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诃德(上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杰作。作品以堂吉诃德三次游侠经历为主线,足迹遍布城市乡村、宫廷荒野,因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十分广阔,从而有力地揭露了16世纪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朝的各种矛盾,谴责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本书成功地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和求实、胆小、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两个典型形象。作品既如实描写了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又虚构了滑稽夸张的情节,常常在喜剧的色调下隐藏悲剧的因素,在幽默滑稽的行为中显现可敬的精神品质。
作者塞万提斯创作的初衷是讽刺骑士文学,要“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它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主观意图。作品尖锐而全面地反映并批判了西班牙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同时在刻画人物的典型性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从而使它成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唐吉诃德(上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按作者塞万提斯所说就是:“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该书具有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主要以农村为舞台,以平民为主角,以达700多人的人物形象中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否定中杂以歌颂,荒诞中富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本书为上册。
致贝哈尔公爵
上卷前言
第一章 著名贵族唐吉诃德的品性与行为
第二章 足智多谋的唐吉诃德初离故土
第三章 唐吉诃德受封为骑士滑稽可笑
第四章 我们的骑士离开客店后的遭遇
第五章 我们这位骑士的遭遇续篇
第六章 神甫和理发师在足智多谋的贵族书房里进行了别有风趣的大检查
第七章 我们的好骑士唐吉诃德第二次出征
第八章 骇人的风车奇险中唐吉诃德的英勇表现及其他
第九章 洒脱的比斯开人和英勇的曼查人恶战结束
第十章 唐吉诃德和侍从桑乔的有趣对话
第十一章 唐吉诃德与几个牧羊人的故事
第十二章 一位牧羊人向唐吉诃德等人讲的故事
第十三章 牧羊女马塞拉的故事结束及其他
第十四章 已故牧人的绝望诗篇及其他意外之事
第十五章 唐吉诃德不幸碰到几个凶狠的杨瓜斯人
第十六章 足智多谋的贵族在他认为城堡的客店里的遭遇
第十七章 错把客店当城堡,唐吉诃德和桑乔遇到了种种麻烦事
第十八章 桑乔同主人唐吉诃德的对话及其他险遇
第十九章 桑乔的高见,路遇死尸及其他奇事
第二十章 世界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进行了一次前所未闻却又毫无危险的冒险
第二十一章 战无不胜的骑士冒大险获大利赢得了曼布里诺头盔及其他事
第二十二章 唐吉诃德解放了一批被押送到他们不愿去的地方的不幸者
第二十三章 著名的唐吉诃德在莫雷纳山的遭遇
第二十四章 莫雷纳山奇闻续篇
第二十五章 英勇的骑士在莫雷纳山遇到的怪事,以及他仿效贝尔特内夫罗斯的苦修行
第二十六章 唐吉诃德为了爱情在莫雷纳山修行细述
第二十七章 神甫和理发师如何按计而行,以及其他值得记述的事情
第二十八章 神甫和理发师在莫雷纳山遇到的新鲜趣事
第二十九章 匠心妙计使我们的多情骑士摆脱了苦修行
第三十章 美丽机敏的多罗特亚及其他趣事
第三十一章 唐吉诃德与桑乔的有趣对话及其他
第三十二章 唐吉诃德一行人在客店里的遭遇
第三十三章 《无谓的猜疑》
第三十四章 《无谓的猜疑》续篇
第三十五章 唐吉诃德大战红葡萄酒囊,《无谓的猜疑》结束
第三十六章 客店里发生的其他奇事
第三十七章 美丽公主米科米科娜的故事及其他趣闻
第三十八章 唐吉诃德妙论文武之道
第三十九章 俘虏叙述其身世及经历
第四十章 俘虏继续谈其经历
第四十一章 俘虏再谈其遭遇
第四十二章 客店里后来发生的事及其他应该知道的情节
第四十三章 骡夫逸事及客店里的其他奇事
第四十四章 客店奇闻续篇
第四十五章 曼布里诺头盔和驮鞍疑案及其他事真相大白
第四十六章 团丁奇遇,好骑士唐吉诃德勃然大怒
第四十七章 唐吉诃德出奇地中了魔法及其他奇事
第四十八章 牧师谈论骑士小说以及其他事
第四十九章 桑乔同唐吉诃德颇有见地的谈话
第五十章 唐吉诃德同牧师唇枪舌剑及其他
第五十一章 羊倌对押送唐吉诃德一行人讲的事
第五十二章 唐吉诃德同羊倌大打出手,奇遇苦行教徒,以一身大汗收场
这些话使得这位可怜的贵族惶惑不已。他夜不能寐,要理解这些即使亚里士多德再生也理解不了的句子,琢磨其意。他对唐贝利亚尼斯打伤了别人而自己也受伤略感不快,可以想象,即使高明的外科医生治好了病,也不免会在脸上和全身留下伤疤累累。然而,他很欣赏书的末尾说故事还没有完结,很多次,他甚至提笔续写。如果不是其他更重要的想法不断打扰他,他肯定会续写,而且会写完的。
他常常和当地的神父(一位知识渊博的人,毕业于锡古恩萨)争论,谁是最优秀的骑士,是英格兰的帕尔梅林呢,还是高卢的阿马迪斯?可是同村的理发师尼古拉斯师傅却说,谁都比不上太阳神骑士。如果有人能够与之相比,那么,只能是高卢的阿马迪斯的兄弟加劳尔。他具有各方面的条件,不是矫揉造作的骑士,而且不像他兄弟那样爱哭,论勇敢也不比他兄弟差。
总之,他沉湎于书,每天晚上通宵达旦,白天也读得天昏地转。这样,睡得少,读得多,终于思维枯竭,精神失常,满脑袋都是书上虚构的那些东西,都是想入非非的魔法、打斗、战争、挑战、负伤、献殷勤、爱情、暴风雨、胡言乱语等。他确信他在书上读到的所有那些虚构杜撰都是真的。对他来说,世界上只有那些故事才是实事。他说熙德·鲁伊·迪亚斯是一位杰出的骑士,可是与火剑骑士无法相比。火剑骑士反手一击,就把两个巨大的恶魔劈成了两半。他最推崇卡皮奥的贝尔纳多。在龙塞斯瓦列斯,贝尔纳多借助赫拉克勒斯把地神之子安泰举起扼死的方法,杀死了会魔法的罗尔丹。他十分称赞巨人摩根达。其他巨人都傲慢无礼,唯有他文质彬彬。不过,他最赞赏的是蒙塔尔万的雷纳尔多斯,特别是看到故事中说,他走出城堡,逢物便偷,而且还到海外偷了全身金铸的穆罕默德像的时候,更是赞叹不止。为了狠狠地踢一顿叛徒加拉隆,他情愿献出他的女管家,甚至可以再赔上他的外甥女。
实际上,他理性已尽失。他产生了一个世界上所有疯子都不曾有过的怪诞想法,自己倒认为既合适又有必要,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还可以报效他的国家。他要做个游侠骑士,带着他的甲胄和马走遍世界,八方征险,实施他在小说里看到的游侠骑士所做的一切,赴汤蹈火,报尽天下仇,而后流芳千古。可怜的他已经在想象靠自己双臂的力量,起码得统治特拉彼松达帝国。想到这些,他心中陶然,而且从中体验到了一种奇特的快感,于是他立即将愿望付诸行动。他首先做的就是清洗他的曾祖父留下的甲胄。甲胄长年不用,被遗忘在一个角落里,已经生锈发霉。他把甲胄洗干净,尽可能地拾掇好,可是他发现了一个大毛病,就是没有完整的头盔,只有一个简单的顶盔。不过,他可以设法补救。他用纸壳做了半个头盔接在顶盔上,看起来像个完整的头盔。为了试试头盔是否结实,是否能够抵御刀击,他拔剑扎了两下。结果,刚在一个地方扎了一下,他一星期的成果就毁坏了。看到这么容易就把它弄碎了,他颇感不快。他又做了一个头盔。为了保证头盔不会再次被毁坏,他在里面装了几根铁棍。他对自己的头盔感到满意,不愿意再做试验,就当它是个完美的头盔。
然后,他去看马。虽然那马的蹄裂好比一个雷阿尔,毛病比戈内拉那匹皮包骨头的马毛病还多,他还是觉得,无论亚历山大的骏马布塞法洛还是熙德的骏马巴别卡,都不能与之相比。(P10-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时这样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你们该怎样总结这一生活呢?’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唐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
《唐吉诃德》描述了一个看来是荒诞不经的骑士,但它并不仅仅是一部讽刺骑士文学的小说。它很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从创作手法看,它本身的两重性,或者其种种强烈的对比,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是个无视社会现实、日夜梦想恢复骑士道的疯癫狂人;但就像书中介绍的那样,只要不涉及骑士道,他又是非常清醒明智的,而且往往能高瞻远瞩地褒贬时弊,道出了许多精微至理。
有的作家评论说,塞万提斯在《唐吉诃德》一书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类的想象力,杜撰出了各种超常规的奇遇。但书中又几乎是采用了纪实的手法,来记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书中介绍到的菜潘托战役就是世界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当时西班牙与威尼斯结成“神圣同盟”,1571年在希腊海的菜潘托湾里同奥斯曼帝国强大的海军舰队进行了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打掉了土耳其人的海上势力,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读者看完全书后,如果再翻一下书后的塞万提斯生平简历,便很容易联想到书中哪些部分是对作者某段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外,作者还借所谓历史学家锡德·哈迈德·贝嫩赫利之口,一再向读者声称他写的某些东西都是有根有据的。
唐吉诃德余勇可贾,结果丑态百出,令人捧腹,最后败归故里,直到寿终正寝之前才幡然悔悟。这仿佛是喜剧,却更像悲剧。究竟是喜是悲,读者可自下结论。但译者以为,它就像人们说《红楼梦》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人们肯定会从跌宕诙谐的故事情节中领略到它的堂奥。
塞万提斯是受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影响的几位重要作家之一。同时,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又对后来的一些著名作家产生了影响。笛福曾自豪地称鲁滨逊具有一种唐吉诃德精神;菲尔丁曾写过一部名为《唐吉诃德在英国》的喜剧;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若想看懂他的《白痴》,必须首先阅读《唐吉诃德》;福克纳更是每年读一遍《唐吉诃德》,声称“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
作者塞万提斯命途多舛,一生坎坷,曾做过士兵、军需官、税吏,度过了多年俘虏生活,又数度被陷害入狱。据说,甚至连《唐吉诃德》这部小说也始作于狱中。作者最后竟落得个坟茔不知下落的下场,更是让人感到了一种凄风苦雨。
塞万提斯在下卷的献辞《致菜穆斯伯爵》里戏谑说,中国的皇帝希望他把唐吉诃德送到中国去。译者以为这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愿望,企盼他这部作品能够流传到整个世界。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中国是最遥远的地方,能够传到中国,就意味着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可以令作者欣慰的是,他这部举世公认的不朽名著迄今一直是在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西班牙文文学作品。
刘京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