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记全鉴(珍藏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西汉)司马迁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写作完成。其规模宏大、内容广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余字。

东篱子解译的这本《史记全鉴(珍藏版)》省去了《史记》中的“书”和“表”,只收录了本纪、世家、列传中的内容,并且每一篇文章我们也仅萃取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每篇由【原典】、【注释】和【解读】三部分组成。

内容推荐

司马迁著的《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东篱子解译的这本《史记全鉴(珍藏版)》在《史记》原典的基础上,参考史学名家们的研究成果做了注释和解读,以便于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

目录

◎五帝本纪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周本纪第四

◎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本纪第六

◎项羽本纪第七

◎高祖本纪第八

◎吕太后本纪第九

◎孝文本纪第十

◎孝景本纪第十一

◎孝武本纪第十二

◎吴太伯世家

◎齐太公世家第二

◎鲁周公世家第三

◎燕召公世家第四

◎管蔡世家第五

◎陈杞世家第六

◎卫康叔世家第七

◎宋微子世家第八

◎晋世家第九

◎楚世家第十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郑世家第十二

◎赵世家第十三

◎魏世家第十四

◎韩世家第十五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孔子世家第十七

◎陈涉世家第十八

◎外戚世家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王世家第三十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第二

◎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侯列传第十二

◎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子列传第十四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平原君列传第十六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范雎列传第十九

◎乐毅列传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鲁仲连列传第二十三

◎屈原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魏豹列传第三十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列传第三十三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樊哙列传第三十五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汲郑列传第六十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①。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②,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梧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③,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瞑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问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④。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溅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馀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⑤。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mei)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⑥,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⑦。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P24-26

序言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写作完成。其规模宏大、内容广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作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千古绝作,《史记》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司马迁以其独特的视角,挥动如椽巨笔,记载了一件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再现了过去时光岁月中那一段段、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战争场面以及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余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的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的写法。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于受篇幅所限,在编撰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省去了《史记》中的“书”和“表”,只收录了本纪、世家、列传中的内容,并且每一篇文章我们也仅萃取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因为《史记》的成书年代比较久远,其中有很多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句型结构,为此,在《史记》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对其中部分字词句做了一些简单的注释,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多少兴衰多少荣辱都映于其中。所以我们读《史记》不仅可以丰富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和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关于这一层意义,我们会在每一篇的“解读”栏目中反映出来,以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感悟历史。

最后,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的人生之路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解译者

2017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