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想入非非(脑洞大开的9个创意写作实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钱莊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泛写作的年代,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自由发表作品的空间,让印刷体的文字不再那么神秘和神圣,写作爱好者众多。但好的文字,好的写作,好的作品,仍然是吸引人的创意的写作。创意写作听起来很难,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它就是一门手艺活。钱莊著的,小闽绘画的《想入非非(脑洞大开的9个创意写作实验)》分九题讲述,引领读者进入以“工匠精神”雕琢文字的世界。

内容推荐

“写作,首先是创意的事儿。”

那写作的创意又从何而来?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创意需要天赋,而所谓人的天赋恰恰是人的想象力。

钱莊著的,小闽绘画的《想入非非(脑洞大开的9个创意写作实验)》就是告诉你如何培养这种想象力,如何用想象来揣度这个不平凡的世界,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字。

目录

写作,一场想入非非的创意之旅

“不确定感”与直觉的真实

 写作实验Ⅰ

 19米室内泳池

异桥

感谢刀锋

“你”即是“我”:叙述视角的打通

 写作实验Ⅱ

前方停靠站

白马或幻象

把焦虑的情绪空间“打洞”内省

 写作实验Ⅲ

长路归家

湖边

咖啡壶

“精神氛围”下的“诗性话语”

 写作实验Ⅳ

长满窗子的房间

静室

浪迹天涯

日常无奈的体验感知

 写作实验Ⅴ

牛头祭

一个场景的体验

星期天纪事

景象、意象与隐藏的故事

 写作实验Ⅵ

对一张明信片的解释

微风

长笛

“反差”:常规与异常之幽默

 写作实验Ⅶ

现实一种

雀巢

呼吸

记忆、内在幻想、想象的快感

 写作实验Ⅷ

柔性的凶案

树下

树与人

元素的改变,与虚构、冷叙事

 写作实验Ⅸ

藤溪阁帖考

大鸟

后院

试读章节

“不确定感”与直觉的真实

美学家克罗齐讲过:“直觉即表现。”对,可当我试图要把某个阶段的某种直觉表现出来时,直觉的真实出现的恰恰有一种“不确定感”。

面对很真实的现实世界,面对现实世界里很真实的人,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等等,直觉又何以会显现得那么无法确定,似是而非,甚至于荒诞?一个阶段里,我的情绪空间为此纠结、备受折磨——当然,我也没有意识到,这种“直觉真实的不确定感”,居然也会成为写作的一道创意灵光。

也许,它才是真正的直觉真实。

《感谢刀锋》是一首很短的诗,起因可能就是听到一些流言吧,于是直觉的“不确定感”便开始真实地漫开:好像是谁说的,又好像不是;好像是谁传的,又似乎另有他人……到后来,仿佛自己真的身陷其中,仿佛不是,仿佛还是,莫非“花非花、雾非雾”便是此意?

这首小诗我从来没给谁看过,而《异桥》则可能因为表现了一种更抽象的“不确定感”,倒获得了一些读者的同感。

对《异桥》,你说它是小说也好,精神随笔也罢,这不重要,我要表现的正是既模糊又真实又有几分荒诞的直觉。

其实细节是绝对真实的。我在一座小城里生活过将近四十年,并且经常会走一座旧损的老桥,记得每次走过那桥头上,总有一个中年男子总在喊叫着什么。他的身份是无法确定的,他喊叫的内容也是模糊不定的,或许他只是一个神经病而已——但正是这一不确定的联想,让我的直觉延伸了,这里面似乎有某种很玄的哲学意味,因为较人物的不确定性而言,人物的行为本身却是事实——直觉告诉我,生活的生态就是如此:它确是不确定的,所谓的确定便是你直觉的反应,这个启迪恰是写作的创意点。

基于这点,可以说《19米室内泳池》最原始的创意也正是那个“19米”的不确定性。

有段时间,我常去一家影城里的游泳馆游泳。有一次,正在池中畅泳的我,忽然被一阵孩子的惊哭声所叫停。那是个八九岁的赤裸的小男孩,起先他就一直在池边上小跑,但速度并不快,步子还颇有规律,好像在用脚丈量着什么距离(这个方法小学老师教过)。可这回他可能滑倒了,估计摔得还不轻,而偏偏旁边一位其父状的男人竟伸手朝他的小屁股上猛击一掌。男孩哭得很伤心,但我听不清他在嘟囔什么,那一刻我只在想,他要跑着丈量什么呢?泳池的长度?计算自己能游几个来回?还是好奇?因为我自己就不确定,20米还是19米?20米应该是合理的、正常的,而我的直觉就始终认为是19米……如果真只是19米,那又会发生一些什么呢?

19米,抑或20米的泳池只是一个“筐”,后来我把那一阶段里真实的直觉,与“不确定感”相交叉的一些经历的片段和感受,都装到了这个“筐”里。于是,“我”及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被赋予了一种“不确定感”,由此提炼了心灵的生存状态,与现实的生存方式之矛盾和冲突的主题。生活可能是20米,也可能就是19米,这都是现实生活的可能。但问题是,计较,或日质疑那不确定的1米的差距,便构成了人与人精神生活之差。

有读者朋友特意为这篇小说写了个评论,标题叫《身心分裂的流浪》,说它是“一种人对自身生存状态审视后的悲悯与感怀”,还说我是否受到卡佛的影响——这再次让我不确定了,可能有一些,也可能毫无关联,唯有能肯定的是,它的写作就是“不确定感”的创意实验。

P3-5

序言

写作,一场想入非非的创意之旅

这是一个泛写作的年代。

从微博到微信,从刚学会写字的孩童,到戴着花镜的耄耋老者……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自由发表空间,不仅瞬间让亿万普通人充分满足了潜在的超强表达欲,同时更刺激了他们巨大的写作热情。印刷体的文字不再那么神秘和神圣,写作也不再只是属于作家学者的事——此情此景,正好可套用几句古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于是,心灵鸡汤、情感记述、世象八卦……浩瀚的文字江河泥沙俱下,其中虽不乏睿智精粹的闪光之点,但大多成了退潮后堆积在滩头的无数垃圾。

怎么办?泛写作年代的文字泛滥对这一代,甚至后代都会成为另一种人祸,而职业的,或非职业的但已被称为作家的文字工作者们,今天又该如何思考、应对与实践?

好的文字、好的写作、好的作品,应该是吸引人的,写作者给予读者智慧与启发的,是具有精神价值的“体验性商品”(马克·杰克格尔语)。那么,要达到吸引、智慧、体验等,最精准而又便捷的途径就是创意,让你写作的过程和作品都由创意而来,融创意而成。

再引用一句美国作家詹姆斯的话:“写作,首先是创意的事儿。”

所谓创意写作,其实并不仅是文学的创作,有创意的文字成果都应该算作创意写作。

我国台湾有位女作家叫李欣频,出过几本广告文案的书,尽管不是文学作品,但谁又能否认它是创意写作呢?我认为所有写作都可以而且都应该成为创意写作,甚至非虚构类的,形式上也必须有创意。因为创意,才会让你的写作变得独特、有活力、与众不同而引人人胜。

近年来,复旦大学在陈思和、王安忆等努力下,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还出版了相应的系列丛书,并引进国际创意写作课程……但我不太同意“创意写作是美国兴起的”这一提法,试想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词歌赋,甚至我们古代的书札、手记、食单,等等,又何尝不是创意写作?美国它只不过发明了“创意写作”这个词汇罢了。

但这个词的提出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因为在写作的观念上,它让我们更接近写作的本质。过去,太多强调了“文以载道”的道理,好像写作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非得提炼出深刻的意义来不可,殊不知,写作的本质与其他任何创造性劳动一样,它就是一门手艺活,就像厨艺或者缝纫一样。现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这是对的,这是在激励敬业,激励对工艺的一种敬畏之心。同样,优秀的写作者,那就是出色的文字工匠,而写作手艺的高下正来自创意的优劣。  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创意的事儿嘛!

那写作的创意又从何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对,创意需要天赋,而所谓人的天赋恰恰是人的想象力。

人是想象的动物,想象是心灵之眼。作者是,读者也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讲得真好,他说写作“是创造唤起想象力的语言媒体行为……实质是唤醒读者的语言想象力,并使之结构化。作者的想象力和机能是用语言记录下来的,这一想象力的作用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生动的想象力得以实现”。

其实,想象力就是创意力,创意的能力才是写作能力之本。

创意即诗意。

诗意是让人愉悦的,而写作的愉悦也正在创意之中。

一位叫H.P.洛夫克拉夫特的外国作家说:“愉悦对我来说就是奇迹——那些未知的、不测的、隐秘的、潜伏于变化无常的表象下的恒久不变的东西……”对呀,那些东西才正是创意的元素。

过去,写作课程总教导我们,要“写你知道的”,岂不知自己其实知之甚少,于是一丁点的写作才华就被扼杀了。那如果“寻找你要表达的”,便海阔天空,鱼跃鸟飞,你的想人非非便成为一项“骄傲的训练”。

创意写作对我们的脆弱的精神有振奋的作用,更具疗伤的功效。通过这座桥梁,我们会整理心灵,重新发现“一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它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主体内在世界的千变万化而凝聚成万千不同的现实……”(昆德拉语)然后,我们会挖掘出潜在的自信,让思维更活跃、敏锐、深人,而健康地、增值地以书写的方式,走向似乎未曾发现的生命对岸。

创意是创作者的窗子,写作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历的美好体验,更可以是展示自我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有深度的方式。

青年创业导师李开复在确诊患了淋巴癌以后,居然通过写作,自修生命的“死亡学分”,完成了《向死而生》的文字答辩。恰如秘鲁的诺贝尔奖作家略萨所言:“写作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是一件非常有益的活动……好的作品总是告诉你,这个世界很糟糕,但可以变得比它现在的样子更好……”

同样,他的老友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说:“哪怕是现实最平庸的时候,也要使它充满诗意。”怎么办?还是马尔克斯对他写作的回答:“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揣度。”

我懂了,这些密码,这种揣度——就是我们人生创意之旅中想入非非的美妙记录。

沪上四不象斋

2016年2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有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泛写作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来写点东西。但你要写得好,很是不容易。写作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要做到最好,靠的从来是专业的精研、不辍的写作实验和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终极审视。

——吴晓波(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