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佛墙外的女巫
分类
作者 (美)紫贝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紫贝著的《哈佛墙外的女巫》中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让人在美好的文字享受中激起感思的浪花,品味那大气浑然的江河词调。探索历史与现实拥抱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认识生命与灵魂共建的天堂是何等美好。

阅读中感思的隧道向前延伸,自然离不开作品魅力闪射的照耀。

故事带你到鲜活的人物当中,游记把你带到身临其境的美景当中。

内容推荐

紫贝著的《哈佛墙外的女巫》共有60篇文章集成。有游记、随笔、散文、有故事、纪实等,多种题材,多种写法。作者以“穿越时空”的个性化语言,描写她所见所闻、所历所思的一切。

点点滴滴都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小的日常触动生命中的反思,美好的文字让读者在阅读中激起感恩的浪花。探索历史与现实拥抱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认识生命与灵魂共建的天堂是何等美好。配有大量的插图,图文并茂,更具可看性。

目录

序 神游万物皆有灵 / 陈韧

辑1画船听雨

 半百做新娘 前景堪渺茫

 一个人在家时修花园

 她在办公室被警察带走

 莉丝 怎能忘记你

 奇怪的割草人

 搭错车后

 墨西哥度假村对华人亮红牌

 怎么躲开他撞我

 雨中的独立日音乐会

 云雾生窗外

 女人的丝巾

 退鹿记

 鞋女士

 刘秋生的死

 飞机上别生病

 吉祥数字不吉祥

 树上挂满白纸条

 小女子冷血杀人案堪比肥皂剧

 红颜杀人又一案

 考验神经的电影《迫降航班》

 故事中套故事 再套故事的电影

辑2 曲径探幽

 她是如此神秘又美丽

 靠水吃水

 哈佛墙外的女巫

 访金宫惊见彩人

 疑云重重的谋杀案

 永恒的皇后

 西班牙之行——防不住的小偷

 西班牙之行——解不开的谜团

 西班牙之行——说不清的英语

 西班牙之行——忘不了的宫殿之一

 西班牙之行——忘不了的宫殿之二

 西班牙之行——忘不了的宫殿之三

 西班牙之行——赏不尽的皇宫

 西班牙之行——看不够的景致

 西班牙之行——尝不完的美食

 西班牙之行——逛不厌的广场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奇景鸟国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天外水乡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猎美海滨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诡异峡湾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冰山在望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惊喜瓶湾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信号之说

 访景加拿大纽芬兰岛——北美东极

辑3 倚窗望帆

 融化在心里的元宵

 爸爸请你记住我

 妈妈请你答应我

 送父亲去天国

 从未走远的香囊

 那时我们一起吃虫子

辑4 东篱剪韭

 鸡黍有传说明月宴故人

 老公生日八个菜

 坠入深井

 主人有酒君且醉

 地中海风味烛光餐

 西班牙海鲜饭

 巧克力树莓面包布丁

后记

试读章节

半百做新娘前景堪渺茫

一个50岁的中国女性嫁到附近小镇,成了那个闭野偏乡的稀罕事,让我更觉稀罕的是她的故事。好,让我们继续读下去。

阿咪嫁到美国那个小村子有些阴差阳错,本来梦寐以求的是纽约,电脑传书近一年,正在你侬我侬时,那人像天边的云彩,手也不挥,突然悄悄消失了。男人很多时候不讲天长地久,又是网络中人,假亦真来真亦假,这阿咪都知道,只是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泪眼问花花不语,问电脑,电脑一脸无辜,装聋作哑,恨得阿咪欲哭无泪。好在还有网络,败也是它,成也是它,走了纽约,来了杰夫,杰夫有血有肉。又过一年,阿咪飞越太平洋来美国做杰夫的新娘,一脚落地,酷天寒风里并没有温情脉脉的家,年过半百,竟然要寄人篱下,做没有工资的用人。事与愿违,水流无限似侬愁,空有梦相随,阿咪望着皑皑白雪不知路在何方,连苦也无处诉,给谁说去?这里的人熟悉ABCD,可有谁知道波坡摸佛?

当初妾本无心,郎却有意,如果不是“失恋”,如果不是杰夫紧追,阿咪也许不会结下这个姻缘。杰夫年龄倒也相当,55岁,长阿咪4岁,早年离异,看上去还精神,嘴挺甜,认识不久张口闭口蜜糖儿。QQ上聊了半年,杰夫迫不及待到南京找阿咪见面,真人与视频上相差无几,没有弄虚作假PS,就是太小气。越洋飞来相亲,一到旅馆郑重其事找礼物,拿出三盒巧克力,阿咪没有想金银细软,可这巧克力三盒,不够给陪着接机的五个姐妹朋友分。这美国人,吝啬得让人无语,要么就是赤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殊不知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花机票来一趟,不让你空手而归。阿咪花钱带杰夫游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中山陵、灵谷寺,那沉檀香阁,萤苑迷楼,婆娑灯影,笙歌如呓,把杰夫惊得耳红面赤,这是什么阵势啊!阿咪,大都市的女人,在美国得高山仰止,不仅有风情,又烧得一手好菜,盐水鸭,煮干丝,糯米藕,不是做饭,是艺术。活了大半辈子,杰夫突然时来运转,遇上神仙妹妹了,当即跪地求婚,顾不上没有订婚信物。阿咪这才问有没有房子,知道杰夫在一个商场做仓库工,名副其实的蓝领,可是至少得有一个栖身之地吧。杰夫一口应承,有,不止一座,三座房子加一个季节性小店,摇身一变,打工仔成了地主和老板。阿咪心里开始活动,不图锦衣玉食,只要两人相知相惜,平平静静过日子,只要离开这个地方。

让人伤心断肠的地方,与前夫两小无猜长大,琴瑟相和多年,谁知也会人稍阔脸就变,进来出去吆三喝四,对钱锱铢必较,外边有了小三,更加横挑鼻子竖挑眼,两句话不对,拳脚相加,恶话说出来让老天爷闻之色变,男人没了良心,不怕惊天地泣鬼神。阿咪哭干了眼泪,离吧,从人间地狱挣脱出来。儿子已经毕业工作,自己退了休,收入不高,也饿不着,隔三岔五打打牌,将来带带孙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未必不好打发余生。

想不到年过半百还能通过网络外嫁,想不到周围的姐妹们办签证,一个个坐飞机嫁出了国门。阿咪看到她们外嫁后的照片,园囿围房,门前一个秋千,亲亲热热簇拥着的两夫妻,像一对少年伉俪。还有姐妹和新夫牵手漫步黄昏的海滩,夕阳瑰丽如画,看得阿咪心潮澎湃,半老徐娘的中国女人在西人眼里不是豆腐渣,而是风姿犹存。还有几十年的日子,为什么要活得形只影单,孤独凄凉?别人能幸福,为什么自己不能?阿咪还有一个小算盘,中国环境污染一日重于一日,爸、妈早早患癌症过世,阿咪担心自己有癌症基因,希望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多活几年。她开始登录国际婚恋网,寻找通往第二春的路。

很快有了纽约,一个高中物理教师,虽然脸上皱纹纵横,但结实刚劲,原来老男人也可以一身魅力,阿咪有些惊喜,后来变成仰慕,这个纽约像魔术师,什么活都能干(变),修地板,做柜子,一个小阳台,弄得红蓼青萍,坐在晚霞里弹吉他,样子帅呆了。对阿咪也细心体贴,早问好,晚道安,当然全在嘴上(电脑聊天上),但既成于言,必兴于心,说好听话也需要时间精力有心不是,这种绅士风范对阿咪的刺激是摧枯拉朽,阿咪就像枯叶,纽约是细雨,是熏风,是艳阳,让阿咪返青舒展,难免暗自许了终身,盼纽约早日前来见面成婚。可是,他从人间蒸发了。唉!

杰夫走了不到半年,再顾南京,迎婚接阿咪一起赴美。临行前用视频秀礼物,是一件印着字母的运动衫,阿咪说你就别带了,反正我要过去。杰夫不情愿:公司发了大半年,我都不舍得上身。原来是工作服,难怪看起来像街边小摊上的民工装,稀烂便宜。小气就小气吧,房子的照片看了,礼物不重要,和睦过日子才是长久大计,水中月、镜中花纵然好看,不当吃喝。前夫闻讯赶来提醒阿咪三思而行,有意无意透出思念过去的家,小三初看是玫瑰,拿到手里是针刺。阿咪想这故事重复过无数遍,多少男人还是义无反顾一头扎进去,不见血只知道花香,此时幡然悔悟岂不太迟?哥们儿好自为之吧,右手摸左手不新鲜,但那是只手,失去了就知道有一种痛叫残疾。

到达美国是午夜,左等右等不见杰夫的女儿,打了一通电话,杰夫和阿咪大眼瞪小眼,直到机场人去屋空。又等两个小时,一男一女走进来,杰夫忙不迭介绍:这是我女儿安吉,这是她丈夫丹,最后介绍阿咪。安吉面无表情说嗨,丹催着上车。高速上跑了近一个小时,下车伸手不见五指,树枝簌簌,犬吠声声,妈呀,这地方够广阔天地的。房子却不是照片上的那个,低头抬眼全是安吉和丹的合影,还有他们女儿劳瑞的照片。阿咪被带到楼上一个房间,心里疑惑,想着也许初来乍到,暂栖一宿。  天刚亮杰夫起床上班,阿咪迷迷糊糊说再见,困得睁不开眼。觉得有人叫她,声音越来越尖锐,一下一下揪耳膜,接着“砰”的一声,重物砸地,回声轰鸣。阿咪挣扎着坐起来,屋门大开,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在抖搂地上的箱子,阿咪的衣物东一件西一件。嗨,你是谁?女孩站起来,脖子上挂着阿咪的项链,嘴里叽里呱啦一串连珠炮,扫得阿咪无言以对。楼下有人叫,女孩砰砰通通跑出去,阿咪看看敞开的门,再看看箱子里外的狼藉,哦,这是在美国了,那女孩一定是杰夫的外孙女劳瑞。

洗了脸下楼,安吉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阿咪说嗨,安吉说嗨,继续全心全意看电视。阿咪喉咙干渴,正琢磨怎么开口问水,机会来了,安吉端起茶几上的杯子送嘴边,阿咪笑:我好渴,想喝点热水。安吉指指厨房,大概叫阿咪自己动手。阿咪获得许可证,走进厨房到处找不到热水瓶,从屋角拿起一瓶水,倒进杯子,放入微波炉加热。安吉闻声走过来,奇怪地盯着阿咪看,然后耸耸肩,把一袋面包扔在饭桌上。阿咪感到胃里需要给养了,还能不能吃点其他?犹豫一下,拉开冰箱,拿出一盒鸡蛋对安吉比画,表示想吃鸡蛋,安吉咧咧嘴:OK。

下午安吉出门,留下劳瑞给阿咪,阿咪把厨房擦擦,筐里有洗好的衣服,她拿起一件想叠,又放进去。没有电脑,电视上五马长枪不知道说什么,想起离开中国后还没有给儿子联系,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突然感到有人悄悄接近,正要扭身,劳瑞一头栽到她身上,又滚落在地,顺手抓着阿咪的头发,疼得阿咪哎呦呦叫。那位皮实,一跃而起,跨在阿咪腿上骑马,摇得阿咪昏天黑地。阿咪说:咱们商量商量,玩点其他的好不好?劳瑞不干,叽里呱啦对阿咪发射连珠炮。阿咪抱下她,她骑上来。阿咪无奈上楼进屋关了门,劳瑞推开门跳上床,索性骑在阿咪身上。阿咪说你饿不饿?要不我给你做饭?阿咪找到面粉,和面做油饼。劳瑞发现了好玩意儿,拿一团面揉搓,揪一块按在自己鼻子上,冲阿咪吐舌头。阿咪松口气,玩吧,比玩我强。

挨到一个个回来,杰夫进门开始做大厨,阿咪帮工,削土豆,切葱头,夫唱妇随煮了一锅。阿咪不饿不想吃,杰夫不干,不饿也要坐下。吃完饭示意阿咪洗碗,自己去对付筐里的衣服,安吉两口则在对付电视节目之余,对付劳瑞的突然袭击。阿咪有一肚子话问杰夫,脱下围裙,准备叫他上楼,杰夫却让阿咪穿戴齐全。一头雾水被带到车库,杰夫递过一把塑料大铲,自己也掂一把出门。阿咪走出去,杰夫已经开始刺刺啦啦铲车道上的雪。呀,不愁闲得无聊,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做这样的苦力。风呼啸朝着阿咪而来,连打几个喷嚏,阿咪搞不清眼睛鼻子哪个地方受了伤,分泌物一涌而出。什么情况啊,怎么觉得像屋里那俩人的用人?

待终于忙完洗了澡上床,阿咪问:这是谁的房子?安吉的。我们什么时候回自己的房子?回哪儿?我们就住这里。你不是有房子吗?有啊,都租出去了。怎么不留一个给我俩住?住一起省钱。我住你女儿家不方便,我们结婚了,应该有自己的家。我做不了主,那三个房子是安吉、丹和我共有。你告诉我,你有三个房子。没错,共有也是有啊。你女儿好像不喜欢我。不是吧,你多心了。

一连几天,杰夫早起晚归上班,回家屋里屋外忙绿,阿咪被指使得团团转,有一天阿咪吃了冰箱里的最后两个鸡蛋,先是劳瑞歇斯底里,接着被安吉指着鼻子吼叫一通。阿咪默默流泪,再给杰夫提搬出去住,杰夫勃然大怒,我说过了,那房子我自己做不了主。阿咪五雷轰顶,话脱口而出:你偷梁换柱,你蒙混欺骗,这日子今后咋过?杰夫眨眨眼,在翻译器上打出一句话:你说什么?用翻译器!千言万语,阿咪的手哆哆嗦嗦打不出来,放下翻译器,泪如泉涌,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啊!

事虽如此,婚还得结,阿咪在结婚仪式上看见两个中国女孩子,附近城里大学的留学生,请来做翻译。结婚大事,牧师不给你玩翻译器,所以牧师说英语,留学生说中文:我愿意,阿咪才好宣誓:我愿意。阿咪拉着留学生的手如获至宝,可见到家里来的人了,能不能帮帮我,我必须要和新郎官协商,这一肚子的委屈,迷茫,疑问,不能总是一知半解,窝在心里。留学生同情她,一口答应做两口子谈判的翻译,谈着谈着变成了吵架,各不相让,一个要搬出去两个人过,一个坚决与女儿住一起。阿咪溺水一样地看着留学生,留学生也是无奈,最多传传话,做不了仲裁。

后来阿咪几次向留学生求救,其中一次在安吉家,正好安吉母女开门回来,满脸阴郁,连留学生也大眼不瞧。阿咪跟留学生诉苦:被要求做饭洗衣,被要求主动对安吉示好,被要求到店里干活。提到零花钱,杰夫说,你吃饭、保险、手机不都是钱买来的?再说了,你又不会自己出门花钱。

合着俩人的小九九从一开始就是两本账,一个想风清月明,安度余生;一个想床上床下,低价劳工。阿咪不是不解世情,半道进入人家的生活,给你一个房子住,过不下去你要分财产岂不麻烦?阿咪于是割地让城,要不我把国内的退休金拿出来,折合几百美元,咱俩凑钱租个房子?杰夫还是寸土不让,我以前对不住女儿,现在还良心账。对女儿好,必须让你媳妇做小媳妇?给自己干,吃苦受累当家做主人,可是现在打工还要低眉顺眼。话讲不通,阿咪也想不通,寻思打道回中国,杰夫不肯,阿咪犹犹豫豫混着,转眼半载过去。想起歌里唱的:“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每每唉叹君心不似我心,泪腌得面皮疼。

听了阿咪的故事,我不免同情她,不知道她和杰夫的婚姻里是否有两情相悦,一个女人一旦把命运完全寄托在男人身上,就要承担卑微的风险,假如没有患难与共或刻骨铭心做基础,风险系数更大,假如遇人不淑,可能万劫不复,不知道阿咪是否事先想好这些,她在这个婚姻里过于盲目和胆大。据说中国还有不少等待外嫁的半老女人,满心灿烂憧憬,很有可能一触即破,像阿咪这样。

P3-8

序言

感谢上帝,给我一个美好的季节,让我读到这样一本好书——《哈佛墙外的女巫》。

感谢上帝,让我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悟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美好的季节。

什么是好书?时空无尽,众心岂同?有哪一种定义和见解,成真理而神圣,历久不衰,让古今来者,高仰之,诚敬之,如日月之恒明?

什么是生命中美好的季节?青春不老,富贵常在?还是雄霸全球,掌控世界,权杖一挥,看地动山摇,乱了人间?

我从《哈佛墙外的女巫》这本书的阅读中,寻找我的答案。

这本书共有60篇文章集成。有游记、随笔、散文、故事、纪实等,多种题材,多种写法。作者以“穿越时空”的个性化特色语言,描写与叙述她所见所闻、所历所思的一切。投心倾情处,字词皆生魂,物物我我,灵光闪现,写多味美餐,写千年宫殿,写云峰,写海边,蕴含艺术美感和思想价值,无不成奇观。

书中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让人在美好的文字享受中激起感思的浪花,品味那大气浑然的江河词调。探索历史与现实拥抱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认识生命与灵魂共建的天堂是何等美好。

阅读中感思的隧道向前延伸,自然离不开作品魅力闪射的照耀。

《刘秋生的死》写的是真实事件。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大学生刘秋生,因患疾病“露阴癖”,在青春激扬的岁月里,于公共汽车上,面对年轻女性做出“露阴”荒唐之举,被视作流氓,遭乘客痛打,报警被抓,后被学校开除(同被开除的还有犯同样错误的同学谢滨)。让其离校的当晚,刚刚20出头的刘秋生,绝望中上吊自杀在学校的一棵树上。

几十年前的自杀案件,今天写出来意义何在?

文章结尾这样感叹:“有人说谢滨害死了刘秋生,好像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对科学多一些认知,如果对人多一些关注,如果生存出路不那么单一,如果……,他大概不会死。”

是的,那样的时空内没有人认知这是精神与生理系统的疾病,并且可以治疗。对于流氓之死,恨之有余,岂能怜惜?

这里给我们打开思维的天窗,透出强烈心声——对科学多一些认知、对人多一些关注,生存的出路多了,许多宝贵的生命就不会轻易丧失。这绝不是仅对某个生命的关注,而是对人类群体生命的关注,对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关注。“如果……,他大概不会死。”——这句话包含了多少不可尽言的世间憾事?认知科学,崇尚文明,追求进步,关爱生命,这难道不是人类应该永远认同和共同重视的有关生命生存的重大问题?

《墨西哥度假村对华人亮红牌》一文,作家通过计划前往墨西哥旅游胜地——图卢姆度假村旅游,几经曲折,总被拒绝人住的亲身经历,道出心中难抑的愤怒与纠结:中国和墨西哥前世无仇,中国如今富强一方,墨西哥怎么和中国人过不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他们违法而为,种族歧视?还是我们同胞的一些行为文明存在问题?此文在网上发表之后,很快获得上万读者的关注与评论,多天内读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的确是个重要议题。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那么简单,所以我们都要学会客观理智地全方位思考问题,避免情绪冲动与主观偏见。毕竟人类不断追求进步与文明,无论国家、民族、人种有何不同,不可否认,彼此都在其中。

……

余下的文字更为精彩,如诗如画,作者描写自己修好了花园墙,换好了观景灯,“通过劳动赶走空寂”的实践与胜利,获得轻松与喜悦。这正是生命力争快乐与幸福的实践、示范与证明。

再录结尾一节,展示其美妙的感受与意义——

“次日拿着接头再去Low’s,回家依嘱接了再接,那两盏灯死活不作反应,我半是懊恼半是泄气,贾宝玉当年好歹不能把一只风筝放上天时,恨得摔在地上,指着风筝发怒:若不是个美人,定要一顿脚踩个稀烂。我不能发那种公子哥的脾气。再把灯卸下来重装吧。啊哈,亮了,那种晕黄迷离的亮光迤逦排列,化开夜色,没有华丽,却有灵动,没有灼灼璀璨,却有婉婉蕴藉,把树影花姿变成唐诗宋词,心中的欢喜难以抑制,中国文字里有‘渔樵之乐’的说辞,打鱼砍柴的乐趣,想来就是指这种心情了。”

至此,我可以说又找到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即开头就提出的问题:什么才是生命中美好的季节?——“想来就是指这种心情了。”

不是青春不老,不是富贵常在,不是威名显赫,不是权霸世界。生命中美好的季节——是不论“春、夏、秋、冬”,怀揣梦想,心敬神明,永远不放弃生命享受自由、追求幸福的一切。无论风雨霜雪,以坚实的步伐奔走在恒心向往的途中。一句话,无论富贵贫贱,要有个好心情!

记得多年前在洛阳有幸与莫言先生在一起,谈起小说创作的话题,他说了一段让我永远难忘的话,他说:“写小说是我的爱好与追求,我认为写小说很好,和当官不一样。一个军长,张三能当,李四也能当,再换成王五或者谁,大概都能当,只要让谁当谁就能当。可写小说不一样,我莫言写一篇小说,认为不错,我很高兴,这是我写的小说,就是我的,他谁也写不成我写的这篇小说。军长谁都能当,小说不一定谁都能写,即使谁写了,谁也写不成我写的这篇,谁写也只能写成他写的。所以,我认为写小说很好。”他这样的心情很美好,他心中的小说很神圣。他没有追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只是始终坚持写他的小说。莫言如今因写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闻名世界,但莫言还是和过去一样,怀着平常心,好心情,坚持他的小说写作。我想这就是他生命中美好的季节——因为文学创作被他视为神圣,并且寄托了他生命的意义。他为此不停地努力着,开心着。无论何时何地,这美好的季节总在他心里,在他生命中,即使眼前出现了黑夜,他也能望见宇宙的亮光。

是的,生命中美好的季节就是要有个好心情,这个好心情要来自寄托生命意义的神圣。所谓神圣,不是什么圣贤训导,也不是什么权威指令,完全来自自己生命深处一颗心的认定。一朵花的开放,一只鹰的腾空,一片水的洁净,一支歌的动听,一道虹的多彩,一个梦的幻影,一件事的完成,一本书的感动……都可以触动生命中的神经,引发感悟、愉悦和激情。因此,也成为生命中的风景。许许多多的因素,都可构成生命中最美好的季节!

《哈佛墙外的女巫》这本书,诸多篇章都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注,渗透着生命的意义。笔涉历史,便思索历史与现实对视的意趣;笔涉自然,便从自然中展开生命的感悟;笔涉生活,便关注生活中生命的情态与细微。一只狗、一群鹿、一片花开与草地,一处游、一餐饭、谈天说地和笑语——无论笔触所到何处,总有生命的体验,激扬思绪。这样的文章也便有了内涵,有了灵动,有了激情,有了生命与灵魂的气息,有了艺术的美感与思想价值。如此眼见之,心投之,神往之,情寄之,灵动之,键击心声,何患无好篇佳句?!

我对《哈佛墙外的女巫》这本书的读感,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都是废话——好像我指着太阳不停地说,太阳这么亮!又好像我指着月亮不停地说,月亮这样美!好了,此时我想起一位大师的经典之语,美好的艺术语言,字词行里,都应该是“裸露的生命神往的心”!这本书难道不正是这样吗?于是,我把对作者紫贝这本书的理解与感悟,归纳为一句话——“神游万物皆有灵”!

后记

昨天晚上差不多要睡着了,突然想起白天下过的暴雨,如果不喷防鹿液,院子里神气活现的玫瑰、百合、丁香、天竺葵什么的可能会被鹿们生生嚼了。开了廊灯出去,已经是午夜,庭阶寂寂,一盏圆月高挂,很润腴,但不明亮,朝着斑驳的花朵匆匆喷了一遍。今早起床,一株玫瑰的一个角还是不见了,像美人失去一侧香肩,风移影动处,我失了手。

痛惜之时,我想付诸笔端,写写类似的生活细枝末节,或者一段旅程的新奇,一个美国同事的不幸。1995年初出国后,开头还投投稿,之后忙着过语言关,过工作关,忙着挣面包,养孩子,别说写中文,中文书也读得很少。有一年回到国内,需要填一张表,拿起笔四顾茫然,忘了字的横竖撇捺。那姑娘体恤人,替我打圆场:现在都打字,反而不记得怎么用笔写。我一边称是,一边请她提示,殊不知我与中文根本就是各奔东西,打字也很少。

但是,中文是我暂别的爱人,天涯海角,白首不渝,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找他(她)。终于在两年多前重新拾起写中文,而断片近二十年,衔接起来谈何容易,就像我在一篇文中说的,那是“柳丝无力燕飞忙,不管了,无力总是聊胜于没有”。写出后贴在网上,有网友叫好,有读者喜欢,特别是陈韧先生的抬爱,让我在汗颜的同时大受鼓励,因为他这段文字写得极好,也因为可以作为序文的注脚,所以摘录一节在此:“她的作品,真的是,无处不灵光闪现。这里说的灵,不是鬼也不是神,是自然与自我之间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一种融合交汇而意外出现的奇迹,是精神的也未必是精神的,是心灵的也未必是心灵的,是智慧的也未必是智慧的,可以是一种超常的现象与奇观。灵不可见,光可见,我说的‘灵光’是文字中总有着很多的意外与奇迹。如果说灵光不是灵感,我会说灵光与灵感相通。”说实在的,我觉得陈韧先生谬赞了,在集结成书时,我绝对没有汪曾祺那样“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的念头,其中诸多生涩别扭也一并留下,那是再开启的磨合,人生的记录。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集成书,“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假如读者看了此书生出些许自己的感受,就是我的意外收获。

很多散文随笔集的书名含蓄古雅,我想了一下,还是决定用一个平淡直白的书名,书名是引人人书的窗口,本来就不阳春白雪,不要弄成曲高和寡吧。

感谢所有帮助促成此书的朋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