协助下,编出了《纪晓岚遗物丛考》一书。此书囊括近二十类不同内容,刊出纪晓岚亲笔墨书三千余字,注释了纪氏百方藏砚的铭文,诠释了有关纪晓岚的祭文、墓志铭等珍贵文献。因是关于纪晓岚遗迹、遗物综合考证的第一部书,故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6年夏末,纪连海夫妇莅沧采风,同行的还有纪晓岚六世孙纪清贵夫妇。纪连海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清代名臣,颇受全国听众喜爱。纪先生在沧期间,谈到关于纪晓岚的研究可以走大众化、通俗化的路子,争取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群体,然后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纪先生的这番观点,对沧州从事纪氏研究的纪晓岚研究会同仁,触动较大,对我更是启发很大。
纪先生在回答记者“关于纪晓岚研究如何通俗化”的问题时,他以拙著《纪晓岚遗物丛考》为例,提出可以把这部700页的书,分成几册,把书中几十个字的砚铭注释,改写成几百字的通俗解说,让谁都能读懂,透彻(或大致)了解其铭文的含义。这样一来,也同样可以达到研究的目的。既扩大了读者面,又起到宣传研究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纯学术,也需要,但毕竟“象牙之塔”所占比例很小;“半学术”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读者面因受其爱好范围或研究领域的限制,其所占比例也不算高;如果将学术的内容,写成“深入浅出”的通俗读物,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群体所接受,其读者面所占比例将会增加。据纪连海先生讲,他主讲的收视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就是采取了“大众化、通俗化”的讲法,并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表达,这就争取了大多数听众,受到了普遍的认同。讲演与写书是同样的道理,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效果是绝不相同的。虽然在写《纪晓岚遗物丛考》时,也注意了这个问题,但现在看来,一些冷僻的词语仍有进一步通俗化的必要。纪晓岚有一段话说得好:“古之人去今日远,其沉思奥义类非后人所解,即其句格语助亦往往与今日殊。后人所赏未必古人之自赏,而妄砻其瑕不亦慎耶?”由此可知,纪连海先生能将古代的人和事,由高深莫测讲到平淡清新,是下过一番苦工夫的。
纪先生在沧邀序,辞之不恭,作为纪文达公的同里后生,聊表如上,序耶?絮耶?是耶?非耶?顺其自然而已。
2006年,纪连海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一系列讲演(《正说和坤》(《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社会反响强烈。有鉴于此,我社及时将纪老师的讲演稿整理成书稿并予以出版。该套图书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图书多次加印,广受好评。
图书首版时,因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一些讹误,此次再版,我们做了一些修订。修订的重点集中于文中所引用的一些历史文献(如《清实录》《清史稿》)及清人著作(如《嘉乐堂诗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错误。
再版工作得到了纪连海老师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因水平所限,此次修订工作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出版社工作的广大读者和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历史上的纪晓岚,他的真实形象到底如何?他与和砷一直是势不两立吗?他们的关系到底如何?乾隆皇帝在他们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为何被发配到新疆,他又是怎么回到京城的呢?他在历史上最大的作用是什么?他是如何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他为什么能够赢得乾隆和嘉庆两代皇帝的信任呢?他写的《阅微草堂笔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他能否称得上“一代才子”呢?《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在《历史上的纪晓岚》为你一一解密。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纪连海老师根据讲演稿整理而来的,语言幽默、风趣,且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历史上的纪晓岚,他的真实形象到底如何?纪晓岚与和珅一直是势不两立吗?他们的关系到底如何?乾隆皇帝在他们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纪晓岚在历史上最大的作用是什么?他是如何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他为什么能够赢得乾隆和嘉庆两代皇帝的信任呢?翻开本书,走进真实的纪晓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