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先恒著的《人类的归宿》既是一本科学普及书籍,又是一本探索宇宙和人类发展的作品。本书首先提出了6个问题,例如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有限还是无限?人类是宇宙唯一文明?通过对这些事关人类发展问题的探讨,对很多高深的物理问题做了科普性论述。本书还探讨了人类整体面临的六大危机与八大趋势,对人类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 书名 | 人类的归宿 |
| 分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 作者 | 荣先恒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荣先恒著的《人类的归宿》既是一本科学普及书籍,又是一本探索宇宙和人类发展的作品。本书首先提出了6个问题,例如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有限还是无限?人类是宇宙唯一文明?通过对这些事关人类发展问题的探讨,对很多高深的物理问题做了科普性论述。本书还探讨了人类整体面临的六大危机与八大趋势,对人类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内容推荐 阅读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时,我们不仅震撼于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也会惊叹霍金教授的智慧与坚强。相对于《时间简史》的纯物理学论述,荣先恒著的这本《人类的归宿》综合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知识,对人类整体的归宿,作了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让人豁然开朗。这既是一本科学普及书籍,又是一本探索宇宙和人类发展的佳作。 从人类整体发展的角度看,本书认为人类整体对宇宙有无意义取决于对宇宙的探索,提出人类要注重科技发展,人类根本出路是全球统一。 从人类个人人生的角度看,本书领悟深刻,提出个人要寻找自己的生存意义并适应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人在生活中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从人类科技发展的角度看,本书从近期、中期和远期指明了人类科技发展下一步的突破口。 本书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视野开阔,更让人咋惊:地球之内外,人类之本身,是如此神奇和美妙!本书既适合青少年开启科学的智慧,又适合成年人深化对人生的思索,也适合人们对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探索。 目录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迷局 1.1 地球在宇宙中多渺小? 1.2 宇宙本质究竟是什么? 1.3 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 1.4 人类是宇宙唯—文明? 1.5 量子力学颠覆宇宙观? 1.6 超光速旅行可否实现?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二章 人脑与人类发展 2.1 人类到底从哪来? 2.2 试问“我是谁”? 2.3 人体可以永生吗? 2.4 头部可否被移植? 2.5 人脑能否被破解? 2.6 意识特殊在哪里? 2.7 思维能否被模仿? 2.8 意识可否被复制?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三章 人类生存的危机 3.1 气象地质灾难 3.2 宇宙天文灾难 3.3 资源急缺危机 3.4 核武生化战争 3.5 细菌病毒威胁 3.6 其他智能威胁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四章 人类发展的趋势 4.1 人口数量趋势 4.2 人脑研究趋势 4.3 太空发展趋势 4.4 国家发展趋势 4.5 医学发展趋势 4.6 宗教发展趋势 4.7 能源发展趋势 4.8 信息传递趋势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五章 人类的归宿探讨 5.1 归宿之一:终于地球 5.2 归宿之二:星际移民 5.3 归宿之三:变形变身 5.4 归宿之四:受控于它 5.5 归宿之五:太空漂移 5.6 归宿之六:意识复制 本章小结及启示 结语 附件1 新理论:双生论解释宇宙和粒子 附件2 每个人的生命电池损耗示意简图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现代生物学表明,人的意识是从大脑产生的,调节的中枢在脑和脊髓,人类通过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负责调节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同时将意识控制传达到全身。大脑所获取的所有信息可能是通过神经元及其关联的细胞以电流等形式进行传送。 人脑从解剖学角度看,像一团粉红色充满褶皱的豆腐,80%以上由水组成。人体细胞共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人脑细胞数量在140亿~160亿个之间。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藏书量1000万册的图书馆10000个。通常98.5%~99%的人脑细胞都处于休眠状态,大约1%~1.5%的细胞参加脑的神经功能活动,仅仅是这1%的细胞,就让人类在动物界中如此出类拔萃。如果一个人多开发0.0001%,估计这个人都能在人类群体中出类拔萃!! 人脑细胞一旦发育完成后,再也不会增殖。一般人到死亡时脑细胞会消耗掉10%左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但这并非人类用脑的缘故。研究表明,越不用脑,脑细胞可能死亡越多。 人的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大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3%,但它所消耗的能量估计占人体能耗总量的1/6以上。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体总耗氧量的1/4。我们知道,成年人的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婴儿和小孩的骨骼数量更多),但头部这么小的地方骨头有29块,比例占14%,在人体各类骨骼中结构是最为紧密的,这有利于保护大脑这个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在医学及解剖学上,多用大脑一词来指代端脑。端脑重约1400克,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大约由140亿个细胞构成。 目前的研究表明,端脑中的神经元是人类传递的关键。人类的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构成。人体中大约有500亿个神经元,而大脑就占据其中的1/5。人体神经细胞数量从婴儿1岁以后直到死亡会一直保持不变,但细胞之间的联结却是不断增加的。神经突触与其他脑神经相连,多类神经之间连接互相交织,形成一个无比庞大的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包含有数百万的蛋白质,执行不同的功能。确切地说,是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脑网络。人脑的结构决定了意识的对外形式的多变性和对内改变的复杂性。 人脑中的神经元及其链接结构是最大的难点。人脑中神经元以及这些神经元之间几何数量级的连接,使人类能够思考、行走、讲话、与人互动。要弄懂人脑中的神经元及其连接的排列数目和形式,难度不亚于探索超过137亿光年的宇宙。目前,人类对这些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人类的记忆是意识的一种。刺激可以导致记块的产生,记块在大脑里存储在神经细胞膜上,并以链的形式存在,这种链一般是糖链或脂肪链。记忆的本质还是依赖于特定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但就目前的生命科学发展水平,复制记忆仍然遥遥无期。 此外,人脑的生物电和磁场的研究也是难点。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英文细胞(cell)的另一个含义是电池。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各种生物大如鲸鱼,中等如青蛙,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人体全身及各类器官包括大脑,也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对人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人的脑电波其实是一种生物电磁波,它的正常运作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完好无损。由于物理学上电场与磁场相伴而生。既然人脑有生物电,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物理学家Cohen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大脑生物电和磁场的研究有利于人类对大脑功能的研究。 P73-75 序言 初看题目,会觉得本书就像一本科幻小说,但仔细读来,发现这本书是一本集生物学、物理学和人类学等知识科普及相关理论创新的佳作! 人类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上,而很少有人抬头仰望星空,去琢磨一些也许当前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问题。本书在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同时,也仰望了星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前瞻! 从逻辑结构看,这本书非常严谨。探讨人类的归宿,不能忽略对地球甚至宇宙的探索,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因此,本书从一开始,就从宇宙和银河系的视野看地球上的人类,探索人类所处的时空位置。本书首先提出了六个问题,例如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通过对这些事关人类发展问题的探讨,对很多高深的物理问题作了科普性论述。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提出了双生论——双生宇宙论和双生粒子论,虽然值得商榷,但仍然不失为一种新思路。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智慧。本书随后探讨了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大脑。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八个令人震撼而又脑洞大开的问题,对很多高深的生物学问题作了科普性论述。虽然对很多问题(例如人类从哪里来)没有给出答案,但作者巧妙地将这些问题引导到了要分析的方向上,即意识是否能被复制。实际上,不管是人体能否冷冻复活,还是意识能否复制,都关系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归宿问题。 人类面临的危机事关人类整体的命运。本书探讨了人类整体面临的六大危机。客观来看,这些危机是当前人类必须面对的,也是今后要防范的危机。否则,人类的归宿还真如作者提出来的,只能终于地球了。 人类发展的趋势何在?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本书探讨了人类整体发展的八大趋势,综合了物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和政治学等多个方面,但无一不是影响人类归宿的趋势。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归宿,这个问题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本书从宇宙、生物发展的层面探讨了人类整体的六大归宿。客观来看,确实诚如作者提出来的,对于提出的人类可能的六个归宿,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人类必择其一的归宿。 基于对人类整体的危机、趋势和归宿的分析,作者指出,全球统一是人类的根本出路。这在目前确实很难看到希望,作者也很诚恳地指出,“从目前来看,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统一为一个国家无疑是痴人说梦”。当前,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加快,“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而经济全球化是全球一体化的先导,全球一体化甚至全球统一无疑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应该说,如果人类发展能够按作者所说——全球统一并且统筹加大科技投入,那么人类的归宿将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拥有美好的前途! 后记 写这本书之前,我考虑了很久,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去研讨高深的物理学、社会学、天文学等理论,去探索一些物理学理论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但我认为,科学总是在质疑中前进的。当科学变得没有质疑,本身就超越了科学的范畴。我原本是想撰写一本科普书籍,但在撰写过程中也加入了长期思索的一些新的理念,融人其中。这些理念也许本身就是错误的,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本书在书后附件中专列了名词解释。 本书的目的,是想增加读者对人类所处的历史和空间位置的了解,普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唤醒更多的人考虑人类整体的发展,而不是一直拘泥于有限的地球资源考虑人类发展。同时,也想推动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强化科技意识。 地球外宇宙那么大,人类确实不应只盯着地球,为了争夺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而不断陷入战争,而应致力于推动整个人类统筹协调发展,推动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太空科技发展,早日实现星际移民!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增列了很多图片,一些图片联系不到作者,在此一并感谢,版权归原作者,原作者对引用图片不适,请与我联系,如果本书再版时我将注明来源或删除。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和亲人的支持。在此感谢浙江大学著名学者计翔翔教授的代序,写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指导,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如浙大博导杨义群、浙大校友吴武洲等良师益友给予了很多指导意见,广西大学硕士黄金梅、南宁图片设计师黄厚福等朋友在图片制作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对很多问题理解非常肤浅,甚至可能还有不少低级错误,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荣先恒 2017年8月1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