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影著的《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以生动笔墨再现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之开山黄庭坚波澜跌宕的一生。同时,由正侧两方面入手,描写他和苏东坡、王安石、秦观、晏几道等人交往的经过,再烘托以王安石变法,以及北宋党争的时代大背景,读来妙趣横生。
| 书名 | 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吴梅影 |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梅影著的《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以生动笔墨再现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之开山黄庭坚波澜跌宕的一生。同时,由正侧两方面入手,描写他和苏东坡、王安石、秦观、晏几道等人交往的经过,再烘托以王安石变法,以及北宋党争的时代大背景,读来妙趣横生。 内容推荐 黄庭坚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巨大而又存争议的传奇人物。以叙述其生平始末为主线,让这个历史人物一生的悲欢哀荣得以真实展开,是吴梅影著的《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精心撷取的独特视角。 目录 总序 自序:源自博物馆中的一段对话 一 桃李春风 1.落木干山天远大 2.山泼黛,水援蓝,翠相搀 3.谪在人间今八年 4.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 5.风前横笛斜吹雨 6.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 7.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8.人生莫放酒杯干 9.比邻诸老应相问 10.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11.润花小雨斑斑 12.山行十日雨沾衣 13.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 14.香蜜染成宫样黄 二 江湖夜雨 15.床帏夜气馥,衣桁晚烟凝 16.素餐每愧斯民病 17.解如明月逐人行 18.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 19.梅影横斜人不见 20.厌听鸿啄雪,喜有燕穿帘 21.少时草圣学钟王 22.何人得似醉中欢 23.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24.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25.对之空叹嗟,楼阁重晚照 26.江南一枕梦,高卧听鸣根 27.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28.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 29.黑云平屋檐,晨夜隔星月 30.青牛驾我山谷路 三 京华烟云 31.犹忆把樽酒,夜谈尽传更 32.竹声寒夏簟,辍寝中夜听 33.行要争光日月,诗须皆可弦歌 34.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35.江湖夜雨十年灯 36.百世神宗庙,千秋永裕陵 37.迎燕温风旎旎 38.国在多艰日,人如大雅诗 39.晓看整整复斜斜 40.虎儿笔力能扛鼎 41.天上玉堂森宝书 42.索索叶自雨,月寒遥夜阑 43.岂如箪瓢子,卧起一床书 44.满船明月从此去 45.本是汀湖寂寞人 四 摩围山色 46.芭蕉林里自观身 47.渊明喜种菊,子猷喜种竹 48.昨夜月明云散后 49.八月梨枣红,绕墙风自落 50.鬼门关外莫言远 51.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52.一斛明珠薏苡秋 53.声彻摩围顶上头 54.十分倾酒对春寒 55.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鹗 56.万里青天,姬娥何处 57.山自白云舟自横 58.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59.心似惊波不停 五 宜州晚唱 60.犹忆把樽酒,夜谈尽传更 61.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 62.翰墨场中老伏波 63.前身寒山子,后身黄鲁直 64.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 65.夜阑箕斗插屋椽 66.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67.扶藜上读中兴碑 68.短笛长歌独倚楼 69.山谷青石牛,自负万钧重 尾声:骑马天津看逝水 后记:今生笔法更老 附录:北宋帝系及山谷生平大事记 试读章节 适才问黄庭坚话者乃其大舅——李常兄李莘(野夫)。李莘前些年领乡荐,举孝廉,得以仕进,今为淮南西路无为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庐州析出建无为军,治巢县城口镇——今安徽无为无城镇,领巢县、庐江二县,属淮南道。时属淮南西路。)推官,他预备来接外甥到他任所去住些日子。因好些年不见,因此黄庭坚并不认得。 李常刚来此地不久,官余,暂借之居所就在敬亭山脚不远处一个幽静的农家庭院。三人走人庭中,只见一个衣着华丽之贵介公子玉立其中,手持折扇,对向歌女几名,正悠然吟唱: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 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钰照,犹恐相逢是 梦中。 座中,一名方面细髯之中年男子赞日:“小山小令,英气勃发,不输元献公神采。” 李常对歌女说道:“你等先退下。”又笑着对二位男子说道:“子固兄、叔原贤侄,某来举荐,少年乃常之外甥,分宁黄庭坚。” 继而转身对黄庭坚说道:“多向俊杰请教,诗文方可大进。” 黄庭坚施礼。 走人客堂落座。中年男子道:“说及诗词,乃小山所善,巩之同科进士眉山人苏子瞻亦是个中好手。巩恐怕叨陪末座亦是勉强。” 黄庭坚说道:“大人及建昌军曾氏一族,嘉祜二年(1057)多人高中,荣耀之极。几年至今,如雷之音犹在耳侧。为人为文,还望大人时时指点小侄。大人同科苏子瞻《刑赏忠厚之至论》,庭坚喜欢非常,若得机会,亦当向子瞻大人请教。”他又对青年公子说道:“小山兄是庭坚倾慕已久。” 今日座中几位,均是江南西路乡党。中年男子名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后居临川。曾巩出身世家,祖父曾致尧(正臣)、父亲曾易占(不疑)皆为大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便能吟诵,年十二为文即惊动四方。曾巩十八岁(景祜四年,1037年)时,随父赴京。二十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得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随之拜人欧阳修门下,结交同乡王安石,且同杜衍、范仲淹等均有书信往来。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之态度,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嘉祜二年,曾巩进士及第,而今(嘉祜四年,1059年)官太平州(州治在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名动一时。 要说前年,曾巩高中之年,即仁宗嘉祜二年,乃是宋代科考史上——不,应该说中华科考史上闪闪发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重要年代。 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据《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一载:“嘉祜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 进士及第之人有: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悼、王韶等。 此年及第者还有:黄庭坚祖父黄浞、叔祖黄灏、堂叔黄孝宽。后英宗赐“联桂芳”以荣之,并称“联桂芳三及第”。 状元——苏轼好友、章惇族侄章衡。 章惇因耻于落章衡后,丢下廷告,回家准备重考。 却说知贡举欧阳修见到《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能写出如此洋洋洒洒精彩政论的,必是自己学生曾巩无疑。为避免他人非议其徇私,并未将此令其拍案叫绝之好文点为魁首,仅列为第二。结果,屈居第二苏轼,却是背了曾巩同学之“黑锅”。 青年公子名晏畿道,年长黄庭坚七八岁,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人,为名相晏殊第七子。 P20-21 序言 夏末,曾经的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近旁的安阳,依然赤日炎炎:虽为早晨,并未见清凉。跟好多老者孩童一起,排队等候参观安阳市博物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在一起,很少见中青年人,退休老者和前来学习的孩童居多。可能许多游人不知道此处的好,都拥挤在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里罢。跟身旁的兄弟说起,出版社约稿“宋四家”苏黄米蔡,有难度,但想试试……身后耄耋老者插话,声音好大,几乎用喊:“你一定要写黄庭坚!先写黄庭坚!”我吓了一跳,继而哑然失笑,这分明是位不折不扣的“老黄粉”嘛。 中华书画、中华文化,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热爱它们的人、痴迷它们的人,才得以流传久远的吧?《砥柱铭》的天价背后,饱含炎黄子孙对它无法割舍的爱,有着厚重的、人文的、历史的、情感的、来自血脉深处的支撑。 喜欢黄庭坚,并不单单是因为苏东坡,因为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苏门六君子”之一,而是因为多年前,遇到厂他的诗、他的词,一见倾心——在我看来,好的感情,无法分析,大多是一见钟情式的。他(她)吸引你,必然是在他(她)身上,有着你最喜欢最为看重的特质。猛然问,你被击中,纵使仓皇失措,纵使失魂落魄,纵使身不由己,纵使最终失去,亦有着吟咏不尽的美好。太理智的,可以讲明条条款款的,就不是诗,不是感情,而是论文了。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因风飞过蔷薇”,多好呀,多好的呀!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而他的舅父李常,又是著名的藏书家,使得他具备极有利的学习条件,深入学习杜甫。山谷曾自道:“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许尹为任渊《黄陈诗集注》所作序日:“大凡以诗名世者,~字一句,必月锻季炼。”又说:“唯杜少陵之诗,出入古今,衣被天下,蔼然有忠义之气。”山谷“学杜”不懈,自然,得老杜精神。 由此,山谷可学,东坡不可学。一个有法可依,一个大才无痕。 《山谷诗集注》第一首,《梅》,是写给东坡的:“孤芳忌皎洁,冰雪空白香。”东坡《报山谷书》云:“《古风》二首,托物引类,得古诗人之风。”其推重如此,故置诸篇首云。第二首,《松》,亦是。“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后诗松以属东坡;茯芩以属门下之士;菟丝以自况”。 苍松、茯芩、菟丝,虽是山谷借颂东坡以自谦,亦是老杜诗意(喜用典、讲传承、格律严精)之精神延续。山谷吟水仙:“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正如其书,即便花气薰人,出笔亦快意无穷,可识劲力肝胆,法度依然其中。 灯下,又翻出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来读。山谷吟诗:“西风吹泪古藤州”——他怀念广西藤州(今藤县)逝去的好友秦少游,因而有如此深情。在生命的秋天里,这,几乎要令人落泪了。 对照着他那龙蛇飞舞的、被东坡戏为“死蛇挂树”的草书来看,这是一个豪情万丈的男人吧?内心又有着绵绵的诗情。 “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总有那么多颗闪亮的星,用那蘸满浓情的爱笔,挥洒永不褪色的诗句——让我们穿越回北宋,展开山谷书卷,来读他。 后记 此书惊蛇入草,书成不知绝倒。 自拟怀素前身,今生笔法更老。 ——黄庭坚:《墨蛇颂》 常有朋友问:看黄庭坚楷书,不似颜欧之端肃、赵柳之俊逸,特立独行,长手大脚,我并不喜欢,他为啥能在“宋四家”中名列第二? 我想了想,这样回答: 中国书法的精神,四个字:“气韵生动”。所以,晋人书法,后人美之日“晋书尚韵”。那么,能完美体现这个“气韵生动”最好的书体是什么呢?——草书、大草。 因而,自古只有“草圣”“草狂”,并无“楷圣”。“书圣”王羲之,更以行、草名世。但楷书是基本功,又很重要。 四家之中,蔡襄大字楷书可称冠冕,东坡、米芾行书精彩万分,如果要拿这两种书体来比较,大概山谷只能叨陪末座,信为其短。他的所长在哪里呢?——大草、长卷。 山谷一生恃才傲物,九牛不回,鲁且直,但他评价自己的草书:“自拟怀素前身,今生笔法更老。”又说“如此草字,他日上天玉楼中乃可再得耳!”“书尾小字,唯余与永州醉僧(怀素)能之,若亚栖(唐代书僧)辈见,当羞死。”毫不谦虚,相当自负。 观山谷存世长卷以及大草作品,在学习前人基础上,特别讲求创新:笔法的提按使转,笔势的正侧、起倒、逆顺、徐疾,墨色的浓淡枯湿,结字的收放、伸缩、险夷,无不恰到好处,是激情的爆发,纸上的诗篇,更是以生命书写的线条的舞蹈。 光芒四射,才华四溢,出乎法度,又在法理之中。 由此,长卷《砥柱铭》的天价,便不足为奇、自然而然了。 他的大草,张长史、释怀素之后,干年以来,一人而已。“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小子相懒书帖》)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面对山谷,后世袁枚曾感叹:“书到今生读已迟。”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