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徽州记忆(1938汪荫祯日记)/安徽师范大学徽学资料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荫祯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汪荫祯著的这本《徽州记忆(1938汪荫祯日记)》介绍了,徽州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理学家朱熹、珠算发明家程大位、戏剧家汪道昆、新安医学开创者汪机、新安画派宗师渐江、红顶商人胡雪岩、哲学家戴震和经济学家王茂荫等等,他们是徽州文化的开创者、传承者。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人主要从宋代至清代期间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些文化内容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又受到道家、释家思想的影响。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值得记忆与回味。

内容推荐

汪荫祯著的这本《徽州记忆(1938汪荫祯日记)》是一本战乱年代的青年日记

这是一段抗战岁月的历史记忆

这是一份徽学研究的有益资料

在徽州避难的徽商后裔汪荫祯,忍受丧妻之痛,离开父母与年幼的爱儿念慈,百无聊赖,整天在忧惧与苦闷中度过,只得以读书看报、记日记、练毛笔字、打麻将等来打发时光,在战火纷飞、亲人离散,生死未卜的境况下,日记真实记录了时局的变化,及战乱之中抛家离子的一个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目录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后记

试读章节

九月二十日 星期二气候:阴

昨夜我又那个了。

因精神不佳,懒得动,事情故而未做。

因昨日之带来口信,伯父今日去潜口接桂姊来。 因厘表兄由扬发来之信,今日在无意中见到,已有十个月不见其字矣。录之,以为将来之纪念也:

表伯父母大人:尊前久未赐训,时深思慕。近想玉联康泰,潭第多吉是祝。侄由旧年玖月回扬,一切尚好,舍间及仲叔府,幸无大损。现二婶母、祥哥等,仍在东台。荫祯谅在徽安好。先父常州之血汗已尽付丙,奈何!各公司所存之盐,据闻早告尽矣,未知确否?二叔处已有三月未通信息,因便人受交通所阻。耀昆余时有信到徽。现扬地甚靖,祈勿饰念!暇望赐示免盼,专吉敬祝双便。——捌月拾壹日。

报载:各线沉寂。欧局又因法首相德拉弟及外长庞莱,飞伦敦访晤而转有新气象,有共同阻德捷堪界之说,待英相二次访德后,可有澄清之望。但捷政府发表公报,云所定计划,非有提政府同意不可,而前途尚有多少困难也。捷政府已下令解散苏台德党之说,通缉洪论已交最高司法当局研究,苏党组便衣队扰乱。不知消息如何,有待证实也!

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气候:阴

今日天色仍现阴霾,但未见雨。

报载:敌又在香山登陆。苏北宿关坝发生激烈战。国联大会我代表坚持督促根据盟约第十七条,关于会员国与非会员国发生争议之条文,调解中日争议,已发出照会通知倭国,倭内阁将于今日开会讨论一切,闻有拒绝大会之邀请云。敌在进退维谷的当儿,作“孤注一掷”“声东击西”的故技,作最后的试探,有用舰骚扰浙江海面闻。恐浙海已封锁了,沪地交通,因而中断矣。

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四 气候:阴

今日鉴弟由许村来,过此往校。带来前次之信,共四只[封],有记之必要者记之:

祯览悉,日久未晤,殊深系念。未谂何曰来呈,籍慰心臆。我前已得接尔哥及昆弟来函(今附阅),皆由东直接寄来,我当时即先后寄复两函,至今已逾一月、半月,谅近日投到。据尔哥云称,故附伴赴扬一看,我去信时亦经阻梗,嘱其未收复之前,不必冒险,即有损失,只好听天命,曾不悉此信迟到时有效否?徽中校开学,光鉴曾否到校,断不致过门不入?日渐秋凉,望早晚加衣要紧。便泐,顺问近佳。尔舅母前请前。伯父平安字。又七月二十四晚。

父母亲大人膝下:叩禀者,自去岁十月间未通音信,不知两大人精神康健,时刻挂念。男自二月间由长回洋,未及一月后,又避至东海滩,半月后方能回家安居。虽时受惊恐,幸阖家均平安。现盐、兴、东、泰交通已恢复,男特来东,至二伯父母处请安,幸喜均安健如常,祈勿饰念。兹近来徽里情况以及大人康健,桂姊平安否?念之,恳祈示知为祷!肃此禀陈,叩请福安。坤男叩上。古七月廿日。古又月初八日,早到潜口徐府,祈代报告平安并请安。

伯循仁兄台鉴:顷接惠书,并嘱转寄令弟一函,当遵所请,即日附邮,祈勿饰注。前者东台邮政已通,以后若有函至东,可直接投递到,则毋多费时日,便利不少,顺以告知。祈亮发为荷,专此布覆,叩请大安!弟张一峰谨启。八月二十九(九月十七收)。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五气候:阴

报载:我国驻美大使王正廷①辞职,由胡适②继任。

前阅《捷报》(南昌版)载:苏联大使由杨杰继任,德大使由外次陈介继任。不知对于将来外交上,可能开一新纪元否?国联大会讨论滥炸平民问题,英外部秘书长华尔斯特发表演说,建议三项,要求大会表决通告,即(一)宣布轰炸平民者为非法;(二)空中被攻击目标,必须易于辨认,使攻击者有加以轰炸行为权利之目标;(三)凡轰炸此项目标时,必须取慎重之方法,使目标附近之平民,均不致因轰炸者之疏忽而被炸。国际法以人道主义之立场,规定海陆军战时行为限制,系逐渐实施者,今日为人道主义计,空中战时行为,亦须加以考察云。此又是空言,对事实无补。英法以重大压力加诸捷克,因此被迫接受英法之计划。德以武力恫吓,纷纷调动军队。英法恐吓诱骗,捷终忍痛牺牲。英首相今日再度飞德晤希特勒。美表示不满英法之计划。苏仍沉默,不表示态度,怪哉?注释:

①王正廷(1882—1961):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民国时期高级外交官员。1928年6月王正廷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主任、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0月与日本代表谈判“济案”问题,未能取得进展。其后曾与美、英、法、德等国订立“新关税条约”,争取到西方国家一些让步,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他执行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1931年“九·天一八”事变后,被迫辞职。1936年8月出任驻美大使。1938年9月奉调回国,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上海市参议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董事等职。

②胡适(189l一1962):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糜,昵称糜儿,学名洪驿,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著名学者。抗战初期。出任国民政府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在美国及加拿大游历及演讲。转游法国、瑞士和普鲁士。10月3日,由欧返抵纽约.5日,赴华盛顿就任。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这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5年4月25日,胡适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9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11月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1946年6月1日,五十六岁的胡适由美国动身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前往美国,后专注于学术研究。P96-98

序言

学界以为,徽学之所以引人注目抑或能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于它不仅具有为世人瞩目、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和遍布徽州山山水水让人叹为观止的大量古建遗构,同时还有已被收藏或仍散落人间的近百万件深具“徽州记忆”特色的徽州文书。

然而,徽州文书中,以土地、商业等经济往来文书较多,并较早受到学界重视,中国社科院、安徽大学徽学中心和黄山学院,已先后整理、出版了自宋到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册之多;相比之下,同属“徽州记忆”的徽人书信和日记的整理、出版,尚有差距。

就徽人日记来说,王振忠先生已整理出版了一册《水岚村纪事》,因开掘深且通俗易懂,一时洛阳纸贵。如今我们又欣喜地读到了邵宝振先生整理的1938年一位徽商后裔的回乡日记,作者是一名大学生,记录了因日寇入侵、学校迁徙而滞留老家徽州时的所见所感,虽然比起丰富的徽州历史只是沧海一粟,然而毕竟打下了深深的徽州印记。

从图书的受众看,无论学界还是社会上的一般读者,对这类图书都比较看好,其理由便是它的真实性和个体意义。因为自古以来,多少贤圣之说,即使一些经典结论,也常有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更不要说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一些时候的文字几成游戏。正如有人说的,历史就像一个小女孩,你爱怎样打扮就怎样打扮。于是乎,无论是作为历史研究还是大众阅读,民间日记和书信乃至其他文书,因为其本真才更有价值,才更受欢迎。

为此,希望就“徽州日记”能有更多的整理出版,能成一系列,这将是一大善举。就我见到的这类“纸头”即有歙县西溪书香门第汪吉修、汪采白父子日记,有清末翰林许承尧日记,有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五四”运动前后的日记,更早的还有明末遗民新安派画家郑旼《拜经斋日记》,清末学者程可山以及“绩溪三奇人”之一的程秉钊日记,等等。相信只要抱抢救之心,积极收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徽州日记”面世。

当然出版前人日记,还要通过整理,才能适合今人的阅读习惯。本书中,邵宝振先生对日记主人及其相关人物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并就一些历史背景包括日记中所提到的一些徽州乡俗有详尽介绍,从而丰富了内容,扩大了知识面,也为阅读提供了方便。

徽学研究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料支撑,虽然前人已做了很多奠基工作,但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挖掘,系统整理出版历史上的徽人日记即是其一,令人欣喜的是,安师大出版社正在致力于此,我们期待着“徽州日记”和更多好书的面世。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后记

数年来,我一直注意徽州文书的收集,201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歙县古城的打箍井街凌利辉的古玩店中发现了这本日记。次年我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该日记的文字录入与校注,本拟想在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出版这本册子,但由于出版经费等原因未能如愿。

2015年9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的康健博士来访,我将这一心愿告知于他,康博士表示,回去之后将这一情况向安徽省徽学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世华先生汇报。11月29日,“徽商文化与当代价值学术座谈会”在歙县披云山庄召开,会后,我将稿本交给了王世华先生。王先生表示,回去后看了稿本再与我联系。2016年2月,经过王世华先生的多方协调,《徽州记忆·1938——汪荫祯日记》一书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资助,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

套用一句俗语,谓之“好事多磨”。在此书稿正式出版之际,谨向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做出努力与无私帮助的王世华先生、徐斌院长、刘道胜副院长、康健博士及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诸位领导、孙新文主任、李克非编辑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原安徽日报社高级编辑鲍义来老师,安徽省徽学会理事、歙县党史地志办主任胡武林先生为本书写序言,在此谨向两位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我的夫人邵文琴女士一直支持我的徽学研究,她协助我完成了本书的文字录入工作,由于大部分地方日记记得潦草且字体甚小,需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一字一句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在此谨向她致以谢意!此外,徽州区档案局局长许振东先生、副局长方有良先生,歙县中学许骥老师先后陪同调研;我的大学同学、合肥第十三中校长张育明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不一一致谢!

出于学术上的考虑,本书对日记原文未作增删,如有冒犯,敬请原谅!书中日记原文的注释以“()”表示;个别缺字以“冂”表示;原文错讹字的勘误及部分地名简称的补注等以“[]”表示;对日记原文涉及的部分地名、人名及民俗等作了必要的注释,对文中晦涩难懂的字词亦予以注释;为便于阅读,均采用了文后注的方式。

光阴荏苒,此册“汪荫祯日记”的时间已过八十年,由于世事变迁,信息阻梗,虽经多方探寻,仍无法得知汪荫祯是否有后人,其后人是否依然健在?如若汪荫祯仍有后人健在,涉及本书的相关事宜,请与本人联系。

由于本人多年从事行政工作,文史知识匮乏,其中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教正!

邵宝振

二○一七年三月于古歙十咏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