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原副市长林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他曾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广东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在任期间是广州市城市园林建设方面的卓越领导者。他倡导成立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推动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建筑师设计创作,成就岭南建筑和园林相融合的传世之作,重视培养园林技术人才,为有识之士提供展示才华空间,关心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未来。谢宇新、陈小鹏、林和平、林民主编的《忆林西--献给向绿色生态追梦的前辈(纪念林西百年诞辰)》内容包括战友、同志、晚辈、后人怀念林西的文章,林西的部分讲话稿、发言稿及论文。
广州原副市长林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他曾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广东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在任期间是广州市城市园林建设方面的卓越领导者。谢宇新、陈小鹏、林和平、林民主编的《忆林西--献给向绿色生态追梦的前辈(纪念林西百年诞辰)》内容包括战友、同志、晚辈、后人怀念林西的文章,林西的部分讲话稿、发言稿及论文。林西提倡的“经济发展要能兼顾生态保护,城市建设更要兼顾环境绿化”具有前瞻性,该书的出版对推广生态环保理念、树立绿色意识有积极意义。
编者语
第一部分 征途足音
林西生平纪事(1916一1993)
跟随叶剑英同志南下广东
陶铸和广州的城市建设
林西在叶剑英及陶铸身边工作的日子
林西给习仲勋、杨尚昆二位书记的一封信函
关于市政管理人员代表团访问美国的报告(草稿)
关于赴港考察旅游工程的情况报告
天涯若比邻
——访问印度尼西亚散记
参观访问新、菲、港的报告
花园颂
——祝贺花园酒店开业五周年
摘自《广州市志》的林西
第二部分 灼灼遗珠
在华南土特产展览大会筹备会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城市建设与绿化工作的发言
把爱国主义的诗篇,用劳动和智慧的彩笔,写在祖国的土地上
试论园林建设的革命化
传达参观上海北京杭州后的报告
封山育林,为子孙后代造福
作为中国市长代表团代表出访法国、美国、日本的观后感
动员起来,为实现今年竣工住宅45万平方米而奋斗!
林西同志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林西同志在基建战线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林西同志对当前园林绿化工作的指示
广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吉林省建委向林西汇报长春市规划建设情况时,有关林西同志的插答话
林西同志在长春市建设问题座谈会上对吉林省建委提出的几个问题的
讲话摘要
吉林省委汇报长春大剧场情况后,林西同志的讲话
林西同志在吉林市城市建设(包括松花湖风景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林西同志在广州市城市经济学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走向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对策
第三部分 历史侧影
从《南湖工程》联想父亲构思“园景”的往事
延安战友五言诗——怀念林西同志
忆林西同志
悼念林西同志
林西——岭南建筑的巨人
他的真知来自专致的实践(深切悼念林西同志)
他尊重实际,重视实干
白云珠海寄深情
——忆广州市副市长林西同志
思往事,忆良师
——忆林西副市长
岭南园林的一位光辉旗手
——怀念林西同志
对华南植物园的一片爱心(缅怀林西主任)
回忆与见证
——白天鹅宾馆第一次筹建会议
林西点题“故乡水”
——令白天鹅宾馆前厅出现一幅立体化的中国山水画
致林西同志
平凡之举显高尚
广州矿泉别墅
我们的老领导林西
他心中有老百姓——追忆林西
我记忆中的林西
花园酒店的诞生——缅怀林西同志
平民市长,风范长存
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珠江公司
悼林西叔叔
工作细节小窥
第四部分 回响片羽
同臻千古风景之胜,独创盛世园林之新
——赞建国六十年来的广东园林
岭南园林建筑的光辉旗手
——广州市原副市长林西
35年前,林西主持利用外资建设3座宾馆
岭南园林名家——林西
他让光秃秃的白云山变绿
岭南建筑大椽林西
“文革”中的广州外贸工程记事(1972—1976)
岭南现代建筑崭露头角的客观条件
与岭南园林共发展
——广东园林学会成立50周年
白云宾馆设计方案差点惹祸
——根据当时建筑界流行观点,水平线条代表
“资本主义”摘录
他曾为毛泽东修建住所工程
——已故副市长林西在绿化方面的造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肯定
全国首例引进外资建房
——“东华模式”诞生记
事非经过不知难
——我参与引进外资发展房地产的经历
林西副市长兼任白云山护林队第一任队长
对林西的专业评价解读
林西之于广州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的贡献
备选文章目录
后记
1948年5月,林西重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秘书科科长,兼任一室组织工作研究员。直至北平和平解放,随总政机关进入北平。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林西在中央军委总政机关工作长达10年,有幸在不少中央军委高层干部的领导下工作过,如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刘少奇、杨尚昆、王稼祥、谭政、傅钟等,这些领导人的行事作风,人品学识,都使林西从中受益匪浅。
1949年8月,叶剑英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南下江西赣州组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林西被叶剑英点名随同南下。南下后,发现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已制定好了大部分职务,于是叶剑英向南下干部提出,尽量多安排地方干部担任正职。林西曾拟任华南分局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报上级机关批复,由于当时老同志多,职务少,林西被减去副秘书长一职,仅任华南分局办公厅主任,另兼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干部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分局调干委员会委员。广东第一次和平土改后,华南分局调整秘书长兼任办公厅主任,于是林西又改任办公厅副主任。
1949年10月,林西随叶剑英进入广州,当时叶剑英是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张云逸是第二书记,方方是第三书记。华南分局分管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工委。当时广州虽解放,但两广其他地区仍在继续清剿国民党残敌,巩固新政权,剿匪、土改、解放海南岛等大量工作,都是通过华南分局办公厅上传下达、内调外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林西曾描述这段时期的工作是“从大到小而多样”,十分复杂、繁忙。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州,战争创伤随处可见,被炸毁的海珠桥,烧毁的南方大厦残垣,四处可见的流浪者,满目疮痍的市容。虽然经济条件很差,但新政府必须承担百废待兴的责任。在叶剑英同志直接领导下,林西以极大的热情投人广州城市建设中。此阶段林西还兼任过华南分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华南分局调干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垦殖局办公厅主任;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委员秘书长、支前委员会委员、公路修建委员会委员、军区人民武装委员会委员、机场修建委员会副主任、苏联空军招待委员会主任、欢迎世界青年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等。
1951年,令林西最关注的一个建设,就是现在的广州文化公园,那是一处被日军炸毁的废墟,面积约四万平方米。为了繁荣经济,华南分局决定在这片废墟上办一次“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由林西任筹备委员会秘书长。这是林西初涉建筑工程的工作,开始有机会接触很多专业知识分子。他组织了十二位建筑专家,研讨方案,建成了一组庞大的、单层展览建筑群及展出场地。大会结束后,这场地将闲置荒芜下来,当时林西觉得很可惜,新中国也该有新的文化设施,不如改建成一个能提高人文素质,兼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又适宜一家老少都可去的场所。
他的建议得到分局领导支持,林西积极组织实施。为了力求节省,设计师们均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展览会的建筑加以改造。改建后有水族馆、农业馆、热带植物馆、地矿馆等,另有旱冰场、露天表演场、棋类竞技场、室内小剧场等,还安装了孩子们喜欢的旋转木马、飞机、风车,俨然是一个中国游乐园的雏形。不过它却比美国walt Disney先生1955年正式开建的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还早了三四年时间。后来这个文化公园引来批评、批判,“三反”运动时,更成为林西铺张浪费错误的罪证之一。
1952年1月,林西在华南分局内部被一些人借全国“三反”运动之名,诬陷、歪曲事实、无限上纲,让他成为被批判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局内不明真相的群众,大会小会残酷批斗,在《南方日报》上宣布撤销林西的全部职务。当时受波及的干部、家属数以万计,随叶剑英同志从中央南下的干部,大部分都为此遭到牵连和处理。
最后,处理林西的意见,虽呈报中央却未得到批复。林西被隔离审查数月,同年6月被调去组建现在的广东省交际处,行政九级降至十二级。
P6-7
2010年5月,第47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大会(IFLA)在中国苏州举行,超大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出一个老广州市民熟悉的名字——林西和他的照片。这是大会推荐三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知名领导人,并宣传他们的事迹与贡献,林西正是其中之一。大会组委的信函赞扬他:“广州原副市长林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他曾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广东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在任期间是广州市城市园林建设方面的卓越领导者。他倡导成立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推动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建筑师设计创作,成就岭南建筑和园林相融合的传世之作,重视培养园林技术人才,为有识之士提供展示才华空间,关心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未来。”
同年5月24日,《广州日报》以一个版面刊登宣传林西和纪念他的文章。广州电视台也在《岭南星空下》播放林西的专辑节日。那一年已是林西离世17年的光阴,迎来如此肯定与认同,对于林西生前推崇生态环保,主张绿色发展的未了心愿,是个莫大的慰藉。
林西1936年参加革命,是延安抗大培养出来的一名革命干部。1949年他跟随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进驻北京后没多久,8月被叶剑英点名随同南下,一路翻山越岭,林西来到了广州。他77年的人生历程,从此有43年的脚步,踏在华南和广州的大地。他经历了为广州解放与接管作决策的赣州会议,当需要他留在广州时,他无怨无悔地脱下军装,走上建设新中国之路。
林西在广州主要负责城市建设工作,他热爱这片与战友们用生命解放的土地,并深感为人民建设好这座城市的重任。他把如何规划好、如何建设好、如何管理好、如何绿化好广州这座城市,变成他进城后的最大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留下了许许多多看似平凡,却十分令人折服和赞叹的不平凡业绩,至今依然为人们所传颂。
他在广州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绿化委员会,倡导组办了第一届广州春节花市,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广东省园林学会。改革开放初期,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建设工程总承包公司——广州珠江外资建设公司。他精心策划和指挥建造了一系列建设项目,他重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为发扬岭南园林建筑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在他主持广州城市建设时期,至今仍留下不少广州市民难以忘怀的变化,如:20世纪50年代的白云山保护、绿化和建设,组织大量群众参加义务劳动。珠江两岸环境改造,水上人家上岸,蛋家人告别了栖水而居的苦难。城市新开辟了环市路;东风路大幅扩建,路树成行。全国第一座“广州解放北立交桥”……60年代的园林式友谊剧院,新爱群大厦,广州宾馆,白云山庄旅舍,双溪别墅。享有盛名的园林式三大酒家:北园酒家,泮溪酒家,南园酒家……70年代时全国第一高楼的白云宾馆,三元里矿泉别墅,友谊商店,依山傍势而起的中山温泉……“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闻名的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不少成为引领潮流、跨越时代的岭南经典之作。广州的山山水水,人们熟悉的白云山、越秀山、东湖公园、麓湖公园、流花公园、荔湾湖公园、海珠花园、文化公园、广州动物园、华南植物园、兰圃、越秀公园、烈士陵园……的建设与改造,无一不饱含着林西的心血,使广州的城市建设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林西,他不愧是美丽城市建设的倡导人和耕耘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佘唆南说:“从白云山之巅至珠江之滨,没有一件好作品不渗透林西大师的构思。”他在著作中把林西誉为“岭南建筑的巨人,岭南建筑交响乐团总指挥和作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说:“谈起当代岭南建筑创作的发展与成就,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林西同志所做的重大贡献。”林西参加革命前,因家道中落,高中还未毕业,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学历不高、不是学建筑的人,眼光却比建筑师更高?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爱读书,善思考。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在与许多知识大家或专业内行人的接触中,尊师重才,虚心求教。长年以往,他在学术界反被人认为是很有文化,很懂专业的人。他知人善用,培养人才,以工作实绩而受到尊敬。
2016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十六日)是林西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编辑出版《忆林西》这本书,以示后辈人对他的思念之情,借此更好地传播他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历经辛苦地收集起散落各处、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林西生前所作的讲话、文章和论文等汇于此书。这些文字虽然不多,却反映出他一脉相承、从未改变的思想脉络。他强调保护生态的理念,园林与建筑相融合的主张,花少钱能办好事的工作方式等,尽情彰显其中。
林西的著述最珍贵之处,是在几十年前,他就以超前的眼光,前瞻l生地提出,城市发展建设,应重视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城市路树,城市建筑与绿化相结合,园林建设要兼顾社会效益,起到潜移默化提高人们素质,培养道德,传播文化的作用。他的基本理念,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广泛认同,他秉承经济建设需保持生态平衡,努力追求生态文明的目标,并力所能及地在他的施政中坚持推行。他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为岭南现代建筑指出了方向。
林西为政清廉、艰苦朴素、亲民为民的作风,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形象。他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毫不摆架子,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许多人都亲热地称他“西伯”,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好领导的亲近。本书也选载了一些令人回味的往事篇章。
《忆林西》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不少部门、领导、同事、朋友提供的史料。在此,特别要鸣谢李树政、王晓吟、蔡德道、周艳红、杨苗丽、龚伯洪对此书编辑、出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对收人本书文章的作者,及为本书出版给予帮助的各方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忆林西》编辑组
2016年元月
我们的父亲林西,是一个普通的老共产党员,2016年3月24日(即阴历丙申年二月十六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很高兴看到《忆林西》这本书出版问世,我们非常感谢为此书出版尽过心力,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人士。如今得以一书在手,温故知新。让我们后辈,可以怀着感恩之心,细细阅读书中的篇章,亦将伴随我们的路走得更远更远。
父亲一生受过不少磨难,但从未见他有过抱怨。过去的历次“运动”,无论遭受怎样的冤屈或批斗,他信仰不变,坚守为百姓做事的宗旨。“文革”中,曾补还父亲1966年6月至1969年春末的工资,他觉得两年多都在“批斗”和“劳动改造”,未履行职责,那些钱他一次性全交了党费,希望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强建设。他始终坚信“为官一方只有对人民实实在在做好每件事,百姓认可,我们的党,我们国家就有希望”。
父亲在我们眼里是个为人正派,品格清尚,充满人性温暖的人。早在几十年前,他就坚持主张政府应主导施行“经济发展要能兼顾生态保护,城市建设更要兼顾环境绿化”。他超前的眼光,踏实地行事,不张扬,不求功,不图名,只要在他职权范围可及之事,他就会秉承青山绿水的环保意识,持之以恒尽力实施,默默耕耘。他像是一颗金子,有一丝空隙都会发光。
我们纪念他,更要学习他,他用一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知道应该做一个是非分明,正直的平凡人,做一个自觉遵法守法,珍惜生态环境,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做一个自重有教养,宽容待人,克己奉公,执着向往高尚品德的人。
虽然父亲林西已离开我们23年,但他热爱绿色,重视生态环保的理念,永远指导我们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书中有些早年回忆他的文章,在那个生态环保理念还未被大多数人认知的年代,仍有这样一些人理解他,写出对他的怀念和赞赏,也是这些作者们同样前卫和非凡之处,书中许多篇章都令我们深受感动,每一位作者都让我们心生敬佩。
谨借此书出版之际,向这些心里记着他的作者们,及作者的亲属后代和朋友们,致以我们由衷的感激,并在此鞠躬叩谢!
儿子:林民主儿媳:谢宇新
女儿:林和平 外孙女:林青青
2015年7月1日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