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霍达文集(卷5报告文学卷国殇)(精)
分类
作者 霍达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霍达著的《霍达文集(卷5报告文学卷国殇)(精)》描写了在建国以后我国中年知识分子的悲惨窘境。一个一个真实的事例让人为之震撼,让人们对知识分子在国内的境遇有更真实的认识。霍达以其娴熟优美的笔法娓娓道来,笔力沉厚,余味无穷,她不愧为一个严肃的文学大家!

内容推荐

霍达著的《霍达文集(卷5报告文学卷国殇)(精)》收入中短篇报告文学14篇。

《万家忧乐》写于改革开放初期,敏锐地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中一个牵动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问题;《国殇》不啻一篇献给英年早逝的知识分子的祭文,长歌当哭,为抢救中年知识分子悲怆呼号;《民以食为天》在我国农业连续四年丰收之时敲响“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警钟;《渔家傲》以抒情散文的笔致抒写了一个海隅小岛的沧桑变迁;《起步于黄帝陵前》用蒙太奇式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陈凯歌、张艺谋从黄土地走向世界的故事;《吴冠中》和《仰雪词馆主》将吴冠中、尹瘦石这两位同乡老画家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描绘得如诗如画,动人心弦……

作者的报告文学视野宏阔、材料翔实、手法丰富、情感真挚,既关注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也着眼于社会生活、人物命运,有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生命力,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万家忧乐》198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中国消费者协会“保护消费者杯”个人奖;1994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当代文学奖;2001年获中国消费者协会“3·15”金质奖章。《国殇》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卫生部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作品一等奖。《小巷匹夫》1988年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

目录

序一 我呜咽着重新看完《国殇》

序二 文学贵在画魂

绿叶的荣誉

起步于黄帝陵前

万家忧乐

渔家傲

小巷匹夫

国殇

民以食为天

吴冠中

白衣上校

仰雪词馆主

心中一片净土

真情绝唱

长岛人歌动地诗

大海之子天山客

试读章节

她的第一个病人是个危在旦夕的肺结核患者。脸瘦得像一具骷髅,一动不动,两只大大的眼睛像已经死了的鱼,直愣愣地盯着她,那脸上,还残留着咯出的血迹。她仿佛站在地狱的门外,感到一阵恐惧,毛骨悚然。这个十八岁的少女还从来没有见过死人,虽然,她四岁上死了父亲,九岁上又死了母亲,但是姐姐怕她幼小的心灵经不住死的刺激,没有让她看到父母的遗体。而现在,一个非亲非故的“死人”呈现在她的面前,还要她动手去摸,去擦,去……她害怕了。不,这不是太平间,而是病房;那个人没有死,他还活着。只要病人一息尚存,不管是大夫还是护士就没有后退的权利。她自己给自己壮胆,上前掀开了病人的被子,一股血腥气味扑鼻而来,一副骨瘦如柴的躯体呈现在她的面前。她努力回想着三个月来学习的功课,思考着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这还用问吗?她给病人洗脸,把那张骷髅一样的脸洗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污垢和血迹。她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把自己的纤纤秀指伸进那死人般的嘴里,擦呀擦呀,六面都擦到。人的嘴,像一座洞府,一个房间,有六个面,都是护士打扫的范围。她给病人擦身,那每一块嶙峋的骨头都要触到,硌着她柔嫩的手掌,她觉得这双手在伸到棺材里摸索。她给病人换下血污的衣服、床单,换上一尘不染的新装。她把便盆伸到病人的胯下,给他接小便,尿液溅到她的手上,啊,这是十八岁少女的手,花瓣儿一样的手!她的脸红了。这位卧病在床的青年,他家里还有母亲吗?还有姐妹吗?即便是有,她们也未必能这么做吧?然而,这位素不相识的少女却做了。

他果然没有死,在死神面前挺过来了,病情渐渐有了好转。他能说话了,告诉她:他是清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考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这里凝聚着他一生的追求与理想,可是没有想到刚刚上了两年就倒下了,在他严重咯血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或者说,他已经是个“死人”了,可是,她,把他从坟墓中唤醒了。

这话说得太过分了吧?一个小护士没有这么大的神通,抢救你的,是大夫,是医疗技术,是药物啊!

不,小护士过于低估自己的力量了,她没有把自己的无数琐碎繁杂、平淡无奇的劳动计算在内,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健康的人对另一个“人”、一个垂死的人的感召力计算在内。她大概没有读过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不知道一个由于饥饿、劳累、孤独而即将死去的人,面临着狼的挑战是怎样不可思议地获胜的,那是生的欲望,是人的勇气,是爱的力量!她不知道,完全不知道自己输出了力量,输出了爱!

三个月过去了,他完全恢复了健康,那一具垂死的“骷髅”重新变成了一个生龙活虎、英俊潇洒的青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不,用不了二十年,再造生命只用了三个月。(P2-3)

序言

序一 我呜咽着重新看完《国殇》

冰心

在我因病入院之前,编辑同志便要我写一篇评论霍达同志的报告文学《国殇》的一文章,我一听到“国殇”这两个字,就心惊肉跳!我准知道这一定是一位满含着热爱祖国和一腔怨愤之心的作者,用自己的笔浸着血泪写的。入院以前的我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经不起这种刺激,便搁了下来。三个星期以后,从医院回来,才把这篇惊心动魄的文章看了一遍。我伤心而又担心。担心的是看到这篇文章以后能有权力处理的人,不会有时间来看它,看到它之后又“忙”得未必伤心!

但我想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应该还有一些“关心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人们”。这些人虽然只是一些老百姓,一些“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但他们至少比我年轻一些,劲头大一些,也乐观一些。

《国殇》的作者,听说是一位女作家,虽没有同她见过面,但我佩服她的勇气,她把半边天撑下来了!我向她致敬!希望她一直坚持这样地写下去,至少我希望她不像我这个“多少事欲说还休”的老人!

《国殇》里那些为“国”而“殇”的知识分子,我一位也不认得,但他们的形象在我的脑子里是活灵活现的!因为这样的人物和他们的遭遇,不但科技界中有,社会科学界中也有,文艺界中也有,正如这篇文章里说的:“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知识分子共约六百万,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了几十年,‘文革’过后(“文革”前头,还应该加上“反右”二字!冰心注)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一片荒芜、百废俱兴的时期,他们成为最可依靠的中坚力量,或曰‘中流砥柱’,他们一直在超负荷、高消耗下疲于奔命,体质一直下降或未老先衰,或猝然死亡,这不是偶然的现象了。”

文章的末尾说:“我国知识分子的总收入尚不及普通劳动者(比起腰缠巨万的“倒爷”来,更有天渊之别了,冰心注)大约是世界上知识分子待遇最低的国家之一了,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分子都格外得到尊重,有着一般体力劳动者所不及的优厚待遇,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寿命比全国人均寿命要短近十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抢救中年知识分子迫在眉睫。”

说“腾飞”是很乐观的话,长出翅膀的知识分子,有的已经折掉了,坠地了,有的已经飞走了,“外流”了,谈抢救谈何容易!

说一千,道一万,抢救知识分子的工作,还得知识分子自己来做。“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呼吁,请求,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我有这个经验!

1988年9月1日急就

(此文原系冰心先生为《国殇》写的评论,发表于1988年10月15日《文艺报》,并曾收入《霍达报告文学选》为代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