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寻梅,只为美人吟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①如水,吴盐②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③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④。
低声问:向谁行⑤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
①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刀剪,以锋利著称。
②吴盐:指淮盐,一种颗粒细匀、晶莹如雪的优质盐。因橙子味道略苦,古人常以盐来中和其苦味。
③锦幄:华丽的帏帐。
④调笙:调引吹笙。
⑤谁行(hang):哪边,何处。行,宋代口语,这里、那里的意思。
这是宋词史上最香艳的画面之一。
一千年前,宋朝的某个深夜,正是深秋或初冬时,汴京城内寒风割面,繁华的御街上也少有人行。但还是有一顶轿子,由几个轿夫担抬,在三五随从陪伴下,冒着寒风,行色匆匆。
轿中人正是宋徽宗。他正急着赶往北宋第一美人李师师的坐馆,踏月寻梅,且为美人带来南方进贡的鲜橙。
外面寒霜冻,李师师的闺房内却温暖得很。她就着朦胧的纱灯,玉手纤纤,轻轻切破鲜橙子,为徽宗献上。然后,吹笙献唱,歌声清冽、缭绕不绝。徽宗只是闭目聆听,时而指点一下音律。金兽香炉,青烟袅袅;温柔乡里,弦歌声韵,消磨了冬夜多少时光。
三更的梆子敲过最后一响,宋徽宗起身准备告辞了。这时,柔情似水的李师师依偎在徽宗身边,眼波流转,凑在徽宗耳边轻声道:“三更天了,台阶上霜重,马蹄湿滑,行人绝迹,不如留下。”
此情此景,软玉温香抱满怀,也不知徽宗到底选择了走还是留。
全词到此戛然而止,只留给后人对那一刻的风情的无穷想象。这是多么神奇的体验——往事越千年,风流天子、绝代佳人,早被雨打风吹去,但凭着周邦彦一首明艳旖旎的好词,让人又如身临其境,去见证北宋那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词情幽微细腻、袅袅婷婷,不禁令人想到那首著名的现代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在周邦彦的笔下,李师师柔情似水,当真如一朵温柔的解语花,情意缠绵但又恰到好处,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令人实在不得不感叹词人笔力,所以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其为“本色佳制”,并非过誉。
历尽万苦千辛,亦甘愿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③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危楼:指高楼。
②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③拟把:打算要把。
④强乐:勉强行乐。
爱情是美的,亦是痛的。或许,美与痛总是毗邻,无论幸与不幸,都要受相思之苦。
又是一个愁煞人的春日,春风细细斜斜地吹来,温柔甜香。然而,愈是这般,愈是让人心乱。站在高处,风撩起他的衣角,亦牵起了他内心最深处的牵挂。伊人不在,任凭何处都是天涯海角,任凭春日再缱绻亦是落寞与孤寂。
萋萋春草漫无边际地铺展,在沉沉暮霭中朦胧如雾,夕阳斜斜如昏黄街灯,笼罩着高楼亦笼罩着诗人。此时,诗人已像是一尊雕塑,斜倚栏杆,形单影只,满怀愁思却无从说起,唯有对着斜晖,默默无言。
就是在这样的傍晚,所有的相思都已沉淀心底,所有的思念都已化成伤怀的羽翼,登高望远皆是枉然。罢了罢了,既然不能在撩人春日将她忘却,便再一次在风中,在高楼上,斟满酒杯,淋漓尽致醉一回吧。或许,麻痹真是解相思的最好出路,醉到浑然不知,醉到忘了自身亦忘了往事,醉到醒来之时已是另一个春日。酣醉忘忧,高歌纵情暂欢,看似潇洒,却有谁知晓其中滋味。被麻醉的苦楚,更是另一种难言的疼痛。
心心念念,在相思这条路上,从来就寻不见柳暗花明。纵然走到路的尽头,依旧是海角天涯无人伴。然而,还是有太多的人,像虔诚的信徒一般,缄默地让相思在生命的年轮中缠绕了一圈又一圈,直至生命香消玉殒。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勇气相爱,便有勇气相思,纵然人比黄花瘦,依然无悔无怨。想必诗人是经历过真爱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立业治学的第二层境界,倾尽一生去追求,即便历尽万苦干辛,亦甘愿。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