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田汉的一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谭仲池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谭仲池著的《田汉的一生》是写田汉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不畏艰难困苦甚至生命危险的战斗、献身精神。二是写田汉的成长、发展,直到走向生命的彼岸,所经历的颠簸、曲折、成功、磨难和荣耀。既让人们充分看到时代对他的冶炼,先进理论与文化对他的滋养,党的旗帜和人民的呼唤对他的指引激励;也深切感受到师长、同事、战友、朋友,乃至三教九流中的不同层次的人对他的启迪影响、关心支持、帮助和抚慰。使之成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三是写家乡的亲人、乡邻、人杰名胜、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和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血脉对他的哺育、雕塑和浇灌。让人们看到任何一个有作为、有建树的人物,都离不开故土的深情馈赠与期盼;离不开缠绵乡愁的依恋和牵挂。四是写田汉在长沙“文夕大火”后,这个最艰难的时期,回到长沙,在党的指导下,与家乡人民一道团结奋斗重建家园。

内容推荐

谭仲池著的《田汉的一生》是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共七章二十一节,记述了革命戏剧家田汉一生不凡的经历。  作品饱含激情,既展现了传主独特的风采及业绩,同时展现了一代进步文化人的典型形象。具体人物和其身处的背景——社会变化的大时代,相融相促,构成本书非常有益的现实教育意义以及文学价值。

目录

自序 

引子

第一章 湘江边的少年戏迷

 第一节 雏燕欲飞

 第二节 惜别乡关

 第三节 雪吟芳心

 第四节 梅雨朦胧

第二章 蔷薇绽放灵光

 第一节 苦涩蔷薇

 第二节 霹雳惊魂

 第三节 风动南国

第三章 遥望天边的晓色

 第一节 铁肩道义

 第二节 浴火涅檠

 第三节 心如磐石

 第四节 沉默之战

第四章 再从焦土建湖南

 第一节 挺立废墟

 第二节 戏场战场

 第三节 艰难前行

第五章 血火风云铸戏魂

 第一节 激情如炬

 第二节 放歌京华

 第三节 情溢艺海

第六章 登临时代艺术高峰

 第一节 峰巅观日

 第二节 心灵颤音

 第三节 人民之子

第七章 梅尽仍留香如故

 第一节 凄美爱情

 第二节 清俭家风

 第三节 生命悲歌

尾声

后记

附录一:在田汉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附录二:重点参考书目和文论

附录三:田汉年表简编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湘江边的少年戏迷

湘江从远古走来,总是以它不息的追寻,豪迈地书写着属于它自己雄奇而风雅的生命乐章。沐浴着唐时明月的清辉,杜甫泛舟湘江作诗吟道:“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而当岁月之风扬起湘江的涌浪,一次又一次拍向江岸的峭壁石岩,三湘大地深蕴的精神文化血脉便源源不断地滋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田汉就是其中一个在20世纪中叶把国运与民心、民族大义与担当融人灵魂并且坚韧前行殉道的时代之子、人民之子、大地之子。

第一节 雏燕欲飞

历史是从江河开始书写的,水与天地与自然与人类气息相通,血脉相连,生命相依。江河之水赋予人类生活的物性、灵性、理性、生性和心性,是千古永续的生命血脉和文明渊缕。

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98年3月12日),田汉生于距湘江不到40里的湖南长沙县花果园田家塅茅坪村,原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父亲田禹卿,起先务农,后在外做厨师,34岁就死于肺结核病。全靠母亲易克勤支撑这个贫寒的家庭。田汉自己曾回忆说:“我家住在东乡锦绣镇田家塅茅坪。原是集族而居。田姓人家甚多,所以叫田家塅。后来许多家没落了,田地也卖掉了,有的搬走了,现在田家圾姓田的不多了。”长沙有个地方习惯叫法,把山区丘陵地带叫作冲里,而把平原低洼地区叫作圾里。田家塅是田姓人家居住集中的村落。它是一片坐落于山岭之间的平坦之地。很早的时候,这个地方杳无人烟、荒草萋萋、古木参天,只有两条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到了唐朝中后期,长沙陶瓷的兴起和农业的发展,这里的人们以种稻为生,逐渐形成了“鱼米之乡”。碧绿的稻田错落有致排列于塅中,一架架竹制筒车耸立河岸。山峦坡边桑树泛绿。夕阳西下,家家冒起了做晚饭的炊烟,在苍茫的暮色里深抹着乡村的美丽图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演进,文化教育的发展,五业的俱兴,山乡的变迁,这片土地变得神奇富足。到了近代便呈现出山清水秀,田园如格,乡风淳朴,人杰地灵,五谷丰盈,瓜果飘香的欣荣景象。尤其是人才的辈出,蔚为壮观。方圆不到40平方公里,在中国近代史上就诞生成长了叱咤风云的如黄兴、徐特立、李维汉、任弼时、杨昌济、许光达、张百熙、廖洙沙、杨开慧、缪伯英等著名人物。田汉出生的这一年,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之年,那个甘愿流血以唤醒国人冲破罗网的血性勇士,矢志变法救国图强的思想先遣者就是邻县浏阳的谭嗣同。尽管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就义的谭嗣同当时尚不为这个不到半岁的和儿知晓,然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改变中国命运慷慨赴死的呐喊,却成了穿越时空的霹雳,之后的岁月里,在少年的寿昌心中久久回响。更为有趣的是,距寿昌家不到20里的长沙县凉塘的黄兴,这年刚好26岁,便进入武昌西湖书院读书。书院监督黄绍箕把黄兴作为第一名推荐给张之洞,让黄兴去日本考察学务。尔后黄兴便有缘成为和孙中山一起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的开国元勋。很显然,黄兴报效祖国的“笃实”“无我”的思想境界和百折不挠的忠勇精神,后来也影响着田汉在革命征途上披荆斩棘、一往直前。

我伫立在浏阳河流过长沙县进入湘江的交汇岸边,试图从湘江和浏阳河波浪的回鸣声中,读出这片土地的神秘人文密码,让自己的灵魂能抵达湘江的内心世界,找到黄兴、任弼时、徐特立、田汉等时代英雄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答案。此刻,我突然想起了,我任长沙市市长时,在《长沙通史》前言中有一段关于长沙县远古文化发现的描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沙在不断地积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长沙县南托大塘遗址发掘的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罐残片上我们看到,那些在太阳照耀下的高冠长尾鸟,就极生动地折射出长沙先民原始的审美意识和奇特的想象力。”溯源思古,在大约距今15-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浏盆地的湘江两岸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P10-12

序言

书稿完成时,我没有考虑写序言。

我校书稿时,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你为何写一本《田汉的一生》?而且读者还会问,你又不是研究田汉的专家、学者,而且也没有见过田汉,你能写好田汉吗?

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回答。如实地说,我如果是读者,也可能会这样问作者。因此,读者真这样问我,不仅可以理解,而且非常有道理。

那么,写《田汉的一生》缘起又是怎样的呢?

田汉是湖南长沙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初,中国现代革命的浪潮推动下,这个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指引、教育下,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也凭着个人具有的“湖南牛”的坚韧不拔、生死不惧、忠诚担当的奋斗精神与不凡才华,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现代中国的文化先驱。他在戏剧、电影、诗歌、歌词、翻译以及推动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文艺事业发展等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被公认为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者。他还是我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尤其是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确定为国歌,为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中国竖起了一座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共同认可的语言与音乐铸成的正义、和平、自强、自尊的永恒纪念碑。

历史和人民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是因为这首歌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的象征,是呼唤和平正义的民族之歌,是居安思危、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伟壮歌。

国歌是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形象和尊严的标志。一曲国歌,能形成不断唤起并升华国民的爱国激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提振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的非凡影响。世界上所有取得自主独立的国家的人民,无不热爱高唱自己祖国的国歌。因此,国歌对于一个国家及其人民来说,是神圣的、至高的,有无比巨大永久的精神号召力,它始终昭示和启迪人民看到国g-和民族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只要一唱起国歌,不论我们身在何处,、祖国和人民就在身边,我们就充满对自己的祖国无比热爱和自尊的感情,就会精神饱满、更加努力为祖国学习、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阔步前进,让人生更加出彩!

每当此刻,我们对国歌的词曲作者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感奋不已。公元2018年3月12日,是人民艺术家、《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田汉120周年诞辰。故乡的人民仰慕他,已经将他的旧居修缮一新;故乡的山水在呼唤他,还盼他重又走回他曾经眷恋过的山路田埂和瓜果园;祖国人民怀念他,每天都从伴着国旗升起的国歌声中,想望他率真而亲切的音容。我作为他的老乡、晚辈,很久之前就在思考,要用一种最能表达家乡人民对田汉爱戴、思念、仰慕的方式来纪念他的120周年寿辰。而正在此时,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找到我,要我为田汉写一本带有传记色彩的《田汉的一生》,还说要多写一些田汉少年时代求学与家乡的故事。我没有理由不答应。

是啊!田汉曾经用他的笔蘸着真诚与敬仰、热血与向往,写了那么多的历史和现代中国的民族英雄,讴歌赞美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真理而生而战而死的伟大精神、家国情怀。而对于田汉,我们后人怎么能轻易遗忘呢?我们也应当为他而歌而诗而虔诚地抒写他的人生,他的情怀,他的奋斗,他的磨难与追求,他的孤独与存在,他的委曲与荣耀。我知道,随着时光流逝,历史风云和时代演进的印痕,都已不断沉淀成凝重深沉的记忆与继往开来的心灵力量。而田汉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是那样厚重、深邃、博大,那样质朴、凄清、豪放。要写好这样一个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堪称文化巨人的书,以自己的理论功底、学养、才情是无法担当此任的。好在这之前,我正好为创作一部关于田汉在“文夕大火”后受周恩来委派来长沙组织开展“大火善后”工作,与组建湘剧抗敌宣传队,“再从焦土建湖南”的歌剧《湘江狂飙曲》收集和阅读了有关资料。对田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这次我便下定决心,又读了田汉的代表作和已出版的许多研究著作、论文及评传.还有田汉家属和不少文艺界朋友提供的原始资料,包括田汉的书信、笔记、照片等。

我多么想用自己诚实的努力,默默地笔耕来完成这个心愿。我还决定,这次的书稿用毛笔来书写,一方面我要以此来表达我对田汉的深深敬仰;另一方面更能让我静下心来深沉思考和从容写作,尽量避免浮躁与匆忙。1947年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就这样评价田汉:“你用戏剧用诗歌,为了中国苦难人民而歌而哭而呐喊。你的戏剧,不是戏剧,而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之缩写;你的诗歌,不是诗歌,而是近三十年中国人民之哭叫。你不是戏剧家,不是诗人,而是时代的速记,是人民的代言人。”说得多么动情、中肯、深刻、精辟呵!这段极具感奋力量的锦言妙语,撞开了我心灵情感的闸门。汹涌的情感波涛化作我笔下的行行文字,在倾诉着人民、故土对田汉的无尽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我在写作的路上,一直感触着田汉这颗激烈跳动的时代之子、大地之子的赤胆忠心。这颗心将戏剧视为灵魂,将人民视为母亲,将祖国视为生命,他要将全身心扑向时代,将满腔热血激情融入祖国大地。这是一颗何其滚烫、炽热、忠诚、坚勇、执着的心啊!我在伴田汉奔走、沉思、战斗、哭泣、呐喊、叩问、煎熬、悲愤、浴火、拼搏、挺进,也会有些许的感伤、徘徊、无奈,甚至哀叹……田汉真是一个有信仰、有追求、有血性、有担当、有坚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浪漫率真、重情重义、性格如火、疾心、嫉恶如仇、胸无城府、口无遮拦、自信豁达、乐观容忍,甚至能洗心革面、赎身洗罪的孺子牛和好汉。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无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还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田汉同志都走在时代前列,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坚持文艺的正确方向,以富于时代气息和革命激情的作品,鼓舞和激励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他是一位杰出的时代歌手和人民艺术家”。

此刻让我们静心地聆听1964年1月田汉写的《望洞庭西山》的诗吧:

中流慷慨唱黄河,

歌手余音尚未磨。

待向西山寻旧句,

茫茫无奈太湖波。

我不知道田汉写这首诗时的情境,但从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心中的凝重忧思和深沉情绪。四年之后,他无奈地依依忍别我们远去,没有能再回故乡的洞庭西山摘取梦中的旧句,只留下让我们至今欲哭无泪的历史叩问。现在,《田汉的一生》在长沙县委、县人民政府,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田汉家属的共同支持下出版了。我在真诚感谢他们的同时,心里也泛起了丝丝不安和歉疚。我明白,我没有能写好《田汉的一生》,愿读者能原谅和理解作者的初衷。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中国人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勇气,有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毅力,中华民族在苦难和曲折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必将在辉煌和奋斗中大踏步走向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光辉的彼岸。

这是一个让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和谐盛世,是一个创新风气大有作为的清明时代。田汉先生如果九泉下有知,定然会激情澎湃,含笑高歌,欣慰不已!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田汉先生吧!在他的人生履痕的深深影印中,去聆听回望他曾写出的瑰宝般绚烂的诗歌、戏剧、电影、歌曲和精彩演讲、细语交谈;去感触他胸间的波澜、眼中的彩霞、心灵的太阳、笔底的清风;去接受他神圣信仰、人格理想、高贵灵魂之光的庄严洗礼。

后记

我一直敬仰崇拜田汉先生。我读他的作品,想到他的曲折艰难、悲凉一生,感触着他的信仰高标、献身精神、人格魅力、非凡才华、高洁情操、艺术坚守,总会让我心情异常的凄清和难受,我往往因此而感到世界的不公和正直的不幸。时逢2016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我听说田汉在长沙县果园镇的旧居已经修复,便深怀思念之心驱车前往瞻仰。当我看到水碧如镜的池塘,映着旧居墙边的绿树,重新修复的旧居门庭、屋顶、院墙、天井、走廊一如当初时,很为当地乡亲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建设感动,于是我当即就坐在寒风中描画出旧居的新容旧姿。回到家里,便又挑灯至午夜写出一篇随感《国歌,依然在故乡回响》(后刊于《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9日副刊版)。不久,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找到我,想让我为他们县2018年举办纪念田汉诞辰120周年,写一本书叫《田汉的一生》,区别于已出版的《田汉传》《田汉评传》,而且嘱我多写一点他在故乡的生活内容。我当然感谢十曾书记的信任,但我却心里惶恐。我对田汉研究不深,手头资料有限,再者现在健在了解田汉的人几乎找不到。此时正遇田汉研究会到长沙举办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图片展,我有幸出席了会议,见到了田汉先生的孙子田刚和田汉研究会的周光、郭超等同志,他们都表示支持我写田汉。就这样,我从2016年10月初开始,就步人了《田汉一生》写作的艰难跋涉。

我本着这个心之初衷,在阅读大量资料后,又与长沙县委主要领导、家属田刚和他的表侄易海云等交换了写作构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后,我即写出了提纲。《田汉的一生》我认为要着重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田汉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不畏艰难困苦甚至生命危险的战斗、献身精神。田汉是一个有信仰、有抱负、有追求、有才华、有激情和人文情愫的时代之子、大地之子、人民之子。无论是他的信仰坚守、人格理想、艺术攀登,都抵达了他所处时代的高境与峰巅。二是写田汉的成长、发展,直到走向生命的彼岸,所经历的颠簸、曲折、成功、磨难和荣耀。既让人们充分看到时代对他的冶炼,先进理论与文化对他的滋养,党的旗帜和人民的呼唤对他的指引激励;也深切感受到师长、同事、战友、朋友,乃至三教九流中的不同层次的人对他的启迪影响、关心支持、帮助和抚慰。使之成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三是写家乡的亲人、乡邻、人杰名胜、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和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血脉对他的哺育、雕塑和浇灌。让人们看到任何一个有作为、有建树的人物,都离不开故土的深情馈赠与期盼;离不开缠绵乡愁的依恋和牵挂。四是写田汉在长沙“文夕大火”后,这个最艰难的时期,回到长沙,在党的指导下,与家乡人民一道团结奋斗重建家园。因之前,我正在创作歌剧《湘江狂飙曲》。这个剧写的历史背景正是田汉回长沙,组织“大火善后突击队”与湘剧抗敌宣传队的时段。剧中的主人公除田汉外,还写到了湘剧演出队的队长和几个主要演员。而剧中的人物、情节事件,都是来自这方面的历史资料记载与现健在的老人提供的具体人物细节。现在《田汉的一生》的书稿,即送出版社审定付印。我的心反而不安起来。自接受任务那一刻开始,我便感到压力极大。不仅仅是时间紧迫、要求很高,主要是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并认真梳理。这既要尊重历史资料的原始记载,尊重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又要尊重地方领导和家乡人民、田汉家属与各方亲友的嘱咐和期望。然而,我更担心的是,自己对田汉的认识、理解与对他作品的领悟、精神世界的阅读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甚至可能偏离了田汉的初衷和本来意图。

尽管我不舍昼夜地广读细览、借鉴独思、见微知著、多方采访请教、不辞其繁、认真写作、不断充实修改,但我仍然忧虑,只怕因为我的疏忽,提炼素材的匆忙、有限、比较鉴别不够,加上众多的时间节点上事件的穿插,及至田汉重要作品阅读不深,自己写作能力不致,而有负自己的责任担当,甚至有损田汉的光辉形象。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易海云、范正明、李辉、郭超、刘平、黎之彦、董健、陆炜、朱寿桐、田本相、吴卫民、宋宝珍等先生之前所写的专著、文章给我的启发、引导、帮助,在书中我也吸纳了他们的某些观点和素材。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尤其是易海云老先生,我有幸当面向他请教并得到了他丰富的一手资料。可惜我的习作,他还未审读,便于今年初离去。在此,我向他老人家深表怀念之情。

《田汉的一生》能够出版发行,更是与长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在此我向各位领导给予的具体指导、关切,深表感激!

田刚是田申之子,他完全将此事视为自己的事,除了提供了很多资料,还精心选择照片,当面与我交谈,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田汉“家事”,使得此书更加丰富、真切、增色不少。在此我向田刚先生表示由衷的谢忱!

同时,我在这里要特别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藏永清等同志深表敬意。没有他们的重视支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此书不可能如此庄重面世。

另外,我还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为此书打印书稿的谭建辉女士。因这次写作,我有一个心愿,用毛笔书写,因时间紧迫,且字小潦草,很难辨认。有些字连我自己也一时认不出来。没有想到,建辉女士却奇迹般地认出了我的毛笔字并迅速打印出来。这使我非常感动,在此我向她深切致谢!

《国歌》天天在祖国大地响起,歌声里春风吹拂,阳光明媚,山欢水笑,百花盛开。田汉心中曾经的诗歌彩虹、戏剧丽韵、灵魂光芒,也如同树木花草、行云流水青葱碧透,永远的鲜艳,余音依依。田汉仍然健步如飞地和我们一道,谈笑风生地向着美好未来走去。我的心便释然了。我又听见田汉在家乡的田埂上吟诗:

万花如锦春莺啭,

长伴歌声天地间。

2017.3.23日于长沙

书评(媒体评论)

田汉,不仅是戏剧界的先驱者,同时是文化界的先驱者。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他的一生一定是无穷永远。

——郭沫若

田汉同志走过来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但是他对国家民族、对文学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却是灿如金玉不可磨灭的。

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

——夏衍

田汉的一生就是一部话剧发展史。他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家和中国话剧诗化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缔造者。

——曹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