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史话/认知国学经典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读国学经典,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史学泰斗牛刀小试的历史通俗读物!

传承百年学脉,致敬国学大师吕思勉,老中青三代学人陪你读国学经典——《三国史话/认知国学经典书系》。

本书由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亲自写序,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嫡传弟子雷原、历史学家陈永龄先生嫡传弟子白金钟担任主编,著名学者黄朴民先生嫡传弟子、学术新锐白立超博士撰写导读。

内容推荐

由雷原、白金钟主编的《三国史话/认知国学经典书系》是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完全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本书文字流畅,是一部难得的三国普及读物。

白立超博士带着我们一起读《三国史话》,了解史学大师吕思勉其人其作品,梳理《三国史话》的亮点与价值,帮助我们迅速把握《三国史话》精髓,形成独特认知和洞见。

目录

《三国史话》导读

三国史话

楔子

宦官

外戚

黄巾

历史和文学

后汉的地理

董卓的扰乱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真相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替魏武帝辨诬

从曹操到司马懿

替魏延辨诬

姜维和钟会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司马懿如何人

司马氏之兴亡

晋代豪门斗富

附录

后汉乱源与三国始末

袁曹成败

论魏武帝

曹嵩之死

关羽欲杀曹公

孙策欲袭许

边章、韩遂

张纯之叛

诸葛亮南征考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李邈

姜维不速救成都

马钧

三国之校事

魏氏衰乱

蜀魏之亡

孙吴之亡

试读章节

宦官

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被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厉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作了一篇传,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作《礼记》。《礼记》的第一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问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作《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纵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作《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它是子虚乌有,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就是为此。

然则古人没有应用的知识技能么?不然。我们知道:所谓三代之世,已有较高度的文明,其时有许多事情,已非有专门知识技能不能办,就是现在所传的几部先秦子书,其中包含专门的知识技能也颇多,不能说全是后人伪造的。然则古人的知识技能,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从宦之中得来。

古人解释宦字,有的说是学,有的说是仕,的确,这二者就是一事。因为在古代,有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那件事的机关里,且办事且学习而得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是学。

P20-22

序言

正值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际,雷原教授计划选择一批民国时期的书籍,附之以导读进行出版,我非常支持,很乐意为他的这一出版计划写几句话。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农耕文化与西方商业文化的较量,历经一百八十年的西风东渐,西方商业文化已主导整个世界。然而西方商业文化主导下的世界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致使全世界也包括中国面临着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异化危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面临严重威胁。随着对西方商业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关注东方,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类找到出路,这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然而,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事业,许多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着疑虑,诸如反转基因农业问题、中医与西医选择问题、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与“君子喻于义”矛盾问题、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不外乎:第一,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与文化,以“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这种简单化的二分法思维来对待中华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是不行的。传统文化伴随历史的发展变化,有所损益或者创新,不能因为历史上的很多东西不能被今天的现实所用,就说它是糟粕,这种认识有悖于历史,也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述而不作的精神。第二,科学与自然之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在自然之道与科学之间,我们应视科学为第一原则,还是视自然之道为第一原则呢?第三,在农与商之间,孰主孰次的问题,更确切地讲,在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谁是第一位的?两者兼顾自然是对的,但何者居于主导,何者处于从属?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在今天都能得到深刻的反思,得到明确的答复,我想大概中华传统文化离真正复兴的日子就不远了。历史不能割断,我们不仅要对中华文化几千年之历史进行研究,从对历史的研究中、反思中形成我们今天的思想,还要借鉴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类似今天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成果,使人们能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会使我们少走弯路,也站得更高。

其实民国时期,对上述这些问题就有过争论,诸如科学与玄学的争论,玄学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然之道;对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辨;还有中国本位还是全盘西化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民主与独裁之争,等等。

对民国时期人物及其著作进行梳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如果能借鉴民国时期的文化思想,一定会对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事业大有裨益。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非常赞同研究民国并出版相关民国的书籍,如果全社会能借助这些书籍对民国时期的思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那么将有助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早日复兴。

楼宇烈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以为:纠正错误的历史知识,解释一些为人忽视的史事真相,说点意味深长的历史意义,是这本《三国史话》的三大特色。

——历史学者 张耕华

学术大家肯腾出时间写点通俗读物,或是编些学校教材,这绝对是大好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像朱熹编蒙书,叶圣陶给中小学生编《国文》,狄更斯有《写给孩子的英国史》,布罗代尔为法国中学生写《文明史》,都是例证。这些书,受惠的主要不是学术界而是普罗大众。吕思勉先生的这本《三国史话》也很好。很多非专业人士因为读过《三国演义》或看过影视剧,自以为对三国很熟悉,其实真未必。读读这本史话,至少可以澄清一部分小说或影视剧里的错误。不仅如此,吕思勉老先生虽然毕生治古代史,但他绝非那种书斋里的老夫子,他年轻时新派的很,还在报纸上写侦探小说。《三国史话》同样是他“玩”出来的,所以,他大可以在书中以古讽今、借题发挥,大有“渔樵闲话”的风致,也颇见出他虽为书生却不输于政治家的见识和谋略。

——豆瓣网友danyboy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