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选举政治中,政治家后援会为什么能够长期、大量存在,并深刻地影响选民的投票倾向?为回答这一问题,由朱晓琦著的《日本政治文化与选举制度--以政治家后援会为中心的研究/中国政治发展与比较政治》追溯了近代以来日本选举政治中的政治家后援会的发展轨迹,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家后援会的运作情况、特点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政治家后援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本书以实地调查所搜集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考察了自民党、公明党、无党派政治家后援会的典型案例,比较了不同政党的政治家后援会组织。通过以上研究,认为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文化是政治家后援会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政治制度相结合的过程中,日本出现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家后援会组织。后援会的长期存在,对日本的选举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政党发展的维度来看,政治家后援会在组织、动员民众参与投票方面弥补了政党基层组织薄弱造成的不足,也为近年来日本政党的频繁分化重组带来了可能。从国家政治发展维度看,政治家后援会在政府与选民之间建立起了上通下达的渠道,有助于民众的意愿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却也助长了金权政治、派阀政治、世袭政治的发展。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搜集和整理尚未使用过的第一手资料,对日本政治家后援会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全面系统的分析,特别是以安倍晋三后援会为例分析了当前政治家后援会的最新情况,填补了当前日本选举政治研究的空白。同时,本书以政治家后援会为突破口,将对日本选举制度的研究从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层面,以求开辟日本政治研究的新视野。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二 文献回顾
三 概念界定
四 分析框架
五 研究方法
六 结构安排
第二章 近代日本选举制度与政治家后援会的起源
第一节 选举政治与传统文化
一 西方选举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二 选举制度与投票行动
三 日本传统文化
第二节 近代日本的选举制度
一 日本君主立宪政治体制的建立
二 君主立宪政体下的选举制度
三 近代日本选举制度演变的特点
第三节 近代日本选举政治中的政治家后援会
一 近代日本政治家后援会的产生及其作用
二 近代日本政治家后援会形成的直接原因
三 对近代日本政治家后援会的评价
第三章 战后日本政治家后援会的再生与发展(1945~1994年
第一节 战后日本选举政治的再次确立
一 战后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
二 战后日本选举制度的确立与调整
三 战后日本选举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战后日本选举政治中的政治家后援会
一 战后政治家后援会的再生与发展
二 战后政治家后援会再生与发展的原因
三 战后不同政党政治家的后援会
第三节 战后日本政治家后援会的典型案例一一田中角荣的“越山会”
一 田中角荣“越山会”成立的背景
二 田中角荣“越山会”的成立目的、组织结构与主要活动
三 田中角荣“越山会”的成功运作及其原因
四 田申角荣“越山会”的“利”与“弊”
第四章 亚994年日本政治改革与政治家后援会
第一节 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
一 政治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二 政治改革的过程
三 政治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1994年政治改革后的各党派政治家后援会
一 政治改革后各党派政治家后援会的运作情况
二 政治改革后政治家后援会的变化
第三节 安倍晋三后援会研究
一 继承家族人脉关系与后援会组织
二 日常维系与发展后援会
三 借助财界力量为后援会提供资金支持
四 在后援会支持下的优异选举成绩
第五章 日本政治家后援会长期存在的文化原因
第一节 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文化
一 集团主义文化的产生
二 集团主义文化的特点
三 维系集团的主要方式
四 集团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映射
第二节 植根于集团主义文化的政治家后援会
一 政治家后援会对传统集团主义文化的吸收
二 政治家后援会对传统集团主义文化的改造
三 日本政治家后援会作为集团组织的结构特点
第六章 对日本政治家后援会的评价
第一节 从政党发展维度看政治家后援会
一 弥补政党基层组织的不足
二 加剧部分政党频繁分化重组
第二节 从国家政治发展维度看政治家后援会
一 政治家后援会带来的“利好”
二 政治家后援会造成的弊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