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列佛游记(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格列佛游记(全译本)(精)》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船长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时发生的一系列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用虚构和幻想的手法讥讽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现实社会,反映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全译本)(精)》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目录

第一部 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太平洋风暴沉舟 小人国游客被囚

 第二章 小人国议会决策 大人山接受检查

 第三章 小人国官场趣闻 阶下囚重获自由

 第四章 格列佛漫游帝都 小人国内外交困

 第五章 格列佛海战建功 战败国遣使求和

 第六章 小人国的民情风俗 格列佛的饮食起居

 第七章 功臣被判叛国罪 求生逃出小人国

 第八章 交好运发现小船 格列佛重回故国

第二部 大人国游记

 第一章 二次出海遇风暴 逃生误陷大人国

 第二章 格列佛幸得小保姆 被展出辗转到帝都

 第三章 格列佛被卖进宫 大人国宫廷趣事

 第四章 大人国城镇风光 格列佛旅游见闻

 第五章 大人国险象环生 格列佛木盆划船

 第六章 寻消遣毛发织藤椅 论时政皇帝讥英伦

 第七章 献妙计格列佛被嘲 保安宁大人国练兵

 第八章 巨鹰觅食叼走木房 死里求生重返故乡

第三部 飞岛国游记

 第一章 遇海盗被弃汪洋 逢救星得上飞岛

 第二章 飞岛国“拍郎”当道 迂学究杞人忧天

 第三章 洞中磁石主升降 全民动员争自由

 第四章 拉加多民生凋敝 发明家异想天开

 第五章 设计家痴人说梦 新世界幻想成真

 第六章 医生施药可治国 利刀劈脑息党争

 第七章 巫师岛总督施魔术 格列佛白日见鬼魂

 第八章 荷马怒斥评注家 历代冤魂鸣不平

 第九章 寻归路被阻拉国 新例俗又见王朝

 第十章 古今中外求长生 身临其境慕速死

 第十一章 国王慷慨送远客 取道日本回英国

第四部 慧马国游记

 第一章 船员谋反遭放逐 逃生登陆慧马国

 第二章 灰马做东宴宾客 燕麦牛奶是珍馐

 第三章 格列佛学说马语 慧马国马有心智

 第四章 人马交谈野猢事 人猢相比实不同

 第五章 战争原是强凌弱 法律其实无是非

 第六章 治病救人施骗术 首相大臣弄权谋

 第七章 人类野猢难兄弟 贪婪妒忌两相随

 第八章 野猢其实类人类 慧马却是人楷模

 第九章 聪明友爱数慧马 视死如归不悲伤

 第十章 梁园虽好难久居 依依惜别慧马国

 第十一章 浮生难圆隐居梦 身不由己又回乡

 第十二章 著书不为名与利 只求真理播人间

后记

试读章节

这种娱乐活动时常发生悲惨的事故,皇家档案里就存有大量这类事故的记录。我亲眼见过两三个竞选人员跌断了手足。最最惊险的场面还要数部长们表演各自技能的时候。他们一方面为了出风头,一方面为了超过自己的同事,因此表演时格外卖力,难得有人幸免跌下地来,有些人甚至跌了二三次。我听人说,在我来到该国的一两年前,弗林那伯便曾结结实实地跌了一跤,要不是皇帝命人铺在地上的一块地垫减弱了落地的冲力的话,他的脖子肯定会跌断无疑了。

还有另一种消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只限于在皇帝、皇后和首相的面前进行。皇帝在桌子上摆着3条6英寸长的漂亮丝带:一条蓝色,一条红色,还有一条绿色。这些丝带是皇帝表彰他的亲信的一种奖品。授奖仪式在皇帝的御殿举行。在这里,那些候选人要被迫忍受一种与跳绳完全不同的技能的磨难,那也是我在新旧世界其他各国所从未见识过的。只见小人国皇帝双手握着一根棍子,那些候选人则一个跟一个时而跳过这根棍子,时而在棍子下面爬过,全视皇帝手中棍子提高或降低的情形而定。有时候则由皇帝和首相各握棍子的一端,有时由首相亲自握棍。表演者中那个动作最敏捷、跳得最高、爬行时间最长的,便得到蓝色丝带的奖赏;红色丝带为第二名所得,绿色丝带则授予第三名。得奖者将丝带系在腰上绕了两圈。宫廷里的大人物,腰上几乎都缠绕着这种丝带。

军队的马群和皇帝的御马,每天都在我面前操练。它们现在已不怎么怕我,即使走到我的脚边也不会惊跳了。当我把手横摆在地上的时候,骑士们便纵马从它上面跃过。有一位皇帝的猎手,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竟然能跳过我的脚面和鞋子,那一跳真叫人惊心动魄呢!有一天,我荣幸地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取悦小人国皇帝。我要求他给我准备几根2英尺长,像我们普通的手杖那么粗的棍子。皇帝陛下立即下令叫管林官把材料弄来。第二天早晨,便有6名看林人赶来几辆满载木材的车子,每辆车子由8匹马拉着。我从车上先取了9根树干,把它们牢牢地插在地上,形成一个2.5英尺见方的正方形;我又取下4根树干,在距地面2英尺高的地方,按水平方向,与正方形四角的4根柱子缚在一起,然后把我的手帕拴在那9根竖起的柱子上面,把四角拉紧,使手帕绷紧得像鼓面的皮一样平坦。随后我又将那4根水平方向的横木向上升起,比手帕平面高出5英寸,使它们成为围住手帕的护栏。我的工作做完之后,便请皇帝派出一支由24匹马组成的最优秀的骑兵队伍,登上这块广场进行操练。皇帝陛下接受我的提议,我便把那些鞍具齐备的马匹和那些全副武装的训练马匹的军官,一匹一匹、一个一个地拿到这座平台上来。只听一声令下,马队分成两部分,开始了演习。骑士们拈弓搭箭,挥舞宝剑或逃或追,或进或退,这个场面,真是我平生未见的一次最出色的军事演习。那4根按水平方向缚牢在四边的柱子,保证骑士们不至于从台上跌下地来。皇帝见后高兴非凡,下令连续表演了几天。有一次,他竞让我把他举起来亲自发号施令,他甚至劝皇后坐在轿椅里,让我拿在手里停在距平台2码远的空中——从这里她便可一览演习现场的全貌。也算我的运气好,在这几次娱乐活动中没有发生意外事故。只有一次,一匹烈马用蹄子把手帕踢破了一个小洞,跌了一跤,以致连人带马摔倒在手帕上。不过我立刻把他们救起,一面用手把破洞挡住,然后一个个把他们拿到地下去。那匹跌倒的马扭伤了左肩胛,骑者侥幸没有受伤。后来我尽可能完美地把手帕补好,可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相信手帕的拉力能承受得住这样危险的游戏了。

P25-27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爱尔兰(曾归属英国,后来独立)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力最久远的名著之一。1985年,它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籍”,还被美国《优良读物指南》列为人生最值得阅读的百部名著之一。

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667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7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14岁时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7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在当时,担任教会的神职是穷孩子最稳妥的出路;但斯威夫特厌恶自己的主业:神学和哲学课程,他的个人志趣在于文学及历史。

于是,1688年叔父逝世后,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摩尔庄园主人威廉·坦普尔爵士的私人秘书。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并于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他的才能颇受威廉·坦普尔爵士的器重,他曾把斯威夫特介绍给威廉三世,并帮助威廉三世去伦敦催促国王为国会拨款。威廉·坦普尔去世后,1699年的夏天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担任伯克利伯爵二世的私人牧师,经常为教会事务往返伦敦,逐渐卷入伦敦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之争。1701年在获得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之后,他重返伦敦,结交执政的辉格党的一些知名人士,发表了一篇篇见解精辟、讽刺犀利的文章,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尤其是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以至有人称那项和约为“斯威夫特和约”。

斯威夫特后来虽然成了英国首相的亲信和女王演说词的起草人,成为别人巴结的对象,但他仍以清贫为荣,不仅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就连哈利首相给他写文章的奖金,也被他愤而退回,还声明自己不是被雇佣的文人墨客。1710年开始,由于辉格党支持非国教教徒,斯威夫特与其分裂,女王及其他政要终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而托利党深知他的才能和影响力,竭力拉拢他,让他担任该党刊物《考察报》的主编。期间,他常给在爱尔兰的斯特拉写信,后来被编辑成(《给斯特拉的信》(1710—1713)。1714年托利党失势,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的主持牧师,同时积极支持并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文论,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斯威夫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的热爱,在他因匿名作品被当局悬赏缉捕时,人们保护他;在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时,人们鸣钟举火,用仪仗队簇拥他返回寓所。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斯威夫特晚景凄凉,内心孤独,亲人去世后,只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大部分积蓄用于各种慈善事业,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而本人却深受疾病折磨,头晕耳聋。不过每逢清醒,斯威夫特仍执笔写作,直至78岁逝世。  斯威夫特的文学才能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充分体现。最早使其成名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A Tale of a Tub,1704),在这篇故事中他尖锐地讽刺抨击了宗教领域的腐败现象和非国教教徒。此后,他又发表了(《书的战争》(The Battleof the Books,1704)、《布商的信》(The Draper's Letters,1724一1725)和《一个温和的建议》(A Modest Proposal,1729)等杰出作品。

不过,斯威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格列佛游记》,完成于l。726年。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突现讽刺和批判特色的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阅读此书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世界文学书库不可或缺的6本著作,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在这本书中,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书中记录了他四次航海的经历。全书由四卷组成:利里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丁那格(大人国)游记、飞岛游记和慧马国游记。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寓言的笔法,毫不留情地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恶毒、荒淫、贪婪、自大等特征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第一卷是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利里浦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里浦特人的大小比例为12:1,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一群利里浦特人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他暂时居住下来。当该国遭到另一小人国(伯利夫士卡)入侵时,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立了大功。不过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后来因不服从小人国皇帝殿旨意被判卖国罪,国王因此要给格列佛定叛国罪,并决定刺瞎他的双眼。格列佛得知后,慌忙逃到伯利夫士卡国,再从那儿找到了一只小船,乘船离去。他在公海上遇到一只英国商船,于是搭乘这只商船于1702年回到伦敦,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游历。

……

大人国的人无论体力还是智力都超过了那群“小人”;大人国里实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而正直,经常关怀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在大人国国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绍了英国的社会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词在国王的追问下破绽百出。国王对英国存在的营私舞弊、侵略战争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与自私。

飞岛国的科学家们似乎从事着高尚的职业,但实际上他们的科学研究完全不着边际,脱离人民与实际。在对待属地居民的态度上,则主张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这正是英国对爱尔兰殖民统治的最佳写照。

格列佛对慧马国的描述,则指出了文明社会对于人类的腐蚀。慧马国的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野猢”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慧马两类。“野猢”代表了人类的贪欲和败坏,而慧马则象征着理性而善良的群体社会。不言而喻,如果人类堕落下去,将与动物无异,那是多么可悲的结局。因此,斯威夫特表明的观点就是只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才是纯洁高尚的。这一观点后来被法国的卢梭发扬光大,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

书中还有多处内容体现了当时科学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是由培根开创的实验科学和牛顿奠定的古典力学方兴未艾之际。他笔下的小人国和巨人国虽是虚构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别是正常人类的1/12和12倍。那里的一切建筑和器物,都具有数学比例的准确性,全书结构匀称,脉络清晰,完全符合理性思维的要求。

就文学成就而言,斯威夫特是在古典主义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深厚,表现手法新颖,尽管隔着一层翻译,仍有许多值得我国读者学习和借鉴之处。他在人物的刻画方面也独树一帜,开创了现代小说异化主题的先河。因此,无论是在文学题材还是创作手法方面,《格列佛游记》都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副教授

陶倩博士

2006年1月

后记

我这部书稿的翻译,实际始于60年代初期。当时我受极左思潮迫害被逐出校门,流落于江西赣南地区当临时工(修桥补路的“马路天使”),不甘寂寞,便利用工余时间译成了第一部《小人国游记》;接着“文革”爆发,什么书也不要了,我也只好把翻译工作停下来。十几年后,到了70年代末期,拨乱反正开始,我又重新燃起希望,开始翻译第二部《大人国游记》,并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联系,但被告知此书在60年代初已有张健译本,于是我只好又把翻译工作停下。转眼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两个国际版权公约,翻译现代作品出现了版权问题。几经踌躇之后,我又把此书的翻译工作重新捡起,虽明知是复译,但社会上复译的书到处都是,我想只要译文的质量好,比前人有所进步、提高,可能还会有人要的。因此,终于下决心把此书全部译完,并设法弄来张健先生的译本,比照着认真校读一遍,从而保证了书稿应有的质量并有所进步和提高。

如果读者手头有张先生的译本,您对照阅读拙译时将会发现,除故事情节相同之外,译文风格各异;而且两个译本所据原文版本不同,张译据《现代丛书》版(The Modem Library,New York)的版本翻译,拙译则据《牛津大学》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Great Britain)1931年的版本翻译,这个版本在英国被认为是个“洁本”,其中删去了不少被认为是较低级无聊的文字和段落,因此读者若发现拙译中缺少张译本中的某些句子或段落,千万别责以译者不负责任漏译,实为所据版本不同耳。

另外还有一点说明:原书各章的标题,本为散文式的,字数较多,也不一定完全切题,故拙译将各章的标题取其意拟成一组中式的句子,一来节省篇幅,二来也较符合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并非故意篡改原文,还望读者见谅。

纪秋山

1997年2月18日

于井冈山罗浮中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