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词三百首/线装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上彊村民主编的《宋词三百首/线装经典》,其中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共选词三百二十一首,计一百三十四家,都是兼具真、善、美并为历代广泛传诵的优秀作品。其中既突出了苏、辛两大家和诸多名家,又广泛照顾到更多的小家。即使是无名氏,只要有传世的作品,亦予收录。入选的词家及其代表作,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宋词丰富多样的题材、调式、流派和风格,展示了宋词的总体风貌,加之按作家生年先后编排,又使人看到宋词发展变化的轨迹。

内容推荐

《全宋词》共收录词作两万余首,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读者很难遍览。因此编者特地遴选了历代最负盛名的词作,由上彊村民主编的《宋词三百首/线装经典》,其中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宋词的总体风貌。除了选取词作原典之外,书中还附有大量鉴赏之言,有助于读者朋友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中体会词作的深层内涵,领略宋词的无尽风韵。

目录

木兰花

燕山亭

御街行

苏幕遮

渔家傲

千秋岁

醉垂鞭

青rj引

天仙子

菩萨蛮

浣溪沙

蝶恋花

浣溪沙

清平乐

木兰花

渔家傲

木兰花

浣溪沙

木兰花

踏莎行

木兰花

凤箫吟

采桑子

浪淘沙

踏莎行

生查子

木兰花

蝶恋花

青玉案

曲玉管

少年游

雨霖铃

浪淘沙慢

迷神引

蝶恋花

戚氏

定风波

采莲令

八声甘州

竹马子

桂枝香

千秋岁引

清平乐

鹧鸪天

鹧鸪天

临江仙

阮郎归

蝶恋花

蝶恋花

木兰花

思远人

鹧鸪天

生查子

清平乐

阮郎归

水调歌头

水龙吟

永遇乐

念奴娇

卜算子

洞仙歌

青玉案

江城子

临江仙

定风波

贺新郎

望海潮

八六子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满庭芳

踏莎行

阮郎归

鹊桥仙

绿头鸭

蝶恋花

蝶恋花

清平乐

水龙吟

洞仙歌

忆少年

临江仙

虞美人

渔家傲

洞仙歌

青门饮

菩萨蛮

菩萨蛮

卜算子

谢池春

惜分飞

兰陵王

花犯

瑞龙吟

风流子

琐窗寒

六丑

解语花

夜飞鹊

绮寮怨

大醣

满庭芳

过秦楼

尉迟杯

拜星月慢

西河

关河令

瑞鹤仙

浪淘沙慢

应天长

夜游宫

青玉案

薄幸

天香

减字浣溪沙

石州引

蝶恋花

浣溪沙

望湘人

天门谣

绿头鸭

感皇恩

兰陵王

石州慢

点绛唇

喜迁莺

贺新郎

虞美人

临江仙

临江仙

三台

高阳台

汉宫春

转调二郎神

忆王孙

柳梢青

苏武慢

帝台春

江神子慢

鹧鸪天

踏莎行

蓦山溪

念奴娇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好事近

满江红

烛影摇红

贺新郎

烛影摇红

薄幸

南浦

水龙吟

安公子

瑞鹤仙

剑器近

瑞鹤仙

诉衷情

卜算子

钗头凤

水龙吟

忆秦娥

眼儿媚

霜天晓角

丑奴儿

摸鱼儿

菩萨蛮

南乡子

贺新郎

西江月

清平乐

祝英台近

水龙吟

定风波

念奴娇

永遇乐

鹧鸪天

贺新郎

木兰花慢

青玉案

点绛唇

鹧鸪天

齐天乐

八归

长亭怨慢

杏花天影

踏莎行

庆宫春

念奴娇

琵琶仙

暗香

翠楼吟

淡黄柳

疏影

扬州慢

霓裳中序第一

小重山

唐多令

木兰花

风人松

满庭芳

宴山亭

双双燕

玉胡蝶

绮罗香

留春令

东风第一枝

八归

喜迁莺

秋霁

夜合花

三姝媚

生查子

木兰花

贺新郎

贺新郎

南乡子

江城子

宴清都

瑞鹤仙

渡江云

点绛唇

祝英台近

夜合花

宴清都

霜叶飞

齐天乐

花犯

祝英台近

浣溪沙

浣溪沙

三部乐

莺啼序

高阳台

高阳台

风人松

踏莎行

惜黄花慢

瑞鹤仙

三姝媚

夜游宫

鹧鸪天

唐多令

八声甘州

贺新郎

大有

青玉案

湘春夜月

摸鱼儿

宝鼎现

兰陵王

永遇乐

摸鱼儿

柳梢青

高阳台

曲游春

清平乐

瑶华

花犯

玉京秋

瑞鹤仙

虞美人

贺新郎

女冠子

八声甘州

解连环

月下笛

渡江云

疏影

高阳台

清平乐

眉妩

法曲献仙音

天香

长亭怨慢

高阳台

齐天乐

南浦

疏影

六丑

紫萸香慢

金明池

一剪梅

醉花阴

如梦令

点绛唇

声声慢

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平乐

如梦令

武陵春

试读章节

手持酒杯细听那《水调》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径。

【评点】

此篇为暮春伤怀之作,是张先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中描写作者醉酒消愁,为春光流逝、往事成空、后会无期而感伤。

上片主要写作者的思想活动,颇具平淡之趣。前两句写作者原本想借听调喝酒排遣心中的愁闷,但结果却是“醉醒来愁未醒”,醉意虽然消除了,但心中的愁却没有减去一分。这两句与冯延巳《鹊踏枝》中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有些相似,都是写欢乐过后容易生出无尽的哀情。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冯词所写的是酒尽人散之后确实产生的萧索情怀,而本词中,作者想到酒尽人散后可能产生的哀愁,便根本不去参加宴会。于是,作者不由得发出慨叹:“送春春去几时回?”此句中有两个“春”字,然意思不尽相同,前一个“春”字指季节,即指大好春光;下一个“春”字指时光,“春去”既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还蕴涵着他对年少青春时光的追忆和惋惜。这就照应了下文的“往事后期空记省”。“临晚镜,伤流景”是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杜牧原诗是写女子早晨梳妆,感叹时光易逝,因而用的是“临晓镜”;而本词中将“晓”改为“晚”,是因为作者午醉之后,又休息半晌,此刻已接近黄昏,他一直躺着却仍然不能消愁解忧,于是起来“临晚镜”。这个“晚”字用得极妙,可谓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隐指自己已到晚年。“伤流景”三个字进一步补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人到晚年的感伤。

“往事后期空白省”一句中的“后期”其实本为“悠悠”。而作者最终之所以选用了稍嫌朴拙的“后期”,而未采用看起来更加空灵、更加传神的“悠悠”。是因为相比而言,“后期”与前面提到的“愁”、“伤”等词联系得更紧密些。“后期”一词,既暗含“往事已经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一去不复返”之意,又流露出了作者因错失机缘而耽误期约的后悔之情。但是后悔也无济于事,作者只能“空自省”,以追忆往事。然而,即使作者回忆往事的一些美好片断,也并不能从中得到些许安慰,反而会平添更多的烦恼。正因如此,作者想到即便纵情于美酒和歌舞之中,也不能消除自己的愁闷,所以索性连盛大的宴会也干脆不去参加了。这一句不着痕迹地就把一腔自甘孤寂的苦情写得如此惆怅感人,令人叫绝。

下片写动态之景,极有空灵恚美。由于没有去参加盛大的宴会,所以夜幕降临的时候,作者便独自到小园中散步,希望以此来排遣一整天都郁积在心中的苦闷。“沙上并禽池上暝”,作者在夜幕中看到了这样温馨的景色,遗憾的是,夜空中本来应该有月亮的,而此时却只有浓云,没有月色。作者只好带着遗憾准备返回住处。没想到,正在这时,“云破月来花弄影”,一阵风吹开了浓云,藏在云里的月亮露出来了。同时,花儿也被风吹动,在明亮的月光下婆娑弄影。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孤寂的心情才感到了一丝丝欣慰。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道:“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然而,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遣词造句上,更在于它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作者一整天都无法排遣心中的愁绪,但却在一天将尽时意外地感受到了一丝即将流逝的春意,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复杂。通过此句,作者不仅表达了自己忧伤中略带欣慰的复杂心情,更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一丝喜悦,看到了一幅美景。难怪杨慎在《词品》中说:“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接下来,作者写到“重重帘幕密遮灯”,因为外面有风,作者生怕大风将屋里的灯焰吹灭,于是进屋后赶紧把帘幕拉起来,遮住灯焰。但是,风越来越大,帘幕已经不能很好地遮挡灯焰了,此时灯焰在不停地闪动。

P24-25

序言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一朵奇葩。

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其最早的称谓是“曲子词”。北周和隋代,士人娱乐和宴会时经常命人演奏一种音乐,即所谓的燕乐,又叫宴乐,这种音乐是由西域胡乐与民间乐曲融合而成的,而配合燕乐的曲子词也在此时逐渐流行起来,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旧唐书》亦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大约在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其词风格朴素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是唐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后来,这些人逐渐把“词”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都为词体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在唐朝时,词始终被视为“诗余”、“小道”,难登大雅之堂。

宋初,“曲子词”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来,它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最终彻底地跳出了歌舞艳情的窠臼,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与诗歌同等的地位。

宋时词的创作蔚为大观,名篇佳作不断涌现,《全宋词》共收录了流传至今的词作近两万首,可见当时词坛的盛况。因此,词的起源虽早,但发展高峰是在宋代,所以后人认为词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也就有了“唐诗、宋词”的说法。

宋词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由唐入宋的过渡,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问”余绪,为这一过渡做出了很多努力;第二阶段,宋词发展到风格多样、争奇斗艳的繁盛期,其问,柳永、苏轼、秦观、贺铸等人领一代词风;第三阶段是宋词的成熟期,以周邦彦为代表的词人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了宋词发展的深化与成熟。

明时,有学者将词区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体,清代王士祯继承此说,认为“词派有二”,即婉约派和豪放派。从此,两派之说便盛行开来,流传至今。

婉约词情调柔美,意境优美,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多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在题材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派的词人以柳永、秦观等人为代表。其中柳永的词以民俗曲和俗语人词,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豪放词则气魄雄浑,风格刚健,意境超脱,丰富了词的内容,提升了词的意境,甚至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的境界,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了更高的层次,这一派的词人以苏轼、辛弃疾、范仲淹等人为代表。在苏轼笔下,词开始从花前月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北宋词坛风气始为之一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的词句充满了豪情壮志,南宋辛弃疾则用“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词,与他遥相呼应。

婉约、豪放两派的存在,使两宋词坛呈现出双峰竞秀的繁荣气象。而说到对词的贡献,不得不提及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她创作了大量风格清新的词,并著有词论专著——《词论》,书中总结词的创作规律,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乃至后世词坛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在词坛叱咤风云的文豪已经全部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他们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其惊艳绝伦,一如当年。宋词的唱法虽早已失传,但从其字里行间,读者仍能感受到音乐韵律之美,或缠绵婉转,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词当之无愧地成为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全宋词》共收录词作两万余首,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读者很难遍览。因此编者特地遴选了历代最负盛名的词作,辑成这本《宋词三百首》,其中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宋词的总体风貌。除了选取词作原典之外,书中还附有大量鉴赏之言,有助于读者朋友在深人浅出的文字中体会词作的深层内涵,领略宋词的无尽风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