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嫂的死
一
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王阿嫂拉着小环,每天在太阳将出来的时候,到前村广场上给地主们流着汗;小环虽是七岁,她也学着给地主们流着小孩子的汗。现在春天过了,夏天过了……王阿嫂什么活计都做过,拔苗,插秧。秋天一来到,王阿嫂和别的村妇们都坐在茅檐下用麻绳把茄子穿成长串长串的,一直穿着。不管蚊虫把脸和手搔得怎样红肿,也不管孩子们在屋里喊妈妈吵断了喉咙。她只是穿着,穿啊,两只手像纺纱车一样,在旋转着穿……
第二天早晨,茄子就和紫色成串的铃铛一样,挂满了王阿嫂家的前檐;就连用柳条编成的短墙上也挂满着紫色的铃铛。别的村妇也和王阿嫂一样,檐前尽是茄子。
可是过不了几天,茄子晒成干菜了。家家都从房檐把茄子解下来,送到地主的收藏室去。王阿嫂到冬天只吃着地主用以喂猪的烂土豆,连一片干菜也不曾进过王阿嫂的嘴。
太阳在东边照射着劳工的眼睛。满山的雾气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践踏并且寻食着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
田庄上只是没有王阿嫂的影子,这却不知为了什么?竹三爷每天到广场上替张地主支配工人。现在竹三爷派一个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
工人的头目,楞三抢着说:
“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
得到竹三爷的允许,不到两分钟的工夫,楞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
“王阿嫂,为什么不去做工呢?”
里面接着就是回答声:
“叔叔来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来,我头痛,今天不去做工。”
小环坐在王阿嫂的身边,她哭着,响着鼻子说:“不是呀!我妈妈扯谎,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还是想我的爸爸?”
王阿嫂的伤心处被小环击打着,猛烈地击打着,眼泪都从眼眶转到嗓子方面去。她只是用手拍打着小环,她急性的,意思是不叫小环再说下去。
李楞三是王阿嫂男人的表弟。听了小环的话,像动了亲属情感似的,跑到前村去了。
小环爬上窗台,用她不会梳头的小手,在给自己梳着毛蓬蓬的小辫。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的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
远处的山反映着种种样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
小环不管这些,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
二
在村里,五妹子、楞三、竹三爷,这都是公共的名称。是凡佣工阶级都是这样简单而不变化的名字。这就是工人阶级一个天然的标识。
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边,炕里蹲着小环,三个人在寂寞着。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虫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种不可忍耐的幽默和凄怨情绪来。
小环虽是七岁,但是就和一个少女般的会忧愁,会思量。她听着秋虫吵叫的声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学着大人叹气。这个孩子也许因为母亲死得太早的缘故?
小环的父亲是一个雇工,在她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死了。在她五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又死了。她的母亲是被张地主的大儿子张胡琦强奸后气愤而死的。
五岁的小环,开始做个小流浪者了。从她贫苦的姑家,又转到更贫苦的姨家。结果因为贫苦,不能养育她,最后她在张地主家过了一年煎熬的生活。竹三爷看不惯小环被虐待的苦处。当一天王阿嫂到张家去取米,小环正被张家的孩子们将鼻子打破,满脸是血时,王阿嫂把米袋子丢落在院心,走近小环,给她擦着眼泪和血。小环哭着,王阿嫂也哭了。
由竹三爷做主,小环从那天起,就叫王阿嫂做妈妈了。那天小环是扯着王阿嫂的衣襟来到王阿嫂的家里。
后山的虫子,不间断的,不曾间断的在叫。王阿嫂拧着鼻涕,两腮抽动,若不是肚子突出,她简直瘦得像一条龙。她的手也正和爪子一样,因为拔苗割草而骨节突出。她的悲哀像沉淀了的淀粉似的,浓重并且不可分解。她在说着她自己的话:
“五妹子,你想我还能再活下去吗?昨天在田庄上张地主是踢了我一脚。那个野兽,踢得我简直发晕了。你猜他为什么踢我呢?早晨太阳一出就做工,好身子倒没妨碍,我只是再也带不动我的肚子了!又是个正午时候,我坐在地梢的一端喘两口气,他就来踢了我一脚。”(P11-14)
导论
朱晓宇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一生处于贫困、悲苦和坎坷之中,然而,她以瘦弱多病之躯,勇敢地直面庞大的世俗,在多灾多难的“漂泊者”的生涯中,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进行抗争,用才华横溢而又情感饱满的文笔,表达自己对自由和爱的百折不挠的追求,对人的愚昧和国民劣根性进行无情的解剖,创造了文学的奇迹。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萧红的作品却或者被误读,或者被严重低估。海外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夏志清坦承,未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他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传记的作者、作家林贤治则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萧红是一位自觉主体意识和悲剧意识都很强烈的作家,这与她的身世有着很大的关系。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父亲是封建宗法体制的卫道士,亲情凉薄,冷漠残酷,他把一个富家子弟强加给萧红,萧红不从,于是被家庭放逐,终身漂泊,居无定所,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萧红追求自由也向往爱情,然而始而被未婚夫骗奸继而被抛弃;总算遇到了一个文学知音并且两个人真心相爱,孰料性格相忤,争吵不断,于是不得不分手;后来虽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却没有走进心灵的圣殿。她的梦一次又一次地被碾碎,她一次又一次地被爱情所放逐。萧红一生贫苦,衣食无着已是生活的常态,得到鲁迅先生的关照和友爱,是她一生中的最大幸事。然而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无党无派,从不媚世阿人,保持着一个作家的独立和尊严,终因贫病交加,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于1942年1月21日,在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遗言后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享年31岁,葬于香港浅水湾。
这样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对萧红的文学创作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她把自己的忧伤和沉思转化为一种审美,为自己的全部创作营造了悲苦的情感基调,构建了独具魅力的悲剧的艺术世界。
萧红生活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面对阴暗凄惨的时代和悲苦艰难的生活现实,她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格外关注民间底层的苦难。这种个人内心体验和民众灾难的特定交织,使萧红的小说一问世就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王阿嫂的死》描写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农村尖锐的阶级对立。王阿嫂的丈夫王大哥是被地主活活烧死的,身怀六甲的王阿嫂还得下地干活,动作稍有迟缓就遭到了地主的狠踢,结果早产了,“在炕上发出她最后沉重的嚎声,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泊里也有一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王阿嫂和她的孩子都死了。作品强烈地控诉了剥削阶级的残忍和人性的丧失。《牛车上》描写了被抓去当炮灰的农民们,由于逃跑,他们便像一群被赶往屠场的牲畜一样被军阀杀戮。《家族以外的人》里的那个老仆人,虽然奴隶般地被压迫者榨干了一生的血汗,却仍要蒙受主人的凌辱和毒打。萧红敏锐地发现造成农民贫困和苦难的原因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由于阶级的掠夺和压迫。她在作品中对农民的不幸充满了悲悯和同情,对压迫者表达了强烈的愤懑和抗议。
……
萧红的小说具有强烈自传性和怀旧情绪,为了适应这一点,她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而通过儿童天真好奇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体味人生,则使作品显得自然、亲切而真实。自传性的怀旧内容和第一人称儿童视角的手法,与她的小说的散文化是一脉相承、和谐自然的。
萧红的小说情感饱满,虽然不是火山喷发式的却有白云出岫、风行水上的特殊韵味,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同时引发思索。这种情感的艺术表达,为萧红的小说赋予了抒情的魅力。如《小城三月》通过“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的观察和接触,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缠绵而令人柔肠寸断的情感经历,描摹了笼罩在人们头顸上的令人窒息的无边的黑幕,反映了萧红回顾人生、反思自身情感历程的心灵体验,仿佛一首凄楚哀婉的抒情诗,而作为诗魂的她,其浓郁的情感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给读者一种特殊的美感。萧红小说的诗性特质大多融于作品的叙事之中,有时却又表达得比较外在,如《呼兰河传》第四章第二节开头写:“我的家是荒凉的……”第三节开头写:“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第四节开头又写:“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第五节的开头仍然是:“我的家是荒凉的……”把这种诗歌“回环复沓”的写法,直接运用到小说中,增加了诗的情感和氛围,读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与诗情紧密相连的是萧红小说中的画意美感,《生死场》中关于东北彻骨的严寒的描写,关于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的描写,《呼兰河传》中关于美丽的后花园的描写,关于北方农村风土人情的描写,等等,绝妙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的社会风貌,或使人身临其境,或使人由此及彼生发思索,彰显了萧红独具特色而又天才卓绝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体来看,萧红小说的语言既是新鲜、拙朴、自然、清丽洒脱的。同时又是沉郁顿挫、令人悲痛难抑的,这是由她所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自然拙朴中弥漫着孤独、忧郁和苦痛的雾霭,沉郁悲痛中又有倔强、刚健支撑其间。这些特点有机地交织融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升华为独特的“萧红体”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2011年冬
《萧红精品小说集(上下)(精)》为萧红小说作品集,篇目有《王阿嫂的死》《桥》《手》《牛车上》《后花园》《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每篇小说后都有导读,后附萧红年表。为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萧红的作品,编选者对原著作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作品后附有导读。
重温现代名家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智慧!汲取现代名家的思想精华。
编选者对原著中生僻的字和词做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文章后附有精炼的解读与评点。
读者朋友翻开《萧红精品小说集(上下)(精)》的同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通畅的阅读快感。更加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
优质纸张印刷,精美装帧,适合广大读者收藏,也是馈赠礼品的绝佳选择。
萧红有着非常坎坷的人生经历,正因为她承受过那么多屈辱和痛苦,她那如诗般的文字才带有强烈的穿透力。她的小说如散文般天马行空,没有固定章法,却又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