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惯改变命运、让习惯受用一生!
哈佛、耶鲁、剑桥、斯坦福大学十大高校研究成果!
潜能专家,百万畅销书作家高原最具开创性的著作!本书融合了哈佛、耶鲁、剑桥、斯坦福大学十大高校研究成果与最顶级的、社会学家、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关于习惯的最新认知。它可以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
高原的《不要让今天的习惯害了未来的自己》是市面上唯一一本让潜意识与习惯的力量完美融合的作品。作者列举一些重大的但易被人忽视的“坏习惯”对人生的影响,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本书涉及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另随书附录300种习惯的形成与改变方法,涵盖了你工作与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你可以对号入座,逐个击破!
《不要让今天的习惯害了未来的自己》运用生动的案例解析了各种习惯的形成原因,并用具体的方法让读者戒掉坏习惯,建立与强化好习惯。
由于作者高原有着丰富的潜能开发方法,所以阅读本书的过程,你不需刻意的努力,就轻而易举让所有的优秀成为你习惯的一部分,潜意识地改变性格和命运。
第一章 装在沙漏里的时间
◎懒人的自辩书
懒人的脑袋里都在想什么呢?住在布鲁克林的懒人史丹利给我写来一封洋洋洒洒的自辩邮件。他说:“很多人都说这个世界其实是由懒人推动的,我以前每次听了都摇头,深以为耻,但现在却觉得这话说得并非没有道理。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懒人,这我承认,但我认为这没什么可丢人的。世界各地的发展与我没什么关系,我没必要去了解;别人的工作好坏与我又有何干呢?我亦无须伤神。我就是我,一个爱做白日梦的年轻人,但至少我现在过得不赖!”
史丹利真是一个善于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的人。我料想,平素你也是如此,在一系列的坏习惯中,你可能唯独对“偷懒”情有独钟。没错,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擅长浪费时间的动物了。每当我们感到疲倦和懒惰之时,就能立刻找出乃至创造出一堆不去做某件事的借口。
“没有时间”的借口——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自己或别人说过这句话。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都在第一时间拿这个借口掩盖自己的懒惰。人们很轻易地相信自己“真的没时间”,被自己的谎言所欺骗,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思考这种偷懒的伎俩上。
假如把这些时间统统拿出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呢?你会发现自己处理哪怕最艰难的工作,也拥有绰绰有余的旺盛精力。
因为讨厌所以不去做?
有的人告诉我,他们之所以喜欢偷懒,是因为讨厌这份工作。“我恨死这个职业了,我真想转行!”曾去欧洲留过学、目前在北京一家IT公司当程序员的严先生说。他每天都在写代码,这是一个辛苦的工作,而且让他深为厌恶。有时他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是黑暗,竟然沦落到了这种境地,难道一辈子都要在这个泥潭中打滚吗?基于这种“自认为人生倒霉透顶”的心理,他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事情,都是一种拖延和无所谓的心态。
由于自己的讨厌而浪费掉宝贵的时间,无疑是一种愚蠢和幼稚的行为。如果你真的憎恨一件事情,为什么不赶快离开它或换一个环境呢?你不喜欢写代码,可以重新规划职业生涯,比如,未来5年投身广告行业、文艺领域或向管理层面进军。相对于逃避或偷懒,后者才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就好像你面对一盘难吃的菜,最佳方案是到厨房用10分钟的时间炒一盘喜欢吃的菜,而不是面对着这个盘子沉默半小时。
我很累——出现次数最多的绝妙借口
在办公室或卧室门口,一句“我很累”,顿时就没人敢威胁或逼迫你。你是一个很累的人,下班回家就一头栽进沙发睡着了,连鞋都没脱。于是,其他的事情你都可以置之不理。即便在工作中,面对上司我们也经常使用这个理由:“老板,我很累,真想歇一歇啊!”
上司碍于你的“身体状态”,往往不敢过分催促——谁知道这名下属的身体是否真的存在状况呢?万一倒在工作岗位上,谁来负这个责任?上司这时面临两难的选择,他们一方面鄙视你,另一方面也不会强迫你。多数情况下,除非碰到了不通情达理的严厉上司,你往往都能过关。所以,懒人喜欢这个借口。
然而,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呢?有时候我们的疲劳恰恰是太懒导致的。比如你早晨起得越晚,起床后就感到身体越疲劳——这也是一种很累的感觉。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就感觉很累,那么一定不是工作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作息习惯需要改变了。现实中,我看到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后者。
……
P2-4
序 杀死幸福的凶手
我们的幸福生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我们以专注的态度去细心地经营。幸福既可以“生产”,也可以被“杀死”,你是建设者还是谋杀犯,一切均取决于你——和你终身相伴的那些习惯。
它们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但我们的大脑有时对此并没有清醒认知,尤其对潜意识来说,它是典型的好坏不分,只要主人身上的“私有物品”,它统统容纳并且替我们保管好。说起来,它的确是一位忠诚的管家,永远不会背叛你。正因为这样,我们对自己的言行和性格弱点丧失了警醒。
我们的大脑内存在着大量的“破坏分子”,它们是专司捣乱的“坏思想游击队”,主要由潜意识产生,并在体内广泛分布。平时,显意识对它们会有抑制,但是一旦失控,当抑制放松时,它们就会四处出击,侵占大脑,用“坏思想”控制身体的器官,发布“坏命令”,开启我们生活的“自杀行为”。
你曾经陷入彼此责备的怪圈吗?
“又是你!把马桶盖盖上!”
“找你的,又是你那烦人的姐姐的电话!”
“喂喂,我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文件放到我的电话上,怎么总是不听!’’
“你想干什么,告诉我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实在不能容忍了,这不是我要的环境,我要跳槽。”
“我很生气,你不要惹我!”
这些话不经意间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夫妻间说话尖锐,彼此责备,他们在互相发泄愤怒;早晨有个重要的会议时,你却睡起了懒觉,赌气般地不想起床;你总是忘记重要的物品放在哪儿,一旦找不到就对别人大发雷霆,而不是寻找自己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少地自检和互检呢?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像埋在地下的化石,越埋越深,等到条件合适时它们就像炸药一样爆发喷射出来,对温馨氛围的伤害极大。由于这些不良习惯和坏情绪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埋下了威力巨大的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杀死好不容易经营好的幸福生活。
记住,保持沟通才能化解矛盾,分享信息才能彼此坦诚。不仅针对于我们的人际关系——前述原则有利于消解努力,控制坏脾气,而且它是针对我们的内心:你与你自己的对话,你对自我的发现、反省与纠正。
高原
2015年3月于旧金山