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活的准则/世界经典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著何燕编译的《生活的准则/世界经典文丛》是一部经久不朽的经典畅销名著,一本改变千百万人命运的书籍。探讨了人类该怎样直视命运,走向成功,并通过揭示人性的弱点,激励人们去改变现状,争取精神层面的提升。读一读爱默生吧!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觉,你会看见希望,感到幸福与满足。

内容推荐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著何燕编译的《生活的准则/世界经典文丛》是一本经久不朽的经典畅销名著,是一本改变千百万人命运的书籍。全书从命运、力量、财富、修养、风度、崇拜、随想、美、幻想九个方面探讨了人类该怎样直视命运,走向成功,并通过揭示人性的弱点,激励着人们去改变现状,争取自己精神层面的提升,获取不是通过炫耀自身的财富所带来的幸福。

目录

第一章 命运

第二章 力量

第三章 财富

第四章 修养

第五章 风度

第六章 崇拜

第七章 随想

第八章 美

第九章 幻想

试读章节

从物质上、思想上和道德上,也从种族、阶级的限制里,在思想和性格方面追寻命运的脚步。命运无时无刻都是束缚与限制。但是命运有自己的君主,它有其自己本身的局限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不同的。原因很简单,即使命运神通广大,但作为二元世界的力量,同样无穷无尽。如果说命运追随着力量,并限制着力量,那么,力量将会陪伴着命运的同时与之对抗。我们常常刻意将命运视如自然史,但命运并非自然史。探究和评判着这个物质世界的人究竟是谁呢?人并不遵循自然法则,但与自然法则紧密相连,像肚子连着身体各器官般的彼此相连。人不是名声扫地的荡妇,而是对抗者,是宇宙极限的强性聚合者。他把与比自己低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暴露了——这种拙劣伪装的四足兽,一向愚钝、小头、多疑、’四足均可当手用,还未彻底进化成两足动物,若要获得新能量,他就必须损失一些原有的力量。然而,那些以爆炸形式形成行星的闪电和创造行星与恒星的先驱们在他的身上是可以被发现的。他会按照自然要素的排列方式,将沙岩、花岗岩、岩礁、泥炭沼、森林、海洋和海滨区分开来,支撑他的无疑是自然的思想和精神。诸如上帝和魔鬼、精神和物质、国王和谋叛者、束缚和发作,都是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呈现在每个人的眼睛和大脑里。

不能拒绝自由意志是他的局限所在。让我们大胆地作出矛盾的假设:所谓自由,就是必然。站在命运的角度说,命运即一切。也就是说,人的自由是占据着命运的一部分。那些片刻涌出的冲动想法和决定在人的头脑中一闪而过却时刻左右着命运。只要一个人在思考,说明他就是自由的。尽管他比不上奴隶们对自由的溢美之词——正如大多数人对之及其反感,也比不上那些畏手畏脚不想不做就草率地把类似于《独立宣言》的文件绪言或法定的选举权谬论成自由强加于人更令人憎恶。然而,人们对待命运颇有见解,具有长远的眼光——面对现实就是追求自由之想法,一种健康向上的想法。面对事实,能正确认识利弊,正确使用关系支持自己的想法,而非一味地顺从,卑躬屈膝。神谕说,“自然是不容直视的,他就是宿命。”没有必要过多地计较这些限制因素,让自己变得渺小。这样和那些大谈天命和星相之类的人是没有区别的,都是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更为卑微而危险的平面上,最终招来恶魔让自己恐惧。

我以前很崇拜那些有着敏锐直觉的勇敢民族,一度认为他们是自豪的命运信仰者。他们与命运同舟共济,凡事都虔诚地遵从天意。然而这信条并非适用于那些意志薄弱和懒散之人。人们常把过失归咎于命运,其实是软弱而恶毒的表现,若能把我们的行为提升到崇高的自然状态才算正确踏出命运的道路。原始野蛮是自然的秉性。是除它们自身之外外力无可战胜的。人就该相信这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抛弃自身的自以为是,以一种自然和标准的行为举止坚持不懈地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干扰的力量、无谓的劝说、利益的收买都不该成为半途而废的借口。因为人比起河流、橡树和高山,应该更有优势。他应该拥有更强的流动性、延展性,以及抵抗外力的坚定不移。

大义凛然算是授予人们一种使用命运的最佳方法。当在遇上海上的大火、朋友家的霍乱、家中的抢劫等危险时,命运的普智天使正好降临来保护着你的时候,你就会变现得勇敢一些,敢于承担责任。命运是不会危害你的,请相信这一点,至少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相信命运。

打个比方,如果命运是如此喧嚣的话,人是追随它的一份子,完全可以以命运直视命运。

P14-15

序言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作家、演说家和诗人。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将其抚养成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哈佛神学院,1829年,被任命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数年后辞职,先后三次游历欧洲,并与散文大师卡莱尔成为终生至交。1834年,初次游历归来后,爱默生潜心读书、写作,并发起“超验主义俱乐部”,成为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1864年,他成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866年,获得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爱默生的文学地位是在他出版《随笔第一集》和《随笔第二集》后才确立的,重要作品《论自立》《论友谊》等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终其一生,爱默生没有致力于任何理论体系的建设,他只注重人的心灵,但他也并没有脱离现实,如他自己所说:“一个完人是那生活在人群中间而又能极其和蔼可亲地保持寂寞的独立的人。”

爱默生在19世纪美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自立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许多观点后来为历史证明都具有先知性。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赞喻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同时他还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被尊为近代“美国文艺复兴”的旗手。

爱默生的随笔注重在思想内容上让哲理深人浅出,故有人评价他“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无法言喻:既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形式,又具有开放的民主主义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也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神秘色彩……英国著名的作家马修·阿诺德称他以散文创作了19世纪最重要的作品,是“那些栖居在精神世界中的人们的良师益友”。

爱默生毕生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他认为“人应当学会的是捕捉、观察发自内心的闪光,而不是诗人和伟人们的圣光”。爱默生在美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的随笔。爱默生的《随笔第一集》出版于1841年,三年后又出版了《随笔第二集》,《爱默生精选随笔集》中收录的五篇文章均集中反映了爱默生思想的精髓,并代表了爱默生随笔的最高成就。

爱默生虽然在思想上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哲学体系,但是他以诗人的激情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风格,成为了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因为他的随笔集和思想均涉及面广,因此,编译上有些难度,望各位读者与编译者及时交流,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