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权威建国史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戈登·S.伍德著的《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用200页的篇幅精述美国革命全过程,是该话题上一本最为精简的权威史书。
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的诞生史,美国的历史与精神发源。后世的美国人,从林肯到马丁·路德·金,在他们的著名演讲中无不汲取美国革命诞生的价值、愿景、合法性与自豪感。了解这一段诞生史,是我们读懂这个国家的关键。
| 书名 | 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精)/观察家精选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作者 | (美)戈登·S.伍德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权威建国史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戈登·S.伍德著的《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用200页的篇幅精述美国革命全过程,是该话题上一本最为精简的权威史书。 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的诞生史,美国的历史与精神发源。后世的美国人,从林肯到马丁·路德·金,在他们的著名演讲中无不汲取美国革命诞生的价值、愿景、合法性与自豪感。了解这一段诞生史,是我们读懂这个国家的关键。 内容推荐 戈登·S.伍德著的《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是一部精炼而权威的美国建国史。18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收紧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居民感到英国的专制正在蚕食他们珍视的自由。日趋激烈的反抗最终引发了一场集军事、政治、社会和精神变革于一体的大革命。这场革命成了如今世界第一强国的发端。 美国革命因为它特有的戏剧性和开创性,吸引了当时全世界的目光。临时组建的革命军,将领没自经验,士兵衣不蔽体,却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军队。美利坚人急切要摆脱专制与压迫,而在广袤如北美的大地上建立共和国,当时鲜有历史先例或思想先哲为他们背书。但美国的国父们却成功了,为后世建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政治理念。 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没有贵族封号,没有世袭统治,权力来自人民——绝大多数人类成员此前从未想象过的图景,却被美国革命实现了。美国革命创造的奇迹,让美国人逐步摆脱了身居西方世界边陲荒野的自单感,认为自己的祖国代表了人类的未来——是人们实现政治梦想、发扬实干精神的人命之地。 目录 前言 年表 地图 美国政府结构示意简图 第一章 源起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 经济扩张 英帝国的改革 第二章 北美的抵制 英国的反应 不断加深的危机 帝国辩论 第三章 革命 独立之路 《独立宣言》 自由的庇护所 第四章 宪法制定与战争 州宪法 《邦联条例》 为独立而战 第五章 共和主义 对美德的需求 蒸蒸日上的美国 平等 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 第六章 共和主义社会 战争的影响 革命的影响 共和主义改革 反奴隶制 共和主义宗教 第七章 联邦宪法 危急时刻 费城制宪会议 联邦主义者与反联邦主义者的辩论 试读章节 美国革命的渊源的确深藏于美利坚的往昔岁月中。英国的新大陆殖民地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繁衍生息,传统的欧洲制度和惯常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让许多殖民地的人相信他们真的在背离文明的欧洲生活准则。与繁荣而强大的宗主国英国相比,18世纪中叶的美利坚显得像是个原始又落后的地区:动荡不安,没有真正的贵族阶层,也没有威严的法庭和大的城市中心。实际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文明世界的特质。这导致了殖民地居民时常深感有必要为其社会的野蛮、文学和艺术的微不足道以及他们事业的琐碎表达愧意。 18世纪60年代,大不列颠帝国突然开始全面控制这个正在变化的新大陆,殖民地居民在这之前的一个世纪中未曾感受过这样全面的控制,此举在一个组织松散的帝国内酿成了一场危机。美利坚的抵抗变成了起义。但是随着殖民地居民摸索出他们社会的特殊性,起义成了对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意中逐步形成的美利坚生活的辩护,同时也使美利坚的生活理想化了。美利坚人突然将自己视为一个践行共和主义的理想社会,而非历史的逆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所言,“战争开始前,革命就产生影响了”。这是场发生“在人民的思想和心中”的变革。 但是这样的变革并非美国革命的全部。革命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对业已存在的社会现实的认可;它是美国进入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宏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美利坚在1760年时已经是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它仍然保有许多传统的君主制里的习惯以及依附式的社会关系,男子还穿戴着假发和套裤。革命粉碎了传统生活模式的残余,为接下来的更富有流动性、充满活力和更个人化的社会开辟了道路。 变革是显著的,它带给美国人民未来的图景,他们的视野之广阔,不输给任何时代的人。美国人不仅仅将他们的新国家视为一场推崇共和主义和自由权利的世界革命的领导者,而且他们相信最卓越的艺术与科学将会在此百花齐放。起初只是文明世界边缘的一场殖民地起义变成了一起惊天动地大事件—正如一个牧师所言,这起大事件试图“从一个正在衰败的世界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富有朝气的世界,一个不计其数的人生活的世界,而虔诚在这里将会随处可见”。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 1763年,大不列颠横跨整个世界,成了自罗马衰亡以来最强大、最富有的帝国。从印度到密西西比河,它的陆军和海军所向披靡。七年战争——或者按美利坚人的说法,是法国—印第安人战争,最终以《巴黎和约》的签订告终,和约让大不列颠获得了对北美东半部毋庸置疑的统治地位。从那些被它击败的强国,法国和西班牙处,不列颠获得了新大陆大量的土地——加拿大的全部、东西佛罗里达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密西西比河之间数以百万英亩计的沃土。而法国把路易斯安那交给了西班牙,作为补偿西班牙失去佛罗里达的损失;这样,大不列颠最危险的敌人完全退出了北美大陆。(P1-3) 序言 在内战中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试图解释美国的意义,他自然而然地回溯了美国革命。他明白革命不仅仅在法律上缔造了美国,也创造了美国人的所有伟大梦想与价值观。美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孜孜以求的自由、宪政、普通人的幸福、平等,尤其是平等——都是来自革命时代。而林肯也看出,革命使美国人民相信,他们是一群身负领导世界走向自由这一特殊使命的特殊国民。简而言之,革命孕育了美国人的一切国家意识和国家追求。 如此重要的事件,必然吸引着后继数代的历史解读。在革命开端,美国人将革命视为追求公正的奋斗,是争取自由、反抗英国邪恶专制的英雄事业,交战双方是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或者恶棍。在之后19世纪大半岁月中,主要在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作品的影响下,革命逐渐褪去了高度人格化的外衣,变成了美国人民自17世纪早期殖民地定居者的时代以来对民主天命的实现历程。而和它所缔造的国家一样,革命也是独一无二的。美国革命不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是由事实上的专制统治引起的。美国革命被视作是一次尤其理智的、保守的事件,不是由真的压迫,而是由对压迫的预料所引发的,也是由对政治原则的理性思考与追求(例如“无代表不纳税”)而引发的。 只是到了20世纪早期专业的史学写作出现时,革命变得不再仅仅是一场殖民地起义,不再仅仅是保守主义的思想事件。诚如当时的史学权威卡尔·贝克(carl Becker)所言,革命不仅仅关系到美利坚的地方自治,而且关系到谁应该在地方上统治。这时的历史学家认为,革命绝不是观念的竞争对抗。而这种轻视观念、强调阶级和地区斗争的趋势,主导了20世纪前半叶的史学写作。到20世纪中叶,新一代的历史学家们重新发现了革命的宪法和保守特征,对革命的思想性解释得以提升到新的复杂与细致程度。 虽然这两个世纪以来美国历史学家们对革命的解释莫衷一是,但是他们很少会怀疑革命的价值。可是在当代,美国革命就像它所缔造的国家一样,遭到极其严厉的批评。的确,否认任何本质上脱胎于革命的事物已成为一种时髦。正如当下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所言,革命“没能解放奴隶,没能给予妇女完全的政治平等……没有给予印第安人公民权,也没能缔造一个人人可以公平竞争的经济世界”。这些时代错置的论断提出了一个没有一场18世纪的革命能够跨过的成功门槛,同时,对于做此论断的历史学家们,我们得以了解的是他们的政治态度,而非他们对美国革命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这些挑剔的历史学家们只是倒置了第一代历史学家们把革命视为英雄赞歌的论述。 美国革命的历史,像这个国家整体的历史一样,不应该被当作道德教化中对与错或善与恶之问的故事。无疑革命的故事是戏剧性的:13个不起眼的英属殖民地,挤在距离西方文明中心有3000英里的大西洋狭长的海岸边,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内变成了一个巨大且领土不断扩展的共和国,拥有将近400万狂热、渴求财富、志在四方的公民,毫不夸张地说这的确是个壮丽的故事。但是革命,就像美国整体的历史一样,不是一出简单的道德剧;这是一则更复杂而且时常充满讽刺的故事,只能被解释和理解,而不应臧否是非。革命如何发生,它的属性特征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不是它是好还是坏——是这本简明的历史书力图回答的问题。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