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讲名医学中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谭同来总主编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几十年间,行医于赵、齐、魏、秦等国。他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他到赵国都城邯郸,看到当地妇女患病较多,就在妇科方面下功夫,当了“带下医”,治好了许多妇女的多年疾病;他到东周都城洛阳,看见当地许多老年人患了视听力衰退的疾病,就着眼于五官科疾病的研究,当了“耳目痹医”,治好了许多老人的五官疾病,使不少老人从耳聋眼花中恢复了健康;他到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就研究儿童发病原因,当了“小儿医”,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此外,在《列子·汤问篇》还记载了扁鹊可做心脏互换术,当过“外科医生”。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个人生了病,同时到扁鹊处求治,经过扁鹊的精心诊治,二人不久就好了,扁鹊对他们说:“你们所得的病都是由于邪气从外影响脏腑所造成的,用药物或针石就能治好,现在你们身上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疾病,它随着你们的成长而越来越明显,不如现在就给你们治疗,你们看怎么样?”二人都非常诧异,忙询问道:“我们还有什么病,希望您能先说说这种病的情况和症状。”扁鹊对他们说:“公扈,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那你们两个人都将成为完美的人。”二人听后觉得有理。于是,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迷了3天,剖开他们的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敷上神药,等他们醒来后调养数日,就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二人便辞别神医扁鹊各自回家。但由于二人交换了心脏,思维产生了错位,结果是公扈回到了齐婴家,与齐婴的老婆孩子同居,而齐婴的老婆孩子并不认识他;齐婴却回到了公扈的家,与公扈的老婆孩子生活,而公扈的家人也同样不认识他,于是两家人因此打起了官司,闹上了公堂,并要求神医扁鹊辩解证明。扁鹊讲清了事情的缘由,至此这场官司才得以平息。

战国时代,巫、医已经开始分业。扁鹊在医学研究道路上完全不走巫医那条死胡同,而自觉地迈入科学的殿堂。这突出地表现在脉诊的创造上。我们知道,巫医诊断疾病,全凭主观想象,或谓“受命于天”,或谓“作祟于鬼神”,分别予以“祈之”“禳之”。扁鹊与之相反,他一不问天,二不问鬼神,只着眼于人体五脏的变化。他认为,疾病表现在五脏,而五脏的病变反映在血脉。血脉与五脏在生理、病理上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切脉便能诊断疾病。扁鹊的“五脏见证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的科学理论。这种理论正是挣脱巫术的羁绊后才产生出来的。扁鹊曾明确宣告“信巫不信医”是“六不治”之一。

扁鹊之死叫人扼腕。话说秦武王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不幸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的许多药方,皆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问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剂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鹊,就产生了妒忌之心,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这位“名闻天下”的神医就这样消失了。

扁鹊一生行医中,在师承长桑君所授予的《禁方书》等前人学术遗产的基础上,汲取全国各地极其丰富的临证医疗经验,“采摘英华,抄撮精要”,与其弟子撰辑了24种医籍,计:《黄帝脉书》《扁鹊脉书》《上经》《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方法阴阳》《传语法》《经脉上》《经脉下》《奇络奇》《论俞所居》《气当上下出入邪正顺逆》《案法》《论药法》《定五味》《和齐汤法》《四时阴阳重》,分别由公乘阳庆、公孙光和“数师”等所获和收藏。被称为“古先道遗传”的战国时期的古代医籍,传授于淳于意。淳于意又分别传授于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和宦者平等十余人。在汉景帝“有其书无有?”的诏问下,淳于意书抄而贡献于景帝,遂被藏于西汉皇室藏书库府“金匮石室”,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所掌握和亲见,载人司马迁所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今之中医经典著作《难经》,并非扁鹊所撰,托名秦越人所著,以示书的重要性,并将精于四诊的医术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表明了精于四诊的扁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P5-7

后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中国历代名医名术》《名医治学录》《中医中药轶事珍闻》《医学读书志》等专著,此外,还参阅了许多名医治病的书、报、刊等文献内容,由于受本书体裁的限制,没有一一标出参考文献目录,为此,谨向许多专家、文献作者及出版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1~25名医由谭同来执笔;26~45名医由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张咏梅老师执笔。由于我们学识水平有限,手中积累的资料不足,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目录

一、医祖——扁鹊

二、医圣——张仲景

三、神医——华佗

四、针灸之祖——皇甫谧

五、养生家——葛洪

六、医药家——陶弘景

七、药王——孙思邈

八、医学文献家——王焘

九、儿科之祖——钱乙

十、药学家——唐慎微

十一、妇产科学家——陈自明

十二、南宋著名医家——严用和

十三、金元寒凉派代表——刘完素

十四、金元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十五、金元补土派代表——李杲

十六、金元滋阴派代表——朱震亨

十七、元代著名医家——罗天益

十八、元代著名医家——危亦林

十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二十、医学家——王肯堂

二十一、外科学家——陈实功

二十二、温补派宗师——张景岳

二十三、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

二十四、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李中梓

二十五、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喻昌

二十六、清初医学家——傅山

二十七、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张璐

二十八、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之一——叶天士

二十九、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

三十、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之一——薛雪

三十一、清代儿科专家——陈复正

三十二、清代名医——何梦瑶

三十三、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

三十四、医家一代宗师——黄元御

三十五、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

三十六、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

三十七、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

三十八、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

三十九、清代著名医家——王泰林

四十、清代著名医家——费伯雄

四十一、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之一——王孟英

四十二、晚清著名医学家——唐容川

四十三、清代医家——朱沛文

四十四、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

四十五、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一恽铁樵

序言

鲁迅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中国,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而历史悠久的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内容之一,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坚信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为引导青年朋友做中医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2叭6年特意策划了《讲名医学中医》。此书以故事为载体,以文献史料为依据,寓学于趣,寓学于用。回望中医的星空,穿越历史的长河,娓娓讲述一个个鲜活生动、寓意深长的故事。突出通俗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是一部亲和力和普适性强的可读之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是一个有识之士,留神医药,不妨追寻这些古今名医成长的足迹,读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故事,通晓一些中医知识,它能充实你的生活,焕发你的精神,受益无穷。

谭同来

丁酉季春于湘江之滨

内容推荐

谭同来著的《讲名医学中医》以故事为载体,以文献史料为依据,寓学于趣,寓学于用。娓娓讲述一个个鲜活生动、寓意深长的故事,突出通俗性、知识性、实用性,是一部亲和力和普适性强的可读之书。

编辑推荐

《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张璐》、《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之一——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之一——薛雪》、《清代儿科专家——陈复正》、《清代名医——何梦瑶》、《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医家一代宗师——黄元御……谭同来著的《讲名医学中医》以故事为载体,以文献史料为依据,寓学于趣,寓学于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