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新、肖龙、石林、范轶芳、吴昊等著的《城市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分为六部分,具体分工是:第一篇是人本篇,主要内容为城市以人为本的规划和管理等;第二篇是绿色篇,主要内容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体现;第三篇是创新篇,主要内容为城市创新主体、路径及创新能力的评价等;第四篇是格局篇,主要内容为城市发展前沿形态城市群的发展演化,特别是高铁对城市群演化的影响等;第五篇是文化篇,主要内容为城市规划的传统理论的演化、城市精神的凝练及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第六篇是防灾篇,主要内容为城市灾害类型、灾害评价及防灾措施等。
第一篇 人本篇
第一章 人本思想综述
第一节 人本思想的渊源
第二节 当代人本思想
第三节 人本思想下的城市建设
第二章 人本思想下的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节 城市交通规划
第三节 无障碍环境建设
第三章 人本思想下的城市管理
第一节 城市运行管理
第二节 城市保障管理
第二篇 绿色篇
第四章 城市绿色发展概述
第一节 城市绿色发展历程及内涵
第二节 城市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 城市绿色空间与设施
第一节 城市绿色空间
第二节 城市绿色建筑
第三节 “海绵城市”
第六章 城市绿色能源
第一节 国际绿色能源发展经验
第二节 我国城市能源发展与示范城市
第三节 城市新能源发展
第四节 城市传统能源绿色化发展
第七章 城市绿色产业
第一节 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城市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
第三节 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型产业
第八章 城市绿色交通
第一节 城市绿色出行
第二节 城市停车场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节 城市布局与交通效率提升
第四节 城市交通管理
第三篇 创新篇
第九章 创新经济学的理论演进
第一节 创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经济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创新理论概述
第一节 城市创新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城市创新理论研究与进展
第三节 城市创新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阶段
第四节 国外城市创新的成功经验
第十一章 城市创新主体研究
第一节 企业
第二节 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
第三节 创新中介机构
第四节 政府
第十二章 城市创新路径机制
第一节 宏观层面:创新转移的“雁阵模式”
第二节 中观层面:创新体系与创新生态
第三节 微观层面:创新价值链与服务链
第十三章 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城市创新评价体系的目的与原则
第二节 城市创新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创新指标案例借鉴
第四节 城市创新评价指标实证研究
第四篇 格局篇
第十四章 我国城市群空间格局概述
第一节 城市群内涵及形成条件
第二节 我国城市群动态格局的演化
第三节 我国城市群空间布局
第四节 进一步优化我国城市空间格局的途径与方向
第十五章 国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西欧城市群
第四节 欧盟
第十六章 夜间灯光数据在我国城市空间格局的研究
第一节 夜间灯光数据的处理
第二节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及优化
第十七章 高铁与城市群发展
第一节 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第二节 高铁的空间一体化机制分析
第三节 结果及结论
第五篇 文化篇
第十八章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基石
第一节 城市的命名文化
第二节 五行理论与城市规划
第三节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
第十九章 城市发展中的精神凝练
第一节 城市精神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第二节 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模式
第二十章 城市建筑文化
第一节 城市建筑的地域特色
第二节 城市建筑的历史特色
第三节 城市建筑的发展特色
第二十一章 城市饮食文化
第一节 城市饮食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不同城市的饮食文化详解
第三节 长寿地区的饮食文化剖析
第六篇 防灾篇
第二十二章 城市防灾研究概述
第一节 城市防灾研究的提出
第二节 城市防灾研究的现状
第二十三章 城市灾害
第一节 城市灾害的基本界定
第二节 城市灾害的类型划分
第三节 城市灾害的主要属性
第四节 城市灾害的演变规律
第五节 城市灾害损失评估
第二十四章 城市防灾投资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 城市防灾投资与经济的理论解析
第二节 城市防灾投资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地质灾害为例
第二十五章 城市防灾经验
第一节 英国八项防灾经验
第二节 美国灾害管理百年历程
第三节 日本防灾工作中的三个“重视”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软件”建设
第二十六章 城市防灾实践
第一节 城市防灾体制构筑
第二节 城市防灾组织构建
第三节 城市被援助者信息管理
第四节 城市防灾设施建设
第五节 城市公众参与防灾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