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修持
当下,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逐渐现实起来,于是,就显得物欲横流。各色人等在利益面前如蝇嗜血、如鹫争腐,丧失了忠厚与纯朴。殊不知,一个人的境界有多高,他的世界就有多大,要有所作为,就须在熙熙攘攘的情境中,斩断名缰利锁,淡定修持。
修持,即内修、修心。这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是一生的功课。古人认为,人的一切思维皆来自“心”,一切言行皆受支配于“心”,故有“相由心生”之说。所以,古圣贤也特别注重内修(内在的修行,即修心)。上古帝王尧舜禹汤,皆因做好了内修的功课,才能被华夏儿女传颂千古;孔孟因做好了内修的功课,成为一代宗师;老庄因做好了内修的功课,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代先哲;佛祖因修持有成才能普度众生;周公、魏徵、包拯、张居正、翁同稣皆因有了良好的修持而成为朝廷栋梁;苏武、屈原、岳飞、戚继光、林则徐、谭嗣同、秋瑾、刘胡兰也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内修,才能够忠贞爱国、永垂青史;范蠡、胡雪岩、陈嘉庚、邵逸夫、常香玉还是因为有了好的内修,才做出利国利民的种种壮举。而赵高、秦桧、汪精卫正是因为没有做好内修的功课,成为祸国殃民的祸首,遭世人唾骂,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内在修持直接决定着他的眼界、胸襟、操守、思想高度,决定着他事业的大与小、兴与衰、成与败,也决定着生命释放能量的正与负,还决定着生命的荣和辱。
一言以蔽之:心,不可一日不修。先贤曰:“吾日三省吾身。”一日三回首,审视自己身上还存在着哪些不妥甚至错误,这些不妥与错误的言行,都是受思想(心)支配的,修正了自己的错误,也就提高了心灵的高度,便是修心了。
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必先修心,做好内修的功课,这是毋庸置疑的了。
自知
每一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是一趟单趟旅行,不可彩排、不可重来。因此,谁都想在自己的单趟旅行中看到最美丽的风景,谁都想让自己的人生取得巨大成功。
如果一个人在支配自己的生命时懵懵懂懂,事事如盲人摸象,处处如病人跌跌撞撞,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成功有秘诀吗?有。
秘诀何在?在自身。
秘诀是什么?自知。
何谓自知呢?就是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自己就像一只木桶,知道长板在什么位置,短板在什么位置,明白木桶盛水的多少,恰恰是由短板决定的。因此,扬长避短,按着自己的长处去设定理想,制定目标,在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制定的目标才最有可能实现。审视一下身边成功的人士,多是如此。
在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的情况下,往往制定目标的依据并不在自己的优势上。譬如两米的身高、一百公斤的体重选择自由体操;一米六的身高、四十五公斤的体重选择摔跤……即使再努力,也是很难成功的。若是前一种体形选择摔跤,后一种体形选择自由体操,成功的概率就要大得多,再加上刻苦努力,持之以恒,就更容易成功了。
光阴如梭,是容不得我们这样盲目与懵懂的。否则,就会在不惑之年扼腕,在知天命之年慨叹!
自知,是人生成功的秘诀,是打开成功与辉煌大门的钥匙,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每个人在奔向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攥紧拳头攒足了劲呼啸而来的。大概是已经预知了大千世界的天地广阔,物类繁多,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地抓住权、物、钱、色吧?
在我国历史上,王恺紫丝步障四十里,石崇以蜡代薪,和坤富可敌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将本朝贪腐官吏扒皮塞草立于衙堂之上,以警示继任的官吏。但是,最终还是像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永远杀不尽的贪官与污吏!
当下,各级县、市、省及中央政府官员,贪污的、鬻爵的、携款外逃的……殊不知人生一步步走到如此高度,谈何容易?眼前的一切只因为一个“贪”字而毁于一旦,此乃大愚之人也!
人生想修得不生贪欲,实属不易。又有几人能像苏东坡那样的洞明、豁达?“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问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这是何等的胸怀与境界啊!
大厦千间,夜卧不过一床;酒肉盈室,一日不过三餐;弱水三千,渴饮不过一腹。为财物而奔波,为权力而钻营,辛辛苦苦地留与儿孙,儿孙未必珍惜。若是儿孙德薄,或成祸殃也未可知也,费心劳神,又何苦!岂若寄身于一隅,安卧于一床,手捧一经典,面对一知己,或酒或茶或诗兴,来得轻松、潇洒、快乐!此乃大智慧者也!
于是乎,若是心平静,风来又有何用?
因此,借江淹之笔、曹子建之才、谢灵运之屐、屈子之风骨、渊明之散淡、东坡之豁达、王维之画意、清照之诗情、王铎之笔墨,画我之心路,写我之胸襟。一切山水树木、花草鱼虫,皆是我抒情达意之载体,无酒不亦自醉乎?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轻松人生,快乐旅程,可谓智哉!
P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