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章巨公韩愈/唐宋八大家故事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文章巨公韩愈》选取八位大家韩愈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文章巨公韩愈》以韩愈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韩愈小时聪明伶俐,却三次不中,之后为官时由于正直率性,连连遭贬,最后埋头学问,潜心古文,终成一代大家的故事。

本书讲究故事性,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章 坎坷童年

第二章 七岁善文

第三章 推崇古文

第四章 奔波仕途

第五章 汴州交友

第六章 重振儒学

第七章 赴京任职

第八章 被贬阳山

第九章 为民造福

第十章 重回京师

第十一章 分教东都

第十二章 多言惹祸

第十三章 淮西战乱

第十四章 耿直忠臣

第十五章 再次被贬

第十六章 大赦袁州

第十七章 举荐贤才

第十八章 回京之途

第十九章 升任祭酒

第二十章 京兆之争

第二十一章 胸怀天下

第二十二章 崇尚节俭

第二十三章 以文会友

第二十四章 病逝长安

第二十五章 不朽政绩

试读章节

韩愈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中唐古文运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韩愈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但是家道已经中落,他在小时候饱受生活的磨难。

当时,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在朝廷任秘书郎,韩仲卿有四个儿子,大儿子韩会在江淮一带游学,二儿子韩介在外地读书,三儿子更是命途多舛,在韩愈出生之前就已经死了。这个时候的韩仲卿已经到了晚年,但身边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儿子韩愈。

韩愈是一个早慧的孩子,小的时候天真活泼,刚过一岁便会说话了,孩子的聪明可爱,让已经步人晚年的韩仲卿着实喜爱。他每天从秘书省回来,就逗着小韩愈玩耍,有时候还吟诵着他的好友李白的诗句,聪明伶俐的小韩愈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吟诵起来。

韩愈对儿子说:“孩子,李白与为父乃莫逆之交,他满腹经纶,见多识广,可惜这个时代容不下他这个谪仙,但他的才华和抱负独步古今,你长大了,就学李白那样做一个大诗人吧!”

当时韩愈年龄尚幼,对父亲的话不能完全听懂,但父亲说完,他就不停地点头。这一幕,把家里的老老少少都逗得哈哈大笑。

看着心爱的儿子越长越可爱,韩仲卿打心眼里高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转眼间韩愈已经三岁了。这个时候,韩仲卿由于日夜操劳,竟然得了一种怪病,大历五年(770年)正月刚过不久,他的两条腿开始变得酸沉麻木,半个月后,竟然不能下床走路了。

这可急坏了韩家人,他们多方打听,遍访名医,但韩仲卿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韩仲卿只好上表恳请皇上恩准他告老还乡。

或许是韩仲卿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他就派仆人赶紧去找远在江淮一带游学的大儿子韩会,以及二儿子韩介,让他们快快回到家乡与自己团聚。

韩愈的母亲眼看着丈夫病情越来越重,心里悲痛万分,原本光滑的额头上突然多了很多皱纹,头上更是增添了许多白发。她想,儿子韩愈刚满三岁,万一丈夫有个三长两短.这母子几人如何生活啊?

韩愈的乳娘李正真也替他们母子发愁,可是她又能做什么呢?只能每天说一些安慰的话罢了。这个时候,刚刚满三岁的小韩愈仿佛已经感觉到了家中情况的异样,所以,就连幼小的孩童也没有了往日的欢乐,整天愁眉不展地站在父亲的床前。

有一天,韩愈偎依在父亲的身边,希望父亲再给自己读一遍李白的《静夜思》。韩仲卿看看心爱的儿子,不禁悲从中来,他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苦笑着说:“孩子,爹爹累了,也许再过一些日子,爹爹就要去见我的老朋友李白了。”

韩愈睁大了眼睛问:“爹爹,大诗人李白现在在哪里?你快告诉我啊!”

韩仲卿的眼角闪着泪花,他说:“谪仙李白啊,这会儿也许正在天上云游呢,李白这个人本来就不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人。”

韩愈听了父亲的话,大声说道:“难道爹爹也要到天上去云游吗?那请爹爹带着孩儿一起去云游!”韩愈还以为父亲要去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地方去隐居。韩愈幼稚的话语让父亲心痛如割,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跟小儿子解释死亡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间.两行老泪落在儿子的脸上。韩愈一看顿时慌了,连忙说道:“爹,爹,你怎么哭了啊?是不是孩儿惹您不高兴了?”这是,韩愈的母亲悄悄地走了过来,看见丈夫难过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放声痛哭起来。

韩仲卿见妻子痛苦的样子,只好安慰她说:“你不要太伤心了,你还年轻,我走了之后,你再寻个好人家,还有好日子过呢,这些年你也受苦了……”

韩愈的母亲听了丈夫的话,哭得更伤心了,她强忍着悲痛说:“夫君不要这样说,快别说了,我这辈子死也要跟你一起死……”

韩愈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也随着爹娘的哭声哇哇大哭,乳娘听闻,急忙将他抱到庭院里去。此时,大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老仆人对乳娘道:“快去告诉夫人,两位少爷回来了!”话音刚落,韩仲卿的两个儿子已经进了院门。

刚进院子,韩会就急切地问:“我爹怎么样了?”还没等乳娘搭话,韩会已经跟弟弟冲进了父亲的卧室。

P1-3

序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文学巨擘。在明初,朱右最初把这八个作家的文章编选在了一本书中刊行,名为《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用了这八个人的文章。之后明朝古文家茅坤对前人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和编选.最后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唐宋八大家闻名于世,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韩愈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欧阳修是一个文学奇才,他的创作非常丰富,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作家。苏洵抱济世之学,他在政绩上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为文却耀眼夺目,其文不屑蹈袭前人的旧踪,能够据前人皆知的史实,挖掘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但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一生坎坷。

苏辙与其父、兄合称”三苏”,他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政论和史论。虽然他的才气不如其兄苏轼,但他的文章于冲和淡泊中蕴蓄着沉雄雅健之势,也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王安石一生脚踏实地,做过很多小官,如知县、通判、太守等.后来当了宰相。他是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男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也有人评价其变法是一场社会灾难。是非功过,千载之后犹难论定。

曾巩”家世为儒”,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当官后,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综观曾巩一生,历任州郡官吏十几年,在京师做官的时间不多,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

他们的人生多难,政途不如意,但在文学方面却有着不可多得的才华。他们的文章不仅仅在唐宋时期非常有名,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有非常深且高的造诣,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韩愈的文章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的文章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的文章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的文章纵横雄奇,一波三折;曾巩的文章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的文章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的文章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的文章委曲明畅,尤长策论。他们的文学成就反映了唐宋时期的文化,也为今天的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能使多数读者朋友不至于同阅读史料一样,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从围绕史实故事、趣闻以及议论中轻松地了解到”唐宋八大家”的生平阅历、艺术成就。

本套书选取八位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全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会出现疏漏或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5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