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出象牙塔文传学霸/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曾瑜主编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独立院校,就业、考研率备受社会关注。文学与传媒系注重学生考研、留学,每年的考研率都占毕业生的10%以上。在文传系已有8届毕业生中,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学霸。

全系师生集思广益,共同策划了一次追访项目。我们集聚一部分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在校生,通过老师指导,对已经毕业的创业校友进行追踪报道,了解他们毕业之后的生活轨迹,追踪他们在创业路上的成长历程,以此来检验教学成果,最终编写出《走出象牙塔文传学霸》一书。

本书由曾瑜主编。

内容推荐

曾瑜主编的这本《走出象牙塔文传学霸》讲述了锦城文传通过特色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学业方面的优秀校友,他们代表着锦城学子、文传学子的拼搏与进取,代表着锦城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文传培养的“技术型文科人才”已被社会的认可,是学院“一体两翼教育”的践行者,并以此来检验我们教学的成果。

目录

第一编 学海无涯 止于至善

予也大道之行者——访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何亚虎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汤成米

我只承认由自己书写的命运——访美国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联合博士王婧雅

 执笔:2015级广告学专业钟坤靓

非凡源于内心的“贪婪”——访四川大学博士付文尧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潘羽墨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访四川大学博士徐艺心

 执笔:2015级新闻学专业王海燕

坚持就是胜利——访西南大学博士金心红

 执笔: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杜宣汝

心向远方 孑然前行——访浙江大学博士张钟萄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涂文华

我喜欢的是自己眼中的自己 而不是别人眼中的我——访曼彻斯特大学硕士杨昭诗

 执笔:2015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杨皓钦

心不退转 功不唐捐——访2015级四川大学宗教学博士刘金成

 执笔:2叭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胡育凡

第二编 博学于文 化成天下

从锦城学院走进北大校园——访北京大学研究生王林琳

 执笔:2012级新闻学专业秦天

岁月如河 流向远方——访电子科技大学硕士何流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汤成米

锦城学院 梦想起航的地方——访四川大学硕士仲杰

 执笔:2叭3级行政管理专业杨烃

勿忘初心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访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曾韵

 执笔: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王雨婕

以目标设计人生方向——访四川大学硕士徐聪林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邓慧琳

人生如落叶 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访香港中文大学硕士钟雨霄

 执笔: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杨烃

乘风破浪终不悔——访北京师范大学硕士丁斯菲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柯薪

向往平淡却不甘于平凡——访复旦大学硕士黄雪菲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陈集羽

愿有岁月可回首——访香港浸会大学硕士黄蕾瑾

 执笔: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魏周思宇

莫让现实阻碍了你——访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双硕士唐疏彤

 执笔:2015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杨皓钦

听见花开的声音——访四川大学硕士李欣儒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陈集羽

止于至善的考研者——访华中师范大学硕士伍俊宇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邓慧琳

厚积薄发 岁月宏欢——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魏宏欢

 执笔: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胡育凡

悠悠历史 以梦作诗——访四川大学硕士姜思旭

 执笔: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魏周思宇

考研是一张去悉尼的机票——访悉尼大学硕士杨若兰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彭梵

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访暨南大学硕士魏海童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彭梵

秦天晴天——访四川大学硕士秦天

 执笔:2015级新闻学专业王海燕

后记

试读章节

暑假的一天清晨,我迷迷糊糊睁开眼,习惯性地拿起手机,一眼便看到了学生科科长曾瑜老师发来的QQ信息:海燕,你去采访一下2007级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徐艺心,她考上了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文学人类学博士。

“考上了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文学人类学专业,还是博士,天呐,真厉害!”一种敬意便油然而生,很想与她见面交谈,进一步了解她以及她的考博历程,但是由于假期在家,只能通过微信交流。虽然只是文字上的沟通,但在字里行间,我能感觉到她的性格和为人:待人耐心,温和亲切,稍带内向且不失文雅。

微信交流始终不及当面采访,对于人物的情感表现无法更好地阐述,还是希望能够与她见面交谈。9月23日,系里召开2016级文学与传媒系迎新报告会。每年的迎新报告会都会邀请已毕业的优秀学长回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而今年徐艺心就是受邀者之一。为了拉近我跟她的距离,我主动去百草路地铁口接她来学校。在出租车上,我们简单聊了几句。起初,我还有些紧张,害怕我们没有话题可聊,可事实是她比我想象中要热情许多,还主动问起我现在学校的一些变化。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学校大礼堂。

会场很安静,我们也没有过多的交谈,只是等着她上台演讲。时间过了许久,心里不免有些焦躁,终于主持人的报幕中出现了她的名字。她赶忙走上台去接过话筒,她在台上说话声音不大,似乎有些紧张,但是字字句句都能听清。在她的演讲里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考上博士的骄傲在她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现,她只是平实地跟学弟学妹们分享她考研和考博的经历和经验。

迎新报告会结束以后,大概5点,她说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就在学校的咖啡厅里坐下,一人点了一杯咖啡,开始了接下来的采访。

突破自我,决心考博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她,在老师眼中是优秀的,在工作当中是顺利的,可为何还是决定开启艰难的考博历程呢?徐艺心说:“其实在四川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就一直想着要考取博士,只是因为那段时间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面,所以才没有下定决心考博,就拖到了现在。今年之所以会下定决心考博,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一直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看到每天来往图书馆里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努力,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在准备进一步深造。有的人想出国,有的人想考研,更多的人却是在准备考博。可见考博成了大势所趋,特别是对于文科生来说,硕士研究生的地位在逐渐减弱,自己必须要拓宽知识面,继续深造,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这个社会淘汰;二是通过平时和身边师兄师姐的交流得知他们中许多人都考上了博士并且成就非凡,非常羡慕、向往博士的学习生活,可自己却只能仰望而无法企及。从那时开始,我便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考取博士,不断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徐艺心本硕专业皆是语言学方向,别人理所应当认为她会继续选择这门熟悉的专业深造,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却将自己的考博方向定为“文学人类学”。问及她原因时,她这样说道:“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我的决定很荒唐,但我却认为在文科里,文史哲都不分家,本硕专业和博士专业的选择虽然不同,但还是没有脱离文科的范畴,所以在专业选择上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比起语言学方面,我对文学人类学这方面的知识肯定是要欠缺一些,所以现在也是在不断努力学习中。”

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看似很轻松,但是在这短短的198天的时间里,她准备考博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再加上改变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这对于她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博士要付出的心血远远不止是文科不分家这么简单,她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其中的艰辛,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到。

但是俗话说得好,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徐艺心正是因为对这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人类学”,她想用兴趣支撑自己去战胜所有的困难。她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收获。她说,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在徐艺心眼里,人总是要跨出自己新的一步,但在跨出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曾经的自己。

P29-31

序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是一所只有11年历史的年轻高校,而近几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毕业生的考研、留学率却高达10%以上,备受社会关注。

文学与传媒系在打造技术型文科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鼓励学生考研深造。在文传系的8届毕业生中,考上国内研究生的有233名,留学深造的有109名,其中还有8位毕业生获得国内外高校博士录取通知书,有7位已经是国内外高校在读博士,他们是学院和系教学培养的典范。文传系希望把他们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来激励更多有求学梦想的文传学子成为“学霸”。

全系师生集思广益,共同策划了这次追访项目。我们集聚一部分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在校生,通过老师指导,对已经毕业的创业校友进行追踪报道,了解他们毕业之后的生活轨迹,追踪他们在创业路上的成长历程,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最终编写出《走出象牙塔文传学霸》一书。

本书讲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通过特色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考研、留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代表着锦城学子、文传学子的拼搏与进取,代表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文学与传媒系培养的“技术型文科人才’’已被社会认可,是学院“一体两翼”的践行者。在这些考研、留学的毕业生中,最早的已离开学校8年,在毕业的这些年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如今身在何处,职于何位?书中包括了我系2005级至2012级毕业生求学路上的发展状况和校内外的经历,记录了他们走出锦城象牙塔之后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心中、眼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11年。从文集中会看到一幕幕充满欢笑的校园生活场景,一段段温馨感人的同窗故事,一个个“学霸”成长记和打拼史。优秀校友们的故事与经历也在影响采访的同学和读者,他们开始思考大学的意义,思考毕业的去向。

2016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迎来了自己的第12届新生,谨以此书献给文传系考研、留学的毕业生们,这既是对他们求学之路的见证,也是对文传学弟学妹们的激励!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编者

2016年10月

后记

2015年《走出象牙塔》出版,时值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建校十周年。从建校起的一栋教学楼到现在师资、硬件设施作为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独立高校,十年的不懈奋斗,锦城学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向全国输出了各色人才,无论考研、出国、自主创业,锦城学子的自强不息凝聚在《走出象牙塔》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对于锦城学院教育的关注与首肯。

光阴似箭,锦城学院迎来了第十一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光阴相似,人却不同。在这一年中,学院迎来送往,改革创新,持续为社会输出中坚力量。以锦城学院输出的优秀校友故事作为背景,汇集成全新的《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其中,2016年7月《走出象牙塔文传创业之星》已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走出象牙塔文传学霸》一书也将在2017年年初完成。

早自2009年6月开始,文学与传媒系学生科就跟踪、调查、联系、搜集该系2005至2012级的毕业生信息,从中挖掘出342位考研留学校友。2016年2月正式启动采访,从342位考研留学校友中,选出有一定代表性的校友25人作为采访对象,同时,从自愿报名的在校学生中挑选出17名担任采写作者,并匹配12名指导教师,历时四个月最终完成了25篇采访稿。在统稿阶段,曾瑜老师编辑11篇并完成了全书目录的编排、封面设计、印刷出版的相关组织衔接工作,同时起草《序》、修改《后记》。王婧瑜老师编辑8篇并完成了两个部分分类概要的起草。张琳老师编辑6篇并起草《后记》。

经过一年的合作和努力,《走出象牙塔文传学霸》在多次修改、校对后终于面世。成书之际,我们对于本书在采写、编辑、校稿、印刷、出版等问世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的诸多朋友和校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天津大学出版社西南分社社长、首席策划编辑崔成山先生,在崔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本书作为高等院校考研指导教材如期出版。

文学与传媒系

2016年11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