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人物”系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许文君、周长迎编著的《历史风云人物(2秦汉卷)》记录了秦汉时期的帝王、将相、文化和科技领域等历史人物的风云往事。每个人物都包括名片春秋、风去往事、历史评价、大事坐标和关系图谱等栏目。
本书用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精美图片,讲述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适合青少年读者和对历史感兴趣地普通读者阅读。
| 书名 | 历史风云人物(2秦汉卷) |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风云人物”系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许文君、周长迎编著的《历史风云人物(2秦汉卷)》记录了秦汉时期的帝王、将相、文化和科技领域等历史人物的风云往事。每个人物都包括名片春秋、风去往事、历史评价、大事坐标和关系图谱等栏目。 本书用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精美图片,讲述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适合青少年读者和对历史感兴趣地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历史风云人物”丛书以时间为序,择选了在中国历史上各领域有突出贡献、重大成就及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将其分为帝王将相、文化名人、科学巨匠等类别以呈现,通过对各朝代风云人物的介绍,展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风貌。本书以人物为主线、横线,时间为纵线,横纵结合,搭建了较为立体的空间结构,利于读者对历史产生更为形象的认识。本书语言较通俗易懂,情节描述生动,内容丰富全面,是一套普及历史知识的大众普及读物。 本书为第2部秦汉卷,由许文君、周长迎编著。收录千古一帝——秦始皇、被夷三族——赵高、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改进造纸——蔡伦等人物故事。 目录 第一编 治乱兴衰话帝王 千古一帝——秦始皇 短命皇帝——胡亥 西楚霸王——项羽 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雄才大略——汉武帝刘彻 中兴皇帝——汉宣帝刘询 新朝皇帝——王莽 东汉复兴——光武帝刘秀 第二编 千古将相传后世 策灭六国——李斯 被夷三族——赵高 七十反秦——范增 蒙氏四雄——蒙骜、蒙武、蒙恬、蒙毅 祖孙三将——王翦、王贲、王离 项羽分封——章邯 兴国名相——萧何 国士无双——韩信 功成身退——张良 凿空西域——张骞 常胜将军——卫青 封狼居胥——霍去病 投笔从戎——班超 第三编 文化名人留书香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 滑稽多智——东方朔 汉赋大师——司马相如 一代大儒——董仲舒 史家绝唱——司马迁 倡古文经——刘向、刘歆父子 文史大家——班固 思想大儒——王充 第四编 科技巨匠谱新篇 精于修渠——郑国、史禄 汉农学家——赵过 改进造纸——蔡伦 古典科圣——张衡 中华医圣——张仲景 一代神医——华佗 试读章节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名片春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赢姓赵氏,名政,别称秦政、赵政、祖龙。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史称秦王政、秦始皇,在位共37年。他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一帝”。 风云往事 扫灭六国 统一全国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灭六国,统政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公元前231年,派内史腾率军攻韩,仅用一年,便已俘韩王、灭掉韩国。公元前229年,派王翦领兵攻赵。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暗地里杀了李牧和司马尚两位贤臣。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出逃的赵王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后降秦。但公子嘉却带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掉燕国后将其俘虏。三年之后,秦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他洞察大梁地势、发现其地势较低,便想出了水攻的办法,派兵挖掘渠道,引来黄河、鸿沟的水,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只得投降,魏国灭亡。公元前224年,秦王政派李信率20万大兵攻楚,无奈战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入楚境后,王翦与楚军相持一年,楚因粮草不足东撤,王翦遂下令全军出击,一举击垮楚军主力,攻占了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就此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被逼无奈,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但是刺杀行动最终失败。此举激怒秦王政,立即举兵进攻。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后来,燕王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把他的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保住燕国不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燕国彻底灭亡。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齐国。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向秦投降。齐国灭亡。至此,秦国统一六国,实现大一统。 建章立制 中央集权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于是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皇帝”这个称号此后便开始沿用,他自称“始皇帝”,同时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①取消谥法。谥法起源于西周初年,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是犯上之举,宣布废除。②天子自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至此,“朕”只有皇帝才可自称。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③避讳。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④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前代经验,建立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两位,即左丞相和右丞相,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其中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太尉掌军事,不过在秦始皇时期,军事由他亲自掌管,不置太尉。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掌图籍秘书,而且还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裁决仍由皇帝做主。 P2-4 序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结束了自春秋起500多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1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确定了皇帝崇高的地位。中央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分掌政务、军务及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来增至41郡),郡下设县,县下又有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全国由上到下均置于皇帝和中央的紧密统治之下。 秦朝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兴建水利,开凿灵渠;销毁兵器;大规模迁移富民集中于咸阳;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统一货币,通行全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促进了文化交流;统一车轨和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实行“强本抑末”,允许土地私有及自由买卖,统一户籍管理;以咸阳为中心,广修通往全国的驰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 秦始皇把严刑峻法施于文化领域,大肆钳制思想,禁锢言论自由。他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一切史书都烧掉;民间所藏,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余《诗》《书》及百家语全部焚毁。对在背后议论其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的方士和儒生加以追查,搜捕对朝廷不满的儒生,将其全部活埋。即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措施外,秦始皇也注重对外开拓。他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秦朝版图大定,又将原来燕、赵、秦三国所建的城墙连接起来,加以补筑和修整,补筑的部分超过原来三国长城的总和,成为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秦朝的统治极为残暴,在历史少见,因此它很快就被人民推翻。但其创立的制度,则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奠定了中国作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朝之后第二个出现大一统的朝代是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公元25年,刘邦建立,定都长安)和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两个历史时期,其间西汉曾有王莽代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23年)和更始帝政权(公元23~25年)。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汉朝的疆域十分广阔。西汉后期,除西藏、内蒙古等地外,现今中国领土基本上都纳入了汉朝的版图。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西汉初年吸取秦亡教训,皇帝注重休养生息,兴修水利,推广新式耕田法和农作工具等,使被破坏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强盛的经济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汉朝的中国文化大发展时期,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汉朝在壮大国力的同时,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许多人将汉朝中国和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古国。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