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一百二十多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百二十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
本书系面世至今,受到广大小读者、老师和家长的衷心喜爱,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备文库”,成为常读常新、传世久远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品牌图书。
高士其编写的《我们的土壤妈妈》是其中之一,是高士其的科技文艺集,包括科学童话、科学小品和科学诗三辑,收录了《我们的土壤妈妈》《菌儿自传》《时间伯伯》《霍乱先生访问记》《细菌的大菜馆》等著名篇目。
高士其编写的《我们的土壤妈妈》是高士其的科技文艺集,包括科学童话、科学小品和科学诗三辑,收录了《我们的土壤妈妈》《菌儿自传》《时间伯伯》《霍乱先生访问记》《细菌的大菜馆》等著名篇目。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以细菌学为主,涉及整个自然科学。他自称自己的科学小品是“点心”,是一碗“小馄饨”,实际上却是富有知识营养的“小馄饨”。他常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科学童话,趣味盎然。如《菌儿自传》,以细菌自述身世的手法写,真可谓妙笔生花。还有一些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在千字文中,浓缩了高度的科学知识,让读者在片刻之间领略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在科学诗创作上,他也是最努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我们的土壤妈妈》曾获全国儿童作品评奖大会一等奖。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是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慌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作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我们姓菌的这一族,多少总不能和植物脱离关系吧。
植物是有地方性的。这也是为着气候的不齐。热带的树木,移植到寒带去,多活不成。你们一见了芭蕉、椰子之面,就知道是从南方来的。荔枝、龙眼的籍贯是广东与福建,谁也不能否认。
我菌儿却是地球通,不论是地球上哪一个角落里,只要有一些水汽和“有机物”,我都能生存。
我本是一个流浪者。
像西方的吉卜赛民族,流浪成性,到处为家。
像东方的游牧部落,逐着水草而搬移。P4-7
一、时光雕刻着记忆,岁月选择了经典。《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其对20世纪初叶以来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所凝结而成的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以及书系自具的影响力、震撼力、号召力,自2006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小读者大读者的欢迎,多次重印,行销各地,已成为不少中小学校图书馆必备的“镇馆之宝”,被媒体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预期的愿景,这是我们深感欣慰的。
二、《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从一开始设计,就将其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书系《总序》明确提出“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自2006年本书系首版以来,已历八载,这期间,我国儿童文学新人、新作、新理念、新经验不断涌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第五代作家正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优质作品已产生实质性的价值与影响。鉴于此,本书系决定增补部分第五代作家的原创优质作品,改换成新版面世,以彰显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新面貌、新态势。
三、2014年10月间,经本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在北京认真讨论、推荐,决定增补23位作家的作品,并经作家本人授权后,进入新版《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原版书系中有两位作家因事涉版权,为尊重作家意愿,不再列入新版书系。据此,新版《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共收入121位中国作家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特此说明。
四、《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一个开放式的、集大成的中国儿童文学品牌工程与阅读推广项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继续做好我们民族本土原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讲好中国故事,为亿万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一份力量。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14年12月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