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本书是其中的“云南昆明禄劝卷”,由唐国亮主编。适读于: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禄劝卷)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本书是其中的“云南昆明禄劝卷”,由唐国亮主编。适读于: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内容推荐 唐国亮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禄劝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洪水滔天 繁衍人类 不同民族的由来 不同方式的祭祀活动 五个神奇的儿子(彝族) 洪水与笃慕(彝族) 阳亚射日(苗族) 传说 人物传说 建文帝的传说 乌鸦不叫 雀吃水 黑白玉兰 旧寺窝 五股水 雀不吃 蚊子不咬人 大力士阿者(彝族) 贼不偷他的羊 抬碓 敲牛 比武 在牢房里 原来如此 哦尼更阿保(彝族) 龙言秀才的传说 制伏水牛 龙言田的来历 断头绝根 一窑干柴半窑炭 龙言秀才与转龙水 蒙心围腰 牙齿草 应山哥 纳岔“僧尼弱”的传说(傈僳族) 僧尼弱出世 威慑县太爷 六块梁子拔松树 尼纠大白水的来历 僧尼弱之死 采舞阿万的传说(彝族) 包文正断案(傈僳族) 包公巧断石头案 董仲舒寻母记(傈僳族) 滚(鬼)谷子先生的来历 史事传说 大雁北飞 凤氏土司的传说 撒营盘常氏家族的传说(彝族) 风物传说 乌蒙轿子山天池的传说 乌龟山的传说(彝族) 镌字岩的传说 悬女石 会缩的泉 县界 石姑娘山的传说(彝族) 乌蒙轿子山的传说(彝族) 老金山和大石山 九龙、转龙和转龙文笔山的传说 龙泉山的传说 九龙山的传说 笔架山的来历(傣族) 见官山与驮柴山(哈尼族) 老尖山为什么没有老雪山高 仙人锅桩石 仙马掏掌(彝族) 石牛角的来历(彝族) 秤杆垭口的来历 白大人凹子的由来 天生桥 仙人坟的来历(彝族) 撒马基的传说 大水井的传说 石坎子的传说 秀屏山岩中央红斑的来历 方建和恨中的传说 石坝箐的传说 大白水的传说 断烟坡的由来 灵光庙的传说 动植物传说 苞谷是怎样形成的 狗追稻谷的传说 习俗传说 彝族竹子的传说(彝族) 苗女挽发髻的来历(苗族) 彝族为何用羊皮做嫁妆(彝族) 清明节门上挂柳条的 由来(彝族) 皎平渡船工供奉“王爷 菩萨”的来历(傣族) 哈尼族饭团节的由来(哈尼族) 哭嫁的传说(彝族) 僳僳族祭母的来历(傈僳族) “土皇天”的传说 磨担秋的来历(彝族) 罗喏和南夺(彝族) 故事 魔法故事 “西利利骚唠唠”(傈僳族) 阿诺变龙(彝族) 百鸟羽衣人(傈僳族) 卖香香屁(傈僳族) 金鱼姑娘(彝族) 白龙潭借碗 莲佳与娥冉妮蚌(苗族) 金蛋(彝族) 会说话的鸟 一块玉石 卖宝瓶 微依诺“招夫”的故事(彝族) 翠竹长青(彝族) 一个被遗弃的姑娘(彝族) 石老虎的故事(彝族) 钱财和仁义 儿大娘三岁(傈僳族) 张好人和李浪心 俩兄弟 跛脚猴子,小心些(彝族) 会行走的柴 吕蒙震过年 爱情故事 白鹤和恶鹰 梅花与勤郎(彝族) 灵芝姑娘 生活故事 笑人前落人后 王富和他的女儿 教儿不能顾面子 败家子吴八 虎大与虎二(傣族) 应得的报答 报应(傈僳族) 路遥和马力 小锅破案 地里有黄金 儿子与金子(彝族) 大胯搓面汤的故事(苗族) 竹篮不能丢(彝族) 懒汉王小二 李老九(彝族) 放牛娃智答老师 三婆媳 篾匠与老太婆 照壁的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鲁大宗的故事(彝族) 野鸡变凤凰 打官司 过冷饭桥 耿公智取敌寇 罗牧阿智的故事(彝族) 支扣子 剪羊毛 案子断颠倒了 世代的规矩 红猪肉 打土司嘴巴 谁的年炮先响 换衣裳 智取大米饭 常土司学狗叫 有眼无珠 初冒说 念咒语 “小狗头”瞧媳妇 直襄的故事(苗族) 诱水出桶 巧治懒人 打锣愉车 巧戏财主 扁大生的故事(彝族) 治四川马夫 三八二吊三 过鸡街坡 童张的故事 让王大少爷吃狗屎 要上还是要下 阿杰宝的故事(彝族) 岩洞避雨 买布 痛打老土司 李二毛的故事 智斗黑大汉 送“鬼” 治病 逗笑 请客 捉贼 四脚朝天 巧斗李子元(彝族) 动物故事 小猫 蚊子 慧静禅师与鳝鱼 老虎和猎人(苗族) 鸽子、母鸡和箐鸡(彝族) 憨斑的衣裳 鸡、龙和蜈蚣 狗、猫、山羊(傈僳族) 松鼠、老虎、雷公和^(苗族) 狐狸吃敖敖哈哈(苗族) 金麂子、短尾巴灰老鼠和 梨花猫(彝族) 鹰和鸡 水牛和豹子 还是人聪明(彝族) 猪为啥没有角(苗族) 谁管得了天下我嫁谁 乌鸦与青蛙(彝族) 狼、猫和兔子(苗族) 狐狸和画眉 老虎和麂子 老虎为何十二年生一二个(彝族) 蛐蛐与猴子(彝族) 笑话 笑话三则 娃娃的腰杆 娃娃屁股三把火 说白话 憨包普二(傈僳族) 一个健忘的人 笑话二则(傈僳族) 我要穿着它准没命了 只要上六块的 放猪小妹 三个姑爷拜寿 学我的样子做 老虎、小偷和漏(傈僳族) 四出门汉夸嘴 羊眼珠菜 小九的骗术(彝族) 卖牛皮(彝族) 试读章节 洪水滔天 很古很古的时候,有哥七个,天天在山上犁地种荞子。一天,他们把地犁好,准备第二天撒荞种。可是,第二天天刚亮,哥七个到地里一看,大吃一凉,昨天犁好的地又长满了荒草树木。哥七个又奇怪又害怕,他们想了个办法,重新把地犁好,在地头安了好几个扣子,决心把事情弄清楚。 次日,天麻麻亮,哥七个刚来到地边,就看见其中一个扣子上勒着一个白胡子白头发的老头。“哦,勒住了,勒住了!”哥七个一边叫一边跑过去,把老头围在中间。 “就是他,是他捣的鬼,不要放过他。”老大说。 “用箭射死他。”老二拉开弩箭。 “用棍子打死他。”老四顺手捡起一根木棒。 “用锄头挖死他。”老五拎着一把锄头。 “让他饿死在这里。”老六更干脆。 老七心地善良,他挡住了几个哥哥,问老人:“老爹,你为什么被勒在这里?” 这个老人是传说中的俄松波,因为老天要发大水淹没人类,他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来世间寻找人种。他见老七忠厚老实,不像六个哥哥那样凶巴巴的,就说:“你们别种地了,过几天要下一场大雨,滔滔洪水将要淹没整个人类,我是来帮助你们逃过这场灾难的。”老七的六个哥哥听后,很害怕,忙问老头怎么办。老头说:“老大打只金盒子,老二打只银盒子,老三打只铁盒子,老四打只铜盒子,老五打只石盒子,老六打只木盒子。等大雨来了,你们就躲进去逃命。”说完,又问他们:“你们忙得赢放我?”哥六个说:“我们忙得赢尾麂子、岩羊脚迹,就是忙不赢放你。”说完后跑了。’ 老七见六个哥哥都跑了,把扣子解开,让老头出来。老头笑笑,从怀里掏出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葫芦,吹了一口气,说声“变”,那葫芦很快就变得像簸箕一样大。他把葫芦递给老七,吩咐道:“你把葫芦掏空晒干,准备吃的用的。等大雨来时,你带上吃的用的躲进去,再拿个鸡蛋夹在胳肢窝下面,然后用蜡封住葫芦口。大雨过后,你再出来。”说完,一转身不见了。老七恍然大悟,这才知道指点他的就是曾经听老人讲过的俄松波。 老七回到家里,按老头说的做好一切准备。头三天,恶曝曝的太阳像火一样烧烤着大地。第三天晚上,天气突然变了,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大地。接着是一道道可怕的闪电,一声声震耳的雷鸣,一场从未有过的大雨瓢泼而下。老七的六个哥哥分别躲进金盒子、银盒子、木盒子里,没过多久就沉到水底了。老七躲进葫芦里,任水上涨。前三天,洪水淹没了世间所有的村寨。第四天,洪水淹到山腰上的苦蒿草根。第五天,苦蒿草还有半截冒出水面。第六天,洪水淹没革尖。第七天,洪水涨到山顶的松树根。第八天,松树还露出一半。第九天,洪水漫过松树梢。但不论水涨多高,那只葫芦总是在水上漂来漂去。这样,雨下了九天九夜,终于停了,水开始下降,等地面完全露出来时,葫芦却被挂在崖子上的一棵松树梢上了。 俄松波不见老七,来世间找他。路上他遇着一只老马蜂,就问:“你有没有见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还有一个人?”老马蜂恶狠狠地说:“世间的人都被淹死了,我要是见着活人,就把他咬死叮死山。”俄松波一听大怒,说:“你心地这样歹毒,从此让你们先住土洞,再搬到树上,房门和蜂儿头朝下,要是被人们发现,就用火烧死你们。”直到现在,人们见到马蜂窝,用火一烧,它们就无路可逃,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俄松波继续向前寻找,遇着一群飞来飞去忙忙碌碌的小蜜蜂,忙问:“小蜜蜂,你们有没有见着人?”小蜜蜂说:“人没见着,但看见山那边的崖顶的大松树上挂着一个大葫芦。”俄松波说:“对了对了,我要找的人就在葫芦里。小蜜蜂,你们心地善良,今后跟人住在一起,采他们种的菜籽花。” 俄松波来到崖顶上,见葫芦挂得很高,就对空中盘旋的老鹰说:“老鹰,你有没有办法把树上的葫芦弄下来?”老鹰拍拍翅膀落下来,说:“办法是有,但人们以后必须一天给我一只鸡吃。”俄松波说:“人们养鸡是为了下蛋报晓,不能给你吃。但我可以给你一双利爪,一对硬翅,一张尖嘴,让你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很容易就捕捉到猎物。如果你不听,人们就用箭射你。”老鹰想了想答应了,一脚把葫芦蹬下树来。 葫芦掉下树,却卡在一个崖缝里,老鹰没办法。俄松波对长虫说:“你去把它掀下来吧。”长虫说:“我不掀,要是人出来了,我就咬死他。”俄松波生气地说:“从此以后让你没有手脚,永远用身体在地上爬行。如果被人瞧见,就用棍棒打死。”接着叫猫去拿。猫问:“你给我哪样?”“要哪样给哪样。”俄松波说。“什么东西我都不要,但皇帝的房头上我都要去玩。”“可以。”猫几步纵上去,把葫芦拿下来,可是打不开。俄松波对老鼠说:“你把葫芦咬开,以后人们分你粮食吃。”老鼠咬开葫芦,不小心咬破了老七的脑门。老七说:“你咬破我的脑门,粮食不给你了,你要自己来偷。”所以,一般未满月的新生儿,前额薄而脆弱,不能用手触摸,据说就是因为人的祖先的前额被老鼠咬伤而遗传给子孙后代的。老鼠得不到粮食,觉得不划算,经常在无人的时候来偷。但只要人一来,它就不好意思地溜走了。 繁衍人类 老七从葫芦里出来,见世间一片荒凉,感到孤单,便“呜呜呜”伤心地哭起来。俄松波问他哭哪样,他说没有人跟他做伴,俄松波就教了他一个办法。 老七照俄松波说的,做了一盘磨担秋。天黑后,他在磨担秋的一端拴了个大火把,又拿着另一端飞快地转动。天上的七姐妹见了,觉得人间很好玩,便走出南天门,下到人间跟老七一块儿玩磨担秋。也不知玩了多久,老七养的那只小公鸡叫了。七姐妹一听见鸡叫,慌慌张张要回天上去。老七早就准备好了弓箭,等她们走了六个,他就把箭射过七妹的头顶。七妹上不了天,留在人世间,跟老七结为夫妻。P3-5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