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世界文学文库110·插图本)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骆驼祥子(全本)》主要讲述了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进城后连遭生活的打击,丧失了对生活的企求和信心,最后沦为一个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 书名 | 骆驼祥子(全本)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老舍 |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骆驼祥子》(世界文学文库110·插图本)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骆驼祥子(全本)》主要讲述了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进城后连遭生活的打击,丧失了对生活的企求和信心,最后沦为一个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内容推荐 《骆驼祥子(全本)》精选了老舍先生长、中、短篇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骆驼祥子》、《月牙儿》和《断魂枪》。《骆驼祥子》描写了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里的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讲述了在黑暗的社会环境腐蚀下,祥子怎样由一个善良、本分、富有正义感的人力车夫,在生活上、人格上、政治上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历程。 《月牙儿》描写了母女两代妓女悲惨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贫民的生存状态,由小家庭、小人物的悲剧折射出一段历史的沧桑与悲怆。 《断魂枪》通过一个老镖师的失意境遇折射出普通人在历史大变迁中的无奈和孤独,短小的篇幅里充满了苍凉和怅然的意味,让人回味不尽。 目录 序 骆驼祥子 月牙儿 断魂枪 试读章节 一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序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一八九九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一八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后赴英国讲学,并开始写小说。一九三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在此期间创作多部小说及剧本、鼓词等。一九三八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后,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一九四六年应邀赴美国讲学,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因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老舍一生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牛天赐传》、《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出版,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这个形象,描写了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里的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讲述了在黑暗的社会环境腐蚀下,祥子怎样由一个善良、本分、富有正义感的人力车夫,在生活上、人格上、政治上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历程。祥子的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缩影,祥子的悲剧真实地揭示了旧社会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祥子令人心痛的堕落是对腐朽的旧社会的有力控诉。老舍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准确地描画出祥子身上农民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征。这个如同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的汉子,是那么淳朴、善良、宽厚;而他的堕落,又是那么令人深思。 《骆驼祥子》以人物为构思的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编织故事情节。这是老舍艺术构思的独到之处。作为一位艺术修养很高的作家,老舍酷爱民间文艺,《骆驼祥子》明显地吸收了民间说书的表现方法。《骆驼祥子》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被搬上舞台,并成为首都北京话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新时期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表现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中篇小说《月牙儿》,无疑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如果说,《骆驼祥子》描写的是旧社会如何将良民变为恶棍,《月牙儿》则控诉了吃人的社会如何逼良为娼。《月牙儿》描写了旧社会母女两代妓女的悲惨命运,以无比深沉的笔触剖析了旧中国妇女沦落罹难的社会根源,借助她们破碎酸楚的心发出撼人心魄的呼喊,读来令人动容。 《断魂枪》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把个人命运的小故事和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里营造出了大格局。以它的气魄,无疑可以进入现代短篇小说的精品行列。《断魂枪》说的是镖师的故事:时势变迁,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小说中没有写他半点愠怒,只写了他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只这个场面描写,便把他身处历史大变局时期的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活了他在急剧变化的近代社会中的复杂心态。 作为杰出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优秀小说不胜枚举。本书从他的长中短篇小说中分别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以飨读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