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下)(精)
分类
作者 刘锡诚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下)(精)》是我国第一部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者刘锡诚以唯物史观的学术立场,对百年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了细致的梳理和独特的审视,全面细致地描绘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的历史图景。本书有三大创新点。第一,把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定在晚清末年,即在晚清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这两股势力从政体上和文化上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情况下肇始,而在“五四”运动爆发及其以后,汇入了文学革命的洪流中去,成为文学革命的一翼的。第二,作者从流派的视角来统帅百年民间文艺学史,认为在百年学术史上,呈现为两大思潮:一是以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学价值观为引导和宗旨的文学研究和价值评判体系;一是以西方人类学派的价值观和学术理念为引导的民俗研究和价值评价体系。这两种思潮几乎是并行地或错落地向前发展,既有对抗,又有吸收。百年学术史,并非由一种流派或一种思潮一以贯之,而是存在过若干的流派,如乡土研究派、文学人类学派、古史辨派、社会—民族学派、俗文学派、延安学派等,不同的流派之间互有消长。第三,作者把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史与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概念

 第二节 民间文艺学流派的消长

 第三节 学科与国情

 第四节 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

第一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期(1900—1918)

 第一节 神话学:现代民间文艺学的第一页

 第二节 梁启超: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

 第三节 “求新声于异邦”

(一)[俄]格奥尔吉耶夫斯基《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

(二)[日]白河次郎、国府种德《支那文明史》

(三)[日]高山林次郎《世界文明史》和《西洋文明史》

(四)[日]萨幼实编译本《东洋文明史》

 第四节 蒋观云《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

 第五节 夏曾佑:进化论的神话观

 第六节 鲁迅的神话观

(一)神话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二)神话的幻想

(三)神话与文学的关系

(四)中国古神话仅存片断问题

(五)诗人为神话之仇敌

(六)结语

 第七节 周作人早期民间文学研究

(一)神话传说研究的利器

(二)以类型理论和比较方法研究本土故事

(三)抨击占验旧说阐发儿歌新见

 第八节 孙毓修的童话故事论

 第九节 梅光迪: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入手

第二章 歌谣运动的兴衰(1918—1926)

 第一节 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

(一)在启蒙运动中诞生

(二)歌谣研究会派的历史贡献

(三)思想分歧未果而终

 第二节 刘半农:歌谣运动的首倡者

(一)歌谣运动的开台锣鼓

(二)比较研究的提出

(三)中国民歌史上第一次科学采集

(四)在法国期间的歌谣情结

 第三节 周作人20年代的民间文学理论

(一)修改刘半农拟订的搜集方针

(二)提出歌谣分类方案

(三)对五行志派的批评

(四)发起“歌谣与方言”的讨论

(五)为神话的辩护

(六)矛盾的立场与不确定的价值判断

 第四节 胡愈之与胡寄尘

(一)胡愈之与《妇女杂志》

(二)胡寄尘与《小说世界》

 第五节 董作宾:乡土研究的先驱

(一)“母题”的引入和比较研究的实践

(二)家乡歌谣学应时而生

(三)考订与考订者

(四)综合研究模式的尝试

(五)余绪

 第六节 乡土研究派的其他学者

(一)白启明:“歌谣迷”

(二)刘经苍:从歌谣研究妇女问题

(三)孙少仙:城市歌谣的特点与变迁

 ……

第三章 学术转型时期(1927—1937)

第四章 战火烽烟中的学科建设(1937—1949)

第五章 共和国“十七年”的民间文学搜集研究(1949—1966)

第六章 新时期的民间文学理论建设(1976—1999)

附录 百年民间文学理论著作要目索引

原版跋

增订本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