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民的选择(从西柏坡走进北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献国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黄献国著的《人民的选择(从西柏坡走进北平)》以日记体形式,图文结合,真实生动记录了从1949年元旦到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其间近三百天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尖峰时刻、历史焦点中,中国近代以来两大政党——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党主政,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内容推荐

黄献国著的《人民的选择(从西柏坡走进北平)》是建党95周年献礼作品。1921年7月里的嘉兴南湖,一艘画舫小船上,十几个中共一大代表庄严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帷幕。此后历史见证了那一天所创造的“开天辟地大事变”,从那天起的二十八年间,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艰苦卓绝,驾驭中国革命航船驶向公元1949,新中国开国之年,我党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辉煌时刻。本书撷取这一历史时刻,以日记体形式,图文结合,真实生动记录了从1949年元旦到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其间近三百天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尖峰时刻、历史焦点中,中国近代以来两大政党——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党主政,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近三百天的历史档案,作者揭示出许多值得沉淀下来好好思想的东西:为什么建国后毛泽东执意要在天安门广场树立孙中山画像?为什么孙中山创立的中华民国会败在国民党手里?仅仅把蒋介石看做“人民公敌”似的漫画人物,我们就永远难以读懂毛泽东和南湖画舫上,那十几个共产党人创立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蒋介石这两个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巨子留下的国共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的民主革命中,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为什么振臂高呼:“人民万岁!”

目录

序言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月一日

公元一九四九年元旦。

前一天晚上,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前,警卫林立,各色小汽车在年末岁首的节日彩灯下,闪烁迷离的光芒。蒋介石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请在京的党政军首要,前来商讨他那将发表的元旦文告。

晚六时许,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科、立法院长童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以及国民党中常委四十余人相继来到。

蒋介石是打着“吃团年饭”的旗号,把大家招呼来的,自然少不了把盏祝酒之类的客套与寒暄。接着,他才郑重地道出了新年来临之际,他的一块心病:“现在,我不得不说,局势已到了严重的地境,这是党国的关键时刻……”

他抛出一纸《元旦文告》说:“……只要和谈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蒋介石一改他两次与国共合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故态,居然主动伸出橄榄枝,要与共产党和谈了。

政要们毫不觉得意外。共产党的军队如狂飙突进,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迅猛展开,国军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已经推进到了长江北岸,大军压境了。军事上的失利,进一步点燃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倾轧,劝蒋退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大家面面相觑,不由得想起,许多时日以来,美国方面传来的信息。

两个月前,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一份报告:国民党政府特别是蒋介石已较过去更加有负众望,并且越来越众叛亲离。他向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内的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以便组成一个没有共产党参加的共和政府。”李宗仁也私下约谈司徒雷登,希望美国政府规劝蒋介石在目前军事上尚未完全失败的情势下,该退出政坛,以便把共产党部队阻遏在长江以北地区。与此同时,美国舆论也大肆放出国共和谈与蒋介石下野的消息。

12月中旬,蒋介石不得不找李宗仁商谈,打算以主动下野,来促进国共和谈。同时,“桂系”首领白崇禧连续致电蒋介石:“迅作对内对外的和谈部署,争取时间。”

众叛亲离的蒋介石,已经无路可走,只有下野了。

蒋介石在文告的最后表明:自己“意欲下野”,不再担任总统只要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念完文告,全场鸦雀无声。

于是,这纸文告,便于次日公开发表了。但是,文告只是表示:“意欲下野。”还不是确定下野。李宗仁高兴得有些太早,这是后话。  当天,远在河北省西柏坡那个平静的小山村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则坐在火炉边,收听了新华社广播电台播出的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在新年献辞中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毛泽东接着说,战争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在发动反革命的战争的时候,他们军队的数量约等于人民解放军的三倍半,……战争的第一年,表现为国民党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战争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已经消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的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和北线都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国民党方面则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人民解放军不但在东北、山东和陕北都恢复了绝大部分的失地,而且把战线伸到了长江和渭水以北的国民党统治区。……战争第三个年头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人了优势。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人民解放战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九四九年迈向新中国的时间表。毛泽东在新年献辞中说,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一九四九年将要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毛泽东在新年献辞中宣告: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毛泽东的这些预言,都被这一天以后的二百七十四天内言中,并且得以完全实现。

在新年伊始的这一天里,毛泽东和蒋介石——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两大巨子,各执一块敲门砖,敲响了中国命运的大门。不同的是,一块敲门砖,日后砸向了一座孤岛,飘泊流离,老鸦孤影;另一块敲门砖,则敲开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大门,让帝国主义压迫、封建主义专制和官僚资本主义永远成为了不堪回首的过去。

P2-4

序言

人民的选择,是个很大的话题,大得有点吓人;但它又是最显而易见的道理,是一个最朴素的真理。从哪儿说起呢?就从我的老父亲说起吧。

多年以前,八十八岁高龄的老父亲来京看病。父亲年事已高,头脑迟钝得连许多亲朋故友都不认识了,一生中的记忆几乎丧失殆尽,却念念不忘毛泽东。这让我想起,他在东北家中卧室里,有一架老式书柜,里面摆满了《干部必读》《毛泽东选集》等政治书籍。那书柜永远为他封闭着,除父亲以外,谁也不会去动一动那柜门的把手。因为那个时代只属于他和他们那一代人,似乎离现在太久远了,恍如隔世。书柜里,永远被他摆放着一尊白瓷毛泽东半身塑像,塑像前,也被他永远放着一颗红枣,一只山核桃。记忆丧失后的父亲无论见到谁,都会说:“你说怪不怪?毛主席怎么自己跑到我家来了?”于是,他常常拿儿女们给他买回的水果、糕点之类,去喂毛泽东,还专门买了四条毛巾,给毛泽东擦嘴。

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背地里说起这些,常常把父亲的这份痴迷作笑谈。许是因为,北京的医生,给父亲下了诊断:“老年痴呆。”后来,一想到父亲这段往事,眼睛依然会隐隐发酸。父亲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东西,一种由中国最古老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改天换地的神力,被忽然到来的、引导我们飞速进步的另一种现代文明,给遗忘了,抑或说,我们这一代还从来没有真正读懂的东西,险些也被老一代人像珍宝似地揣在他们的胸口,永远带走了。

我很幸运,在八十八岁的父亲尚健在的时刻,终于能够走进他们的毕生引为骄傲的记忆,就像我们这一代人,会永远珍藏着我们的记忆一样,每一代人都有留给历史的最宝贵的东西。父亲在医院里,每天念叨毛泽东。他尽管用两条毛巾铺在毛主席身下,还用另外两条毛巾盖在毛主席身上,他还是怕毛主席着凉感冒。他说,天冷了,东北下雪了。死活闹着要出院、要回家,跟小孩一样。没办法,谁也留不住他,他出院了,回家了。父亲那一代老共产党人,对毛主席的感情、对党的忠诚,是刻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他的主治医生送他出院时说,这老爷子是真正的共产党。

父亲出身于黄河故道一个普通的贫雇农家庭。家境贫寒,他从小被过继给别人,18岁就参加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年后,他随部暴动起义,又参加了红军。他随毛主席领导的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他所在的第五军团,又被改编编入第四方面军,张国焘路线的错误,使他和四方面军的将士们,经历了天大的挫折,因而对毛主席、对党有着深厚的情感。亲身经历过两党、两军、两条路线,孰是孰非,他最有深切体会。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在军中竞然也被错划为“右派”,他依然不改初衷,坚定理想信念,在忍受冤案折磨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多次教育我们子女,要一生忠于党、忠于毛主席。  就在父亲弥留人世最后一年的时日里,使我又有幸接触了大量史料,进入了父辈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一年,也是最辉煌一年所走过的、命运之神来敲新中国大门的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

那时,我们都还在娘肚子里。所谓“新中国出生,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是在毛泽东时代唱着东方红、喊着“毛主席万岁”成长的。但是,我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读懂过毛泽东。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时代,总是激变得太快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改革开放又是三十多年。历史和思想还来不及沉淀,我们又上新路了。进入那段历史,我才发现,也只有到了今天这个时代,让激变的三十多年沉淀下来,才真正能够读懂一点毛泽东、读懂一点党的历史。

我们将要沉入的这段历史里,有许多值得沉淀下来,好好思想的东西: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坚持要在天安门广场竖立孙中山的画像?而孙中山以三民主义创立的中华民国,为什么会败落在蒋介石的手里?而仅仅把蒋介石看作“人民公敌”似的漫画人物,我们就永远难以读懂毛泽东。这两个属于那个时代的巨子留下的史无前例的大决战,不仅是东方兵法的经典,也是从五四到新中国三十年人民民主革命,为什么在中国行进得如此繁复、如此艰辛的历史注脚。譬如:蒋介石、国民党为什么失败?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为什么赢得一个新中国?讨论了几十年,我们真正讨论清楚了吗?譬如,惩治腐败,为什么说,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注脚。譬如,治国根本大法,为什么将“无产阶级专政”,又改回到人民民主专政,我们也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注脚。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年代所创造的改天换地的奇迹,为什么那么由衷地得到人民大众发自心底的支持与拥护;陈毅元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都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注脚。当然,蒋介石的众叛亲离,和毛泽东进北平前一再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共产党人不能做李自成,是同一个道理。

那段历史告诉我们,自辛亥革命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都是人民的选择。人民,曾经选择过国民党,才有1911年的国民革命成功;但是,人民后来摈弃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才有了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历史怎么拐弯,这些经典故事都永远值得我们回味与铭记。

我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一个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到西柏坡参观。坐落在太行山南麓滹沱河流域一个马蹄形山窝里的西柏坡村,是考察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伟大壮举的一个革命圣地、是我们党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太行山脉的苍松翠柏、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簇拥着当年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中央领导的巨大塑像,在和暖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不由得叫人联想起,一九四八年春夏之交,这里破天荒地迎来了一群东渡黄河、一路风尘、筚路蓝缕、长途跋涉的共产党人。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仍然喜欢对所有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一遍遍地说:西柏坡的老百姓啊,做梦也想不到,像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这样的大人物,跟咱们老百姓没啥两样儿啊!穿粗布衣裳,抽旱烟,蹲在门槛子上,跟咱侃大山。他们就在我们村,愣是指挥四大野战军,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

听书记这番话,再遥望塑像,俨然就像是五座挺立的大山!书记会加重语气接着说:早先,来过不少领导和画家呢,都喜欢听听我们老百姓的意见,问我们,造个塑像该是做成怎样的好?老百姓就一句话:共产党是靠山,像靠山就好,靠不住的,那是国民党,不是垮了嘛?!

中国共产党人制胜法宝,就是接地气的人民战争。人民为啥会支持共产党?就是因为,它没有高不可攀的衙门口、他就在人民中间;他们跟老百姓,吃一锅饭、睡一个屋檐下。所以,他们一呼百应,四方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一九四八年五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此时,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总兵力由原来的一百二十七万人,增加到二百八十万人,其中正规军即野战军一百四十九万人,同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的对比缩小到1:1.3。解放军由过去的游击战逐次过渡到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已经攻克了石家庄、四平、洛阳、开封等重要城市。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想,就要在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里,瓜熟蒂落、开花结果了!九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在五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设五百万人民军队的任务,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这次会后,自九月起,解放战争的每一个进程与走向,都源自西柏坡山脚土屋的油灯下,中共领袖和将军们的通宵达旦、运筹帷幄。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于九月间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十月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十二月发出《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三大战役逐次展开。从九月十二日起,到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结束,三大战役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部队一百五十四万人,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大部归于消灭,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到来。

这一年年底,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召集各野战军和几个军区的后勤部长开会,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总结各次战役后勤供给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元旦的前一天,中央举行“新年聚餐”。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为大家祝酒。

毛泽东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我们所以要打得赢,没有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各地支前民工达到五百多万人,担架十万多副,小车四十二万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才是我们胜利之本。从现在起大约五年左右时间,要消灭国民党五百个师旅,我们只有继续依靠人民的支持,才能向长江以南进军,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位将军举起酒碗,大声高呼:记住毛主席的话,人民是靠山!

这一天过去,就是一九四九年的元旦了。中华民族命运之神,正悄然敲响西柏坡土屋的窗棂,也同时敲响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大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