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元代文学新论(民族性理学与真性情)/元代文学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何跞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导论:元代文学整体的民族性与理学审视

第一章 元代文学的民族性特点及其认识与接受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文学史定位反思:王朝、地域和民族

一、元代文学的时间地域特色:宋辽金元的朝代交叠和南北分界变化

二、元代诗文研究的时期和地域分野

 第二节 民族偏见影响下的元代文学接受和研究

一、民族偏见下的元代文学接受和价值发现

二、王朝、地域、民族偏见带来的元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

第二章 元代文人身份的民族分流及士人心态

 第一节 元代作家的民族、遗民身份及文学的叙事扩张和抒情自由

一、地域、王朝问题带来的元代文人的民族性和遗民构成

二、民族性主导下的元代文学整体特点:叙事扩张和抒情自由

 第二节 元初北方文人的儒家用世情怀和南方的杂糅诸家思想

一、无序中的文化重建:儒教在元代社会

二、元初北方文人的用世之心——以元好问、耶律楚材为例

三、元初南方文人杂糅诸家思想和流而为文——以戴表元为例

 第三节 元代文人心态的利欲张扬

一、元代文人“人情”的张扬:回归于利欲和直接

二、求生私欲下的佛道自慰与纵欲

第三章 民族性影响下的元诗与元曲特色

 第一节 元诗的民族性征候:大气和主性情

一、元诗的民族异质特色和影响而及的诗情大气

二、元代诗坛宗唐得古的趋势及主于情的生命愁怀抒写

 第二节 少数民族诗人诗歌的民族本色融——以萨都刺为例

一、萨都刺诗作中尚“游”的民族本色

二、少数民族学作汉人诗的特点

 第三节 利欲问题的文学书写——元散曲的世俗抒情

一、从元散曲的“豪放”说起

二、利欲主题在元散曲中

三、关于元代曲家利欲问题的辨析

第四章 理学与元代诗文的性情书写

 第一节 元诗中的性情与理学

一、元诗性情抒写中的理学与自然之风

二、崇尚性情与理学影响在诗人身上的两种表现:个性突出与心态平和

 第二节 元代诗文家的性情抒写

一、前中期北方文人的约情归性——以刘秉忠、胡祗通为例

二、中后期南方文人的性情张显——以赵孟頫、杨维桢为例

第五章 元代文论思想中的理学影响

 第一节 文人文论思想中的理学影响和重性情倾向——以郝经为例

一、理学对郝经文论思想的影响

二、郝经文论思想的重性情倾向

 第二节 方回论诗诗中的“活法”论及性情内涵

一、性情与法度结合:方回的“自然”之尚

二、性情之儒家情怀

三、方回的“活法”及其具体方法

四、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回“朴”的诗学理想

 第三节 “意到”和骚雅清新的诗评取向——方回的《诗思》十首

一、《诗思》十首中的理论体系和形式整体

二、重骚雅清新的整体诗评取向

三、“格高”“意到”和反对求工的鉴赏标准

结论:主于性情求真的大元文学精神

附录 发现元代诗学——《元代诗学通论》书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何跞著的《元代文学新论(民族性理学与真性情)》认为:

元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由此带来元代社会的民族性特征和文化的民族性构成。盛行于南宋的理学,更是影响了有元一代文人的思想。民族性与理学这两个背景因素,使元代文学整体上具有重真性情的倾向,其既体现为戏曲的俗白叙事与直接抒情,也体现在诗文风气的宗唐得古和舂容盛大。少数民族的尚直之风,与理学的深心自得殊途同归,在文学中走向性情尚真,只是有着大气与平和之别。

文人风尚的民族性特征、文学思想的理学影响、文学作品重真性情的倾向,构成了元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使其区别于唐、宋、明、清等其他朝代。这三方面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大气、尚直、尚真的大元文学精神,绘出大元文学的独特盛景。

编辑推荐

何跞著的这本《元代文学新论(民族性理学与真性情)》为重新阐释元代文学特点的学术专著。元代文人的民族性构成、理学对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文学作品重性情的艺术风格,构成了元代文学三大标志性特征,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唐、宋、明、清等其他朝代文学的整体风貌。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尚直尚真和大气的大元文学精神,绘出了一幅大元文学的独特盛景。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