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有外人加入的优势——能够客观看待
有外人加入的优势在于外人能够客观看待。客户最开始填写的“事前询问表”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状况,因此重要的是让客户如实地写出心中所想。然而现实是,大多数企业认为的优势跟笔者从外人的角度看到的优势并不一致。
当局者迷。当事人常常会局限于自己的立场而忽略一些事情,或者陷入行业常识等思维中无法自拔。有时,客户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外人眼中却是优势。因此,若借助能够客观看待的外人力量,便能认清状况。
另外,“事前询问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贵公司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一点跟后文将要讲解的“品牌建设”相关。笔者在工作时心里常常想的是“树立品牌”,而不是“卖东西”。换句话说,笔者不会像市场营销那样,以市场为出发点,哪里有空白就去抢占哪里,或者根据事先想好的目标人群去开发商品。相比之下,笔者更关注这家企业的人们“想让企业变成什么样”,并以此为出发点,刨根问底地询问客户的想法和理想。
很多经营者一开始都会说些场面话,比如“为了产地”“为了把日本的技术传承下去”,等等。笔者认为这些也很重要,他们当然可以谈论那些听起来很伟大的理想。不过,当笔者更进一步询问“可是,这是你真正的想法吗”“贵公司现在是亏损吧”“还有没有比这些更加重要的事情呢”时,他们就会真正告诉笔者自己“想让企业变成什么样”。
这里,客观性角度同样发挥了作用。只有站在客观性立场上,才能把他们的原动力和目标——自己想让企业变成什么样——挖掘出来,以长久地把事业做下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明确一下经营者在痛苦的状况中日渐磨灭的理想和志气。接下来,开拓道路,让他们朝着“想让企业变成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并实现目标——这才是我们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和方法论正是品牌建设。有时,“事前询问表”上写的要么都是场面话,要么不得要领,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样写也没关系。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回到这个起点。
3 考察和询问
A 实地考察的要点
实地考察
在确定接受咨询委托后,笔者一定会去实地考察一次,比如到工厂、仓库和办公室等地考察。虽然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状况干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说起实地考察的要点,还是要在一开始就亲自去观察,因为最开始的阶段不会受到先人为主的观念影响。实地考察除了要考察设备等硬件方面,还要亲身感受企业风气和氛围等。
有句话我们常常听到:整洁有序的工厂一般效益都很好。而需要笔者去实地考察的那些工厂,大多都是散乱无序的(笑)。
笔者认为,好的企业不能光有整洁的货架,还要把事项安排表和内部管理规定贴出来。虽然实地考察时笔者也会对“哪些地方配备了多少员工”进行询问,但重点还是在于先亲自去观察。
除了实地考察,在询问时我们也会完完全全站在外行人的角度去提问。虽然咨询顾问有时多多少少瞳得一些行业知识,但是仍然难免漏掉问题的本质,所以当然不能不懂装懂,而且还应该注意,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凭想象补充和添加信息。
产品的制造过程、工作流程
为了加深对行业和产品的理解,实地考察时客户会带我们参观车间,了解产品从无到有的一个完整的制造过程。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工作流程。
此时需要考察的是,与销售成本相关的信息,以及与产品制造相关的要点。在考察与销售成本相关的信息时,需要确认包括制造工序的时间等在内的工厂的能力。比如所有工序都是手工操作,或者虽然是机器操作,但是仍然需要手工辅助,又或者全都由机器操作等。我们会询问某台机器每天能制造多少件产品,或者某个工序上的某个员工每天能处理多少件产品等。因为生产能力等是思考产品制造和渠道时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我们都会询问相应的员工并努力理解。
此外,还需要考察人力资源费。虽然它也与销售成本相关,但是这里需要关注的是,有多少什么样的员工在工作,这些员工的人力资源费是否偏高以及这些员工是小时工还是正式员工,如果是正式员工,那么其中的男性员工年龄较大的话,人力资源费是否也较高……
这些费用累计起来就是大概的销售成本,因此在思考关系到企业利润的产品制造问题时,认真地亲自去观察去理解很重要。
在实地考察结束之后,大家一般会去会议室坐下来交流。这时就应该深入地就各种事情进行询问。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是获取了财务报表和事前询问表,考察了工厂和办公室。这当然不够充分。接下来,我们还会详细询问,以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P14-17
如何展现一个地方的工艺魅力呢?国家无法做到。请交给这个男人。
——(编辑工学研究所所长)松冈正刚
这是一本稀有的书,恐怕读过跟没读过的差别会很大。
——(good design company董事长)水野学
好看的设计与畅销的设计区别在哪儿!?什么是品牌建设!?
——中田英寿
终于写完了本书(笑)。本书基于2016年1月-6月由新渴县三条市举办的“事业·道路一人才培养事业”上的讲义。笔者最初觉得写这本书会很轻松,认为不过是把课堂上的内容转换成文字而已,现在发现自己真是太天真了。讲课时很难发现的逻辑上的不足之处俯拾皆是,所以笔者在内容补充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得益于此,相信本书中的逻辑、流程、格式应该都较为完善了。
只要读完本书,任何人就能即日创建一个好品牌吗?我认为不是的。“知道怎么做”跟“一定能做好”之间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如何才能弥补它们之间的差距呢?在本书中,笔者留下了很多“诀窍”。接下来,只要老老实实地相信这些做法并积累实战经验,我们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高。有个词语叫“守破离”,表示的是学习古已有之的事情时的态度。所谓“守”,就是先老老实实地守护别人教给自己的“模式”;所谓“破”,就是打破既有模式,创造属于自己的模式;而“离”就是最终脱离模式,得到自由。笔者认为,重要的是要先相信它,从“守”开始。
笔者在写作本书时,内心强烈的想法是“要创造通用语言”。创建品牌时会有很多人参与进来。如果所有相关人员之间有一种通用语言,那么项目成功的概率一定会大幅提升。尤其是与建立品牌、组合品牌、完善品牌这三个阶段相关的语言,它会成为重要的指南针,让我们清楚项目现在处于何种状态,知道人们正在谈论什么。请务必在自己的项目中积极使用通用语言。
不只是制造类企业,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逻辑与创新的融合都正在成为大的时代潮流。笔者相信,通用语言化将会成为提高“经营者的创新素养”和“策划者和设计师的经营素养”的关键。
本书发行之际曾受到以下各位的热情关照,借此机会向他们再次表示感谢。他们分别是,负责编辑工作的日经BP公司的花泽裕二老师,在三条市的课堂上担任客聘讲师的佐藤利树老师、铃木启太老师、原田祜马老师、山田游老师,通过对话给予笔者许多启发的岛浩一郎先生,通过课程支持的形式为笔者奠定写作本书的基础的前员工林薰先生,以及以国定勇人市长为首的为笔者提供宝贵机会的三条市诸位职工,这次机会成为了写作本书的契机。
中川政七商店即将迎来第301周年。这300年只是一个必经阶段,今后中川政七商店仍将为“振兴日本工艺!”而全心全意地努力。衷心盼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诸位的热情支持。
2016年11月吉日
中川政七商店
十三代
中川淳
日本的制造类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应该如何做?又该如何思考?对于这些问题,本书没有从概念层面上进行探讨,而是从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当今,“设计”“品牌建设”或者“设计思维”等词语充斥在制造类企业之间。即便是工艺行业,这三十年来,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很多设计师也都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入到了制造和品牌建设之中。然而这种合作大多并未做出什么成果便偃旗息鼓了。
为何这种“不幸的合作关系”会不断出现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经营者缺乏“创新素养”,而设计师缺乏“经营素养”(这里的“素养”指的是关于某领域的知识以及活用该领域知识的能力)。如果双方不能互相理解,隔阂不能得到消除,那么项目往往不会成功。在刚开始与设计师合作时,笔者曾费尽心血,也曾经历过失败。不过话说回来,正是由于这些经验,笔者才能创造出用于促进互相理解的通用语言。这里说的“通用语言”指的是如何让公司更好,以及如何创建好的品牌和产品的逻辑、流程以及格式。如果项目相关的每个人都能掌握这种通用语言,那么毫无疑问,项目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中川政七商店作为一家事业公司,既独立进行制造和品牌管理,同时也会向其他制造类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正是由于同时站在这两种原本绝不可能共存的立场上,中川政七商店才能创造出通用语言(一般来说,由在职经营者负责为来自同行业而且可能形成竞争关系的企业提供咨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自身利益相违背的,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无论是来自普通企业的读者还是来自代工企业的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这门通用语言。如果通用语言能够得以推广,那么经营与设计之间“幸福的合作关系”应该会更多地出现在现实中。
300年历史的杂货老铺中川政七商店,是日本每个大型商场的标配,Facebook上有14万粉丝,去日本一定会被列入必逛行程单……它从经营困难的夕阳企业成为最时髦的杂货店,第13代传人中川淳在《经营与设计的幸福关系》中,第一次公开中川政七商店的全部经营方法,告诉你如何复兴传统工艺,让品牌获得新生。从“把握企业现状”到“品牌组合”“传播设计”“渠道建设”,教你观察和挖掘顾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和传播的设计。
在日本,人们不逛无印良品都逛这家店。
它是日本每个大型商场的标配,Facebook上14万粉丝的“网红店”,去日本一定会被列入必逛行程单……
中川政七商店第13代传人中川淳第一次公开全部经营方法。
从经营困难的老字号到时髦的杂货店,历经三百年的开店智慧,11个由中川淳亲手打造的具体案例。
起源于京都,创业于1716年的奈良,如果仅仅靠情怀与文艺,一家杂货店很难撑到三百年。这家企业如何走上改良之路?
中川政七在近十余年里,迅速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好感度。
他对杂货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重塑和品牌升级,重新整顿了公司的管理形式和品牌策略。
让300年的杂货店历久弥新,它如今已经很懂顾客们爱什么……
这是穿越时代的智慧。
人人都想买的中川政七:顾客爱什么,我很懂。
从“把握企业现状”到“品牌组合”“传播设计”“渠道建设”,中川政七商店的全部方法第一次公开!
《经营与设计的幸福关系》是一本企业经营的稀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