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沸点(秦汉三国五百年)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赵海峰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赵海峰著的《历史的沸点(秦汉三国五百年)》讲述了从秦灭六国到三国归晋近500年的中国古代历史风云,以历史发展过程以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重点,用35个章节将秦汉三国历史娓娓道来。这本书中既有王朝的兴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荣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意在使看上去冰冷的历史充满温度,让读者借此深入500年历史的场景,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探究个人和时代的关系,从而获得启迪和思索。

内容简介

赵海峰著的《历史的沸点(秦汉三国五百年)》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落笔,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收笔,用35个专题将秦汉三国500年的历史风云娓娓道来。

全书以这璧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为线,在掌握丰富的史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界史学研究成果,线索清晰、故事完整、人物牛动、借古思今;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王朝的治乱兴衰,还有人生的枯荣沉浮,通过讲史,重在说人,从而使看似冰冷的历史充满温度,不戏说、不妄言、不空论,实现历史真实性与趣味性、反思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使读者较为容易地进入那段风云多变的历史深处,理清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向,探究个人命运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从而获得启迪。

目录

第一讲 投资“奇货”的回报率

第二讲 夕阳下的六国

第三讲 论皇帝的诞生

第四讲 沙丘宫的阴谋

第五讲 “老鼠哲学”的失败

第六讲 兴衰宛若一阵风

第七讲 别拿亭长不当干部

第八讲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九讲 毒蝎女人的演化史

第十讲 父子俩的盛世

第十一讲 犯大汉者虽远必诛

第十二讲 武帝的自我批评

第十三讲 谈管住家人的重要性

第十四讲 青冢上的那一滴泪

第十五讲 “民选皇帝”的晋级之路

第十六讲 穿越时空的乌托邦

第十七讲 那场绿林赤眉的故事

第十八讲 唯隐忍方成功

第十九讲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第二十讲 军功章上的另一半

第二十一讲 外戚专权标配的形成

第二十二讲 成也太监败也太监

第二十三讲 跋扈将军的不归路

第二十四讲 谁说文入骨头软

第二十五讲 “暴发户”式的荒诞

第二十六讲 一场“符水”中的革命

第二十七讲 两颗毒瘤的火并

第二十八讲 不靠谱的义父子

第二十九讲 挟着天子令诸侯

第三十讲 青梅煮酒吓英雄

第三十一讲 官渡的老大之争

第三十二讲 遥想公瑾当年时

第三十三讲 好借不好还的荆州

第三十四讲 麦城的那一场血案

第三十五讲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精彩书摘

第一讲 投资“奇货”的回报率

公元前259年正月,一个婴儿出生在赵国的国都邯郸,他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作为秦王朝的皇帝,嬴政没有诞生在秦国的土地上,而是生在邯郸,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异人(后改名为子楚)此时正在赵国当人质。

当时的秦国是秦昭襄王当政,他先立的太子早亡,继而将次子安国君赢柱立为太子。赢柱有二十几个儿子,子楚只是其中之一,不幸被选中送去赵国做了人质。虽然贵为王子,可当人质的感觉相当糟糕,穷困潦倒,非常破落,只能和自己母亲夏姬寄人篱下,相依为命。

作为被遗忘的角色,子楚以为自己的人生也就这样了,搞不好一辈子无法再踏上秦国的土地,最终会客死赵国。但是人倒霉透顶后,往往能够时来运转,关键是要遇到生命中的贵人。

很快,改变子楚命运的贵人出现了,此人叫做吕不韦。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他很有商业头脑,长期以阳翟(今河南禹城)为基地,在几个诸侯国之间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尽管富甲一方,但他并满足只做一个富翁,一直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

当吕不韦在邯郸遇到子楚,他敏锐的感觉到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对于子楚,他评价道“此奇货可居也”。吕不韦给子楚分析了形势,认为只要精心运作,不仅可以回到秦国,再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对一直处在阴暗角落里的子楚,无疑带来了难得的光亮,子楚激动的表示,事成之后定会给吕不韦巨大回报。

面对这样一个“奇货”,吕不韦投入了全部赌注。他给子楚重金,让他结交名士宾客,当时的宾客会起到今天新闻媒介的作用,如果对他们不错,宾客就会广泛传播主人的名声,吕不韦这样做,为的是迅速提高子楚的声望。

吕不韦听说秦国安国君最宠幸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安国君赢柱的继承人一直没有定下来。嬴柱已被立为太子,谁能成为他的继承人,意味着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秦国的国君。但无论如何选择,远在赵国备受冷落的子楚都不可能成为候选人。

吕不韦最大本事的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知道,如想实现逆转,有一个人的作用最为关键,那便是华阳夫人。于是吕不韦带着重金来到咸阳,通过各种关系见到华阳夫人的姐姐,他把带来的财物统统献给了华阳夫人姐妹。并让她姐姐代为传话,吕不韦首先赞扬子楚聪明贤能,然后有些煽情的说“子楚把夫人看成亲生母亲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听了心里很高兴。

吕不韦见时机成熟,将想说的话全部传递到华阳夫人那里:“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同时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现在子楚贤能,而他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夫人若真能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

这席话说得很到位,完全是换位思考,先点出了华阳夫人无子的痛点,从而使她产生危机感,然后站在华阳夫人角度,为她的将来做了一个很好的规划,顺带表示子楚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些话句句都说到了华阳夫人的心坎上,华阳夫人觉得吕不韦说得很有道理,她答应在安国君面前为子楚说好话。

华阳夫人找了个机会和安国君说:“你的孩子里子楚最贤能,往来的使者都说他好。”为了达到目的,华阳夫人不禁落了几滴泪:“妾不幸没有生孩子,愿意以子楚为子嗣,以求将来终身有所托付。”赢柱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人眼泪涟涟,哪里受得了,他想这些孩子里立谁都是立,于是同意立子楚为继承人,还刻了一个玉符做为凭证,吕不韦精心设计的第一步计划成功实现。

回到邯郸的吕不韦邀请子楚来府上做客,告诉他一切进展顺利,子楚的命运即将翻开新的篇章。酒宴中,吕不韦让几位侍女跳舞助兴,子楚看上了其中的赵姬,吕不韦顺水推舟,把赵姬许给了子楚。一年后,赵姬在邯郸生下一子,便是后来世人皆知的始皇帝嬴政。

有不少人认为,当初赵姬许给子楚之前,已经有了身孕,嬴政的父亲不是子楚而是吕不韦。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得罪人太多,为了抹黑他而杜撰了这样的故事。几千年过去了,这已经成为一桩历史疑案,无从考证。

正当计划按部就班实施时,发生了一个重大意外。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军队围攻邯郸,于是赵国想杀死作为人质的子楚,情况非常危急。吕不韦不愿让到手的鸭子飞了,他拿出重金贿赂守城官吏,带着子楚逃到秦军大营。留在邯郸的赵姬和嬴政一度也面临死亡威胁,两人四处躲藏,方才侥幸逃生。

这段日子长达七年,嬴政和母亲隐姓埋名、东躲西藏,想必受了不少委屈和侮辱,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心理形成的关键阶段,嬴政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应该与他后来性格中暴虐、残忍、寡恩等致命缺陷有所关联。

五年以后,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赢柱继位为王,成为秦孝文王,他封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护送子楚的夫人赵姬和儿子嬴政回到秦国,吕不韦计划的第二步按预想完成。

更让吕不韦高兴的是,安国君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突发疾病一命呜呼,子楚顺利继位,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精心设计的棋局可以成功收官了。不得不承认,吕不韦确实是高人,当初选择没有人看好的子楚,然后精心布局,消除一切障碍,不仅把死棋走成了活棋,而且是满盘皆赢。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当年在赵国过着难民般的生活,大秦的王位对于子楚来讲显得那么遥远,甚至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如今成功上位君临天下,这一切都因吕不韦的强力推手,子楚对此感恩戴德,继位后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将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这位大商人通过自己投机和努力,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云人物。

秦庄襄王只做了短短三年国君便驾崩了。只有十三岁的嬴政即位,成为秦国国君。嬴政年幼,一切都听命于吕不韦,他的地位再次升级,不仅继续坐着相国的位置,而且受封为“仲父”。

吕不韦自此达到了生命中的巅峰,据说此时他门下集结了一万家僮,三千食客。他当年的投机获得了惊人的利润,《剑桥中国史》对此评价道:“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达到如此显赫地位的唯一商人。”此言不虚,中国古代一直以来有“轻商”的传统,虽然不少商人富甲一方,但很难获得显赫的政治地位,吕不韦可以说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言/序言

赵海峰

这本书的文字其实最早来源于声音。

2016年1月17日,我在荔枝电台开辟了一个栏目“海峰的历史课”,开始定期讲述古代历史故事,做这样的事情,当时应该是好奇心在作怪,有些朋友知道我爱好历史,平日里也喜欢与大家聊历史,便鼓动我在电台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节目,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对此充满好奇,也想尝试一下,于是便开始与秦汉历史随行的日子。

坦率地讲,这个节目能坚持多久,我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一方面自己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并非科班出身,作为一名“纯业余选手”,录制每期节目都要做大量的史实整理和细节考证,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我自己有本职工作,平日里事务繁忙,只能利用节假日和碎片化的时间来继续这一份爱好。

没想到,居然坚持了一年多,先后录制了三十五讲,从秦灭六国一直讲到三国归晋,时间跨越了五百年。能坚持下来,唯一的原因是朋友们的支持和关心。我会把每集节目转发到朋友圈,不少朋友由此和我进行互动,有的朋友将节目放给自己孩子听,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有的朋友就其中一些史实和我进行深入交流.朋友们都觉得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正是朋友们的鼓励,使自己无法再停下来。后来,有的朋友说何不把讲稿整理成文字,会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结集出版。

于是,便有了这一本《历史的沸点》。

这其实也在圆我的一个梦,因为从小我对历史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孩提时,一本《上下五千年》基本被翻烂了,由此也进发出一个理想,便是将来要成为一名历史课老师,但这注定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夙愿,大学选择了和历史学不搭界的法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和历史学也没有任何交集。

但这并没有阻碍我对历史的喜爱,参加工作后,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和历史从未走远,相反,通过大量的阅读,更加走进了历史的深处,看到王朝兴衰和人物成败背后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

在我看来,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有沸点。每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痛苦欢欣,他们的成败得失,他们的坚守放弃,构成了我们的历史,他们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由他们构成的历史自然不会是一个冰冷世界。

这些年来挖掘这些历史人物鲜活一面的作品很多,把历史写得“有趣”成为了大众史学读物的方向,写史确实需要一些想象,因为虽然有史实摆在那里,但对历史的记述不可能面面俱到,详细入微,况且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去书写历史,看待古人,往往也能产生别开生面的效果。

但“过犹不及”,在我看来,有些大众历史读物已经偏离了方向,随意编排历史,甚至“满嘴跑火车”,使人实在难以读下去。我认为,只要是涉及历史的读物,都应该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可以将历史通俗化,但不能庸俗化,更不能恶俗化。

这本书就遵循这样的原则,把史实作为基石,加以一定的想象力,借用一些现代语言,力图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能让这五百年的历史生动起来,让那些历史人物也变得鲜活起来。

说心里话,把书稿交给出版社,感到些许诚惶诚恐,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文字,能有一天成为一本书。

在自己首部作品出版之际,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教诲使我受益终身。感谢我的爱人,是她对家庭的无私付出,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写作。感谢我的儿子晨光,他是我想出版此书的重要原因,我常常想,我们对于下一代不仅是要哺育他们健康成长,还应该留给他们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本书无疑是个很好的礼物。同时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鼓励我的朋友们,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些文字。

最后,我还想诚恳地说,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书写这段历史风云,但其中肯定还会有一些谬误,还请大家多包容,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