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一直把老子看成是一位伟大的清道夫,他用“做减法”的哲学把中国人的思维引向简约、质朴,使得中华文明长寿。其实,人的长寿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我们一生,常常为层层叠叠的虚设目标、虚设赛场所困。你们今后只要又一次被困,不妨抬起头来,看看云端之上那个白发老人的平静目光。

把中庸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天理、天命、天道,这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有关。中华文明的基础是农耕文明,紧紧地依赖着四季循环、日月阴晴,因此很清楚一切极端主义都不符合天道。夏日炎热到极端必起秋风,冬天寒冷到极端即来春天,构成一个否定极端主义的生态循环圈。

中国的古代哲人把中庸看成是存亡的关键,而事实证明,中华文明确实成了人类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或湮灭的幸存者。

据我本人对各大古文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比、研究,确认中庸之道是中华文明长寿的最重要原因。正是这种坚守中间态、寻常态、随和态的弹性存在,使中华文明避过了无数次断裂和崩塌。

我同意有些学者的说法,孔子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他以自己的苦旅,让君子充满魅力。

君子之道在中国历史上难于实行,基于君子之道的治国之道更是坎坷重重,但是,远远望去,就在这个道那个道的起点上,那个高个儿的真君子,却让我们永远地感到温暖和真切。

作为遥远的后人,我们可以对儒、墨之间的争论做几句简单评述。在爱的问题上,儒家比较实际,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层层扩大,向外类推,因此也较为可行;墨家比较理想,认为在爱的问题上不能玩弄自私的儒术,但他们的“兼爱”难以实行。

如果要问我倾向何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墨家。虽然难以实行,却为天下提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这种理想就像天际的光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儒家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造成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直到今天仍难以走出。当然,不彻底的仁爱终究也比没有仁爱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连儒家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墨子以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式、彻底忘我的牺牲精神,承担着无比沉重的社会责任,这使他的人格具有一种巨大的感召力。他去世之后,这种感召力不仅没有消散,而且还表现得更加强烈。

据记载,有一次墨家一百多名弟子受某君委托守城,后来此君因受国君追究而逃走,墨家所接受的守城之托很难再坚持,一百多名弟子全部自杀。自杀前,墨家首领派出两位弟子离城远行去委任新的首领,两位弟子完成任务后仍然回城自杀。被委任的新首领阻止他们这样做,他们也没有听。按照墨家规则,这两位弟子虽然英勇,却又犯了规,因为他们没有接受新任首领的指令。

为什么集体自杀?为了一个“义”字。既被委托,就说话算话,一旦无法实行,宁肯以生命的代价保全信誉。

慷慨赴死,对墨家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这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大众中,而且在以后的漫长历史上,都开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司马迁所说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的“任侠”精神,就从墨家渗透到中国民间。千年崇高,百代刚烈,不在朝廷兴废,更不在书生空谈,而在这里。

大概在宋朝建立一百年后,那些高水准的哲学派别开始出现。这个时间值得注意,表明一个朝代如果上上下下真心着力于文化建设,浅层次的成果二三十年后就能看到,而深层次的成果则要等到一百年之后才能初露端倪。准备的时间长一点,出来的成果也像样一点。文化的事,急不来。

像样的成果一旦露头,接下来必然林林总总接踵而至,挡也挡不住了。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黄金时代。宋代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其间真是名家辈出、不胜枚举: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李侗……终于,一个辉煌的平台出现了,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张拭、陈亮、叶适等一众精神巨匠,相继现身。这中间还不包括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如此密集的高层智能大进发,只有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即中国的诸子百家时期和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才能与之比肩。

P3-6

书评(媒体评论)

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

——余光中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白先勇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引领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警句,都用口语方式呈现,没有格言架势,也没有布道模样,而只是依据感性场景自然流出。但一旦出现,却显得凝炼隽永,与前后文句迥然不同,让人反复吟诵,输入记忆。这种以寻常方式呈现出来的特殊高度,显得贵重而优雅。贵重而不失随和,优雅而更见亲近,这真是遣词造句的化境。

——桑庚楚

目录

一、史识

二、斯文

三、翰墨

四、此生

五、行旅

附录一: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附录二:参考书目

序言

编者扉语

十多年前阅读台湾出版的《倾听秋雨》一书时,便萌生了他日若得机缘编撰一本余先生嘉言妙语的构想。起因是收录在书后的桑庚楚先生撰写的《平易中的语言魅力》一文。在这篇评论中,桑先生解读了秋雨散文风靡华人世界且多年不衰、代有读者的缘由。他认为,余先生散文的巨大成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典雅畅达,而是“在感性叙事、铺展场景过程中加入的哲思,似乎是议论,却又不尽然,而是突如其来的思维灵感,如电石火光,烛照前后。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警句,都用口语方式呈现,没有格言架势,也没有布道模样,而只是依据感性场景自然流出。但一旦出现,却显得凝练隽永,与前后文句迥然不同,让人反复吟诵,输入记忆。这种以寻常方式呈现出来的特殊高度,显得贵重而优雅。贵重而不失随和,优雅而更见亲近,这真是遣词造句的化境”。这段话也真是知人识文的高论。余先生无意于格言体的雕砌,却留下了堪比蒙田、培根格言的珍馐。

余先生说过,“读书是找寻和自己心理同构的作家的过程”。也许正是这样的心理同构,我们对余先生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二十多年来,几乎遍览了其所有著作,包括可能搜罗到的序言、碑文、题额,细细品咂,慢慢思忖,捧读愈多,体悟愈深,把当年的构想付诸行动的冲动也愈加强烈。

对余先生的历史史观、美学趣味乃至学术裁断,或许会见仁见智,而他散文中闪现的高超语言天赋,则是大家都折服的。余先生遣词造句,神乎其技,已臻化境,就像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既石破天惊又五色斑斓。他的散文语言典雅畅达、潇洒飘逸、恣肆汪洋、豁达大气,或抒情、或冥思、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忽而有黄钟大吕之响与惊涛裂岸之势,忽而有婉转曲折之至和柔肠百结之时,无不恰到好处,曲尽其妙。写文明写历史,他纵横四海,驰骋古今,下笔有千钧之重;写童年写故乡,又情意切切,婉约缱绻,天然而质厚淳朴。这样的“文字饕餮”,对读者而言,是感情上不由自主的裹挟和阅读上的至高语言享受。

当然,如果没有思想内涵和人文底蕴的支撑,仅靠辞采华美,虽能博得一时之喝彩,但未必具有长盛不衰的持久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渗透力。余先生散文的魅力在于,不仅擅辞采之胜,更具思想之美。他的散文视野开阔、命题宏大、内容深刻、角度新颖,有着巨大的思想容量,绝不是曾一度流行的“小女人散文”和“小男人散文”,写一些小痛小痒、小悲小欢。他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抉示当代人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心理,深情专注于中国文化的沉重脚步和苦难命运、中国文人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良知、中国文明的血脉经络和灵魂秘谛。他还跨越了中西文化的藩篱,立足于环球视野,探秘世界古文明的起源,进行中西文明的比较。在其笔下,宇宙洪荒、人类本原、世界历史、社会万象、家国情仇、命运浮沉,一齐奔涌眼底,使你在深厚博大的心灵与苍茫旷远的历史和自然对话中,立刻感受到大胸襟、大气度、大手笔的炽热气息。余先生凭着自己广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文化功底、独到的文化感悟和丰富的思想内容,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其散文闪烁着独特的理性和哲理之光。

更难能可贵的是,余先生将哲思与文采二者浑然一体、不动声色地完美结合,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使其散文在当代达到一个令人仰视的高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白先勇先生盛赞“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适逢《秋雨合集》出版,收集了余先生绝大部分著作,我们以之为基础,同时参照其他版本及散见于报刊未收入《秋雨合集》的文章,以思想性、艺术性、文情俱佳为标准,选编了这本余秋雨文摘,内容分为史识、斯文、翰墨、人生、行旅五个部分,分别涵盖余先生对史识(含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学术、教育、读书、写作)、翰墨(含文学、艺术、戏剧、书法)、此生(含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风景)等五个方面的思索。我们希冀能够方便读者在较短的篇幅和有限的时间里,撷珠选粹,一叶知秋,欣赏余先生的散文风采和思想洞见于万一。以上编者自白,迹近后台喝彩,但有美在前,理当共享,我们不揣浅陋,献芹于同好。眼高手低之处,还请余先生见谅,请读者批评。

尹卫东程天龙谨识

2016年8月28日

内容推荐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语的精华,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涵盖余秋雨对史识(含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学术、教育、读书、写作);翰墨(含文学、艺术、戏剧、书法);人生(含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风景)等五个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集中展现了余秋雨独有的人文创见。

编辑推荐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直到《北大授课》、《中国文脉》、《君子之道》等二十余部余秋雨名作中的智慧结晶、金玉哲言,是文化导师余秋雨四十年读行生涯之感悟精粹,精华中的精华。

内容涵盖文化、历史、读书、写作、艺术、人生、世界等,包罗万象,视野开阔,深入浅出,角度新颖。兼具辞彩之胜与思想之美,习作、治学、修身,不可不读。

本书制作精良,封面用纸白银砂,内文精选三十幅齐白石山水小品配图,四色全彩印刷,附赠3枚山水书签。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