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人张灯结彩(精)/精典名家小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田耳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人张灯结彩(精)》是作家田耳作品,获2007年鲁迅文学奖。精装版本,著名画家马海芳提供封面及图书插画,并特制精美藏书票,集文学与艺术于一体,兼具经典性和收藏性。名家+名作+名画,中国人提升文学修养的必读书。

小说荣获2007年度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授奖词:“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灵的寂寞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

内容推荐

田耳著的《一个人张灯结彩(精)》讲述了一个落魄执拗的警察,一个单纯美丽的哑女,一个放荡不羁的抢劫犯,他们的生活本来并无交集,却因为一个理发店、一桩命案、一个未完成的炸药包而紧紧地纠结一起。

警察老黄的朋友开出租车时被杀,在警局大张旗鼓按团伙案侦缉的时候,老黄独辟蹊径,由一顶不起眼的帽子,顺藤摸瓜找到了凶手,不想却是他暗暗喜欢的哑女的情人钢渣,而钢渣是为了帮助哑女照顾孩子,才挺险去抢出租车,并意外杀死了出租司机——哑女的哥哥。

目录

一个人张灯结彩

树我于无何有之乡(代后记)

试读章节

老黄每半月理一次头,每星期刮两次脸。那张脸很皱,像酸橘皮,自己刮起来相当麻烦。找理发师帮着刮,往靠椅上一躺,等着刀锋柔和地贴着脸上一道道沟壑游走,很是受用。合上眼,听胡茬自根部断裂的声音,能轻易记起从前在农村割稻的情景。睁开眼,仍看见哑巴小于俊俏的脸。哑巴见老客睁开了眼,她眉头一皱,嘴里咿咿呀呀,仿佛询问是不是被弄疼了。老黄哂然一笑,用眼神鼓励哑巴继续割下去。这两年,他无数次地想,老天爷应是个有些下作的男人——这女人,这么巧的手,这么漂亮的脸,却偏偏叫她是个哑巴。

又有一个顾客跨进门了,拣张条椅坐着。哑巴嘴里冒出咝咝的声音,像是空气中躜动的电波。老黄做了个杀人的手势,那是说,利索点,别耽搁你生意。哑巴摇摇头,那是说,没关系。她朝后脚跨进店门的人呶了呶嘴,显露出亲密的样子。

老黄两年前从外地调进钢城右安区公安分局。他习惯性地要找妥一家理发店,以便继续享受刮胡须的乐趣。老黄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除了工作,就喜欢有个巧手的人帮他刮胡须。他找了很多家,慢慢选定笔架山公园后坡上这个哑巴。这地方太偏,老黄头次来,老远看见简陋的木标牌上贴“哑巴小于理发店”几个字,心生一片栖惶。他想,在这地方开店,能有几个人来?没想到店主小于技艺不错,回头客多。小于招徕顾客的一道特色就是慢工细活,人再多也不敷衍,一心一意修理每一颗脑袋,刮净每一张脸,像一个雕匠在石章上雕字,每一刀都有章有法。后面来的客人,她不刻意挽留,等不及的人,去留自便。

小于在老黄脸上扑了些爽身粉,再用毛巾掸净发渣,捏着老黄的脸端详几眼,才算完工。刚才进来的那年轻男人想接下家,小于又呶呶嘴,示意他让另一个老头先来。

老黄踱着步走下山去,听见一阵风的蹿响,忍不住扭转脑袋。天已经黑了。天色和粉尘交织着黑下去,似不经意,却又十分遒劲。山上有些房子亮起了灯。因为挨近钢厂,这一带的空气里粉尘较重,使夜色加深。在轻微的黑色当中,山上的灯光呈现猩红的颜色。

办公室里面,零乱的摆设和年轻警员的脚臭味相得宜彰。年轻警员都喜欢打篮球,拿办公室当换衣间。以前分局球队输多赢少,今年有个小崔刚分进来,个头不高司职后卫,懂得怎么把一支球队盘活,使全队胜率增多。年轻人打篮球就更有瘾头了。老黄一进到办公室,就会不断抽烟,一不小心一包烟就烧完了。他觉得烟瘾是屋子里的鞋臭味熏大的。

那一天,突然接警。分局好几辆车一齐出动,去钢都四中抓人。本来这应是年轻警员出警,都去打球了,于是老黄也得出马。四中位于毗邻市区一个乡镇,由于警力不够,仍划归右安区管理。那是焦化厂所在地,污染很重,人的性子也烈,发案相对频多。报案的是四中几个年轻老师,案情是一个初三的学生荷尔蒙分泌太多,老去摸女学生。老师最初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其写检讨,记过,甚至留校察看。该学生性方面早熟,脑袋却如同狗一样只记屎不记事,胆子越摸越大。这天中午,竟爬进单身女教师宿舍,摸了一个在床上打瞌睡的女老师。女老师教音乐的,长相好,并且还没结婚。这一摸就动了众怒,男老师直接报了警。(P3-6)

后记

2014年,我经历一次调动,来到一所大学。这感觉很荒诞,我两次高考落榜,没读过高校,自然没想到进入高校工作。但也不奇怪,因为写作,我会碰到一些荒诞的事,我提醒自己要适应,这是写作给予我的“可能性”。我是为“可能性”而写作,因此,“可能性”偶尔也反作用于我。就如沈从文所说:我怎样创造生活,生活怎样创造我。

进入大学工作,想来也是出于自己的一份虚荣。因为学历低,写作之初,有位老师既帮我改文章,也亲切地叫我“小文盲”,有勉励之意。对于绰号,我笑着应对,心里却不想戴上这顶帽子,虽然学历低,我自信看过的书有不少,十岁起每天必翻书,从未间断,而且记性好,日积月累,肚子里还算有货。人缺什么就想什么,有了去大学工作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事实上,从世俗眼光来看,在我所居的小县城,当年获得鲁迅文学奖,从无业游民变成文联创作员,只是一时的新闻;而这次调动,被别人看成真正的成功。小县城就是这么个古怪的地方,人们总是不相信身边的人,只相信自己一无所知的远方。

事实上,调入一所大学,对我来说,只是换一个地方写作。我挂在一个杂志社,只承担微乎其微的组稿任务,不须上课,除一个主管领导,我无须和任何老师任何学生打交道。转眼来这里一两年,我并没和这个学校发生什么关系,走在空阔的校园,用不着跟任何人打招呼。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来到一片荒野,寂寞之余,又是无边的自在。我偶尔也问自己,这个大学,是否是自己该来的地方?

杂志所属的学院刚搬入新楼,办公室相当充足,富有余裕,我也搭帮分到一间。以前,我都是在家里写作,家人的打扰在所难免,现在有了办公室,我体会到截然不同的写作状态,泡一壶茶,买一份便当,关上门在办公室干一整天。偶尔,走到窗前,看着下面操坪青春飞扬的脸孔,看着他们的欢悦,我更强烈地意识到,我并不属于这里,只是在这里。慢慢地,我喜欢自己的办公室,它让我充分地体会到私人空间,老婆也不得冒犯。我中午会在椅子上打个短盹,睁开眼,会有一种恍惚。这里过于宁静,拉长了时间,有时候睡个把小时,醒来总以为是另一天,看着窗外午后阳光棱角分明,会有种不真实。某天,在这种不真实的状态中,我又问自己,你不断地写,不断地寻求可能性,也暗中期待,写作将自己带入一种意想不到的地方……转眼,你四十岁,不应有惑,这时候,你扪心自问,今天所得的一切,是不是你原本想要的?

……

我也总结自己写作顺遂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的写作理念简单,易于执行。对我写作理念影响较大的,是赛珍珠获诺贝尔奖时的演讲。这是一位近乎被遗忘的作家,可能也是唯一靠通俗小说获取诺奖的作家。在这个演讲里面,她认为中国的小说传统就是通俗路数,离下里巴人近,离知识分子远。她认为,在中国,文人不认为小说是文学,这是中国小说的幸运,也是小说家的幸运。这一点我笃信不已。她也从《水浒传》里得到很多养分,并将这部小说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我喜欢乡村,喜欢那些张着耳朵听故事的人,喜欢身边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肆意地去看,去接近,不是故意,确实从中得到无穷乐趣。在十余年的写作中,我怀疑汉语成型于农耕社会,千百年来重农抑商的实情,文人所葆有的歌颂乡土田园贬斥朱门富户的传统,使得汉语词汇天然地对城市和富裕带有贬义色彩。基于这一点,我进一步怀疑以汉语描写城市和富裕阶层,本就有欠缺,一旦触碰乡村和底层,马上变得天宽地阔,左右逢源。当然,隔了数十年,赛珍珠的见解也遭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中国小说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必须是文学,或者必须沾染上文学,必须以文学装饰自身,否则也行之不远。我写小说的理念,由此折中而出,简单地说,既要写得好看,又要让人看完觉得高级,通俗或是高雅且存而不论,面目模糊是最好。我乐意用极简思维去处理复杂的事,因其简单。才容易在我笔下发育成稳定的品质。

我小学毕业留言册上,大多数同学祝我“邮票生意越做越好”,有个女同学祝我成为作家。多年后聚会,她提到这事,我说你是否给很多同学都这么写?因为在当时,我们班眼看会成为作家的,大有人在。她否认,说就给你一个人这么写。我没有问为什么。我相信她已经看出来,只有我是那种一条胡同走到黑的人。她预言了很久以后的事,在很久以后的现在,每当我遇见她,就要请她预测一下,我最近文运如何。

书评(媒体评论)

田耳的小说,独异、饱满、气象不凡。他的语言,野性狂放,自然天成;他的叙事,既灵巧又绵实,既出人意料又步步为营;他的伦理观,有齐物之想,无善恶之差别,以平等心、同情心、好玩之心,批判一切,也饶恕一切。

——谢有顺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