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因茨·D.库尔茨、理查德·斯图恩著的《创新始者熊彼特/创新发展丛书》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传记,作者在书中介绍了熊彼特的生平、其主要著作和经济理论以及其影响。约塞夫·A. 熊彼特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也是最光彩夺目的经济学家。阅读有关他的生平、学术研究、政治生涯以及企业行为如同是在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
| 书名 | 创新始者熊彼特/创新发展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奥)海因茨·D.库尔茨//理查德·斯图恩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海因茨·D.库尔茨、理查德·斯图恩著的《创新始者熊彼特/创新发展丛书》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传记,作者在书中介绍了熊彼特的生平、其主要著作和经济理论以及其影响。约塞夫·A. 熊彼特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也是最光彩夺目的经济学家。阅读有关他的生平、学术研究、政治生涯以及企业行为如同是在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 内容推荐 约瑟夫.A.熊彼特(1883-1950年)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也是最光彩夺目的经济学家。阅读有关他的生平、学术研究、政治生涯以及企业行为如同是在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 19世纪末,熊彼特在维也纳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这个阶段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成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个人的命运,直接影响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形成。这种性格也注定了他作为银行家和投机商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后来他和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竞争,同时也造就了他对资本主义日益衰落的独到见解。上述这些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思考以及我们的政治经济行为。 感谢库尔茨和斯图恩把我们带近这位巨人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常被人引用的著名论断“创造性毁灭”这一理论。 《创新始者熊彼特/创新发展丛书》由海因茨·D.库尔茨、理查德·斯图恩著。 目录 致中国读者——是熊彼特世纪吗? 导言 第一部分生平 1.孩提与青年时代 2.维也纳的环境特征——奥地利学派 3.创新者的漫游时代 4.20世纪攸关命运的十年——格拉茨大学 5.失去的年代?政治家与银行家 6.短暂的莱茵田园生活 7.凯恩斯的十年:失败与挫折 8.哈佛:新世界的矛盾心理——老人心中的阴影 9.资本主义的未来:晚年成果 第二部分作品 1.著作概况 2.《理论国民经济学的本质和主要内容》 3.《经济发展理论>> 4.《经济周期循环论》 5.《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的宏愿 6.政治、社会、科学 7.《经济分析史》 第三部分影响 试读章节 与此同时,首先是门格尔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们,他们不仅在德语国家,而且在国际上已经贏得了声誉和敬佩,使得维也纳成为全世界经济学家们向往的一个“圣地”。作为一名大学生,熊彼特遇见了所有的这些大师们。奥地利学派的无冕之王门格尔于1871年出版了极具影响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对于熊彼特来说,门格尔以大学教授的身份现身于课堂的时间比其弟子们要少得多——他于1903年就严格按规定腾出教授职位,因为他要为自己非婚生的儿子卡尔(数学家)晋升教授而让位。他的学说的基本原理与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Jevons)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里昂.瓦尔拉斯(Leon Walras)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或者称为《社会财富论》(1874)一道构成所谓“边际效用价值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边际主义,这些著作成为该理论的基础。人们有时也称其为新经典。门格尔教职的直接继任者是弗里德里希斯。封。维塞尔,著有《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1884)以及《自然价值》(1889)。作为老师,维塞尔整整影响了奥地利学派两代人,正是他提出了“边际效用”概念.“边际效用”的意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被长期视为有效的经济学原理。路德维希.封.米塞斯(188l—1973)和熊彼特一样,都是维塞尔的学生,他的研究纲要可归纳如下:边际效用原理是以简单的事实情况为出发点,“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在各种可能中选择”。对米塞斯来说,交换学(Katallaktik)、定价是缘于交换形式的“交易”。由此,米塞斯于1920年推导出著名的论断: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存在正确的经济计算,因为复杂万分的经济计算总是需要有特定的价格体系提供指导。埃瓦尔德.沙姆斯(Ewald Schams,1899一1955)是奥地利学派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他把边际效用原理用于一系列牛顿力学以及同时代人们对心脏功能的认识。他的论据是,中世纪的雨点和今天的雨点没有什么两样,心脏跳动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中世纪的人们没有理解边际效用规律,那么他们也不可能用其他方式贸易,就像边际效用规律所描绘的那样。” 说来有趣,熊彼特与老师维塞尔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似之处。与老师一样,熊彼特也成为一名创造概念的文字铸造工,那些概念一直流传至今,甚至成为新式思想的坐标,例如创造性毁灭、方法个人主义。和维塞尔一样,熊彼特具有突出的历史视野,一旦发现能够说明均衡收益最大化的结论,就会在社会学领域变换其研究方向。与维塞尔一样,熊彼特是一名保守主义者,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方法的魅力在于,面对伤害、极限以及政治前提他都不盲从,这也决定了他与奥地利学派的某些争论者的对话变得敏锐。与此同时,维塞尔毫无疑问是早期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也可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家。然而直到今天,熊彼特的信息——还有许多认真的读者涉及这个问题,就是他真正的主攻方向究竟在哪里——还是模糊不清的(这和伟大的亚当.斯密类似)。熊彼特的学生有很多,有一批人,特别是他的哈佛学生,先后从那些青年团队中脱颖而出不是偶然的,这也刻画了他作为一个男人充满神秘色彩的性格。 P16-17 序言 创新,是近年来国内外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理论的提出可追溯到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创新思想的提出则可再往前追溯至马克思。梳理创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可以准确理解创新经济学的演进,还能深刻理解创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价值。 最早提及“创新”思想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根据马克思的概括,“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来源。① 而最早在经济学领域使用“创新”概念的则是熊彼特。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发表的论著中多次提及“创新”概念。在他那里,创新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创新:(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简单地说就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在此之后,创新理论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化,弗里曼在解释“创新”概念时,把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内涵概括为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第一次运用到经济中去。 基于创新定义,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经营者们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经营者只有在从事创新活动时才能称为企业家,“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建立起他的企业,也就是当他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时,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这自然是一条规则”①。熊彼特指出,创新就像一个“创造性毁灭”过程,也就是说,一个技术创新使前一个创新变得过时了。新进入厂商的威胁使原有厂商不能原地不动,不能坐享其成,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开发。因此创新企业有了连续创新的动力,市场就具有了连续的暂时性垄断的特征。熊彼特凭借其对“创新”的定义及“创造性毁灭”“企业家精神”等创新理论在国际学术界树立了崇高的地位。后续的学者在熊彼特的基础上,对创新理论不断进行继承和拓展,其中较杰出的研究包括Chris neeman的国家创新体系学说、Richard Nelson和Sedney Winter的演化经济学以及Itenry ChesbI.ough的开放式创新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罗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包含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根据他对增长原因测度的结果,促进入均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在这两者之间,技术进步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据他的统计分析,美国经济增长大约有80%源于技术创新,仅20%源于资本积累。这意味着带来更多产出的原因是“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人技能的提高”①。可见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最早将创新驱动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波特,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其中,企业具有消化吸收和创新改造外国先进技术的能力是一国产业达到创新驱动阶段的关键,也是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针对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明确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不仅区分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还揭示了两者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相互关系。 2016年杭州G20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对创新含义有个完整的阐述:创新是指在技术、产品或流程中体现的新的和能创造价值的理念。创新包括推出新的或明显改进的产品、商品或服务,源自创意和技术进步的工艺流程,在商业实践、生产方式或对外关系中采用的新的营销或组织方式。创新涵盖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广泛领域,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业和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应对全球性挑战。 …… 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源头,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无缝对接,从而使科学发现成果向产品和技术及时并有效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产学研协同意味着大学与企业分别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在孵化新技术领域中的协同关系。大学进入孵化新技术领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将“顶天”的成果“立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入孵化新技术领域,不仅仅是在采用新技术方面成为主体,更是在孵化新技术方面成为主体。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同一创新平台上直接交汇和协同,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一方面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大学的知识创新延伸到孵化阶段,大学的创新不应限于创造知识还应往前走一步,将科学研究成果推向应用,参与孵化新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改革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仅停留在接受新技术转移的水平上,而是要将技术创新环节延伸到新技术的孵化创新阶段。这样就形成企业家和科学家的互动合作。在同一个协同创新平台上,科学家和企业家相互导向,使创新成果既有高的科技含量,又有好的市场前景。进入研发平台的新思想、新创意不只是进入平台的科学家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进入平台的科学家还会根据企业家的需求利用国内外的创新资源为之提供科学思想,从而在平台上产生源源不断的新技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这些都要求都我们不断探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也是编写本丛书的目的所在。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