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競平191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16年留学美国,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商科学长、清华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筹委会委员。1929年转入实业界,致力于杭州闸口电厂、艮山门电厂的建设与经营,1937年杭州沦陷前夕,亲临炸毁电厂。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杭州之江大学,为企业管理系主任。《杭州沦陷之前后——蔡競平的70年》收录了蔡競平所著的《杭州沦陷之前后》一书,以日记形式向人们介绍了杭州沦陷前后的所见所闻。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蔡競平其他的存世文献、档案资料、书法作品等,是蔡競平有关资料的集中体现。
蔡兢平先生祖籍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1892年在江西省大庾县出生。早年就读南京私立汇文书院,1913年进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5年毕业。1916年以“庚子赔款”留学美国。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于1920至1922年秋,任教于复旦大学,为商科首任学长(即教务长)。1922年秋赴清华执教,曾任经济系教授、同学干事部书记(即主任)、清华同学会主要成员,1924年为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1929年,在国民政府财政部工作。同年,江南电气公司成立,应友人邀请转入实业界,赴浙江省杭州市筹备电厂,是为浙江电业开发的先声。
《杭州沦陷之前后——蔡競平的70年》收录了蔡競平所著的《杭州沦陷之前后》一书,以日记形式向人们介绍了杭州沦陷前后的所见所闻。
本书对研究杭州历史,特别是杭州抗战史、工业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第一部分 《杭州沦陷之前后》
原书再版
写在卷首
王文山先生序
杭州沦陷之前后
沉闷的难题
八一四——第一次空袭
警报枢纽之电厂
儿戏的防空设备
抱佛脚讲看护常识
停日电三小时
迁地为良
重赏下勇夫的“血书”
解款与借债
变态的业务处置
穷开心之接线生
“雪中索炭”之借煤交涉
借车
九一八捉汉奸之喜剧
黯然伤别
骨肉离合之迷藏
住医院三天
女中窃案
葬坟
造墙
派公债
移宿电厂
要“年金”的一难关
提存款又一难关
辞职之又一难关
寻儿得表
粉墨登场之前夕
破坏电厂
别矣员工
最后一瞥
第二部分 蔡兢平的70年
之一:求学时期(1913年至1919年)
《上海地方史资料(三)》摘录
清华学校毕业照
自传
清华学校合影照片
留学记录
哥伦比亚大学1918年毕业典礼记录
1918年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记录
哥伦比亚大学学籍处1918年档案
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硕士论文存档照
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毕业典礼记录
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记录
哥伦比亚大学学籍处1919年档案
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的住址
重辑四夫子书序
南口记游
忆旧游(本意)
诗两首
留美通讯
战时留学之良机
纂美国作战计划弁言
写读时
旅美闻见(一)
季报哭前总编辑张宏祥君文
编辑室(一)
旅美闻见(二)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大佐传略
留美中国学生联会民国八年选举结果并评
留美中国学生联会上美国大总统函并复函
留学界近讯(一)
记银行学会
编辑室(二)
纽约城发达史
记纽约城医院
同胞应有之觉悟
美国之“地下中国城”
外国岁数
旅美闻见(三)
留学界近讯(二)
编辑室(三)
《留美学生季报》总编辑年度报告
之二:复旦时期(1920年至1922年)
《复旦简史》摘录
复旦大学历史档案
《复旦公学同学录》摘录
照片
《申报》摘录
之三:清华时期(1922年秋至1928年)
照片
《清华之父曹云祥》传记篇摘录
《梅贻琦画传》摘录
《识庐——清华园最后的近代住宅与名人故居》摘录
《申报》摘录1
清华学生生活的今昔
讨论教务长提出的部长制度
《清华大学1923—1924年鉴》主编信息页
对校友的一席话
社会科学方面入门书目表
服务母校的清华同学
清华同学联合人寿保险之需要
清华毕业同学捐集同学基金之提议
本届周年纪念庆祝筹备之经过
归国之清华毕业同学岂可不订阅周刊
社会服务与课外作业
筹备大学略史
毕业同学应积极参预大学计划
入城暂停
喜庆弄瓦
欢迎建议
学校新闻
同学干事部非骈枝机关不应裁撤或归并
同学干事部非骈枝机关不应裁撤或归并(继一)
同学干事部非骈枝机关不应裁撤或归并(继二)
同学干事部非骈枝机关不应裁撤或归并(继三)
同学干事部催缴论文
教授会会员名单
《沧海浮生记》摘录
《清华园风物志》摘录
《清华大学九十年》摘录
《申报》摘录2
之四:过渡时期(1 929年)
《申报》摘录
《经济学》摘录
之五:电厂时期(1929年至1937年)(1945年至1949年)
照片
上海《中华》摘录
杭州电气公司致本会函
《清华同学会总会校友通讯》摘录
《旧景不厌百会读》之1935年杭州闸口电厂
杭州电汽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已人安全时期之杭州电厂
演讲:从公用事业说到民族复兴
《竺可桢全集》第6卷摘录
《此生此家》
《血证(二):侵杭日军暴行资料汇编》摘录
对杭州电厂经理业务报告之询问提要暨答复
杭州电厂参观记
《竺可桢全集》第10卷摘录
《竺可桢全集》第11卷摘录
《中共杭州党史(第1卷)》摘录
保卫杭州电厂
《浙江省电力工业志》摘录
电厂今昔照
之六:沦陷时期(1938年至1945年)
《云南省政府公报》摘录
《云南省志·金融志》摘录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上)摘录
《竺可桢全集》第8卷摘录
《竺可桢全集》第9卷摘录
之七:新中国前后(1949年前后)
照片
浙江省杭州市省参议员候选人名簿
蔡兢平递补参议员市长通告
杭州市参议会第一届第四次大会提案决议案一览
杭州市参议会第一届第六次大会第三审查委员会审查报告
杭州市参议会第一届第七次大会各审查委员会名单
八一九标准?战前标准?
请改杭州为院辖市本会晋京请愿经过
杭州市参议会参议员履历报告表
杭州市参议会第九届市政检讨会第一次会议录
《竺可桢全集》第10卷摘录
《竺可桢全集》第11卷摘录
之江大学校友录
之江大学1950年度教职员工名册
给之江大学1951级毕业生的题词
高级知识分子情况调查表
《竺可桢全集》第16卷摘录
第三部分 雁过留声
之一:蔡兢平其他存世文字
十年前后之民生观
中国公债问题
买货时定价之标准
道胜银行
中国海关制度概要及最近英国提案之批评
统制经济
经济统制与调节
谈滤光镜
对罗马教皇代表蔡总主教的祝辞
《我存杂志》三周年纪念祝词
之二:历史文献及资料汇编
《申报》摘录1
《陶行知全集》第1卷摘录
呈送工商部之会计师证登记文件
《浙江省政府公报》摘录
《张伯苓私档全宗(中)》摘录
《晏阳初全集》第3卷摘录
《申报》摘录2
《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摘录
许绍棣信笺
陈立夫信笺
之三:生活拾遗
家庭照
《海安金石家名家谭组云、魏建功》摘录
蔡兢平章印、签名
蔡兢平毛笔字签名、电厂章印、名片
蔡兢平与好友田浩征合影
扶轮社杭州成员合影
明淑婚诗
给学者郑桐荪的婚帖附信
长子结婚贺诗暨贺吴秉之亲翁诗
二姐二姐夫花甲双庆蔡兢平书法
三十七年仲秋应陈存怡同仁索诗并书
环城西路20号:那些应该记住的人和事
平英阁照片
平英小筑平面图
蔡兢平妻子张帼英传略
蔡兢平、张帼英遗照
附录一、蔡兢平年谱
附录二、蔡兢平家族树
跋
借车
电厂因业务需要,平日备有小汽车三辆,卡车六辆。抗战军兴后,亲友因逃难之需要,纷纷向予商借车辆者,几于无日无日。此中应付,至感困难。予惟一秉至公,以公务应用为前提,对于私人之需要,一概谢绝。幸车辆非予所自有,予不过享有支配之权,虽不免开罪于朋侪,然尚能获得相当之谅解耳。
犹忆抗战已起,某董事眷避莫干山,其女公子以山居过久苦寂,来居杭城,日日在轰炸之时,仍电话索车,作游逛之用。予不腾其扰,一面据实告以公事上需车至繁,不能拨借,劝其速返居山,以免在城冒不必要之危险;一面将此情形,及措置,函告某董事,以求谅解。卒幸获得谅解,未以细故,而发生误会。某董事之体谅艰难,至可佩也。
又一次,青年会干事夫人,以干事时适赴美,一夕来商借卡车。予与干事夫妇,虽极友善,但其时抗战初起,群情皇骇,不可终日。员工撤退,似若即在旦夕。厂中卡车,群赖以为撤退之工具。而其时车辆在途,被人征发使用,日有所闻,辄多一去不返者。予怵于此,且为员工安全计,对于干事夫人之借车,亦只得谢绝,深觉歉然。
中国银行会计主任陈仲勉君,全家三代,及一女佣,坐小汽车,由莫干山,过曹娥江,将至宁波,赴沪,在江边待渡,车未煞牢,司机他往,小儿弄车,驶入江中,全家淹死。此为抗战以后,友人中殉难之第一起,亦为最惨之一幕。事前陈君亦曾向予借车,予辞以困难,彼遂另借他车,遭此没顶之凶。事后予颇悔未曾借给予车。予之司机,甚为谨慎,或不致有临坡岸不煞车之大意行为也。
省政府职员,向来对予甚为客气。抗战后,某君亦派人来借车,云送老母出境。予有难色。来人竟谓某君有言,省府对于私人车辆,行将征调应用,意谓予若不允借给,则某君将利用职权,强制征用。予只得答以倘因公征用,惟有乐从。至于威胁图借,在所不受。某君者,与予尚有同学之谊。其所派来人之言,是否出自某君,固不得而知。但当时予以有车之故,应付之难,可以想见矣。
最后撤退时,予与同事坐予向用之雪佛来小轿式新车至绍兴。为保存计,即命总工程师改坐轿式车,由绍至甬,将轮船运至上海,交还董事会。其总工程师原用之福特篷式新车,开至宁波,俟总工程师到申报告一切后,复回宁波,即乘此篷车,返金华,搭火车赴汉口,而将此篷车,交还本公司股东——金华中国银行——使用。公司尚有一极旧之福特篷车,予留置绍兴事务股长胡君寓中,原拟俟予同眷由诸暨过绍兴时,乘往宁波,仍运回上海,交还董事会之用。乃未逾数日,即被军队征用,换到收条一张而己。以上三小汽车之下落,交代明白。
厂中大卡车,全未开出。事后[思]之,殊为可惜。设使撤退时将卡车六辆,满载员工二百余人,过桥至萧绍诸暨一带,员工固免奔波,公司亦多所保全。当时盖以为卡车存杭,可以保存,开出反不免失踪也。是诚予之失着耳。
九一八捉汉奸之喜剧
开战后,家人避武林门外小河东村汪友效香处,取其空旷。后以城中无事,亦时返寓。徐友谷麟,服务浙大,单身寄寓于迎紫路西[华]大楼。因空袭饮食店停业,曾受饿数次,遂邀至予家同居。九一八之夕,忆系阴历八月十六日月明如洗,警报适来,予与家人及徐君均在寓中。徐以食鱼被刺,骨梗在喉,正百计思解此厄。灯火既熄,机声在空。忽闻予后门外五六人挝门欲入。由隙窥之,衣中山装持手电筒,势甚凶,声言自保安处来,有公事,而不能道此屋主之姓名,及欲会之人。当时杭市伤兵甚多,间有意外之事故。予疑来者不类,未敢纳之,因而益启来者之疑,挝门愈急,急以防空沙袋抵门。一面因徐君建议,电话报告近段警察派出所,蒙派警官率队来。其时来人己问至予寓之前门。门内闻警官与来人问答。方知来者确为保安处派遣,为首者侯姓。当空袭警报发出后,宝石山上某哨,见此方洋房顶层,有一似信号灯之绿光,由大而小,由小而大,疑有汉奸,乃跟寻至予宅,欲入搜索,予又未肯启扉,故尔益疑。警官说明予之身份,力保无他,允次日投保安处质询,来人与警始去,予乃电保安处值星官,报告此事,并询应否于当晚解除警报交通恢复后或次晨,到处听候质询。值星官亦已知此事,云待派出之人报告后,如有需要,再行传询。予以为可告一段落矣。旋解除警报,电灯复明,登楼饮茶,见邻窗内有绿光,初疑即哨兵所见。乃将予室中之灯关熄后,再看邻窗仍有绿光。(后知为灯光反映)予与徐君即议出至圣塘闸,比予屋地势较高处,一观究竟。乃予等方步出后门,即为一哨兵制止,予始恍然保安处来人,固始终未离予宅,仍在附近,继续侦伺,迨见予启闭室内之灯,又拟外出,故尔制止予之行动也。予知搜查者当立至,急电话告电厂,派庶务胡君来寓,料理或有发生之事务。而门铃之声已大振。予立延来人入,陪同登楼,搜寻所谓信号灯者,当然无所得,指示邻屋绿灯,亦谓非是,起初挝门之侯姓,亦在其中,互释挝门闭门之理由,与彼此之猜疑,又谈悉予之地位,实司空袭时灯火管制之枢纽,当不致有汉奸之嫌疑。予虑近寓若真有汉奸,大为危险,故由侯姓登宝石山哨位,遥望予寓,同时启闭予楼上之灯,以察所谓绿光之有无,另留一职员在予寓中,司电话之传递,至午夜,不得要领,留予寓之员,亦登山察看,最后来电话,嘱转令予门前哨兵回营。予仍嘱该哨兵自听电话后,始道歉而去。其实保安处执行勤务,无歉可道。惟此捉汉奸之喜剧,则始终未经揭破,以后保安处固未传予质询,予亦未投处查问。徐君谷麟喉间鱼骨,经此一翻兴奋,亦己消失无踪矣。
P16-18
我的父亲、蔡兢平的小儿子蔡杭芝2011年过世后,家中属我梦见他最少。妈妈说,那是因为父亲最放心我。2015年11月初某夜,一向少梦的我清晰地收到父亲让我出一本书的托咐。其实,父亲生前就曾叮嘱我要“立言”。梦里,我同样以“世间不缺我写一本书”回复家父,只见他面露不悦,于是我勉强应承下来。只是醒后颇感困惑,不知自己要写什么。毕竟梦境,我也没太当真。
11月22日,我在新浪微博私信中收到一个陌生人的留言,大意是他因研究杭州民国史搜索到一些我爷爷蔡兢平的资料,因为他爷爷生前是我爷爷最要好的朋友,所以他通过网络搜索到我弟弟在家父追悼会上的悼词,因为悼词记录在我的豆瓣日记中,豆瓣上又有我的微博链接,于是他一路找到了我。
他就是促成本书编辑的贵人——田建钧先生。此后,他很快电邮了他爷爷、民国时期杭州名律师田浩征和我爷爷在平英阁的合影。他告诉我,我爷爷曾是杭州扶轮社最积极的成员,并提供了扶轮社某年的合影,合影中我爷爷拿着扶轮社社标,端坐在前排中央。他告诉我,《竺可桢日记》中有关于爷爷的记载。他提起爷爷的旧著《杭州沦陷之前后》,并鼓励我再版这本书。
我把这段巧遇分享给母亲和姐弟。他们告诉我,父亲遗留的电脑里就存有一个网络版的《杭州沦陷之前后》。前些年,他们曾跟我提过这本书,但我听后并没有深究。
我突然意识到,《杭州沦陷之前后》就是父亲的梦里所托。
于是,在继纪念父亲的《时光之书》后,我们的家庭围绕着爷爷的《杭州沦陷之前后》再次展开了一个共同的项目。过去一年多来,我和姐姐蔡艺、弟弟蔡荃、姐姐的女儿景佐分工携作,找线索、搜资料、核对史实、编制书稿、录入、校对、排版……我们分享获得珍贵资料的欣喜,我们共担巨大工作量的压力。编辑的过程中,妈妈找到家中的老照片,并根据回忆提供了史事佐证。我在杭州、上海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妈妈一直陪伴在我左右。她也通过爸爸的朋友,辗转搜集到了有关爷爷的一些资料。我们也求助了大姑妈、爷爷的长女蔡文希女士。由于多年居住在美国,她保留了一些有关爷爷的珍贵资料,而记忆清晰、思路敏捷的她在整本书的编制、校改中,提供了难得的家史信息。大姑妈的长子、爷爷的外孙陈一宇(Emest Chen)则帮助拍摄、传递照片。
五年前,我们在《时光之书》的跋中这样写道:“这个项目,因由父亲把我们再次联结起来——跨越空间(北京、杭州)——跨越时间(过去的回忆、现实的生活),许多封尘的记忆随着曾经的影像和文字鲜活起来,情感的藤蔓循着过往的岁月攀缘生长,一直延伸向未来。”时隔五年,因由爷爷,因由《杭州沦陷之前后》,我们再度联结,而这次这个项目,跨越了中国、美国,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跨越了曾祖孙四代。
本书的编制,受到多方贵人的无私相助。
田建钧先生是这个项目的促成者,因为他对杭州民国史的广泛涉猎,提供了多个文献出处和诸多资料查找的线索,没有他,就没有这本书的缘起;也因为他的有心查找,我们祖辈的友谊得以在大半个世纪后重续前缘。
复旦大学是爷爷留学回国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复旦同学会北美负责人刘晔先生获知我在查找爷爷的资料,马上帮我联系到了复旦外联处的陆颖丰女士。2016年9月中,小陆在复旦大学的邯郸校园热情地接待了我和妈妈,并引荐了复旦档案馆、校史馆的陈启明老师。陈老师基于她的研究和资料检索,向我提供了爷爷在复旦时期的珍贵资料和照片,以及爷爷在清华学习期间的大量执笔文章。这些资料构成了本书“求学时期”、“复旦时期”和“清华时期”的重要内容。
清华学校和清华大学是爷爷早年学习、工作的地方。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范宝龙先生、副馆长金富军先生、刘惠莉女士不辞辛苦翻阅原始档案,提供了大量一手、珍贵的资料和史实考据。这些来自清华的资料构成了本书“清华时期”的主要内容。他们也为本书的编辑提供了可贵的专业意见和指导。
我也万分感恩我先生的好朋友王开元先生,由于他的牵线,我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程健馆长、中文部王成志主任的帮助。两位王先生带我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善本手稿图书馆(Columbia Rare Books and Manuscript Library),在那里,我查询到了爷爷1919年递交的硕士论文。当我面对厚厚的蓝色文册,抚摸将近一个世纪前爷爷用老式打字机一字一句敲出的文字、意识到我与素未谋面的爷爷竟然是通过这种方式穿越时空握手相遇时,悲欣交集。之后,我又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学籍处的Bill Santin先生找到了爷爷的学籍资料: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善本手稿图书馆的Jocelyn Wilk女士,在1918、1919的学校年鉴中找到了有关爷爷点点滴滴的信息。
云南师范大学教师、西南联大史研究者龙美光先生与我们素昧平生,当我弟弟向他发出求助邮件时,他第一时间回复并提供多张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珍贵照片。
本书收录了多张杭州电厂的历史照片。提供者章胜贤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用镜头记录杭州城旧貌,至今拍摄杭州30余年,留下数万张老杭州照片,一些照片通过他的微信公众号“章胜贤的钱塘记忆”让后人遥想、追忆。另外,他还收藏了2000多件与老杭州有关的各种历史遗存。本书收录的1930年代杭州电厂的照片是他藏品中的精品,而2002年11月30日杭州电厂爆破拆除时,他冒着连绵冬雨守候在钱塘江畔,用镜头留下了沉重而珍贵的历史一瞥。 本书还收录了上海《申报》20世纪20年代有关我爷爷的多篇报道,当我拿着检索目录,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电邮上海杨浦区图书馆,询问可否获取所有报道的电子文档时,署名“杨浦区图书馆”的邮件很快回到我的邮箱中,不过几天,几十篇相关报道的电子文档送到了我的邮箱中。事后打听得知,帮助我的工作人员叫朱佳莉,虽然如她邮件所述:“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我早有耳闻,杨浦区图书馆为类似查询一直提供大量帮助,他们的服务精神让我深深感动。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西泠印社出版社吕凤棠副总编、洪华志主编的专业指导和精诚扶持,他们对本书题材的赏识、他们的学术造诣、他们的诚意鼓励与不遗余力,让这个出版项目如虎添翼。与杭州影天印业总经理蔡鸣晓女士的结识是巧合也是冥冥之中的蔡姓之缘,她的掌控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和敬业热忱,使这个项目在多个关口柳暗花明,而影天印业项目团队的王熊娟女士和齐照静先生专业、耐心、兢兢业业,他们细致的工作无声却明确地显现在书的页里行间。
我还要感谢我先生的好友谢植昆先生、史宗恺先生、罗群女士、张博先生、我的前辈陈福民老师、父亲的战友寿维奎叔叔、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业务处李金美前副处长、清华大学出版社张立红老师、我的好友邵一红女士、戴军先生、刘秀平女士、孙凤女士、王心阳女士、我在新浪微博的网友范勤毅先生、杭州潮鸣派出所的王萍女士……他们在我最最需要的时候,向我热情、无私地伸出了援手,点点滴滴似雨中送伞,如雪中送炭。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许许多多类似贵人事务上的扶助、精神上的支持,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我们唯有无尽的感恩!唯憾史料浩瀚,我辈才疏学浅,本书汇编难免纰谬阙漏,尚祈阅者不吝赐教、指正。
最后,我还要向我的先生黄勇表达深深的感恩。他的鼓励、建议、人脉关系辅助这本书从一个小册子展开成了一幅历史画卷。他总有善于把单一的直线立体成网的驱动力。
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一个家族的光荣。这些史料同时也深刻印记了一个民族在几段特殊时期的过往,成为爷爷对他身后世界不经意的反思和馈赠。这本书诉说了时光,亦必随着时光的往前迁徙,散发出更多珍贵的光芒。我们沐浴在这光芒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这是爷爷留给我们的礼物,经由他的文字和影像传递到我们每个家族成员的手中。我们将带着这份荣光,以此为力量,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爸爸,放心吧,我们完成了您的梦里所托。
蔡兢平孙女蔡芫
代表:
大姑妈、蔡兢平长女蔡文希 妈妈、蔡兢平儿媳王佩珍
姐姐、蔡兢平孙女蔡艺
弟弟、蔡兢平孙子蔡荃
外甥女、蔡兢平曾外孙女景佐
成稿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
201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