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三种(共3册)》是阮义忠的套装文集,其中包括作品《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三部作者的重要作品。三本图书收录了阮义忠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摄影作品。特别值得收藏。
身为“中国摄影教父”的阮义忠在大陆有众多粉丝(微博粉丝185万余人),近年来随着作者在大陆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爱好摄影的人开始了解他、喜爱他。其本身具有很好的影响力。
| 书名 | 乡愁三种(共3册)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阮义忠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乡愁三种(共3册)》是阮义忠的套装文集,其中包括作品《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三部作者的重要作品。三本图书收录了阮义忠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摄影作品。特别值得收藏。 身为“中国摄影教父”的阮义忠在大陆有众多粉丝(微博粉丝185万余人),近年来随着作者在大陆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爱好摄影的人开始了解他、喜爱他。其本身具有很好的影响力。 内容推荐 《乡愁三种(共3册)》是由“中国摄影教父”“台湾布列松”之称的阮义忠先生最为著名的摄影系列。书中照片年代跨度大,展现了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失的人情与风景。其中《人与土地》系列作品中有12幅被巴黎现代美术馆珍藏。 那时候没有任何旅游指南,阮义忠依靠一本台湾客运路线图,走遍岛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触须探达之前,记录下乡民最朴素的日常生活。这是人与自然还亲密依存的年代,人们在土地上成长、劳作,视勤俭与坚韧为生活的信仰,又最终归宿于土地。 目录 《正方形的乡愁(精)》 第一单元 一个时代的刻痕 一个时代的刻痕 俯瞰众生 家门 妈祖庙前的石狮子 跛脚七仔 二哥的兰花 迪化街的叮咚声 传递乡愁 乱弹戏干旦 马祖芹壁村的老人 安住身心于当下 记忆中的龟山岛 时间之舟 一个村落的伤口 悼念逝去的美好时光 家乡的水肥车 鲜明的刺青,模糊的脸 让光明雕出生命轮廓 如梦似幻的那堵墙 第二单元 家园去来 等待的母子 开往淡水的末班车 家园去来 淡水线怀念之旅 有一个礼拜五 秋风中的行者 追风的小孩 男子与狗 梦境的窗口 也是启发 拴链和没拴链的 闲适的小日子 淡水码头忆老友 第三单元 难得的时光 不存在的画像铺 唱《劝世歌》的盲妇 观音山前的小女孩 补破网 士官长和他的狼狗 好山好水好埔里 一个美浓的早晨 下棋的老友 坪林茶农 没有意外的世界 石碇村的小孩们 坚持做自己的小孩 返乡途中 难得的时光 一个时代的典型 迷人的北埔老太太 明德水库吊桥 无言歌 珍贵而非凡的一瞬间 想起了大姐 菜园里的小姐弟 南澳村的假老头 故乡头城的海边 最深沉的乡愁 老传统与新潮流 撒娇的小女孩 第四单元 乡愁不再狭隘 精神折磨 盼望收工的牛头马面 乡愁不再狭隘 澎湖的收惊婆 梅山部落的“莫” 突兀的摄影经验 十字路口的按摩师 等野台戏开演的老妇 龟山岛的召唤 马祖地中海的纯朴笑容 南竿最美好的回忆 在福隆海水浴场留影 为难得的团聚留纪念 静悄悄的戏台 后台的假寐 庆安宫的王船祭 阵头团员 两个世界 时间、空间的线索 以心映景 代代相传便是不灭 误入禁区 《失落的优雅(精)》 第一单元 望乡的背影 天地健行者 农妇的优雅 八家将的莫名优雅 农夫鞋与老竹凳 那夜的裸泳 扛斗笠的人 与神共眠 山里的小姐弟 望乡的背影 看海的小女生 从梦中脱身 听那远方的火车碾轨声 沙河上的钟馗 当心飞机 等戏开锣的孩子 汪洋前的独脚男子 老天出了一道谜题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小世界的秩序 第二单元 岁月之矢 几乎被遗忘的山城 岁月之矢 老田寮的茶、人、狗 书香门第的芬芳 做功课的童年 水门外的午睡 随风飘荡的台湾小调 迪化街两兄妹的外套 农具间的摇篮 躺在大地怀里 田中央的布袋戏工坊 体会到什么叫哀伤 五位小小摄影师 思乡人 戏台下的盼望 家园的前身 佛相、人相、庄严相 碧侯村的影子 爱河上的栈道 向往天际 大冠鹫的宿命 中山北路的沧桑 第三单元 必然与偶然 等到因缘成熟时 穿过时光隧道 有喜、有忧、有淡定 望海的背影、摄影晚辈的近作 码头缆桩与军中岁月 永恒的天籁 大地与母亲 孤独旅者与漂泊人 农夫与牵轮仔 等候家人下工 文学家的郊游 在回忆中重游旧地 必然与偶然 爰得其所 荒芜之境的美丽心地 时间长河与海防岗哨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奔跑的孩子,隐藏的摄影人 第四单元 那个时代那些人 淡水河堤的祖孙 火车与乡愁 回家与离乡的路上 怀抱里有怀抱 庐山温泉的父女 联结天地之气的身影 归园外的逍遥人 召集令与同学会 不是每个怀抱都柔软 两个巴掌的怀抱 不一样的望春风 完美的那一刻 驿站 下工的农妇 天上掉下来的财富 盐田孩子 在路的尽头望海问苍天 故乡的牵罟人 本貌与初心 摩托车上的一家人 那个时代那些人 《人与土地(精)》 第一单元 成长 恒春放牛的祖孙 美浓,回家的小孩 忆浣衣图与二位友人 多纳的夜明珠 桃源村的过客 血缘与亲情 会回来的才让它离巢 埔里的两兄弟 都兰的蔗香 二龙村的井田 车城的海角几号 心有灵犀一点通 迷你小学的升旗典礼 比利良的后人家 品出输的甘味 月光下的好故事 澳花的三代同洗 大地游戏与口琴舞 鹿港的午餐 永靖的好德之家 双双对对的身影 深山小学的算术课 告别童年 第二单元 劳动 布农人的床头话 被爱串起的一家子 风柜的蒙面女 农妇的雕像 山的另一边 头社的米真香 播种与传承 消失的风景 红叶的一家四代 摄影就像双面镜 寂静的天地 芦洲的沧海桑田 花生田的乐章 流笼里的农夫 二水乡的十字路口 碧侯村的浓烟 西螺的惜福老人 垦丁农场的孤单女工 水埯的鹦鹉鱼 兰屿的包袱 蔺草的清香 凤梨田的背影 赛嘉村民的笑容 第三单元 信仰 庙祝与小孩的对弈 安平古堡的摆渡 多纳的哺乳图 苏厝的陆上行舟 摄影与信仰 北港的妈祖信徒 多纳天主堂的小孩 关庙的把关老妇 在武界祈祷 比利良的桂冠 兰屿的白日梦 裸身和真诚 美浓的伯公坛 渐行渐远的朋友 兰屿的头发舞 旗津的酬神戏 在利稻忏悔 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 看守员与诗人 举手宣誓或去煞仪式 农夫与稻草人 第四单元 归宿 光阴流逝中的光影 头城竹器匠 这世人和下辈子 祖母和孙女的答案 美而险的景与色 灵魂的肖像 永远的老师 走入未知的旅程 台上台下都是戏 长白山上的日落与日出 永浴爱河的人瑞 空荡的告别式现场 有葬礼和没有葬礼的死亡 人生飨宴 梦中梦 离家或是返乡途中 孩子,你记不记得 走回童年之路 试读章节 天地健行者 南部横贯公路的东、西段以天池为界,台东县的公交车由海端驶来,高雄县的公交车由甲仙上山,两边乘客在此换车。于接驳处有近一小时的休息时间,让旅者舒展一下受颠簸劳累的筋骨,还可顺便观赏在本岛颇负盛名的这片湖泊。海拔2200米的高山,空气净洁清新、阳光明亮剔透,极目所及的景色充满灵气,天更蓝云更近、地更厚草更翠,人就像被大自然洗涤了,更轻安自在。 那天不是假期,游客稀少,我由中央山脉西侧上来,只有五位乡下人同行,是一个小家庭的三口陪同年长父母游览。三代同堂的天伦乐,连我这外人都感到温馨无比。老老少少在整个旅途中的言行,时时散发着温柔敦厚的慈爱与孝悌,令人深深领受到传统价值的可贵。正是这些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内涵使人与土亲,长幼有序,敦亲睦邻,惜物爱物,使幸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不管是富或贫。 少少几人全去看湖泊。从公交车停靠的垭口爬一段小山坡就会抵达天池,路途虽短,却有着每登一步便靠天更近、更能触及灵性氛围的震撼。立足于此,自然会明白人类有多渺小,生命是何等脆弱、短暂。 草地如碗盛满湖水,湖面如镜映出云天,巍峨的山林守护着周遭一切。我满怀敬畏地走回垭口,回头一望,三代同堂的长者远远走在家人前头。草丛小径虽然起伏不平,庄稼汉的步履却最是稳健。此时此刻,天地之间仿佛唯他独行,每一步都合着大自然的脉动,优雅之至! 农妇的优雅 在远处瞥见这位农妇,我就暗暗称奇。她土气十足,仿佛祖先几辈子的劳怍积习全压在身上了,而且就这么大剌剌地躺在自家门前,一妇当关,全然不在意旁人怎么看,自在得如同卧佛! 她一派安然,连我突然闯入也惊动不了,整个人什么也不用说,就清清楚楚表明了“这是我家,我在休息。我很舒服,别来打扰”。本来我还想找些话搭讪,但被她瞄了一眼之后,就再也开不了口了。因为她根本就不把我当回事,不到一秒就回到了自己的神游天地,继续轻嚼着含在嘴里的槟榔,细吮汁液,仿佛此时此刻,世上没有比她正在想、正在品尝的东西更美妙、更重要的了。 她粗犷的身材与窄小的长凳有如一体成形,彼此服服帖帖,相依相属。长凳下又有另一把小板凳,八成是农家几代小孩的座椅兼玩具。很可能这位农妇自己小时候就用过这样的小板凳,而她舒舒服服地横在上面的,应该就是家中长者的专属座位了。岁月在两把板凳间的起起坐坐流逝,小女孩转眼成了老妇,用她的方式宣告着一家之主的身份。 老实说,我还真是被她慑住了。她的身影粗俗吗?在很多西洋画册上,提香、安格尔、戈雅等大画家笔下的宫廷美女,不就特地摆出这样的姿势?我大胆举起相机,猜想会受到她的粗声喝止,却没想到,她依旧无视我的存在。 一幅重新定义优雅的影像于焉曝光。在我看来,本分真诚面对自己、坦然无碍面对他人,就是优雅。 P10-15 序言 这张照片是我唯一经过后期处理的作品。对纪实摄影的忠诚信徒而言,曝光在底片上的影像,就是事实的证据。我的摄影伦理是必须忠于对象,肯定其代表的价值,绝不利用对象来彰显自己的意识形态。遗憾的是,一路走来,虽碰到过很多动人的事件,却无法把深刻内涵尽数捕捉。每每检视样片,总会想起柯特兹的话:“最好的那瞬间,我总是错过。”众所景仰的大师尚且如此自谦,真叫后辈汗颜。 目睹这对母女走入田园小径时,我并无惊喜,因为天气阴沉,远处山峦欠缺层次,非但无法衬托前景,反显碍眼。照片放出来后果然平淡无奇,底片一搁就是二十五年,尘封在整面墙的影像档案中,不见天日。 直至20世纪末,我将所有未发表过的作品整理成四个主题:“有名人物无名氏”“手的秘密”“正方形的乡愁”及“失落的优雅”,并冠以“告别20世纪”的总题,用来对创作生涯做一阶段性的集成。就在那时,这母女俩的身影又浮上心头。 我找出那一格反差平淡、显影不足、极难放出正常浓度与对比的底片来,在暗房里耗掉不少相纸,愈放愈丧气,无论如何加光减光都不满意。后来灵机一动:如果她们是走向一片未知之境呢?就如同黑泽明的电影《梦》中之景:背着写生架的画家走入梵·高画中的麦田,满天飞舞的乌鸦涂黑了苍穹……“失落的优雅”的首张照片于焉诞生。 曾有记者问我,优雅的定义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克己复礼”,将这人人都懂的道理落实于生活中。这一帧帧的照片虽“错过了最好的瞬间”,但我希望它们仍能为越来越难看到的优雅行止稍作补白。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